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28 10:02: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

  1、积累生字新词和壮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2、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品析作者的情感变化;领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品析作者的情感变化;领会作者的人生感悟;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由喜而悲、由悲而向豁达转变的。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课前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苏轼生平资料,思考他的人生遭际和自然感悟之间的关系。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赏赤壁夜景 品作者深情

  一、禅语导入,激发兴趣

  有道是:(PPT)“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对此你怎么理解?

  结合学生的理解,老师作简要补充分析:上述话语是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PPT)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分析略)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之第一篇——苏轼的《赤壁赋》。看看在东坡居士笔下赤壁的山水是山是水还是非山非水?

  二、听师范读,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把握下例字词准确读音,思考哪些段落是写赤壁的山水?哪些不是?(PPT)

  壬戌(rénxū) 属(zhǔ) 窈窕(yǎo tiǎo) 斗(dǒu)牛 苇(wěi) 冯(píng)

  舷(xián) 桂棹(zhào) 袅袅(niǎo) 壑(hè) 嫠(lí)妇 愀(qiǎo) 缪(liáo) 舳舻(zhú lú) 旌旗(jīng qí) 酾(shī)酒 横槊(shuò) 渔樵(qiáo)

  江渚(zhǔ) 麋(mí)鹿 扁(piān)舟 匏(páo)尊 蜉蝣(fúyóu) 一粟(sù) 须臾(yú) 挟(xié)飞仙 一瞬(shùn) 无尽藏(zàng) 洗盏(zhǎn)

  更酌(zhuó) 肴(yáo)核 枕藉(jiè)

  明确:一二段主要描绘赤壁的山水。

  2、自由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音韵节奏。

  三、赏赤壁夜景,品作者深情

  (一)研习第一段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是什么意思?交代了什么内容?

  请一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解释“壬戌”“既望”以及状语后置句“于……上”。

  这第一句简要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2、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看到了什么?请用原文话回答。

  明确:先是看到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接着看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以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教师相机点拨“徐”“兴”“横”等词的意思和状语后置句“于……上”和“于……间”等。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叙述:

  “清凉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的微波”,一会儿,“一轮皎洁的明月从东山之上冉冉升起,而后又似乎在斗牛二星宿之间左右徘徊”,此时,放眼大江,“白茫茫的水雾笼罩在整条江面,水光与月光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

  有什么感受?请述说刚才的感受。然后请学生背诵这几句美景。

  4、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又有什么举动和感受呢?

  明确:月亮还没有出来时,他就“举酒属客”——向客人劝酒了,并且还唱起了“情歌”——“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即吟诵《诗经》中的(PPT)“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jiǎo)兮,劳心悄兮”。

  月亮出来后,“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他的感受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上述诗句的含义。

  5、再次闭上眼睛,听老师诵读第一段,并想象我们就在这奇妙的画境中。

  6、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意境美。

  (二)研习第二段

  1、于月夜泛舟赤壁之下,是那么令人陶醉。接下去主与客还会怎么样呢?请齐读第二自然段。

  明确:“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老师强调“于是”的古今义和“乐甚”“扣舷”“倚”“和”等词的意味。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此时的“情”,并板书“乐”字。

  2、苏子此时所歌的内容是什么?与首段所诵歌内容有相同处吗?

  明确:所歌内容:“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各一方。”这里主要化用了《楚辞》相关篇目的句子,如《湘夫人》中的句子:(PPT)“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它的大意是“公主啊快快降临北岛,我望眼欲穿何等心焦!阵阵秋风轻轻吹过,洞庭波涌啊落叶萧萧”。《湘君》中的(PPT)“桂棹兮兰枻(枻音 yì ,船舷,)”。以及《少司命》中的:(PPT)“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huǎng)兮浩歌。”它的大意是“期待的美人啊迟迟未来,临风悲歌啊心思恍惚”。歌词可能是作者化用这些典故,临时现编的。它与作者在首段直接吟诵《诗经》中的诗句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诗句都有“美人”这个意象。

  3、作者此时一再吟唱“美人”,这是为什么呢?他为什么不吟唱其它而非吟唱“美人”不可呢?这其中有什么深意?

  明确: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理解:“美人”这个意象在《诗经》和《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中是“贤主”和“美政”的象征,作者于此反复吟唱“美人”,显然透露出这么一个信息:今天虽然因“乌台诗案”遭受贬谪于偏僻的黄州,但屈原般“致君尧舜上”的.社会理想却一直萦绕心头,内心深处并没有忘记国家社稷。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是谁“和”谁?洞箫声有什么特点?歌声有什么特点?

  明确:从前文看“扣舷而歌”在先,这里应该是客的洞箫声“和”苏子的“歌”,某种意义上说是“歌声”触发了客吹“洞箫”。“洞箫声”的特点是“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嫠妇”,一言以蔽之:“悲”。作者没有直接写歌声的特点,但从伴奏的“洞箫声”可以推知,一定也是“悲怆”的。

  引导注意“舞”和“泣”的使动用法。

  (三)品作者深情

  1、自由读一二段,思考:作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仅仅看到“清风、明月”“白露、水光”吗?为什么不写其它内容?

  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进入作者文章的景,都是能够传情达意的,反之则不取。也就是说,写入作者文章的景都是经过作者情感过滤的。

  2、经作者情感过滤的景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明确:经作者过滤的景色调偏冷,显得非常纯净淡雅,有一种道家仙境般的意境。传达了作者恬静怡然的心境。但由于这个意境整体色调是偏冷的,所以作者信口所吟唱的歌声也是悲的,再加之“洞箫声”的应和,作者内心深处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的悲情与之产生共鸣,所以表面的“乐甚”也难以掩盖那内心深处的悲痛。

  因此,这两段作者的情感先是面对令人陶醉的美景,暂时得到感官的陶冶,似乎忘却内心的悲痛,怡然自乐;但随着自己不经意的“歌声”和客的“洞箫声”,“乐”却不堪一击,立即又被“悲”所替代。板书:乐→悲

  3、齐读一二自然段。

  4、小结:作者通过对月夜赤壁清风明月、白露水光和洞箫声的描绘,传达了作者淡淡的欢乐和深深的悲痛。

  四、作业:背诵一二段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3篇)12-16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3篇12-16

《前赤壁赋》教学设计2篇02-26

前赤壁赋的教学反思08-10

《赤壁赋》教学设计02-26

“前赤壁赋”赏析08-14

《赤壁赋》教学设计【热】12-02

【热】《赤壁赋》教学设计12-02

【荐】《赤壁赋》教学设计12-02

【热门】《赤壁赋》教学设计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