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能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30 11:05: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势能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势能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势能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势能教学设计1

  我教学的题目是高一物理第七章第五节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是形成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也是今后形成更完整能量概念的保证。本节内容“重力势能”的学习也将为今后“电势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教材提供了较多情景及几个问题来展开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很明确:

  ⑴从重力势能的定量描述、单位、量性及它的相对性中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⑵理解重力势能得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⑶了解弹性势能。

  能力目标:

  ⑴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⑵在小实验设计研究中,初步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⑶在讨论分析中激发质疑探究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情感目标:

  生活实验中激发物理研究兴趣。

  本节课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即重力势能及其对称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关于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这个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是要结合一些实例,解开学生的困惑。而难点是学生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理解。教学中用与温度的相对性类比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学生对重力势能在初中已初步形成定性概念,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举高而具有的能,故本课引入要唤醒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记忆,为定量认识重力势能打好铺垫。学生在前一节课“动能”学习中已体验定量研究的一些方法,这也为本课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基础。但估计学生对“Ep=mgh”会进行公式化处理,出现只认公式不认理的现象,故引导学生对“Ep=mgh”中的“h”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学生的研究探索、质疑提问能力很薄弱,通过本课在培养策略要取得一点突破。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探索得到结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以下为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情景引入

  展出三峡水库大坝的模拟照片,让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发问,并启发到水坝的作用是提高水位,使水具有重力势能并引入课题,再提出问题“建成后的三峡水库可蕴含多少水的重力势能?”激发学生对重力势能学习的迫切欲望。

  通过图片情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从三峡大坝的气势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学生交流中回忆初中所学重力势能概念。

  2、实验探究

  在初中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用身边的小物件设计实验验证重力势能与哪些量有关(书落手上、笔穿纸巾),研究探索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体现重力势能是由物体质量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让学生猜想Ep与m、h的定量关系。

  3、建立概念

  重力势能的大小是否与重力做功有关系?给学生三个简单的运动过程,例从某高度做自由落体,从光滑斜面由静止滑下,沿曲面从与前两者相同的初平面运动至同一末平面,让学生运算三种情况下重力的功,类比于从动能定理,得到动能的定量表达式,也从中得到重力势能的定量关系:Ep=mgh。接着得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从自由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具体变化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的含义。提供情景,物体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吗?展开对=g中“h”的大讨论,总结重力势能是对于某个参考面来说的。再讨论中“h”含义。从中在学生互促学习中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有真正地理解。

  4、提出问题

  Ep=mgh中,“△h”与“h”的区别?引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明确指出“△h”是绝对量,“h”是相对量,所以重力势能是具有相对性的,要确定物体在某一状态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必须首先选择一零势能面作参考。而后类比温度来讲明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启发学生思考其正负的含义。

  5、弹性势能

  小结重力势能概念形成过程,结合情景图片,让学生发现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共同点,都是由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并且都是客观存在的能。

  6、概括总结,作业布置

  必做题:P45:1、3、5。

  本课较多采用的是情景讨论法,教师不是简单的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而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强烈内驱作用下进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使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上尽可能有实验可操作、有问题可讨论、有平台可交流。在该教法中,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问题、讨论点的评价要及时,并能产生激励效应。

  势能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一、学习起点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

  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200多万观众。可见,有些重力势能在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巨大的。

  过渡语:既然自然界中有些重力势能具有巨大的能量,那么我们人类可以将之加以利用。

  这是一幅水力发电站图片,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来发电的。这些重力势能正在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

  过渡语:当然,万事万物有利也有弊,如次巨大的重力势能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灾难。

  (请同学们自己举些例子)

  由以上资料可知,重力势能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我们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主动的改造自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学习重力势能知识及其应用。

  (二)启导互动、主体探究

  通过前面对功和能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即: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而且对外做功越多,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就越多。

  势能教学设计3

  一、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的兴趣,达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心、服务社会意识的目标。

  二、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准备身边最常见的物品,例如:木块、橡皮、书、纸、小钢珠、木球等。多媒体课件采用本校获省奖课件。

  三、教学和活动过程

  1、设计实验情景

  多媒体课件显示不同路况下的交通安全限速标志牌,学生认真观看。

  师:为什么不同的路况下要限制汽车的速度?

  生:讨论并回答(有的说:速度快容易出事故;有的说:速度越快,遇到障碍时,不能立即停下来;当汽车撞到人时,汽车对人有力的作用,汽车越快,力的作用越大……)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由于运动而对其他物体有作用效果”的例子?

  生:学生讨论回答(微风吹动树叶;流水推动小船运动;滚动的铅球推动木块……)

  师:以上物体由于能够对其他物体有作效果而具有能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学生讨论回答:它们都在运动,由此得出动能的定义。

  2、形成课题,设计实验

  师:关于动能,我们想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学生讨论回答(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具有动能的物体对其他物体有什么作用效果?动能大小如何计算?动能有什么用处,可否与其他能进行转化?……)。

  师:如果我们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应该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

  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估。

  师:让我们来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生:学生讨论回答(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速度、物体的体积……)。

  师:要想证明自己的假说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生:设计实验验证。

  师:在有多个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生:注意控制变量,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师:哪位同学谈一谈自己的实验计划并演示给大家看?

  生:学生上台演示:让大小相同的铁球和木球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落下,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距离的远近(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注意控制物体速度、形状、体积一定……)。

  3、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的讨论,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方案,开始实验。

  生: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生: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4、交流、评估

  师:下面给同学一段时间,把刚才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交流,看看有什么不同和不足之处,如何加以改进?

  生:交流、反思。

  5、拓展应用

  师:根据我们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再来分析这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师:让我们再来分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列车上飞出物体,铁路职工中弹昏倒”新闻报道。

  生:讨论、分析、回答……为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课后反思

  1、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探究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将讨论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学过程的背景模式,因此教师会经常遇到学生提出课外问题影响本节课教学、学生思维发散出去收不回来,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的情况,而且由于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影响教学进度,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由于实验探究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因此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从学生高涨的情绪、认真的态度、积极的参与、满意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这更坚定了我探索新课改之路的决心。

  3、实验探究教学的“创设实验情景”非常重要,本节课原来设计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举例引出动能、势能的定义,很生硬,师生都感到很不自然,后来设计了由“交通标志牌限速”引入,自然流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势能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

  (1)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强调“势”的含义。

  (2)通过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到重力势能公式ep=mgh,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势能的单位是焦耳(j);势能是标量。

  (3)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及势能差的不变性。

  2、掌握重力做功特点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知道弹性势能及其相关因素。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重力势能的表达,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2、对于势能这种潜在做功能力的理解:一旦做了功,势能就发挥出来而减少了。

  3、要强调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相反量的关系,这在初学时很容易发生错误,所以应作为难点强调。

  三、教具

  投影仪及幻灯片(主要用于把课上要举的例题和图打出,节约时间和黑板空间)。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静止的物体是否有能量?我们又是如何知道它是否具有能量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重力势能

  利用刚才学生举的例子说明,被举高的重物一旦下落就可以做功,表明处于一定高度的重物“储存”着一种能量,这就是重力势能,即: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于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从重力势能的含义可以看出,它与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2、重力势能公式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也可用做功表示出来。例如,用一外力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匀速举高h,由于是匀速上升,物体的动能不变,外力举高物体做的功w=mgh全部用于增加物体的重力势能。而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亦为mgh,也就是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就获得了多少重力势能。用ep表示势能,则处于高度h处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ep=mgh,即重力势能等于物体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从势能公式的指导可以看出,它与功一样,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而且也是标量。它是由物体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的,所以与动能一样是状态量。

【势能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范文03-03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综合学习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5

《我为你骄傲》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5

课文翠鸟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4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12-03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11-10

观潮教学设计范文11-13

《观潮》教学设计范文11-04

《离骚》教学设计范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