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2 14:28: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关于《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5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子)及10个新词。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文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2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25)

  1、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汇报学生字情况)。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再读探究

  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4、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5、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风筝时释放出来的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以及对我的影响。

  三、布置作业:一般生:抄写生字词(10)

  优秀生:查阅资料,深入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5)

  1、师板书;风筝2。师再板书“理想的”

  3、师让生看课题提问(板书大“?”)

  4、生一提:为什么要加上“理想的”?

  5、生二提:理想的风筝什么样?

  6、师:你们提的问题提得都不错,老师也有问题,不过先不告诉你,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后你们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25)

  1、师:本文讲了谁?刘老师

  2、师:他的样子怎样?在第五自然段(师让生齐读)

  3、课件:师出示这一文段,并设问:从外貌上,你觉得

  刘老师怎样?

  生:忠厚生:慈祥

  4、师提示:刘老师还有一个使一看就忘不了、与平常人

  不一样的特征是什么?

  生:残疾(生再齐读这一段。)

  5、师:课文还写了刘老师的什么事?

  生:玩风筝生:讲课

  6、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细读揣摩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7、班上汇报。

  ⑴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⑵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件: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⑶课件: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三、对课文进行总结(10)

  1、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的?最好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课件:刘老师是个()的人

  3、生讨论

  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答案。

  生一:我认为刘老师是个坚强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二:我认为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课文这样写道“……”

  生三:我认为刘老师是个顽强的人,因为课文中这样写道“……”

  5、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从这篇课文学到什么表达方法。课件文字

  生二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借物喻人。

  生三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通过外貌来写品德。

  生四答:我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我学到的方法是写好某个人主要通过事来表达。

  五、学过这篇文章后,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5)

  一般生:熟读课文,找自己喜欢段落背诵

  优秀生:

  (1)写法上的启示。

  (2)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刘老师的为人。

  2、能正确的理解课题及延伸的意义。

  3、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并能认真总结。

  4、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那温情脉脉的开篇,还记得它的写作特点吗?

  二、新授

  1、多么巧妙而独特的开篇方式呀!作者让我们目睹了这物,让我揣上了这份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潜心研读课文,去探究一个秘密,那就是“怎样写?”和“为什么写?”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标可循。这两项目标也是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掌握的。)

  2、打开书本,将目光锁定课文4-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关于刘老师的那几件事?自由朗读,老师希望你们尽力做到:口中读出感觉,眼里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对于现在提出的读书要求,是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带着一定的要求来读书,才能真正让他们进入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3、学生回答: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4、孩子们,在这三件事中,有许多让人怦然心跳的细节,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老师请你默读4-9自然段,并用心灵的相机拍下一段录或一张照片,关于刘老师的最难忘的,将他定格,并取一个名字,赶快拿出笔,从4-9段的文字中寻找灵感,期待你们的精彩。

  (对于学生对这三件事的深入理解,我采用的不是惯用的画下让自己的感动的句子,而是让他们用心灵的相机来选择感动的瞬间。并取个名字,这个目的是进一步的要求学生能用词语概括,其实就是列小标题,也是对他们理解和概括能力的一个训练。还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来列小标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能更深入的进行情感体会。)

  5学生读书并做记录、

  6分析、汇报自己的照片、

  学习“笑谈残腿”

  (1)你拍的是什么?读出文字,板书:笑

  (2)你给它取了什么名字?为什么?还有谁也拍下了这段?取的什么名字?为什么?

  (3)出示:“但笑过、、、、、、敬。”“笑”:风趣、“酸涩”:理解和同情。“尊敬”:反衬老师坚强乐观和学生亲密无间

  (4)指导朗读孩子们那复杂的心情。

  (在对文字和情感进行深一层的体会和理解之后,再进行阅读,会有不同的感受。)

  学习“旋转板书”

  (1)你拍的是什么?读出文字、板书:转、

  (2)你给它取得什么名字?为什么?

  (3)再请一位同学、

  (4)师:你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你个个艰难的动作不知一天要做多少次,而每一次的转动,都会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请问,这心跳包含着什么?

  (对于“心跳”的含义,这里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除了他们生理上的心跳之外,包含的情感又有哪些呢?真正进入文字之后,对于刘老师的形象树立更有添砖加瓦的作用。)

  (5)师:带着你们的情感来用心朗读吧、

  学习“放飞风筝”

  (1)你抓拍的是哪一段?读出文字、

  (2)你取得什么名字?为什么?

  (3)还有谁抓拍的是关于放风筝的镜头、

  (4)请同学回答,板书:追

  (5)出示:“有一次、、、、、、力量。”

  ①“故意”:他想证明什么吗?

  ②“笑着”:不畏困难,乐观

  ③“叫着”:心中的欢快、

  ④“蹦跳着”:忘我,忘记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⑤“不要管,我自己来”:一种自信。

  (这一段的教学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于是,我从“故意”一词入手,为什么刘老师要故意去放飞?他真正追寻的仅仅是那线绳吗?他还在追寻什么呢?对于生命的追求,对快乐的追赶,对命运的抗争等情感的体验会凸显出来的。)

  6、师:娴熟的动作,洪亮的喊声,再加上风筝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这种和谐的美,使刘老师的心也一起跃上了蓝天,如同空中的风筝一样自由畅快。那时的他感到了生命的强壮和力量,那时的刘老师在抓住线端的刹那,在想些什么呢?他还在追赶什么呢?

  7、指导朗读:让我们和刘老师一起放飞风筝吧!

  8、师:同学们,通过你们拍下的一个个感人的瞬间,一次次深情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无完美身体,却有着完美人格的刘老师的伟大形象,所以事隔30年,他的学生对他满怀留恋,

  9、配乐:齐读第10自然段、深情地朗读并思考:“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

  10、师:你现在能明白课题“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吗?

  ①风筝是刘老师那写过无数粉笔字的制作品

  ②寄托对工作和生活热爱和追求!

  ③刘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我们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对于文章中的题目理解是文章的重难点,这里的答案不固定,让他们充分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应该是对他们的一种思考结果的肯定。也是对题目的深度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11、师:正是刘老师那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铭刻在苏叔阳的心中,促使一个身患肺癌和肾癌的人,写下300多万字,七本书。还有什么样的言语能表达他的思恋之情呢?于是,他从心底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12、出示最后一段:轻声读、

  13、师:这里的省略号又省略了怎样的内心独白呢?

  14、学生回答:

  15、师:是什么魔力让我们的呼唤余音绕梁?是刘老师的什么让我们感慨一生呢?

  16、同学们,不仅是刘老师,苏叔阳也用自己的行动和炽热的文字为我们奏响了一首“生命之歌”。相信,在你们的心中已经怀揣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老师期待你们能够奏出更洪亮的“生命之歌”。

  (借题发挥,借助刘老师理想的风筝,也想让孩子们怀揣理想,并鼓励他们能大胆放飞,勇敢向前。并表示出自己对他们的期待和祝福。相信,孩子们的心灵会得到洗礼,也会在心中激起实现理想的浪花,他们一定会去为之奋斗!)

  17、总结:同学们在了解作者为什么写刘老师在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的同时,相信,大家也收获了不少写作方法,请你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8、出示:写作方法指导:老师把大家说的归纳了一下。孩子们,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文道和文法,要想学到她的道和法,那就要求我们能潜心阅读文章、细心进行体味、认真进行总结、用心进行提炼。这样才能为己所用,才能学以致用。

  (教给学生要注意文章的文道和文法,学会自己去研究、体会、总结和提炼,也是在阅读课堂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一项本领。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对于习作的学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好的教学素材。)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3

  学生分析: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更要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学中扩大视野,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凝聚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准备小黑板。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谁能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2、师导入: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很喜欢在宽阔的草地上放飞风筝。每当这时候,作者看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位身体有残疾的老师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位残疾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放风筝,而风筝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2、检查字词的积累与理解。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齐读,理解部分词语。

  (3)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读与说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并体会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4、学生默读课文后,质疑,教师予以归纳。

  A、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B、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

  三、课内研读,合作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春天的语段。

  1、品读描写春天景色的段落。

  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引导。

  A、“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B、“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飞上云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春天充满活力的语气。

  4、小组讨论:这和作者所敬佩,描写的刘老师有什么联系呢?

  5、各小组讨论后,交流所得,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予以归纳:刘老师经常在春天的时候给大家做风筝,带大家去放风筝;刘老师虽然断了一条腿,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像春天一样永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二)再读课文,了解刘老师,受到他人格魅力的熏陶。

  1、找出文中对刘老师外貌描写的语段。

  2、品读,体会刘老师的慈祥、刚毅。

  3、学生分组讨论:作者笔下的刘老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具体叙述刘老师有关的事或语句中体会到的?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并找出文中介绍的相关内容。

  (2)集体交流体会。

  A、“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至“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B、“他的课讲得极好”。至“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C、“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

  (3)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爱学生、爱工作、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扩展:你能谈谈你了解刘老师后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5)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黑板出示问题:刘老师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5、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6、各组交流,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课上讲课与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追求的思想感情。

  7、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教师及时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设想,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师:对于作者来说,面对这样一个老师,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找出具体的句子。)

  “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齐读这段话。

  (2)发散思维:作者当时正处少年,你认为他觉得自己该怎样呢?

  (3)融入角色:你们也正当少年,你觉得自己今后该怎样面对生活?(学生畅所欲言)。

  (二)出示句子: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对词语“功德无量”的理解。

  2、讨论:为什么作者那样肯定地认为刘老师一定会顽强呢?(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师:刘老师身残但志坚,我们应该向他学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思维,去创造,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刘老师身残志坚的人格魅力的熏陶,还会让他们受到在人生道路上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教育。]

  五、总结拓展。

  1、师: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曲生命之歌。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2、谈谈你学完课文后有何收获,学生自由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是一项课外拓展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六、布置作业。

  1、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篇“我最________的人”。

  总评:

  1、这堂课可以说是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开放课。整个设计从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问题,教师很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教学行为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倡导者,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的课改理念,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习本文意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四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2、探究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回忆,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谈腿疾讲历史提问题放风筝)

  二、品味人物形象

  (一)透过线索,引出人物

  课文中有苏叔阳的这样一段内心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一个人能永远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所以我非常好奇,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走进课文,走近刘老师

  出示课件:

  刘老师是一个的人。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段--第10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刘老师的这些特点的?

  1、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或(乐观)的人

  教师板书:乐观

  你能向刘老师那样笑着谈谈自己的腿疾吗?

  出示课件,生读。

  身体的残疾能让人近乎绝望,还记得《秋天的怀念》吗?谁为大家读读: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再看刘老师面对身体残疾的态度,从两者的对比当中,你想说什么?

  让我们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吧!(全班读)

  教师小结:面对逆境不悲观,面对困难不怨天尤人,这就是乐观。

  2、刘老师是一位讲课极好的老师。

  生答--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历史,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生小结:这样的课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尊敬呢?

  第5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从侧面写了刘老师的课讲得极好,找找。(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3、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老师。

  (1)生答。学生如答不到位时教师请学生补充。教师相机进行小结式的点评:①刘老师听这样的回答时简直是一种享受,而学生在老师这样的称赞面前更是一种享受,他们会受到多大的鼓舞,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兴趣啊!②这会使同学感到多么亲切,畏难紧张的情绪也会一扫而光的。

  (2)讲到这,我感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默契,那是心灵深处的对话!你们和董老师相处五年多,是不是也是心有灵犀一点就通呢?看着第六自然段,我们来合作读。

  师: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

  生:他便静静地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

  师: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

  生: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3)教师小结:看到这情景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由得从心底为我和我的同学能在这样的老师的教导下学习而羡慕不已,因为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啊!

  4、刘老师是一位(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的老师。

  生答。能体现刘老师这一特点的在课文哪个段落?(第9自然段)

  (1)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用心读第9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原因。

  (2)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的地方,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交流划出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适时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热爱生活的老师

  --意志坚强的老师

  --他是一位虽然身体残疾,但却乐观向上的老师。

  (3)是啊,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从没对生活失去追求,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更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

  女孩子读前半句,全班读后半句。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三)追寻细节,品味人物

  出示刘老师的画面,这就是刘老师啊,看到他,最触动你心灵的是什么?(圆木棍)快速找出课文中有关圆木棍的这一细节描写,想想,你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拐杖支撑着。

  他只靠着强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刘老师是一个()的人。

  (四)板书式回放,体会题目内涵

  1、回头看,了解了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还觉得刘老师放飞的风筝,仅仅是风筝吗?那理想的风筝是什么?(乐观向上、坚强、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2、教师小结:一个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老师,却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追求,面对艰难是那样乐观、坚强(生读),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生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这就是风筝的深层含义。

  3、所以,作者说--(再次出示课件一段话,生齐读)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三、品味情感

  1、像这样描写“我”的心情、想法的句段还有很多,画出来,反复读读,边读边体味。

  2、生汇报。

  (1)(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注意这些红色的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刘老师身体有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其中也包括我们的作者。

  (2)出示课件: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3)课件出示: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3、齐读全部反映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字里行间渗透着怎样的情?

  四、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30年即将过去,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是乐观,是坚强,是对生活纯朴的爱与追求,它将永远陪伴着我的心,飘荡在我的世界里,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这是怎样的一个30年,足以使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少年失去年轮的光华。

  一起来看一段介绍:

  课件出示(加入音乐):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历史学专业是受刘老师影响,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19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19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在《苏叔阳文集总序》中这样写道:“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难怪,作者这样说(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面对命运不公不低头,是谁影响了苏叔阳?

  生:刘老师

  师: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苏叔阳力量?

  生:刘老师

  师: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喊:“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苏叔阳把他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和敬意都包含在这深情的呼喊声中。

  1、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作者深深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思念是一种牵挂,思念是一种爱。

  2、孩子们,此时此刻,那身残的刘老师,那翱翔天际的理想的风筝或许也飘到你的世界里了。你对生活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3、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深情地读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

  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

  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

  关心学生:

  (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补助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4)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5)投影:(老师边说边投影)

  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你们读读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呢?)

  ②填写:

  (提问同学的、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过渡:刘老师的课及对学生的态度,虽然事隔三十年,却使我已经……亲切(生齐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四、学习第四件事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

  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1)放风筝

  (2)故意撒手,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挑战,他觉得自豪、幸福、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过渡: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时我深深感动。

  五、处理11、12自然段:

  1、想想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六、总结

  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可敬的刘老师。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对刘老师无限的爱戴与思念。其读最后一段。

【关于《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课件02-27

放飞理想的风筝02-09

理想的风筝课件参考05-09

《理想的风筝》教案课件05-09

小学美术《风筝的魅力》教学设计12-23

风筝贾平凹的教学设计10-27

风筝贾平凹教学设计10-27

放飞风筝,放飞理想12-23

理想的风筝作文(15篇)12-16

理想的风筝作文(9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