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25 15:58: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典出西汉刘向的《说苑》。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并下了死命令不准别人来劝阻他,一位少年巧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智劝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醒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它是历史故事中包含着寓言故事,而故事里又隐含着道理的一篇文章。全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说促读,理解语言文字,感悟少年的聪慧、勇敢,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祸患。

  4.利用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逐步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

  《螳螂捕蝉》课件、相关学习网站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努力创设自主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点,对教材大胆处理,不拘泥于面面俱到;重视学生参与,关注知识生成,体现了教学多元化。整节课围绕“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自主质疑—读懂故事—体会联系—感悟形象—迁移内化”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抓住“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这一中心问题,通过自主朗读、合作讨论、读议结合、启发说话等方式解决问题,理解课文,领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螳螂捕蝉”既是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个能启迪人智慧的成语故事。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走近她。(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书空。齐读课题。什么是螳螂?(指图,介绍)那么,“螳螂捕蝉”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后齐读。

  诸侯国 禀报 固执 毫不介意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打消念头 隐伏祸患 劝阻

  2.文章中还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读准吗?

  处死 打着鸟 转来转去 弹弓

  禀报大王 乘虚而入 举起前爪 露水

  3.指名分节次朗读课文,纠正误音,读通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吗?用一到两句话概括。

  三、自主质疑,明确目标

  1.多媒体出示首尾两段话: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2.自由读,思考:读了这两段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交流质疑

  3.多媒体出示整理、归纳的三个问题:

  (1)少年说了哪番话?

  (2)吴王为什么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

  (3)大臣、少年都劝吴王。大臣劝,吴王执迷不悟,少年劝,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四、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1.少年说了哪番话?指名找出,多媒体出示: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这个故事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 蝉 螳螂 黄雀

  3.蝉、螳螂、黄雀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着祸患这“利益”分别是什么?“祸患”又是什么呢?

  出示蝉、螳螂、黄雀、少年的位置图(板书用箭头画出),指名学生说他们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是什么。

  4.齐读“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五、讲解局势,体会联系

  1.我们被这个有趣的故事给吸引了,听了这个故事后,吴王“恍然大悟”。什么是恍然大悟,“悟”又是什么意思,你有恍然大悟的体验吗?说说看。(指导造句)

  2.多媒体出示《春秋列国图》,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看,再联系螳螂捕蝉的故事,假如你是吴王,“悟”了什么道理呢?

  3.吴王一心想去攻打楚国,却没有顾到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追问:怎样的后果?(国破家亡、吴国灭亡、百姓生灵涂炭)

  4.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打楚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小结板书:楚国←吴国←诸侯国

  六、品味“巧劝”,感悟形象

  1.小组讨论:从课文可以看出少年是什么样的人?

  2.全班讨论,预设:

  A勇气可嘉、爱国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B足智多谋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他表面上说是打鸟,好像很悠闲的样子,这是他故意不让吴王发现他的用意,因为前面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别人来劝他。故意卖个关子,把吴王的好奇心给吊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

  3.少年以他的机智、勇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不想夸奖夸奖他?谁来夸一夸他?

  七、总结全文,迁移内化

  1.故事这么精彩,不讲出来多可惜啊!你能根据板书和自己的了解把课文复述出来吗?

  2.指名复述,评价

  3.今天,我们学习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在世界文学宝库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阅读它们,能使我们收益匪浅。

  推荐同学们以下两个网站,课后阅读寓言故事,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你阅读的寓言故事的大意,以及你的阅读感受。

  板书设计:

  23. 螳螂捕蝉

  蝉← 螳螂← 黄雀

  楚国← 吴国← 诸侯国

  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苏教版六下《螳螂捕蝉》说课设计12-16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08-25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关于螳螂捕蝉读后感04-16

螳螂捕蝉扩写2篇01-27

《螳螂捕蝉》扩写作文04-10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04-15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螳螂捕蝉》读后感15篇04-15

《牧童》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