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14 16:31: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1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选编的主要是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赏这些作品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学习这些课文,要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课文中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2、教学重点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品味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作为济南的学生应该引以为豪,对于济南的天气我们也非常熟悉。关于老舍,学生们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牢记“着落、髻、看护、镶、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正确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济南、奇迹、伦敦、暖和、着落、髻、看护、镶、宽敞、水藻、贮蓄、澄清。

  3、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画出优美语句,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活动二: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温晴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明确:

  (第一段对比第二段过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2。

  活动三: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出你欣赏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段。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c、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e、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按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的形式来表达。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2、3。

  活动二:体验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设计意图:为达成教学目标4。

  五、综合建模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作业设置

  A、你眼中的济南是什么样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笔写下来吧。

  B、选择课文中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C、背诵文章的4、5、6段。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

  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

  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并细细揣摩、品味。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神兼备,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抓住特征,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学习这篇文章将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着重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

  五、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还比较低,但前边刚刚学习了《春》这篇文章,学生对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描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中,将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加深他们对于情景交融写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绿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热的,蝉鸣蛙噪,电闪雷鸣……秋天是萧瑟的,衰草连天,落叶飘零……不知不觉,冬天已悄然来临,那我们这里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已见,用最恰当的词汇来描绘冬天的景象。

  (二) 识作者(投影)

  (三) 检查预习

  1、几个同学读生字,教师正音。

  2、把课下根据对生字的理解编写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同学们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当。

  (四)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播放音乐并呈现画面)

  (五)整体感悟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选取了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蕴含着一份怎样的情怀?

  (六)精彩呈现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学生点评。

  (七)合作探究

  与《春》进行比较阅读,谈异同点。

  (八)经验积累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叹:济南的冬天真美,真温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得如此细腻感人?学完之后你有哪些学习心得?请记录下来,全班交流。

  (九)自由畅谈

  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为什么?

  (十)展示才华

  仔细观察我们这里的冬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写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5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读课文,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5、俏美柔情的女子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

  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4、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正确读写济南、镶上、宽敞、澄清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活动教学法、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多媒体出示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读

  1.第一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2.第二环节 语言品读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五)小结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问题推进,学习新课:

  (一)课文感知

  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习3段写景的方法

  齐读3段思考

  (1)、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动词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词用得好?

  2、归纳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边归纳边举例)

  ①细致观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②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学以致用:

  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开头写一段你家乡最有特点或你最喜爱的景物。

  四、学习清单

  展示习作片段

  五、布置作业:

  请实地观察雅安某处的景物,仿照课文一些写法,写一篇题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习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习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习: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立冬将至,寒意便迈着步子来到了我们身边,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北中国的冬天即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想起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身处寒冬的人们总是渴望春天早日来临。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确是面上含笑的,他们好像并不渴望春天早日来临,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啦,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著名写景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也许从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二、整体把握

  1、走进作者

  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请看大屏幕,掌声请出老舍先生。(投影作者简介,学生齐读)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30年,作者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从此在山东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2、听录音,说感知,解字词。

  就是这个对济南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听配音朗读课文。(投影要求:注视画面、用心倾听、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济南的意境美。)

  听了录音,你心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一句话说出来。(学生活动,老师评价。)

  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济(jǐ)南伦敦(dūn)镶(xiāng)

  贮(zhù)蓄水藻(zǎo)髻(jì)

  3、感知简析,展示才华

  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意境是相当的美,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思考题,请看投影,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投影展示)

  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学生合作讨论思考解决,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请同学们把思考所得告诉大家,展示你的才华。

  教师逐步疏导,简析文意并简明板书。

  特点:温晴。景物:山、水具体又写:阳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远山

  三、美文品读,展现风采

  过渡语:课文整体内容我们已经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们又如何才能感知呢?请分组思考第二个问题:(投影展示)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段,你认为用得最准确的词语和最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启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就有两个或是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要求:小声读,并动笔圈点批注。

  抽生回答,教师以图画为引导,分别展示2、3、4、5、自然段景致,引出其中精美词句,从修辞、写法、情趣等方面品读妙处。(安排一段配音朗诵表演)

  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四、悟景、激情、写美

  过渡: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的确确很美,你想,为什么他笔下的景就这样的美,这样的惹人喜爱呢?如果文章单为写景而写景,会不会打动人,会不会感动我们?这景里面还有什么呀?(抽生回答)正因为这景里面融进了情,融进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所以他的文章才这样的动人。这种写法叫做“情景交融”,真好个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呀。

  激情、写美:老舍笔下的景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喜爱,我们三穗,我们家乡四季的景也不错呀。请你写一写或说一处我们三穗,我们家乡你认为最美的景致。

  五、小结课堂。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到处都蕴含着美,让我们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让我们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七年级(7)班的同学会有像老舍这样的大家驰骋在文坛的圈子里。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冬季,大家会马上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纠错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

  济南澄清贮蓄水藻发髻镶嵌

  3.指名读课文,随即指导。

  4.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那些景物?

  明确: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小结: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品味。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感物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济南的冬天”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1.阳光下山景图。(第二自然段)

  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2.雪后初晴图。(第三自然段)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3.城外小水墨画。(第四自然段)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4.空灵水晶图(第五自然段)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三、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B、展开联想C、巧用修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归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特别深切。你到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别的感受?

  请你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课文中老舍给我们描绘了阳光下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远山、冒着热气的绿水四幅济南冬景图。请同学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每人自选一段绘一幅画。(课下完成)

  五、朗读全文,再次体味。

  今天我们随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同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无限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努力做好这方面,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 (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习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习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习作业: 预习《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近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诗化意境,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济南冬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由老师的一段话语让学生筛选出有关课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就是《济南的冬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领略济南冬天的美。

  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由一位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读文过字词关

  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段,其他同学听读,指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

  2、在本段中,有三个修饰天气的近义词,找出来并辨析。

  通过学生的辨析,导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正因为与别的地方天气进行对比,作者称赞济南是个宝地。

  3、归纳品读

  让学生速读剩余文段,归纳出所写的主要内容山和水。

  三、品文寻美

  1、设置问题

  (1)作者写山景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怎样突出这个特点的?

  (2)写山的特点又是怎样赋予其不同的情态?

  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师酌情指导。

  2、找一找

  作品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情”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写处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可从修辞、词语的运用、色彩等方面来说)

  3、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写水的文段。

  由学生自行得出济南的冬天水色绿、清、亮的特点,同时品味学习写景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妙处。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学了《济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们对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图片,指导学生将本文所学的写景方法即:词语的准确运用,色彩的处理,还有比喻、拟人的妙用应用到习作当中,从而使自己笔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济 山美 可爱、慈善、秀气

  南 无风

  的 温晴 无重雾 对比 宝地

  冬 无毒日

  天 水美 绿、清、亮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⑴ 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

  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4、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2、课文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描写景物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小组竞赛。

  2、学生自主学习。

  3、老师提出思考题,随机点拨。

  4、美文美育,反复朗读、研读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问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号呀?

  生齐答:10月20号。

  师:10月20号了,那么现在是冬天还是秋天?

  生:秋天……

  生:冬天……

  师:老师听到,有同学说是秋天,可也有同学说是冬天。虽然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但是我们都知道秋天和冬天分界线是哪一天吗?(略微停顿)按照咱们中国的民俗,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是冬至日,冬至过后,就进入冬天了。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是还是秋天。我们离真正的冬天的到来,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你们期待冬天的到来吗?

  生:期待……

  生:不期待……

  师:看来同学们又有不同意见了,有期待冬天的,也有不喜欢冬天的。那么老师就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眼里的冬天是怎么样的。

  生1:冬天很冷,草木都枯萎了,给人感觉很萧条……

  生2:早上起来的时候,水上面会结上一层薄薄的冰,草上面会有一层霜,外面要穿很厚的衣服,很笨重……

  生3:冬天的时候会下雪,雪景很漂亮,我们可以和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非常有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不管是期待还是不期待的,对冬天都有同一个印象,那就是非常的寒冷。那么请问同学们,在老舍眼里,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很寒冷的呢?

  生:不是,是温情的……温暖的……秀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读了课文了,对这篇文章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他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2:听录音朗读,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纠正读音。

  (学生可能会错的字暖和着落髻儿看护镶上薄雪露出宽敞水藻贮蓄澄清敞开)

  (2)、注意儿化音。(简单提及儿化音的作用:

  1:区别词义。例如:头(脑袋)—头儿(领头的)

  2:区别词性。例如:画(名词、动词)—画儿(名词)

  3: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头发丝儿、小皮球儿。)

  (3)、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请在第一段中找到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来形容。

  答:温情

  (2)、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答: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到这道题目的答案。

  (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答: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了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引导学生思考,学会生活常识要同文本的结合。)

  (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回顾《春》中讲到的比喻的作用,重点讲拟人的作用。拟人的作用:

  1、可以使情景交融。

  2、可以更好的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3、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化,更生动逼真。(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讲解)

  (3)马上运用,结合拟人的作用,分析第二段中的句子: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日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这等春风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3:齐声朗读第三段,拿出作业本,结合作业本上的第三大题,看看老舍都用了哪些写景手法,来描绘济南的小山。

  答:色彩的运用。角度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

  4:自由朗读最后两段,找出你觉得描写得最美的句子。

  可能的句子: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影儿呢!

  3、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回顾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会拟人作用的分析)(四)教师小结

  回顾教学目标,ppt展示: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4、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师:同学合上书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课的字、词、文学常识是否都掌握了?比如露出、暖和、着落的注音,比如空灵、响晴的意思,比如老舍的代表作,得到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还有那位作家?

  生:纷纷回答。(半分钟时间自由思考回忆)

  师:好,第二个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刚刚同学们都已经朗读过了,把握住了文章缓和的基调,也读出了作者的一种喜爱之情,这点没问题。第三个目标,济南景物的特点,比如气候的特点、小山的特点、地形的特点、水的特点、雪的特点,这些上课的时候都已经分析到了,同学们脑子里是不是都有印象了呢?

  生:纷纷回答。(半分钟时间自由思考回忆)

  师:最后一个目标,学习老舍的写景手法。对比、比喻、拟人、联想的运用,色彩的运用,角度的变化这些手法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了呢?

  生:掌握了。

  (五)课外拓展

  师:好,同学们都自信满满地说掌握了,那么就我们就欣赏几幅图片。

  四幅冬景图(冬日的湖水图,雪后的小山图、红梅傲雪图、雪地嬉戏图)展示。

  师: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运用老舍教会我们写景手法,将你看到的美图描绘出来。十分钟时间,写好后请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

  (对比)北平风大

  总写→温晴→伦敦雾多→济南是个宝地

  热带日光毒辣

  济南的冬天阳光下的老城小摇篮

  小雪后的小山太秀气

  分写雪后的小村庄水墨画

  (情景交融)冬天的河水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6-29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8-19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7-14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05-0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08-20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09-09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08-24

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12-18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