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03 16:40: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范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范文1

  第一部分: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第二部分: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体会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理解“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1、标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体裁:诗格律:七言律诗

  2、写作背景: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3、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思想感情: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

  1、讲授法

  (1)首先通过讲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xx中的事物以及事件进行系统地描述,描绘概述的讲授。

  (2)其次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手段讲授知识内容,以揭示整篇的思想。

  (3)解释式讲解。

  1、解释全文

  2、结构式说明

  3、翻译性解释

  4、附加说明,介绍xx的写作背景。

  2、讲读

  (1)讲述有关。理解课文必须具有的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谈话。

  (2)全文阅读与讲解。先让学生默读全文,及诠释。了解全文所表达的思想。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反复阅读课文。

  第五部分:教学难点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六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三、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第七部分:作业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情感。

  2、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能谈谈看法吗?能有感情地吟出这句诗吗?

  3、感情朗诵(我们今天学习古人的诗句,不仅是让学生欣赏汉语的艺术美,语言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优美的词句,在适当时还应鼓励学生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阅读古诗的作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1、从叶绍翁笔下的乡愁引入学习王维笔下的乡愁

  2、提出初读要求:读四遍。前两遍把诗中的每一个字读准,把诗读正确;后两遍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巡视。

  4、(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5、齐读生字较多的两句诗。

  6、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的有板有眼。 7、齐读古诗。

  二、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还不够,还应读出诗味。老师对比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具体告诉学生什么是诗味。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细读古诗——————读懂诗意,走近诗人1、谈谈读诗后诗留给自己的印象。 2、带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读古诗。

  3、诗人为什么这样的想家?这首诗讲了什么呢?仔细读古诗及诗下面的注释,努力把诗意读懂。 4、学生自己读诗学诗。

  5、老师提两个问题检查读书效果:(1)诗人身在何方?(2)诗人心在何方?

  6、(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王维身在他乡心在家乡”)这种远离家乡却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能体会得到吗?7、带着诗人的孤独读古诗。(配《二泉映月》)8、老师配乐读。

  四、品读古诗——————读出情意,走进诗人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心里反复地读这两句诗,闭眼想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是如何度过的?

  2、指名说说。

  3、(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边读边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的家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4、指名说说。

  5、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这时,你们应该问问王维!你最想问他什么呢?7、介绍诗作的背景。

  8、齐读全诗。

  五、诗外读诗——————超越诗人

  1、孤独、思乡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读,说说大意。

  3、每当王维想家时,他就倍感孤独,每当孤独时,他又特别想家。这种相思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就化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齐读古诗。(配乐《牵挂》)

  5、王维的心情就是众多远离家乡的人的心情。在《牵挂》的歌声中静静地结束这一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范文2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再加上这首诗是名家名篇,学生耳熟能详,绝大多是学生能够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学生也能略有体会,但是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却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教学目标:

  1、认识“忆、异”等6个生字。会写“深、忆、逢、佳”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了解诗人王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家乡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对王维的了解,教师补充王维的资料。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3、学生质疑,理解题目中的重点词。(重点理解“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4、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指名说)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缓慢。

  二、初通诗句,整体感知

  1、出示带注音诗句,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去音后男生读女生读,读出节奏。

  4、提出生字并归类,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在这一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左右结构:忆佳倍插

  上下结构:异

  半包围结构:逢遥遍

  教师范写三个字:“异”(不要把上部写成“已”,上面要封口)。 “遥”(要注意后写走之部)。“插”(要引导学生写好笔顺的笔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1-0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设计06-1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5-0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4-0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4-0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10-2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09-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1-2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经典教学设计09-0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