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7-29 13:57: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非常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要求学生对一些实际例子做出判断、决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函数建模问题,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所谓的数学模型是指对客观实际的特征或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种数学结构。函数就是重要的数学模型,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使求解变得容易进行。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学生刚学完函数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建立起函数模型奠定基础。

  学生虽然对这种函数建模问题并不陌生,但是要建立起正确的函数模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题型题目较长,相关的内容较多,问题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也多种多样,不少还会涉及到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对自己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直接让学生一步到位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很困难,老师在这里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由问题入手,逐步分析,自己设计出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后把这些小问题串起来,把题目中的大问题解决。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根据题目的要求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才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分类的思想,帮助学生把函数建模问题分成几类,以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一.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某同学为了援助失学儿童,每月将自己的零用钱一相等的数额存入储蓄盒内,准备凑够200元时一并寄出,储蓄盒里原有60元,两个月后盒内有90元。

  (1)盒内的钱数(元)与存钱月份数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几个月后这位同学可以第一次汇款?

  这种题型只要建立起一次函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以前也有接触过,对他们而言这种问题难度不大,主要是让他们对函数建模有个感觉。

  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整本书中出现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这种多用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值,求利润问题也多属于这种类型。

  某商店进了一批服装,每件售价为90元,每天售出30件,在一定范围内这批服装的售价每降低1元,每天就多售出1件。请写出利润(元)与售价(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售价为多少元时,每天的利润最大?

  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类型的题,往往是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他们最熟悉的问题做起:利润=单件售价×售出件数,设售价为x,则下面只需要找出售出件数即可,而售出件数又与价钱降低的幅度有关,所以设计下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售价比原定的售价降低了:90-x

  售出件数比原来多了:(90-x)×1=90-x

  则现在售出件数为:30+(90-x)=120-x

  因此,利润=x(120-x)

  只要学生根据这些小问题,一个一个向题目索取答案,那么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分段函数模型的应用

  我们国家的税收,邮资的收取,出租车的收费都是按段收费的,可以根据这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写出它们对应的函数,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而且也更能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指数函数模型的应用

  这种函数的应用多用于人口的增长问题,银行用复利计算利息的问题。

  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设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本利和为,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不计利息税)

  这种涉及到建立指数函数模型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可以帮助学生从第一期、第二期……求起:

  1期后的本利和为 a+a×r=a(1+r)

  2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a(1+r)r=a(1+r)2

  3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2+a(1+r)2×r=a(1+r)3

  ……

  x期后的本利和为 =a(1+r)x

  这样分步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最终的本利和的函数式是怎么得到的。

  根据实际例子建立起适当的函数模型是教学当中的一大难点,只有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体现由问题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才能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把数学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简析:

   《小乌龟找工作》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通过生动的想象,讲述了小乌龟找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形象地刻划了小乌龟鲜明的特点,也揭示了一定的道理,故事情节很生动,因而也很吸引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小乌龟前三次找工作没被录用的原因。

  3、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唤起学生善于发挥自己长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小乌龟找工作被拒绝和被录用的原因,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2、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出示乌龟)你们认识它吗?谁能介绍一下关于小乌龟的知识?

  小乌龟在妈妈的呵护下已经长大了,它看到妈妈每天那样辛苦,它想:我也不能总依赖妈妈呀,我应该去找份工作,来减轻妈妈的负担。于是小乌龟踏上了找工作的路。(导入部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小乌龟找工作的情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77页。

  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少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自由读文)

  2、课文读完了,(出示生字。)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愿意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3、(指生读。)

  4、我们再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到课文当中。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小乌龟都到哪儿去找工作了?他都和谁一起去的呀?在他的好朋友中,你最喜欢谁?(指生通读)(过渡非常自然,同学说喜欢谁就直接讲解有关自然段)

  (学生汇报。)

  (板书:邮局、消防队、旅游公司、杂技团。)

  三、研读课文

 板块(一)

 喜欢小袋鼠:(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一下第一自段。

  师:为什么喜欢小袋鼠?你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到邮局去找工作时,小袋鼠一天送了100封信。送信速度快。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袋鼠以跳代跑,它的后肢强健有力,一下可以跳出13米呢。(介绍袋鼠跑的速度更能突出袋鼠速之快,和乌龟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那小乌龟一天送了多少呢?

  生:3封。

  师:“小乌龟一天只送了3封信”中的“只”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只”在这里是强调数量少。)

  师:指导朗读“小袋鼠天送了100封信,小乌龟一天只送了3封信。”

  师:看来邮局送信的工作适不适合小乌龟呢?

  (板书:不适合,爬得慢)

  师:鸵鸟主任是怎么说的。从这句话,你读懂什么了?

  生:读“对不起,小乌龟,请你到别处去找工作吧。”(礼貌,报歉的语气)

  板块(二)

 喜欢小猩猩:(第二自然段)

  生:指名读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喜欢小猩猩?你能不能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到消防队去找工作时,小猩猩轻轻一蹿就上了树,马上把火浇灭了。

  师:有一个描写小猩猩动作的词,谁能找出来?

  师:“轻轻一蹿”谁能做一个这样的动作?

  “轻轻一蹿”说明什么?谁能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小猩猩的知识说一说。

  生:(上树对小猩猩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师:小乌龟是不努力工作吗?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小乌龟不会上树,急得围着在大树转圈圈。)

  师:谁能试着做一做急得转圈圈是什么样子?(生做动作。)(让生做动作体会更深些)

  谁能再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一定要让大家听出来小乌龟的心急如焚和小猩猩的得心应手。(指导朗读“小乌龟不会上树,急得围着大树转圈圈。小猩猩轻轻一蹿就上了树,马上把火浇灭了。)

  师:熊队长看了小乌龟和小猩猩的表现,说了什么?

  生:“对不起,小乌龟,请你到别处去找工作吧。”

  师:从熊队长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熊队长的话)

  师:消防队的工作适合小乌龟吗?(板书:不适合)为什么不适合?(板书:不会上树)

  师:小乌龟在消防队没有被录用,此时,它的心情怎样?它放弃了吗?你怎么知道?

  板块(三)

喜欢小狐狸:(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你的喜欢小狐狸的什么?你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小狐狸能说会道,讲解清楚,受到游客赞扬。)

  师:你能不能把这段读一读。让大家听出游客对小狐狸的赞扬和对小乌龟很有意见。

  师:小乌龟和小狐狸对比,他表现得怎样呢?

  生:小乌龟结结巴巴,声音又小,游客很有意见。

  师:小乌龟在旅游公司没有被录用,你想对小乌龟说些什么?

  师:鸵鸟主任、熊队长和梅花鹿经理说的共同的一句话是什么

  (指导朗读:“对不起,小乌龟,请你到别处去找工作吧。”)

  (提醒注意:虽然这句话都是有礼貌客气,又有些歉意的语气,但要注意粗细变化,熊的声音粗,梅花鹿的声音细。)

  (“对不起,小乌龟,请你到别处去找工作吧。”这句话礼貌客气,又有些歉意,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否定小乌龟,只是因为小乌龟的特点不适合他们单位的工作而已。)

  师:小乌龟三次找工作都失败了,它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它的好朋友,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

  板块(四)

 喜欢小乌龟:(第四自然段)

  师:为什么喜欢小乌龟?

  生:(小乌龟最后找到工作了,他成功了。)

  师:看来你很愿意和小乌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现在让我们也和你一起来分享小乌龟的快乐,好吗?

  你能不能来读一读这一段,(喜悦,热烈的程度还不够,谁还能读得热烈点儿。)

  师:看插图,小乌龟在最下面,不像小鹰高高在上,有那样显耀的位置。默默无闻却怎样?――至关重要。

  师:小乌龟它们的杂技表演得精彩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如果你在现场,看到小乌龟他们的精彩表演,你会怎样做呢?

  生:全体共同模拟观众。(热烈鼓掌,喊“啊,太棒了!”)

  师:他的好朋友小猩猩看见了他的表演说了什么?

  生:“咦,最底下的不是小乌龟吗?”

  师:小猩猩是什么样的的语气?

  (惊讶、高兴的语气。)

  师:谁能读一下小猩猩的话?

  生:(读)

  生:(齐读。)

  六、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明白小乌龟的进取精神。

 师:小乌龟终于找到了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过了几个月,”说明什么?“终于”说明什么?

  (说明小乌龟找工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师:小乌龟终于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板书:适合)

  我们人都各有所长,要正确评价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出正确的选择,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板书:各有所长正确选择)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向小乌龟学习什么?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小乌龟已经离开家几个月了,演出结束后,小乌龟急忙赶回家里,把好消息告诉给妈妈。它边笑边跳地说:“妈妈,我找到工作了,我找到工作了。”

  师:假如你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会对小乌龟说些什么?(换角色思考问题)

  生:(发挥想象,自由谈)

  师:同学们看黑板,课文三次把小乌龟和其它的小动进行对比,说明小乌龟不适合邮局、消防队、旅游公司的工作,虽然多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坚忍不拔,终于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找到了适合它的工作,今后我们也应该多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缺点,使自己越来越出色。

  作业:续编故事

(老师知道你们很愿意听故事,但我更想读到你们编的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创造一个这样的机会。)

  过了几个月,这个杂技团要离开这座城市,但小乌龟要留在这个城市照顾它的妈妈,小乌龟又失业了。他又要去找工作了,这一次它去哪里找工作呢?他还能不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呢。把你编的故事写在写话本上。(能够让学生充分想象,编故事)

  板书设计:

 邮局(爬得慢)消防队(不会上树)不适合

  11小乌龟找工作

  旅游公司(结结巴巴)各有所长

  杂技团(沉稳有力)

  适合正确选择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者:吉林七班胡翠翠

  单 位:长春市绿园区同心幼儿园

  一、活动名称:会动的小雨滴

  二、活动领域:艺术

  三、活动班级:小班

  四、指导老师:胡翠翠

  五、活动目标:

  1.学习体会滴管绘画的美术形式和乐趣

  2.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情感

  六、教学重点:滴管绘画的方法

  七、教学难点:滴管绘画的方法

  八、设计思路:根据《发展指南》五——艺术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根据小班的幼儿年龄段,喜欢感受和发现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对动感的颜色和鲜艳的物品感兴趣,以此设计了会动的小雨滴,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的表现方式进行模仿或创作,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九、活动准备:调制好的各色颜料、贴有花、草、云朵的画纸若干、滴管若干、盒子若干

  十、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5分)

  故事导入:太阳公公照得小花、小草热烘烘的,都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头儿。小花、小草齐声喊着:“ 我渴,我渴,好渴啊!”太阳公公说:“别急,别急,我请来了云姐姐帮忙,她带来了许多小雨滴给你们。”顽皮的小雨滴一个接一个地从云朵里跳出来,好像各种好喝的果汁一样,一点一点地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小花、小草又开始开心地、欢快地唱着歌儿了。

  教师用滴管绘画演示,拿起画纸的上面两角,使小雨滴一点一点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会动的小雨滴》。

  (二)活动安排(12分)

  1.认识绘画工具——滴管

  认识滴管工具,使幼儿知道除了画笔以外,还有很多绘画工具和形式,产生的效果也是各有特色的。

  2.掌握滴管的使用方法

  给每位幼儿发一支滴管,请幼儿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滴管的气囊部位,将里面气体捏出去一部分,然后将吸口伸进颜料中,轻轻松开气囊,这样颜料就被吸进滴管里去了。(教师规范并放慢示范动作,并对个别气囊没有捏出气体的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作画,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⑴利用废旧的橡皮泥盒子盛装各色调制好的颜料,请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作画。(要求幼儿取颜料时候,一个一个地进行取用。)

  ⑵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作画氛围,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艺术感受。 ⑶请幼儿在贴有小花、小草和云朵的画纸上,用滴管自由地滴上颜色。当幼儿将各色颜料都在画纸上滴好时,和教师一起捏住画纸的上面两角,将画纸轻轻地、慢慢地立起来,(一定要强调动作的轻和慢)就会发现小雨滴从云朵里缓缓地流进小花、小草的身体里面去,感知真实的小雨滴就是这样从天而落的。

  (三)活动结束(1分)

  小花、小草得到了小朋友们的帮助,喝到了你们做的“果汁”,他们又开心地唱起了歌儿。(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十一、活动延伸:(2分)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如果你们是小花、小草,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会对帮助你们的人说些什么话呢?(体会被别人帮助的感恩心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 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骈(p?an) 一石(da)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三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名词 鞭子 代词 代词 sì 动词 通饲喂

  策 其 之 助词 食

  作动词 鞭打 语气词 动词 shí 名词 食物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 同桌间互相听读

  (2) 男女生比赛朗读

  (3) 全班齐读

  (五) 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六) 拓展延伸

  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六 自我评价

  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

  1.导入 新颖.<<神雕侠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以之导入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读文时字字入目,读准字音。

  3.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卡片正音。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第8一9自然段):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姥 lao( ) 炊 chui ( ) 歇xie ( )nao( ) cui ( ) xi ( )

  2·填字成词。

  身( )其境 ( )人入胜 ( )生难忘 ( )( )动听 教( )之恩 戛然而( )

  3.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

  (3)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4)用陈述语气读这一段。

  2·细读第二段(第2一7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①第2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17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

  ②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他再绐一年级上课)

  ③他为学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他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他把《一去二三里》这苜诗编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是什玄意思?(形容田老师说得生动,使人爱听)

  ④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对于刚人学的孩子来说,这故事有意思吗(故事巧妙地把小诗的诗句意思串连讲解出来。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教育他们要爱护花草)

  ⑤从哪儿看出我听得人了迷?联系上下文理解身临其境、戛然而止。(我听得人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联系上下文身临其境的意思是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⑥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田老师教技艺高超,作者在四年中听了上千个故事,受到老师的教育熏,从内心发出对老师的赞美)

  (3)指导朗读。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们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田老师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的心田播撒知识的种子。)

  我们应该怎样读?(深情地回忆,对老师的赞美、怀念之情要自然流露)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女生齐读。

  3·细读第三段(第8、9自然段)。

  (1)齐读第三段

  (2)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启发学生再次回顾人物形象,田老师才学出众,教学技艺高超。40年后,老师虽已年迈,作者恭敬地行礼,表达了一片尊师之情)

  (4)指导朗读

  这一段记叙有如浓墨泼洒的重笔描绘。老师的教诲使作者如浴春雨,终生难忘。让我们带着深情对老师唱一苜赞美之歌。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小结并板书。

  难忘:

  像40年前

  行礼

  深深感谢

  三、朗读全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辨别组词。

  娓( ) 炊 ( ) 歇 ( )诲( )尾( ) 吹( )息 ( )海 ( )

  2·订正下面一句话中的错别字。他先把这苜诗念一篇,又连起来讲一篇,然后,遍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起来。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课文有什么特色?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本文生宇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2·看看左右两半所占比例各有什么不同?

  3·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注意左右比例。

  注意歇左半边的写法。

  4.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歇歇脚恭恭敬敬

  3.读句子,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田老师先把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娓娓动听王林的口才真好,她,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2)我听得入迷了,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身临其境读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我仿佛,直到时钟的丁当声把我唤醒。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六篇01-1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6篇01-06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01-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01-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01-0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8篇01-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1-2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6篇01-17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02-0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