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31 18:29: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松花江上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3、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5、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准备:

  所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

  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一部纪录片。(播放纪录片《多事之秋》的片段。)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国民党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实在可气可恨!(教师握紧拳头,气愤至极。)

  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这种情绪要倾吐,要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这首歌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歌并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强烈的轰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有相关画面,其中有劳苦大众扶老携幼逃亡、日本侵略者无情侵略的镜头。)(学生听得认真,比较好地了解了这首歌词的写作背景。)

  听完这首歌曲,你心情怎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松花江上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板书课题,全体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

  煤矿、高粱、衰老、同胞、悲惨、抛弃、宝藏

  利用形声字知识指导辨析生字“梁”和“粱”。

  理解:同胞

  (2)查课文朗读情况。(同学桌互相读)

  (3)指读歌词。谁愿意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

  三、重点理解

  这首歌词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怀念家乡、痛哭流亡、渴望回家。

  同学们看看那几行写的是第一层次?那几行写的是第二层次呢?第三层次又是那几行?学生分层次。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层次。

  1、指一名女同学读第一部分。

  (1)这一层次主要写什么了?(家乡的美丽富饶。)

  (2)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估计学生会说出“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等)

  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找一名男生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

  再找一名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部分。

  (3)“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可现在,东北劳苦大众却被日本侵略者无情的逼离自己的家乡。所以对家乡的.感情应该是怀念的、留恋的。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安居乐业,因为——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默读7—14行。你知道什么?

  (1)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2)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

  板书;流浪!流浪!流浪!

  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重复使用三个“流浪”有什么作用?(强调了流浪的苦难,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控诉。)

  教师介绍:像这样重复使用一个词、一个句子两次或多次的写法,是一种修此方法,叫反复。

  同学们还能在第一部分找到这样的修辞吗,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

  流浪的队伍中,有(),有(),有(),还有()。

  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3)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流浪!流浪!流浪!

  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练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分组读最后几行

  这几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想法?修辞方面有什么发现?(“爹娘啊”反复、“哪年哪月”重复)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再分组读第三部分。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情。

  找三名同学配合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在当时,作者写这首歌,他想告诉大家什么?(唤起大家勇敢战斗的意识。)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编者把这首歌词选入课文,他想让我们知道什么?(告诉我们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首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在歌声中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播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曲,并播放东北遭受日本人侵略时的图片,人们残遭迫害、背井离乡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伴着歌声)

  当你听到这凄凉痛苦的歌声,看到这些遭受痛苦的同胞,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歌词,看看读后你又有什么感受?

  1、读了这首诗,你愤怒不愤怒?痛心不痛心?同情不同情?牵挂不牵挂?愤怒的是什么?痛心的是什么?同情的又是什么?牵挂的是什么?

  2、好,同学们,就请你们带着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歌词。

  三、深入体会:

  1、出示: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这里的“我”指谁?读了这一部分歌词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读一读?

  在这一部分里,有两处重复的内容(课件画线),它的作用就是强调了作者怀恋家乡的情感。

  那么,作者歌词中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

  2、出示: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为何要脱离家乡?为何要抛弃宝藏?上一部分中用到了反复,这一部分有吗?在哪里?“九一八”为什么反复出现两次呢?还有吗?(“流浪”反复三次)表现出了流浪的时间长、无休止,又说出了人民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

  好,下面请同桌间接读,要把你心中的体会读出来。

  3、出示: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

  这部分中,“哪年哪月”的反复有什么作用?两次反复“爹娘啊”充分的表达了什么感情?

  流离在外的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他们的愿望怎样才能实现呢?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青年,你会怎样做?是啊,好多英雄志士都投入到了抗日的行列。通过八年的抗战,咱们中国最后终于胜利啦!

  好,同学们,我想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对这首歌词,你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下面就请你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吧。(有时间的话,先自由读,再齐读)

  4、在引导学生放着配音读全诗。

  5、在咱们这个和平年代里,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爱国呢?(机动)

  四、结束,掀起高潮。

  教师:好,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这里有十六个字送给你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王安石《江上》赏析09-15

古诗江上王安石11-29

教学设计范文03-03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综合学习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5

课文翠鸟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4

《我为你骄傲》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5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12-03

王安石绝句《江上》赏析11-09

《离骚》教学设计范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