科学教案

时间:2022-07-26 19:16:30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科学教案汇编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教学重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利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计划并进行定量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学情分析:在前两年学习科学己有基础上,学生己有一定操作能力。但是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很浓,接受能力快。本课教学内容趣味性、操作性强。斜面应该是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了,虽然严格的标准斜面并不多,但是很多变形的斜面却一直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分析这些变形的斜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搭斜面的材料(长度不同的木板)、测力计、一块木头上钉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螺丝刀、铁锤。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出示饮水桶

  谈话: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这桶水搬到讲台桌上来,谁愿意帮助老师?

  2.找一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3.找两位同学来搬饮水桶。

  4.提问:那么,我们一个人有没有办法把饮水桶搬上去呢?

  5.让刚才那位同学利用木板再来试一次。

  6.提问:这位同学两次搬饮水桶有什么不同?

  7.小结:像这种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面。(板书课题)

  学生纷纷举手。

  一位同学没有把饮水桶搬到桌上。(很吃力)

  两位同学把饮水桶搬到桌上。(还是很吃力)

  学生思考:利用木板。(若学生想不出教师可提示)

  学生利用斜搭的木板获得了成功。

  学生回答:一次利用木板,一次直接搬。。

  通过教师与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斜面的作用,引出课题。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发现周围的生活现象存在着科学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一、探究斜面的作用

  1.提问: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2.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猜想。

  3.提问: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4.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方法。

  5.谈话:各组同学开始行动吧!

  6.组织学生汇报研究的数据和结果。

  7.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

  8.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确实可以省力。(板书: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测力计读数

  直接提重物

  利用斜面拉重物

  二、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的对比实验

  1.提问:请大家再来观察我们刚才得出的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教师可适当用不同颜色的笔划出直接提起测力计读数相同,利用斜面读数不同的数据)

  2.提问:造成这种现象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

  3.提问:我们再如何进行研究呢?

  4.组织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

  5.谈话:下面就开始我们的研究吧!

  6.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8.总结: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板书: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实验记录单

  倾斜角度测力计读数

  三、巩固应用斜面的作用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斜面有什么作用?斜面省力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呢?

  2.出示斜面的应用图片(变形斜面)。

  谈话:请大家观察斜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谈话: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学生思考。

  小组交流。

  提出猜想。

  汇报交流。

  各小组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集体交流研究方法。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情况。

  分析各组数据,得出结论。提出研究的问题。

  交流各组提出的猜想。

  学生仔细观察数据。

  根据提示思考。

  发现:这几个组利用测力计时读数完全相同,但利用斜面后虽然都省力,可省力的大小却不相同。

  学生思考,回忆刚才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可能和倾斜角度有关系)

  回忆三角板的角度。(主要是30度、45度、60度)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汇报。利用已有数据,发现新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概括能力。

  适当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利用材料设计不同坡度实验。培养学生好奇好问的习惯。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对比试验是科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实验。

  这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体会到科学即生活的道理。

  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对学生大胆创新、仔细认真的学习进行表扬,并积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提出问题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猜想

  3制定实验方案

  4实验

  ①分组实验做记录

  ②分析数据

  ③交流整理

  5得出结论

  实验验证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引导学生用长短不一的木板垫起同一高度进行实验,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比较木板的长短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3总结两次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师: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个能登上塔顶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积小,应该怎样修?

  学生思考设计。学生思考后回答。

  自由发言把课堂探究进一步扩展为课下探究。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科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板书设计:

  18、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倾斜角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教学反思:

  斜面是日常生活中接触较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盘山公路为切入点,按照“做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教学,介绍了有关斜面的知识。

  科学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教学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花生味一样是香的?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小小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2、第一次尝试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科学教案 篇3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

  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到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现象。(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

  2. 演示研究土壤成分

  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

  2、酒精灯使用:

  (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

  (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

  (3)用外焰加热。

  (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

  4、交流实验现象。

  5、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记录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出土壤中的主要成份。

  4.整理器材

  收拾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整理桌面,保持清洁。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探索叶子的特点。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树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

  1、导入:春天,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2、一起去室外观察树叶,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

  二、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

  1、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2、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3、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幼:我喜欢的.叶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小结: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树叶的很多小秘密,如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同种树上的树叶的颜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区别。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三、记录自己地发现。

  1、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四、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科学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4.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科学怪人)。文中的科学怪人是指谁呀?(开文迪许)

  2、那么科学怪人开文迪许到底怪不怪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

  相机板书:

  怪

  不怪

  看来同学们都很有主见,课文确实写到了开文迪许的怪与不怪。

  那么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来听一下录音,请同学们拿出铅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回答: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相机板书:衣着不考究

  布置很特别

  珍爱图书

  珍惜时间

  第一方面相机出示卡片:考究——讲究,引导板书

  3、课文写了开文迪许四怪,第一是开文迪许(衣着不讲究),第二是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第三怪是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第四怪是开文迪许非常(珍惜时间)。

  4、四怪中,你认为哪一怪最怪了?请你把这一节认真读一读。

  5、指名回答:你认为哪一怪最怪了?我们就来看***说的这一怪:开文迪许十分……

  生:我认为“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这一怪最怪了。

  师:好的,请大家看幻灯:出示第四小节。

  “珍爱”是什么意思?读好这个词。“十分珍爱”呢?读好这一句,看一下,这一节都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那么这一句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再读。

  开文迪许是怎么珍爱图书的,下面部分具体地写了出来。请每一个同学轻声读读圈圈画画,看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开文迪许珍爱图书这一特点了。

  师:指名说、读,谁再来读,齐读。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开文迪许是怎样一个人?

  师:出示句子对比,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去掉“也”字后听起来怎样?

  师:看来这“也”字的作用还真大。开文迪许这样的珍爱图书,使人感到奇怪,其实呀,这正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可贵品质,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体会一下,千万要注意“也”字不能漏掉。

  6、你还认为开文迪许的哪一怪也怪极了?

  生:我认为“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这一怪怪极了。

  师:出示幻灯:第三小节

  看一下,这一节的中心句是(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客厅、卧室、家当)

  师:你能把这一节读好吗?试试看。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师: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确实很特别,我们普通人家的客厅里一般放有(沙发、电视机……)而开文迪许家里的客厅被他(改作了实验室),楼上卧室的床边更是不得了,(堆满了仪器)开文迪许的主要家当(就是图书和仪器)。

  这一怪确实怪极了,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读一下。

  出示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A.第三、四组同学来读一读。

  B.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C.这句话多了一个“也”字,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字?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太与众不同了,开文迪许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家里很有钱,他穿着不讲究已经很奇怪了,现在家里布置的这样就更怪了。)(引到第二小节:你知道开文迪许的衣着怎么不考究的吗?)

  D.用上“也”字,更能体现开文迪许的(怪)了,齐读这一句,再引读下去,读完整个小节。

  7.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的三、四两小节,看一下这两节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A.先总后分,围绕中心句展开分述。

  B.中心句分别是(……)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种构方式的小节了?是哪一节?

  8.学习第五节

  A.是珍惜时间这一节,自由读,看看是怎么写的。

  B.先提出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具体写开文迪许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C.男女生分读,你认为男(女)同学读的怎么样?关键词有没有读出来?

  D.从这里可以看出开文迪许怎样?齐读,读出开文迪许的特点。

  9.我们回过头看讲“开文迪许衣着不讲究”这一怪。

  A.看这一节的构段方式和刚才讲的几节一样吗?有没有中心句呢?

  B.请你给它加一句中心句,行不行?

  C.怎样写?同桌讨论一下。

  D.指名说,齐说。

  10.小结:

  A.开文迪许(指板书说),诸如此类关于开文迪许的怪事就这些吗?不(多的说也说不完),所以开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

  B.让我们齐读1——6小节,再次体会一下开文迪许的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那么开文迪许怎么会这么怪的呢?你知道吗?看下文。

  2、透过他表面上的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其实并不怪)

  3、对,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开文迪许表面上是怪的,而实质上并不怪。因为他把——

  板书: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

  4.齐读体会。

  四、总结

  1、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开文迪许的“四怪”,每一“怪”都与科学紧密相连,通过典型的事例成功地突出了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的精神。学习课文不是要我们学习他的怪,而是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读全文,体会作者写人的方法。

  五、作业

  课后搜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学教案 篇6

  导学目标:

  1、对“魔力”小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2、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

  3、培养学生喜欢大胆想象、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史,培养爱国情感。

  导学重点:对“魔力”小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导学难点: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

  教具准备:磁铁 缝衣针(或大头针) 支架 细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引目标

  1、出示缝衣针与曲别针,师问:同学们,你们能用针吸起曲别针吗?(试试看、不能)

  2、师:老师能,你们相信吗?

  (演示,用磁铁摩擦针,吸起曲别针)怎么样,老师能让小针吸住曲别针吧。

  3、师:其实老师是有秘密的,现在老师就把秘密告诉你们,你们按照老师要求自己动手,就能制作“魔力”小针,你们想试试吗?

  4、板书课题:神奇的小针

  二、活动1制作“魔力”小针

  (1)实验用具准备: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

  (2)温馨提示: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注意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同时还要小心别扎手。

  (4)同学们开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把实验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自己制作的“魔力”小针能吸引曲别针。)

  三、研究“魔力”小针

  1、活动2

  师:用细线把摩擦过的小针水平悬起,使它轻轻转动。待其静止后:

  同学们再看看小针,记住它所指的方向。几次转动小针,待其静止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2、活动3

  把你们做好的“魔力”小针放在泡沫塑料板上,然后放在水面上,轻轻转动泡沫塑料板。

  (静止后)小针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3活动 4

  拿你的“魔力”小针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一玩,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猜想与交流

  1、我们发现“小魔针”具有哪些“魔力”? 能对“魔力”产生的原因做出猜想或解释吗?

  生 :猜想(根据记录下来的情况)

  2、各小组汇报。

  我敢于猜想,对 原因的猜想是:

  五、拓展:看书28面的“指南针的家史”

  六、作业:先看视频,自己再动手做一个指南针。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开展调查,并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2)初步运用图画、图表、书面报告等形式,交流调查研究活动的方案和结果。

  (3)能初步运用实验方法,说明水污染的危害。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水资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资源已被污染的情况。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鱼在污水中的表现,体验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

  (2)通过查阅资料,感受水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人体健康所造成有破坏和影响。

  (3)经历考察家乡水的过程,积极提出保护水源,减少污染的建议。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学校附近一些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准备一些污水。

  2.学生准备:自带一些洗涤用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说说周围的水资源情况:

  (1)在你家或我们学校附近,你观察到的这些水资源,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或者说你对这些水有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

  2.提出研究性的问题:

  (1)教师根据回答列出几个小专题:

  A.家乡水资源状况;

  B.污水对动物的影响;

  C.污水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D.水污染的原因。

  3.4人小组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1)根据以上的几个问题,选择一个,4人小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计划。

  4.外出考察: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外出考察并完成考察报告。

  5.整理阶段。

  课后把自己考察的情况,做认真的分析,可以查阅一些书籍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性报告。报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况分析、各种建议等。

  6.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各组将研究报告贴在班级黑板报中。

  (三)课后延伸:

  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考察项目,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定性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能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能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正确判断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不同的方位。

  3.能用感官感知自然事物,正确使用方位词句准确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4.能让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正确分辨出东,西等八个方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如何掌握好参照物。

  教学准备:

  1.教具:学校方位的挂图。

  2.学具: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

  师问:升旗台在校园里的什么位置?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平时你是怎么认识的就怎么说。

  二、开展科学探究。

  1.以自己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描述升旗台的位置。

  1〉指导每一生都认识前,后,左,右。

  2〉指派四位学生分别站在升旗台一侧附近不同的位置。每一位同学描述的一样吗?为什么?

  3〉让四位同学分别站在升旗台的四周,面向同一方向站立,根据自已站的位置,说一说升旗台的位置。

  4〉告诉学生什么是参照物,描述升旗台的位置时为什么要选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上面两次活动中,各位同学描述升旗台的位置时,分别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2.任意选定参照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升旗台的位置。

  1〉让学生以学校大门为参照物,用“前,后,左,右”试着描述一下升旗台在什么位置?想想这种描述准确吗?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2〉“东南西北”分别在我们的什么方向?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什么办法辨认“东南西北”方向?指导学生正确指出早晨太阳升起的位置,从而判断分辨方向。

  3〉让学生用学校大门为参照物,用“东南西北”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位来描述升旗台的位置。

  3.表达与交流。

  1〉由学生任意选定一个参照物,描述升旗台的位置,再相互交流,整理成一种大家都比较满意的说法,记录在课本的P5。

  2〉教师选择一个参照物,这一个参照物的某个方向上有远近不同的两个建筑物,让学生讨论如何描述其中一个建筑物的位置,而不让听的人产生误会。

  3〉请一位同学在校园选择一座建筑物加以描述。

  4〉课外学习与实践。

  ①打听长辈,日常生活中他们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

  ②自编符号,绘制一张校园建筑方位图。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愿意跟着教师一起看看蔬菜,讲讲蔬菜的名称。

  2、尝试和同伴、老师一起用蔬菜拼做娃娃脸,感受蔬菜娃娃可爱的造型,增强对蔬菜的好感。

  教学准备:

  卷心菜、土豆、辣椒、芋艿、西红柿若干,放在一个大箩筐里;5个蔬菜标记贴在椅背上;小箩筐5个;书面纸上画有单线条娃娃脸图案一个。

  教学过程:

  一、蔬菜宝宝好

  1、师:今天来了许多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来了?

  (出示卷心菜)这是谁呀?引导孩子说说卷心菜的名称、颜龟、形状,并向卷心菜问好。

  (出示土豆)这是谁呀?引导孩子说说土豆的名称、颜色、形状,并向土豆问好。

  出示辣椒、芋艿、西红柿,方法同上。

  2、师:今天蔬菜宝宝要来跟我们做游戏,我们欢迎它们吧。

  二、蔬菜宝宝放这里

  1、师:蔬菜宝宝说它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分开放。

  2、出示5种蔬菜的标记和箩筐,引导孩子按标记分放蔬菜。

  3、孩子将蔬菜按标记分放,教师和孩子一起检查有否放错,并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表示感谢。

  三、蔬菜娃娃真可爱

  1、师(出示娃娃脸图片):蔬菜太可爱了,我们要把这么多蔬菜变成一个可爱的蔬菜娃娃。

  2、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将蔬菜变成蔬菜娃娃。

  蔬菜娃娃的头发可以请什么蔬菜宝宝来变呀?(请一孩子取卷心菜,教师示范放到合适的地方。)

  蔬菜娃娃的脸盘可以请什么蔬菜宝宝来变呀?(教师引导孩子用连接的方法摆放。)

  蔬菜娃娃的嘴巴红红的、弯弯的,可以请谁来变呢?

  (出示芋艿)这是谁呀?猜猜它想变成蔬菜娃娃脸上的什么?(眼睛。)

  (出示西红柿)哎呀,西红柿着急了,它说我也要变,它可以变什么呢?(脸颊的红晕。)

  3、孩子取放各种蔬菜做蔬菜娃娃。

  4、(出示三个土豆)看看蔬菜娃娃还缺什么?(耳朵、鼻子。)耳朵(鼻子)长在哪里?

  5、蔬菜娃娃做好喽,蔬菜娃娃眯眯笑,蔬菜娃娃真可爱。

  6、引导孩子和可爱的蔬菜娃娃说再见。

科学教案 篇10

  为进一步抓好我校学生体育训练,深入研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实际训练经验,对我校体育基础训练作系统、科学、有计划的安排,以更好地提高训练质量,更多的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做贡献。

  小学生中蕴藏着许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如不及早的发现这些人才,势必会造成人才的严重流失。通过训练,可以发现这些人才,避免人才的流失,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打好基础。因此,抓好小学生体育训练,提高训练水平,是我们基层小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永恒课题。不少新教师在抓体育训练时总觉得无从入手,也有一些体育教师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的,进行短期的突击训练,这种训练的科学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运动发展战略,不利于人才的后继培养,使小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昙花一现,难有作为,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以下是我在训练中的一些体会。

  一、贯彻“一个指导”,遵循小运动员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训练。

  健康对于人而言极为重要。更不用说是小学生了,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一定要认真处理好生理、心理和训练方面的关系,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小学生体育基础训练必须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

  <一>、少儿时期人的生理方面的免疫力较低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较差,加上生长发育快。必须合理地施加训练因素,使机能的提高过程始终置于超量恢复原理的控制下,训练必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健康素质。如少儿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含量较少,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练习和轻负荷为主,以爆发力和协调性为主,禁忌负荷太大的力量练习,以免骨骺提前骨化,若长时间进行负荷太大的力量练习,会引发骨骺炎,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少儿心脏负荷能力较差,耐力应以有氧练习为主,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少儿心理有其特殊性,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对田径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所以在训练中注意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可适当采用游戏或一些比赛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来完成训练任务,切忌用对成人训练的最大速度的固定重复练习来训练少儿。要使小运动员喜欢田径训练,真正的热爱田径运动,才能延续他们的运动生命。如耐力是诸多身体素质中最基础的素质,耐力素质差,势必影响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严重的会影响日后高层次的训练和成才率。但是,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允许我们过早大量地进行专门的耐力训练,我们就采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将耐力练习有机地贯穿于训练课中。如:足球游戏、长短跳绳比赛、蛇形跑、跳橡皮筋、追逐跑游戏、越野跑、中速往返跑等等,促使其耐力素质自然、稳定、持续地增长。

  二、 制订训练计划,保证训练工作的有序开展。

  训练工作要有长远打算、全面安排,坚持较系统的训练,必须制订好训练计划,并在执行时灵活调整,不断改进,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几年的训练实践经验是: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制订好训练计划。

  三、 处理好“五种关系”,保证训练的正常开展。

  <一>、 训练与学习的关系。

  训练是重要的,但对业余训练的小运动员而言,学习更加重要,不少教练员经常抱怨任课教师不放学生出来训练,可见,学习对训练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运动员入队时,要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协商好,并定期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那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出现问题要积极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解决。

  <二>、教师与训练的关系

  首先,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有全心全意为训练服务的,有勇攀高水平运动队为校、为县、甚至为国争光的理想,其次对训练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意识,了解科技动向;积极参与科技活动,勤于思考,努力实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科学化训练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和创造科学化训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

  <三>、教师与运动员的关系。

  田径训练与其它球类项目有别,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一个和谐的训练氛围,可以刺激学生的训练热情。教练与运动员除了师生关系外,还应建立起朋友关系,才能尽可能多的了解运动员的生活、学习和训练情况,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出现的波动和各种其他问题,更好地为训练服务。

  <四>、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关系,入队时要家访,训练中也要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训练对学生和家长都会增加一些麻烦事,如:以本校为例,由于学生不住校,训练要早起晚归,担心学生在路上的安全的问题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才能使训练顺利的开展。

  <五>、与训练的关系。

  学校和主管部门应该主动支持业余训练,必要的训练条件,重视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养,关心体育教师和运动员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各种实际困难。

  当然,学校体育训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课题,使其更加完善。只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坚持常年累月的系统科学的训练,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有关科学教案06-12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关于科学教案07-24

走进科学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