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1 11:56: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重点)

  2.在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3.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多层次朗读: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大声朗读。读出感情。(分角色)背诵全文。

  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师随机指定学生朗读,注意停顿,出示全文节奏划分,生再次大声朗读。

  2.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划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例:谓:对……说 /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只是/ 就:从事/遂:于是

  重点句: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理解为: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应理解为: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第二课时:

  三、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明确故事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板书)

  2.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味人物形象:

  孙权:(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不悦、责备之意,后一句语气较为委婉,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希望吕蒙听从自己的建议,就学。)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展示。

  四、感知探究

  1.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然后降低学习的难度,接着介绍了学习方法“涉猎”及目的“见往事耳”,最后孙权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确实大有好处,最终使吕蒙无可推辞,充分体现了孙权的善劝。

  2.吕蒙是这么做的?

  辞以军中多务——乃始就学 (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3.鲁肃如何“赞学”?

  通过神态(大惊)、语言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及动作(结友)等描写方法写出了鲁肃对吕蒙学习取得进步的惊叹与赞美,而吕蒙在面对鲁肃的称赞时,调侃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见两人关系融洽。侧面烘托出孙权劝学卓有成效以及吕蒙学有所成。“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的敬重,体现鲁肃的敬才、爱才。

  五、感悟反思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拭。

  六、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你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2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学创意】

  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资料。

  (3)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 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 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表演法 比较阅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 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学生记忆

  使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和熟悉。

  (三)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标出节奏,停顿,注意体会语气

  学生用心体会。

  (四)读懂文意, 读出语气

  1. 大屏幕出示课文内容,并标出重点字的拼音

  2. 标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字多音,古今异义的字或句子。

  3. 老师解释文本中的重点字及句子的意思。

  4. 老师将课文翻译一遍。

  1. 学生读懂并记忆。

  2. 学生试着翻译课文。

  3. 学生注意纠正错误。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品析课文

  1.出示重点句段

  2.分角色朗读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甲学生扮演孙权,乙学生扮演吕蒙。丙学生扮演鲁肃。

  1.体会人物说话的口气及心理活动。

  2.通过表演体会人物动作。

  (六)感悟反思:

  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

  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结尾这一笔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

  每组推出一名学生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与延伸: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自由发言。

  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及与新知识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凝练,含义丰富。一对话刻画人物,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文章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告诉了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劝人上进成才,读书明理。

  (八)作业

  1 背诵全文

  2 积累文言词汇,明确现代意义用法。

  3 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课题: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探学(侧面描写)

  先做托词

  学得自成

  难以置信

  深为折服

  力陈必要

  现身说罚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 自读课文,篇幅短少,浅显易懂,故事性很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视频朗读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时课堂理解的重点,通过媒体展示,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对着幕布上的句子进行翻译,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翻译书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句子与表达能力。

  3、引导迁移,适度拓展。不仅是对文言词句知识的掌握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不仅让学生知道意思,还引用了两个例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有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难点

  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文章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有关古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2.司马光(1019—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司马光砸缸)

  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4.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二、整体感知

  1.词句积累: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孤:古代王侯自称。当涂:当道、当权。见事:认清事物。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辞:推托。过:到。就:从事。见:了解。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今义:过去的事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常为“孤单”、“孤独”等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2.概括情节:

  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劝学-就学一论议-结友。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都的重要性)(开卷有益)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腹有读书气自华)⑤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⑥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6.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①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7.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区别: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8.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另外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含在叙事之中。

  三、课堂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3.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四、拓展迁移,加强训练。(本段设计,视课堂时间灵活处理,若时间仓促,可作为课后作业)

  课外小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①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②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的光亮

  1、解释加红色词语的意思。

  何:为什么孰:哪一个

  2、翻译划线句子。

  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抓紧学习。

  附:板书设计

  孙权吕蒙鲁肃

  对部下严格要求听取意见爱才敬才

  耐心教导知错能改豪爽

  勤奋好学虚心好学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3、学习通过品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

  自读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提高自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司马光砸缸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称。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三、关于孙权和吕蒙(课下注解)

  四、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五、字词疏通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A、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B、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当道

  (2)辞———推托

  (3)孤———古时王侯自称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间的爱称

  (5)见———了解

  (6)往事———历史

  (7)孰———疑问代词“谁”

  (8)及———到了……的时候

  (9)过———经过、到

  (10)更———重新

  (11)见事———认清事物

  (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14)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虚词

  (1)岂———反问副词“难道”

  (2)但———只,只是

  (3)乃、遂———于是,就

  (4)大———副词,非常

  (5)即———副词,就

  (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古今异义

  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④往事古义:历史今义:以往的事情

  一词多义

  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教师总的指导)

  六、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七、揣摩人物语言、形象

  我们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归纳:“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对吕蒙的厚望和严格要求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想学,借口推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有不悦,责备,更是语重心长。让吕蒙心服口服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壑的自信

  小结:孙权——平易近人,对部下要求严格,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以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的夸赞;讲礼节,“拜蒙母”。

  八、快速背诵竞赛

  九、课堂小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十、板书设计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论议————结友(惊赞)

  十一、教后反馈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5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位非常著名的大将关羽,一生战功显赫。可他最后一仗却遭到惨败,败走麦城,而且丢失了性命。打败他的叫吕蒙。可吕蒙在最早的时候却是个学问不高经常被人笑话的人,是什么让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最后能打败关羽呢?让我们来看课文……

  二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看课文注释①。

  从书名推断一下,司马光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补充屏显:资,提供。治,治理国家。通,全部。鉴,鉴戒。目的是供封建统治阶级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小故事,短小到仅仅119个字,会蕴含着什么样的让封建帝王借鉴的大道理呢?

  三朗读课文,体味对话情味

  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读)

  1首先要读准,即要读得正确。(屏显)主要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字音、停顿)

  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也来读读吧!自由练习练习。

  (屏显无标点课文)大家试着看着屏幕来读。

  指名读课文。

  2第二步,读通,即要读得明白。(屏显)自己看看,文中一些字词句是什么意思?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当遇到阅读障碍的时候,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冥思苦想之后,你有三条求助热线:一是课下24条注释;二是同组同学;三是老师。你不必举手发问,甚至可以悄悄地离开自己的位置。时间为5分钟。

  屏显检测

  ⑴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岂:难道。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⑵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为何,怎么。

  ⑶归纳:

  通假字:“邪”通“耶”

  古今异义词:博士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被劝说者——吕蒙的变化?(讨论回答,教师板书:吴下阿蒙——刮目相看)老师想在横线上写一个字,你建议写什么?(学,读等)

  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之后,再读课文,肯定不一样了!(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3第三步,读好,即要读出情味。(屏显)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嘴读,更要用心读。也就是说,读书时要揣摩人物说话的口吻、情态和心理,要真正走进作者心里,走进作品人物心里。

  (1)看这句话:(屏显:初,权________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能不能根据对话内容和人物身份推测,孙权对吕蒙说话的口吻是什么,请在横线上填一个你认为恰当的词语。(同学添加词语,陈述理由,反复朗读。)

  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2)吕蒙的反应是(屏显:蒙辞以军中多务)

  同学们想象一下:吕蒙这样答复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请把这句话改写成心理活动描写。(学生改写,教师评价)

  (吕蒙可能心里想,我学习没用,不学也能照样打仗等,总之,不愿学,借口推脱。)

  板书:劝——辞

  (3)看来“当涂掌事”的理由还远并未打动吕蒙。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番话使他改变了初衷呢?(请学生朗读。看屏幕,对照和原文的区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引导学生揣摩:“邪”后叹号表示一种语气强烈的反问,实际上是表达一种肯定的意思:孤非欲卿治经为博士。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意思是说,你误解了,没要求你那么高,只不过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往事罢了。“孤”后如用叹号,针锋相对,语气强烈,恐怕让吕蒙下不了台。)请学生反复朗读,要读得让吕蒙口服心服。

  孙权又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难怪吕蒙“乃始就学”。

  板书:又劝——就学

  (4)吕蒙学习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文章是以他与鲁肃之间的一番对话来表现出来的。这番对话,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品味出其中的情趣呢?能不能把这个场景表演出来呢?小组合作,有演员,有导演,试着展现出来。

  (提示:就象前面分析孙吕那样,揣摩人物说话的口吻、情态和心理,并补充鲁肃情况〈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

  (鲁肃:惊讶、情不自禁地赞叹。吕蒙:指责中带有自豪。)

  板书:论议——结友

  四理解主旨

  想一想,为什么要把这个故事编在《资治通鉴》里呢?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屏显)

  学生谈。(读书学习很重要)

  五延伸拓展

  同学们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关于读书,关于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能够给我们有益启示的人物或者名言吗?

  人物:爱因斯坦、牛顿、丑小鸭、方仲永……

  名言:

  六作业

  假如方仲永迎面碰上了吕蒙,他们可能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实词。

  3、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其性格特征。

  4、探究内容,总结学法。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2、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学法指导与适当点拨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治学要刻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实词的积累。

  难点:揣摩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学习目标:

  1、熟读,疏通文意。

  2、积累重点实词。

  3、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分析其性格特征。

  4、探究内容,总结学法。

  一、导入

  谈话导入: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新课:

  1、板书课题:孙权劝学

  2、介绍作者,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自主学习,积累重点词语。(方法:查看法)

  4、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合作翻译,疏通文意。(方法:加字法,推断法。形式:两两合作,全班展示。)

  5、 熟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孙权怎样劝学的?

  (2)当吕蒙推辞了,孙权又怎样办呢?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3)没有达到劝学的目的,接下来,孙权怎么办呢?

  (4)从上面的劝说可以看出孙权劝学的什么特点?

  (5)吕蒙学习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看看鲁肃有什么反应?

  进一步挖掘,深入文本: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本文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但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因而读者从人物的对话中就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对文中人物语言的揣摩,你看出文中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6、 拓展延伸: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人物的?

  2、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变化给你哪些启示?

  三、学习方法总结:

  读——积累——迁移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赏析11-04

孙权劝学 教案模板6篇12-09

孙权劝学 教案模板八篇11-10

孙权劝学 教案模板5篇11-05

孙权劝学 教案模板10篇10-18

孙权劝学 教案模板8篇10-15

孙权劝学 教案模板7篇09-29

孙权劝学 教案模板六篇08-23

有关《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三篇01-28

关于《孙权劝学》优秀教案4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