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03 13:07:35 乡愁 我要投稿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1

  教材分析: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

  二、作者简介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三、指导朗诵

  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

  3、划分诗的节奏

  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5、指名朗读

  四、分析、解读本诗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

  (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

  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

  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

  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

  五、激情抒怀

  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

  六、迁移拓展

  1、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

  2、各领风骚话说愁

  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请说出带“愁”字的诗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多媒体演示积累的有关"愁"的诗句,学生快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积累妙词佳句)。

  板书设计

  乡愁

  于光中

  小时侯:邮票、思乡

  长大后:船票

  后来:坟墓、怀亲

  现在:海峡、爱国

  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设想

  1、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并在与其它乡愁诗的比较中去体会内容、感悟乡愁,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⑴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⑵理解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⑶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2、教学思路定位为:

  ⑴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⑵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⑶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⑷点拔释疑,拓展延伸。

  ⑸朗读指导,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作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十天半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么,在这期间,当你想家、想父母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说。

  一、情感导入,创设情景

  师: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愁,这样的痛,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

  二、自读质疑,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比看谁字音读的准。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它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2、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十几人读)。〔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并板书;如无,则罢。〕

  (可能读错的字音:一枚méi海峡xiá)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4分钟后,比谁能背诵课文,并能回答课文后的三道思考和练习题。

  4、检查自学:

  师:会背的同学举手,比比谁背得好。

  (若举手多,则检查;如不多,则再给2分钟)

  (生若背错了,请其它同学更正;背的比较流利的要多加表扬,坚持鼓励性评价)

  三、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诗了,这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咱们通过自学看看能否把课文后的题目都正确回答出来,如有不会的,那就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讨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3分钟后看谁回答得好。

  师:谁来回答第1题?〔结合课文,说说你由“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而产生的联想〕

  生:“这头”指自己,“那头”指思念的对方。

  生:“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是指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思念。

  生:前三种乡愁,是衬托第四种乡愁,使爱国之情更加突出。(多名学生回答)

  师:对以上同学所说,你同意吗?

  生:议论纷纷。

  师:为什么?

  生:多名学生回答后,有一学生逐个分析各个时期的乡愁。(此时师相机概括)

  1、小时候,我外出求学、打工,最使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关键就在一张邮票上。小时候的“我”一定最关注邮票;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2、长大后,在外边了,最思念的是新娘,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

  3、后来呵,大概中年的我,祭扫母亲的坟墓时,脑海里浮现出昔日亲人的面容,还有那一抔黄土,黄土下安睡的母亲。“这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多么令人痛楚,黄土的里外是两个决然不能沟通的世界,无家书可达意,无舟船可抵达,它牵动着自己的全部思绪。中年丧母最令自己痛楚的,以此来衬托现在的乡愁。(无法解决的愁,终身的痛苦)以上三乡愁是在三个特定时期最令作者思念的。

  四、点拔释疑,朗读指导

  师:你能读出这些感情吗?(点名读)谁能有感情地背诵?点名背。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读诗的经验?

  生:感情要饱满,语速不能太快。

  师: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生纷纷发言,略。)

  师(小结):读诗首先要把握好感情,语速适当,还要读出节奏和重音。(板书:感情语速节奏重音)

  师:评价某位同学读得如何,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下面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然后互相听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

  (教师巡回了解各组读的情况,学生积极性很高。)

  师:下面我们开始朗读欣赏,谁先来?

  生:(生争相朗读,并自由发言评价。约有六七个同学作了范读,大都声情并茂。)

  师:(重点指导)重音并不一定重读,有时根据感情需要应处理为重音轻读。例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小小的”三字读为重音,但不能重读,而应轻读。

  师:在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和诗人的心沟通了,我们读懂了余光中那殷殷赤子情怀。下面咱们听听余光中是如何用自己的心声来诠释乡愁的(大屏幕播放余光中的朗读)。

  师:诗言志,同学们能不能用形象的语言即兴表达出你思念父母的感觉呢?

  多名学生回答:

  母爱是一台电话机;

  母爱是一座桥梁;

  母爱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本;

  母爱是一只洁白的信鸽;

  母爱是一轮圆月。

  (富有创造性的要表扬,如生比喻不恰当,则让他说出理由)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师:思乡是游子共同的心声。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另一位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自由朗读几遍,比较席诗和余诗的异同。

  (学生朗读,然后讨论,自由发言)

  生: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的乡愁。

  师:不错,这是两首诗的相同点,除此之外还有吗?

  生: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

  师:乡愁本来是抽象的,作者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

  生:我觉得两首诗在形式上不一样。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余光中的诗分了四节,每节的句数和字数基本上一样多,看上去比较整齐,而席慕蓉的诗看上去参差不齐。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吗?

  生:席慕蓉的诗表达感情比较朦胧含蓄,余光中的诗比较直接清晰。

  师:是啊,余诗与席诗尽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表达的感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乡愁,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乡愁诗,大家可把范围放大些,课下把能搜集到的所有乡愁诗整理成《乡愁专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此诗完美的形式,也学会了以形象写抽象的方法,那么让我们模仿此诗来写自己的母爱吧,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没有完成的诗句完成,大屏幕出示模仿展示:

  小时候,母爱是……

  长大后,母爱是……

  而今后,母爱是……

  师:(大屏幕播放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伴随着余光中的乡愁,咱们就要说再见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故乡,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始终用新课标的理念作指导,建立起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长进、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被动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真正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尽量多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这样学生可以自主理解、感受诗歌的主旨、情感,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发现。这就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这节课的设计也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即:“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理解(感情)──拓展(迁移)”四步五环节的品读法,让学生了解《乡愁》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妥当,如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品味研读”引导不够得力,学生理解的可能不够扎实。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3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乡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可感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情诗。意象独特,构思精巧,形式完美,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2、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一周回家一次,对“乡愁”有较深的感受。

  2、学生都是十四五岁的学生,思维活跃,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厚。

  3、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能感受浓浓的乡愁。

  4、学生结合以前讲过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理解和感悟本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提前预习,掌握字词,初步感受本文情感。

  2、合作交流策略。

  3、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策略。

  4、学教并重。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

  资源准备:自制的《乡愁》ppt

  六、教学过程

  (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故乡的原夜》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故乡的原夜》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平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ザ杂诔て谄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乡愁

  小时候——邮票小小、含情依依、母子情

  长大后——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夫妻情

  后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生死别

  现在——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故乡情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听读——诵读——解读——欣赏——拓展”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意向美,发现诗歌的结构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乡愁》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06-16

初中课文乡愁教学设计范文07-01

初中乡愁教学设计06-06

乡愁教学流程设计06-05

《乡愁》教学思路设计06-02

《乡愁》教学设计思路06-15

乡愁诗教学设计03-05

《乡愁》的教学设计04-29

初中课文乡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