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7-09 09:49:09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集合5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 阳 和 影 子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第二课时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1 )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 2 )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树木,还有低矮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果实串毛茸茸,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狗尾草。(能把狗尾草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草,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非交*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共同点有根茎叶,有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作用是梳理学生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科学教案 篇3

  导学目标:

  1、对“魔力”小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2、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

  3、培养学生喜欢大胆想象、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史,培养爱国情感。

  导学重点:对“魔力”小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

  导学难点: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

  教具准备:磁铁 缝衣针(或大头针) 支架 细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引目标

  1、出示缝衣针与曲别针,师问:同学们,你们能用针吸起曲别针吗?(试试看、不能)

  2、师:老师能,你们相信吗?

  (演示,用磁铁摩擦针,吸起曲别针)怎么样,老师能让小针吸住曲别针吧。

  3、师:其实老师是有秘密的,现在老师就把秘密告诉你们,你们按照老师要求自己动手,就能制作“魔力”小针,你们想试试吗?

  4、板书课题:神奇的小针

  二、活动1制作“魔力”小针

  (1)实验用具准备: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

  (2)温馨提示: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注意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同时还要小心别扎手。

  (4)同学们开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把实验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自己制作的“魔力”小针能吸引曲别针。)

  三、研究“魔力”小针

  1、活动2

  师:用细线把摩擦过的小针水平悬起,使它轻轻转动。待其静止后:

  同学们再看看小针,记住它所指的方向。几次转动小针,待其静止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2、活动3

  把你们做好的“魔力”小针放在泡沫塑料板上,然后放在水面上,轻轻转动泡沫塑料板。

  (静止后)小针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3活动 4

  拿你的“魔力”小针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一玩,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猜想与交流

  1、我们发现“小魔针”具有哪些“魔力”? 能对“魔力”产生的原因做出猜想或解释吗?

  生 :猜想(根据记录下来的情况)

  2、各小组汇报。

  我敢于猜想,对 原因的猜想是:

  五、拓展:看书28面的“指南针的家史”

  六、作业:先看视频,自己再动手做一个指南针。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能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知道不乱扔糖纸。

  准备

  1.幼儿选择2―3种不同的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盒子装、布袋装、纸包等)带到幼儿园。

  2.每张桌面贴上不同颜色的糖果图形(建议用吹塑纸)剪成糖果小屋的轮廓。

  3.墙面上布置大糖果的轮廓作为超级糖果屋(用绉纸围成,简单且效果好)。

  4.双面胶撕成段,事先贴在“糖果屋”内,以便幼儿粘贴糖纸。

  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糖果宝宝有个家,请你们剥开自己带来的糖果的糖纸,为糖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家,放入糖果小屋。

  ――糖果家的宝宝可真多呀!看看有哪些不一样的糖宝宝?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有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椰子糖……有硬的有软的,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颜色的,有不同图案的糖纸的,等等。

  2.尝尝甜甜的糖果。

  ――大家一起来吃糖。尝一尝甜不甜,闻一闻香不香。

  ――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 (变小了)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花纸包里,有个宝宝,剥开尝尝,宝宝变小。

  3.给糖果穿花衣裳。

  ――请幼儿将吃完的糖纸贴在桌上的“糖果小屋”内。

  ――幼儿与教师一同把糖果小屋“搬”进墙上大屋。

  建议

  1.儿歌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可以把它作为幼儿发现和感受糖果变化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让幼儿关注事物的变化,发现其中的联系:糖果放在嘴里会溶化变小。

  2.超级糖果屋的制作可尽量夸张些,贴的位置要稍低,以利于幼儿观察。

  3.可将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利用墙面超级糖果屋互相交流,获得有关糖果的经验。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5、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 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八、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春天科学教案03-09

有关科学教案06-12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泡泡09-18

科学教案《病毒》10-16

走进科学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