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3 18:04: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关于桥的课件。

  2、学生搜集桥的图片。

  3、学生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这几天大家都忙坏了,又是搜集桥的图片,有是画桥,那大家肯定知道我们今天这节课是与什么有关的啦?

  生:桥。

  师:好,那我们就给这节课起个名字叫:桥。(老师板书:桥)老师也搜集了不少桥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呢?

  生:想。

  2、播放有关桥的课件。

  (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等)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哪些桥呀?

  生:木桥,竹桥,石桥……

  师:是呀,桥的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在这么多桥中,你最喜欢什么桥呢?(先同桌练说,再指名说;引导学生先说喜欢的桥的名称,再说喜欢的原因)

  (引: a、她是怎么把这座桥说得好的?b、她说的好这座桥有什么秘密呢?c、她又是为什么说的这么好,引起了你们这么热烈的掌声呢? d、她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3、小结过渡:小朋友你们精彩的发言让黄老师了解了你喜欢的桥,随着科学的发展,桥也不断在变化,同学们你们充满想象力的小脑袋瓜里,想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未来)请你们把设计的“未来的桥”的图纸高高举起吧!

  二、语言训练,传授方法

  1、指名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师生、生生模拟对话。

  师:某某同学,你设计的桥是什么桥呀?

  生:我设计的桥,名字叫“避难桥”只有我们小朋友才看的见,每次爸爸妈妈打我的时候,我就躲进去吃零食,打电子游戏、睡觉。

  (下面的同学对他的设计提问)

  生:它有什么特点呀?(或什么用途呀?)

  生:我给你提一个建议,可以把它设计的更美观一些!

  (再找几个同学说说,然后小组交流)

  ⑴ 我设计的桥,名字叫“动画城桥“,如果你想见动画世界里的明星,就来我们的动画城吧,它会让你一夜之间美梦成真,与你的偶像零距离接触,你瞧,这是蜡笔小新、哈里波特。

  ⑵ 我设计的桥,名字叫“美食桥”,桥身是用巧克力做的,桥栏杆是冰淇淋,其它部分都是各式各样的美食──哇,香死我了!

  ⑶ u f o 桥,我在上面安放一个高科技装置,瞧,就在这座桥的底部,每当发大水的时候这座桥就会向飞碟一样飞起来。

  2、引导学生归纳交际的基本方法:先介绍桥的名称,再说桥的特点或用途。

  3、在小组内评出“最佳设计者”。

  师:好,各位,下面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个隆重的,惊心动魄的奥斯卡桥梁颁奖典礼,下面所有的孩子都荣幸地获得本届奥斯卡桥梁比赛的入场券,在这样的.盛会上,我们可以颁什么奖呢?谁来提一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ai ei ui教学反思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课时)《平平搭积木》练习人教版一年级《日月明》教案《阳光》教学设计1《汉语拼音·复习一》教学建议《7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胖乎乎的小手》教案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⑴ 你得意思是说给他平一个美观奖;

  ⑵ 你想的太特殊了,黄老师备课的时候都没想到这一点,黄老师把它记下来。

  ⑶ 你和黄老师想到了一块,对于这些表现突出者我们一定要设一个特殊奖项,“小小桥梁的设计师”是不是也能代表你们心中的想法?

  三、再创情境,扩展训练

  1、师:在黄冈市长江河面上,不久还可能会建起鄂黄长江二桥,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设计推荐给市长伯伯呢?以小组为单位,把评选出来的“未来的桥”图样讨论以下,该怎么样向市长伯伯介绍,才能让他采用你们的设计方案。

  2、各小组汇报,交流。

  3、小组间交流。

  ⑴ 每组选一个向市长伯伯(一生扮演),介绍本组的“未来的桥”设计方案,介绍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⑵ 其他小组对他们进行质疑。(从桥的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

  4、颁奖仪式。

  四、回顾历史,升华感情

  1、总结这节课,老师给学生寄予希望。

  2、欣赏黄冈各地的桥(多媒体演示桥的图片并配乐以及书法“桥”字)让学生在音乐中即感受历史,有能欣赏书法。

  五、课后延伸

  将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方案介绍给家人或好朋友,并动手制作桥的模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学生活了十年,过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国,回来后感慨万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随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文章走进德国,或许你能从中对德国人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由浅入深,探究文本

  1、看课题,体会“让”的意思。将“让”字去掉,与课题作比较:(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自己的花是别人看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加上“让”有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别人看的意思。

  2、浏览课文,发现文中藏着的“让”。请你发现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学生浏览课文,发现“让”,教师巡视点拨。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导。

  句子一: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请学生读,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齐读。

  3、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他们这样养花有好处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找出具体描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句子,划上横线。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两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抽学生读文,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点几组,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预设二:应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理解“应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看图)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3)指导朗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齐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背)走过任何一条街——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4)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又一次到了德国,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齐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季羡林说的“美丽”指什么?“德国人有什么特点?”。

  (3)猜度季羡林的“梦”。——“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结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说说季老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德国印象》。

  五、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 奇

  花团锦簇 丽 特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的 的 我为人人

  景 民

  色 族

  教学反思: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课堂上,我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体悟风情,找出“人人为我”的句子。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利用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体会花之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体会花之多。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言为心声,希望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如何于无痕处解决这一难题,是我课堂中力求突破的。这个问题,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加上课件教学的配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回顾整堂课,还是有一些让自己不甚满意之处:

  朗读教学的指导一直是我教学的弱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尝试,未进入最佳朗读状态,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我很希望在体会感受景色奇丽这个环节上指导朗读给全课掀起第一波高潮。可惜事与愿违,虽然通过直观的图片视觉冲击,学生能体会到美丽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国街头美好的心境,但是并不能在读的过程中把各自的感觉读到位,的确成为一桩憾事。

  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会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3

  课前透视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设计。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易的文章,有一定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根据这样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 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同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信息资料

  1、生字词卡片、课件或挂图,录音机及录有鸟叫声的磁带。

  2、收集鸟的图片和有关鸟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想:这篇课文究竟会写些什么内容?围绕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文章虽然以“父亲和鸟”来命题,但是却没有直接写出父亲与鸟之间发生的事情。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据题猜想,启发学生想像,激发学生读文兴趣,引入新课教学,进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寻找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

  2、谈话: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把你课外收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和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爱鸟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鸟的兴趣,挖掘学生对鸟的认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交流与展示资料为爱鸟护鸟奠定了情感基础。)

  对话平台

  一 自读

  1、师:你们想知道“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再把课后“我会认”里出现的字多读几遍。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指读课文和生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2、组内练习读课文,认生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父亲和鸟》教学设计》。

  3、指读课文,组织评议。(评议的重点放在正确、流利上。)

  (激发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自读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识字,帮助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基础。)

  二识字

  1、出示字词卡片,让学生逐个认读,学生互相纠正。

  2、开火车读字词:教师相机指导,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如:提示“喃”、“浓”的声母都是鼻音“n”;观察“味”与“妹”、“惜”与“借”的字形,教给学生一些记字的方法,如“味”为什么是口字旁,“猎”为什么是反犬旁。“嬉”是“喜”字加上一个女字旁,味去掉“口”就是“未”。“蒙”字有几个读音等。

  3、教师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一认,读一读,进一步巩固识字。

  (抓住儿童识字规律,多形式呈现字词,反复识记。结合本课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朗读

  1、自读课文,同时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我”和“父亲”的语言。

  2、引导学生重点练习人物的对话,(自读、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等)体会课文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阅读中你明白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对话内容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特点,对话内容又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流露。所以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对话进行理解,线索清晰,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四写字

  1、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如:可以将“并、喜、重、群”等字放大,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当中横的写法。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出示“我会读”的内容,指读词语。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提问

  在读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提问题,(你觉得你提哪几个问题,对小朋友理解课文有帮助)教师从中挑选出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知鸟爱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怎样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听了父亲的话,今后的“我”会怎样?

  (疑问是通向真理的钥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读书能力,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二读议

  1、自由结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3、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语出适当的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一、天天练:用 a、o、e 四声组词。

  二、新授:看图说话。

  1、什么时间,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

  什么?

  2、教儿歌。

  三、指导ī、u、ü 的发音。

  1、 儿歌: 牙齿对齐 ī ī ī ,

  嘴巴鼓鼓u u u ,

  小嘴吹笛ü ü ü 。

  2、 学习步骤:看、模、练。

  四、巩固。

小朋友 ,做端正,

  听儿歌 ,记得清。

  一支蜡烛 ī ī ī,

  一个茶杯u u u,

  杯上加豆 ü ü ü。

  五、指导书写。

  1、 ī、u占上中格,ü占中格。

  2、 学习笔顺。/article/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后评讲,齐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 “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是其他动物都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向,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虽然描述的是外国的异域风情,但是课文所描写的田园风光和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接近的,成群的牛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所以在这方面的理解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契机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荷兰王国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当然,有感悟还是不够的,最好能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将自己的独有感受表达出来,可以是直接的语言表达,也可以是通过朗读来表达,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在里面,我们老师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敢于说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象,激情导入:

  1、播放荷兰美丽景色的录象,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纵横交错的运河、鲜艳的郁金香、转动的风车……

  2、教师适时讲解:“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3、提问:你在刚刚的录象中看到了什么?

  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我们的课文描写了荷兰的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知欲望去探究文本,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二)精读感悟:

  1、在学生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

  2、朗读、议读,品析交流。

  (1)让学生主动朗读自己想读的,品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注意读出自己的理解,边读边体会,自己为什么喜欢或是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指多名学生朗读、议读。(教师相机点拨,不需让学生多作分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悟读出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想读的内容和喜欢的句段,自主地讨论和交流感悟到的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无论是朗读效果、理解的多少,还是情感体验的深浅,都不强求一个标准,力求体现个性的差异,让学生真正地成为阅读的主人。】

  在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品读和理解时,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进行指导。

  具体来说我打算这样处理:

  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极目远眺所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详细描写了奶牛图,略写郁金香图。体会奶牛色彩美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碧绿如丝绒”“黑白两色”来体会。体会奶牛的姿态美时我可以让学生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体会牛的'不同姿态所体现出的不一样的美。有的是默默低头吃草,有的是若有所思,有的是活泼好动的牛犊,有是的仪态端庄的老牛。我打算用课件展示这样一幅画面: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到处都是黑白两色的奶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姿态上讲台站在这背景下来读,读出他们各自的姿态美。至于那大片的郁金香可以一带而过,也可借助课件这一辅助教材来帮助理解朗读。

  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低地上的景色,着重写了骏马图,要让学生体会骏马在草原上的自由。在这里我打算提出这样的疑问:“你们在什么地方会觉得很自由?会觉得无拘无束?”也许他们会回答“郊外”、“操场”等等地方,让他们谈谈让自己感到自由的地方的特点,谈谈自己自由的感受。从而迁移到骏马身上,骏马们为什么会这么自由?是什么让他们这么自由?这样学生就能从自身的切身体验来体会骏马们的无拘无束、自由驰骋,也体会到了原野的广阔以及作者对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由自在生活的无限向往。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文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绿色”、“白色”、“黑色”,还有表示数量的词语,“成千上万”、“成群结队”,要抓住这些词语进行品读,读出它们的安闲。

  第五自然段:写傍晚的景色,重点描写了挤奶图。我打算这样设计:让全班同学从刚刚那活跃的气氛中安静下来,然后放一曲舒缓的乐曲,随着乐曲我轻轻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来说说感受,体会到傍晚的寂静。也许有学生提出“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不是安静,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争论,作为教师要巧用读文时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善于发挥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效用。到最后,我可以点一下,这汽笛声是从“远处”“偶尔”传来的,连远处的汽笛声都能听到其实是反衬出当时的寂静。引导学生读出傍晚的寂静。

  第六自然段:写夜晚的景色,描绘了一幅美好宁静的田园夜色图。这里要引导学生读出夜晚的宁静和安详。

  第七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提问:为什么说这是真正的荷兰?为什么要用“真正的”三个字?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什么才是“真正的”荷兰?其实这一步骤就是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总结,让学生把刚刚零碎的感悟加以整合,对荷兰的田园风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体会田园景色所蕴涵的诗情画意,回到课题《田园诗情》。

  (三)总结课文:

  最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了那里迷人的田园诗情,看到这些美好的景物,你最想干什么?

  【设计理念:在读懂课文完成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美好的景物,你最想干什么?”,这各种各样的想法,再一次表明了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向往,是美好情感的又一次熏陶和积淀,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并且,通过表达,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得到了彰显,为后续学习明确了目标。】

  (四)布置作业:

  1、自选作业: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某一处景色。

  2、拓展延伸:荷兰这么美,你还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吗?课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有关荷兰的资料,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板书设计:

  田园诗情

  奶牛 悠闲

  白天 骏马 自由 诗中有画

  动物 安闲 画中有诗

  夜晚 安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生字词,并初步感受到课文描绘的美景。

  对策: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我们曾去过云雾变幻无常、令人飘飘欲仙的庐山,到过充满阳光的拉萨,还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今天,我们又将来到风景秀丽的九寨沟。

  板书课题,并指导读好课题,学写“寨”。

  二、初步感受九寨沟的美景

  1、你想去浏览九寨沟,去感受九寨沟的美景吗?打开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网站,你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图片,看一看,谈一谈你的`感受。

  (学生浏览,同桌交流观看图片的感受。时间5分钟)

  2、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可以讲感受、也可以提问题)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 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 出示生字词,检查效果。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四、调查兴趣,自主选择

  1、 再读课文,说说你想先去哪里玩一玩?

  2、 引导学生再读读重点段。

  五、作业

  1、 描红

  2、 抄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7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小朋友,小红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原来是想让我们帮她一个大忙,你们愿意吗?那就是教她读读家里的这些电器和物品的名称(课件出示词语、

  过渡:真是谢谢你们。你们知道吗?小红在家里不仅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她还会在家里干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你们的语文书,先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短文,然后同桌对读,互相纠正读音。如果两个人都有问题可以把这个字画个圈,等一会老师读时,记住它。

  2、自主探究,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大家看课文里的这些汉字变成了红色,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应该掌握的生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它们读好,先自己练练吧。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2、没有拼音的帮助,你们还有信心攻下这道难关,把生字读准吗?。

  我们来进行计时比赛,看那一小组是我们这节课的识字大王?

  3、扩展活动:游戏摘生字果。

  大家的生字学得好,如果你能读准生字,老师就把红红的苹果送给你!谁来尝尝苹果的味道?

  4、小朋友们已经会读汉字了,但要和这些汉字成为真正的朋友,还必须记住它们的样子。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下面的字怎么记?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如晚=日+免,送=走之底-关。

  读短文,明意思

  1、指导朗读短文:按照标点停顿,并读好句中的`自然停顿。

  2、小组讨论:你觉得小红在家里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集体讨论交流:为什么爸爸、妈妈和我都笑了?

  想象说话,小红给爸爸妈妈水果时,爸爸妈妈会说什么?小红又会说什么?

  4、你平时在家里和小红一样吗?你做了哪些事情?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听听,共同交流一下。(结合课后第二题说一说、

  写字

  上节课已经写了两个字了,这节课写“上、下”两个字,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说说有什么发现,你想在这两个字的写法上提醒别人什么?

  这节课的重点是写好点,师板书“下”:指导点的写法:起笔轻,收笔重,有头有肚,不要像根棍子。

  拓展性学习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制定家务劳动计划,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把你对劳动的想法在以后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和大家交流一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

  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读题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

  (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

  ⑵、导读第一节

  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

  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

  ⑶、导读第四节

  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

  3、交流学案第四题

  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

  4、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方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庆龄不愿意搬家,知道为什么吗?有感情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又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品一品,感樟树之形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生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理解蓬蓬勃勃:蓬勃,具有生命力。具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你从哪里能读出樟树的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1)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交流:“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繁叶茂

  “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2)“从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可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交流:“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

  “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这是生命的光泽。

  师:多美的树叶。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交流:“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顽强。

  “无论……总是……”说明樟树生命力顽强。

  补充句式:无论(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读出来。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悟樟树之神

  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哪些可贵之处?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感受。

  交流:

  1、“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可贵之处:香气永久保持

  2、“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可贵之处:拒虫

  3、樟树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4、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对比:樟树与别的树木比较(石榴树)

  师: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舍不得它们。

  就让我们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吧。

  四、体味樟树之情

  1、宋庆龄故居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小组交流宋庆龄相关资料,了解宋庆龄与樟树的相似之处。

  2、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你能举出“借物喻人”的例子吗?

  生举例子: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

  师:宋庆龄一生正如樟树一般,正如对联中所述一般:生机无限多秀美,香气长存满乾坤。

  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吧。

  生深情读课文。

  五、作业:

  写作: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借物喻人——樟树

  精神蓬勃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坚强不屈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高贵品质高贵木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 语文课程标准 》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重悟。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指出: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解决问题。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图式与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这就是“解文——察己”的过程。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才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这一具体事实的。

  如果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成功的。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弯曲、反弹、完好无损 、依旧、苍翠挺拔”等词语 ,借助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1、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山谷有了哪些了解?

  2、交流

  3、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旅行者再次走进山谷。打开书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节,你发现山谷里有什么?请在你的发现旁做上记号。

  二、学习第三节。(借助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树立雪松的抗争形象)

  1、自由读

  2、交流

  A、雪

  ①山谷中西??(板书:西坡雪小,东坡雪大)

  ②山谷中雪很大 (你来读,你再读,齐读)

  ③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读这个词你发现---,你发现这句话还有哪些词也让你感受到雪大,读的时候注意表现出来。

  过渡:山谷中有雪,雪很大,你还有什么发现,谁再说。

  B、雪松

  ①指说(你不仅会读书,还很会听,你看我才说了一句,你就学去了。)

  (课件出示句子)

  ②再读读这句话,从字里行间里能发现出雪松什么?

  自己先想想,想好后跟同桌说说,然后我们集体交流。

  ③有弹性,会弯曲,会反弹,总是苍翠挺拔。

  a、演示:理解反弹下面,老师做一个反弹的动作给大家看看!这小尺是有弹性,你们看 ——假如这小尺是雪权的枝丫,那这就是——(对,雪给了它外力)你们看,雪越积越厚,开始向下弯曲,

  这时雪便??(滑落?怎么落的!)

  b、雪松依旧??“身姿”,从这句中你能发现什么?(简单的一个词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c、引读:“就这样,反复??”你读懂了什么(标点符号也是一种语言)

  d、作者用上了关联词

  e、“反复积、弯、落、弹??”含义

  f、顺序不能颠倒。 g、完好无损 再读,齐读。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了解了山谷中的雪和雪松,现在,让我们也来看一看它们。

  H、动画,配音: 过渡:当这一景象被旅行者看到时,谜底揭开了。

  ①、齐读 ②、出示句子,说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大家注意:这句话的“终于”和这句里的“始终” 谜底终于被揭开,课文第二节说:“??”揭开这个谜底真不容易啊!

  三、学习第4—6节 (联系实际,感悟宝贵的人生哲理。)

  过渡:谜底被揭开了,旅行者们深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高兴,其中一位说

  1、指读 2、你们看,这位旅行者不仅揭开了谜底,还由此分析、推断出——。(评价:这位旅行者可谓智者!) 3、另一位旅行者呢?(这启示是从前一个旅行者的话受到启发来的齐读,只是他分析的是雪松能存下来的原因。一种景象,两种分析!)

  4、学习第五、六节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读出什么?(出示两句话)

  (1)交流第一位旅行者的启示 (2)交流作者的启示 (3)这里弯曲还是指雪松的弯曲吗?(那指谁?) (4)从古到今,以有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听过或注意过吗?(指名说) (5)齐读:(这句话堪称格言,警句,让我们将它牢牢记记在心中)

  (6)听写(这两句话富有哲理,我们应牢牢记记)下面,请大家拿来读书笔记本,完成一项作业: 旅行者的启示—— 作者的启示—— “我”的启示—— (前两句听写)

  交流

  四、总结

  在人生的旅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意想不到困难,我们首先要勇敢面对,但老师也希望你们记住这几句话: 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已成为足智多谋的代名词。《空城计》这个故事写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诸葛亮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布下空城计,吓得司马懿退兵四十里。课文着力表现诸葛亮在敌我交锋中知己知彼,有胆有谋,才智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注意积累一些成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是一个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人。

  4. 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5. 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

  本课生字“藏”“登”的笔画繁多,重点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课后的词句积累“初出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词语,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掌握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一)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三国时期。)

  (二)简单交流一下对《三国演义》的了解。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查阅课外书、请教家长,了解一些三国以及三国人物的知识,重点交流学生了解到的有关诸葛亮的一些事,为本文学习做好准备。)

  (三)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据《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改编的《空城计》。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由识字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开火车,玩卡片游戏),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渠道。

  (设计意图:本课课文较长,生字较多,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把生字认清楚,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切实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认读生字。)

  (三)出示课件,认读生词。

  (四)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教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将阅读与识字相结合。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读文质疑。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设计意图: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会体味得更具体,理解得更深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四)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

  (五)、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兵临城下。)

  “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生字2音2字2词

  2、词句积累2遍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

  高潮 司马懿中计

  结局 诸葛亮释计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一)中心话题:

  你心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圈画重点词句。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感悟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全班交流

  学生认为诸葛亮很聪明,很勇敢,有智慧,教师都可以认可,接着引导学生说一说又聪明又勇敢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相机板书:有胆有谋,才智过人。

  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证明诸葛亮有胆有谋、才智过人的依据。

  1. 第一自然段:司马懿兵临西城。

  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司马懿大军压境,可以看出军情紧急,从侧面表现诸葛亮镇定自若,有胆有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透过文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当时的现场,“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临危施计”,“诸葛亮镇定自若”,“司马懿中计”,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2. 第二自然段:

  (1)对比:

  “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而“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当时情况危急,诸葛亮临危不乱,有胆有谋。

  (2)诸葛亮临危施计:

  诸葛亮临危施计,从正面体现了他的处变不惊、才智过人。

  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这段文字说明诸葛亮当机立断:所有的.调兵都已经来不及了,既然是空城,那就索性再空一点:旗子收起,百姓回避,城门大开,让对方看不透到底是真空城还是假空城。再加上诸葛亮胆大心细,知己知彼,自己一副儒雅装扮、轻松神态在城楼弹琴,更让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对人物的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加活灵活现。)

  (3)司马懿中计:

  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学生通过司马懿的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感受人物特点。

  司马懿:望——见什么?→疑惑——疑什么?何根据?→退——为什么?

  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

  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的呢?

  “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

  从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镇定自若。

  3. 第三、第四自然段:诸葛亮释计。

  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体现诸葛亮料事如神,才智过人。

  4. 诸葛亮最后拍手大笑,谁能体会着说说。

  (诸葛亮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地笑。)

  5. 你心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适时板书: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做到说话有理有据,进而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找依据,体会人物特点。

  (三)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课件出示(适时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学生讨论。

  从《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战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的。在《空城计》这篇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人物性格,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二、拓展学习

  (一)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一些吗?出示课件

  (二)举办一次读《三国》竞赛活动。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将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广。)

  三、教师小结,推荐阅读

  《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请大家课余挤出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版),或者开展“我心中的诸葛亮”专题讨论,从课上引伸到课下,从一篇课文引发学生读更多的三国故事,甚至整本《三国演义》,实现大阅读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空城计

  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教学反思:

  《空城计》这篇课文在冀教版三年级中第一次出现,它有着许多吸引孩子的地方。有的学生读过名著《三国演义》,所以对故事比较熟悉, 在开头的环节请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声绘色的讲一讲空城计的故事,这个要求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提的有些高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并且这一环节和后面紧跟着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些重复拖沓。

  接着请同学们读课文,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想想诸葛亮、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孩子们可能不能准确的总结,但也要让他们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使孩子们认识到足智多谋与聪明的不同。在分析诸葛亮的人物时还是应该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细节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容态上入手体会情境。

  司马懿这一人物在课文中是不可忽视的,他起到了铺饰衬托的作用,用这一人物更反衬出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计高一筹,而对司马懿的分析也够准确,最后还要教师的引导总结。

  这节课里我在教学环节上有点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会不断改进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17* 《汤姆.索亚历险记》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断,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猜想激趣,导入新课

  阅读梗概,了解内容

  浏览片断,体会特点

  快速浏览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思考: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2.学生自由发言,展开交流。

  四、结合疑问,激发兴趣

  1.学生自由质疑。

  2.师生解疑。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情节——浪漫有趣 有惊无险 引人入胜

  语言——轻松幽默 讽刺夸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诗所配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东坡曾称赞画家、诗人为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当你读一首好诗,眼前,常常会浮现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诗的意境。也就是诗中有画。画家和诗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难忘的意境。

  二、欣赏感知

  这是明代画家画得苏东坡题诗图。画中描绘了诗人苏东坡与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鸡宝寺,在竹上题诗。“一首诗”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情怀。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这就是苏东坡抄写的李白诗的书法作品。这是苏东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怀古》的图,刻印在明代的书籍中。

  这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画的《赤壁图》,这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首词的意境。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知己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清代画家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别样的一番风景,这也是这首词的词意图。这是词特有的离别气氛烘托表现的非常充分。

  这是近代画家陆俨少画得唐诗千秋雪,文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傅抱石画得松下问童子。

  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画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苍的柳叶带着浓浓的雨意。把诗中离别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三、教师示范

  同学们,郑板桥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这也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竹石图大家都念过,今天,老师就用他的竹石图来画一张画。

  同学们,请看,板桥的竹石图画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四、学生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唐诗或者是宋词来画一张诗意画。

  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同学们各自将自己对诗的感受表现在了纸上。看这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又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刚才,同学们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画入了画中。真是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欣赏画家们的作品,参考其中一幅,画出自己的同题诗意画。

  2、一百个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一百幅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一个人对诗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将画出怎样的同题诗意画来呢?

  3、苏东坡曾经称赞集诗人、画家于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小窍门:在未干或已干的墨块上,加上有一定覆盖力的颜色,会产生对比鲜明的墨色效果。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太少了,我认为这可能是学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缘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阅以前的语文书,或者是网上查找等。还有一部分不了解古诗的含义。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来表现。提款有些不美观,学生可以从欣赏中了解几种提款的形式,教师提醒学生落款是要字迹端正。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语的含义,知道高斯的算法及好处。提高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思考的潜能,感悟文章内容;多种方法识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悟小高斯勤动脑,爱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中敢于探索新路,不断超越自我。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一类生字;理解文章内容,欣赏并学习主人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德”字字型的学习。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

  教具准备:“高斯生平介绍”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谈起,说说中国的数学家。引出本课,读课题。

  思考:文章重点介绍高斯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聪明)

  二、读文

  一)师范读全文。

  1、思考:文中哪些生字字音需格外注意?

  2、请学生领读文中易读错的字(词)音。

  二)小组读文

  1、要求:将文章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三、学习一类生字

  1、读词:高斯德国惊讶按照

  继续努力鼓励

  2、学习8个一类生字:斯德讶按继续努励

  3、指导:

  德:右半部的写法,“十四人一条心”。

  励:勉励鼓励奖励励精图治励志(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与“厉”区别:严厉厉行雷厉风行厉色

  声色俱厉厉鬼厉害厉声再接再厉

  4、扩词练习。

  作业:书写一类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文

  思考:找出文中生词,理解其意思。

  忙于:忙着做(某方面的事情)。

  惊讶次序不住连连(连续不断)

  二、感悟文章内容

  一)文章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小高斯的`自然情况的?读一读,说说你对他了解了多少?

  二)文章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课堂上发生的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对文章的发散思考;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后习题1,写一写。

  二、你还了解有关高斯的哪些事情,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有感情读文。

  板书设计:

  聪明的小高斯

  高斯—刚刚几分钟—————爱动脑筋

  ↑(8岁)>世界数学家

  老师—一个多小时(惊讶)—连连夸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到13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3、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等。

  4、培养学生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书写文中医药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法布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段——螳螂捕食蝗虫。

  听了这个片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段。

  (2)、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3)、你是通过什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4)、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出示课题《法布尔观察昆虫》指名读、齐读。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看汉字读课文,要求:不会字看拼音,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至内容。

  (1)、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几件事?

  (2)、轻读者2、3自然段,思考: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有一次……

  (3)、小组内分句读课文,出示小黑板

  还有一次……

  (4)、用“有……还有……”说一句话。

  (5)、朗读展示:点名读课文,检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6)、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谈感受,深入品读。

  (7)、辩析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A:法布尔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B:法布尔一直观察了4个小时。

  4、齐读最后一自然而然段,理解“坚持不懈”的意思。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深入理解法布尔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的原因。

  5、看图背诵;指导学生图文结合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6、拓展交流: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7、现场采访:自由对话。

  (1)、角色竞聘:聘一名学生扮演法布尔,要求:主动报名,并说明竞聘的优势;聘三名小记者,要求:自我推荐。其余同学和老师作为观众。

  (2)实地采访:小记者就有关问题向法布尔提问,观众可以随时补充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8、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卡片。

  2、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

  3、选出小组的识字能手,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4、教师用幻灯片,检查生字。

  5、学生用各种方法记生字。

  6、字卡接龙比赛。

  (二)、指导写字。

  1、你以为哪个字不好写,重点指导“脚”、“抓”、“期”、“注”、“现”。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写,描写、临写。

  3、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

  1、收集法布尔的有关资料,在同学之间交流。

  2、完成之后,第一次练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2-17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6-21

小学语文《鸡》教学设计06-13

小学语文《咏柳》教学设计06-13

小学语文井教学设计06-13

小学语文gkh教学设计06-13

小学语文《金子》教学设计06-13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03-30

小学语文《咕咚》教学设计03-31

小学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