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

时间:2021-02-21 11:15: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7篇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以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大体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2、在阅读理解中,理解并积累常用词语“奔驰、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巡逻、疾驶而过、好梦成真、阻隔、遨游”,通过“语文天地”中的“说一说”这个练习,学会在句子中恰当使用一些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到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反思:教学目标就是要这样明确、具体。)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如果你现在要到上海旅游,会从大巴车、火车、轮船、飞机……中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出示课题):其实这些交通工具,无论哪一种都比从前的交通工具先进得多!从古至今,人类的交通工具不断变化、发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吧!

  (生齐读课题)

  2、 复习词语。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中词语的掌握情况,你会读了吗?(双排火车读词语)

  二、 学习课文。

  (一)引导质疑:

  师:通过预习课文,初读课文,你一定对某些词语新朋友、或者某种交通工具、或者课文内容产生了小问号。请小组代表把你们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来帮助。

  预设:1、词语类问题——想知道“奔驰、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巡逻、疾驶而过、好梦成真、阻隔、遨游”等词语的意思。

  2、交通工具——想知道“军舰、快艇、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航天飞机”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行驶?有什么特点?(也许学生提的问题表达不是很准确,可是当指导。)

  3、课文内容性问题——想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些交通工具?为什么交通工具能够越来越先进?想知道人类远行靠什么?想知道未来还可能有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二年级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可能有些难,老师可以在课文学习中相机指导学生产生疑问。)

  反思:不要过高估计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次提问,应该注意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自主提问的训练要注意有坡度,循序渐进。此处,仅以第一种类型问题进行引导。千万不要为了我们的教研专题“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而挖空心思去质疑。

  (二)熟读课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1、师:请小生快读课文,用双横线画出课文中表示不同时期的词语。(生汇报,师板书:最初 后来 二百多年前 不久 千百年来 现在)(2分钟)

  2.在不同的时期人们远行用的交通工具分别是什么?请听老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交通工具,并用“——”勾画下来。(生汇报)(3分钟)

  反思:以上两个环节可以直接以听读的形式,完成两个内容的勾画,这样更高效。

  师贴词语条填空:

  远行靠什么

  最初 马 独木舟

  后来 马车 帆船

  二百多年前 火车 轮船

  不久 火车 汽车 军舰 快艇

  千百年来 飞机

  现在 电力机车 核潜艇 磁悬浮列车 太阳能汽车 宇宙飞船 航天飞机

  3. 观察课文插图,猜一猜插图上交通工具的名字?(出示挂图,抽生汇报。)

  4、选一种交通工具,介绍你收集到的相关资料。(3分钟)

  反思:这个环节应该放在下一个环节之后,或者联系语文天地中关于搜集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中去进行。以免影响学生思考“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

  5、齐读所有交通工具的名字,说说你发现了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变化?(生:越来越先进;生:一个比一个跑得快;生:一个比一个跑得远……)(2分钟)

  (三)、品读课文,积累词语,句型训练。

  1、师引: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快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师引:最初的交通工具是——马或独木舟,后来的交通工具——马车和帆船能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所以比最初的交通工具稍微先进些。

  3、自读3——6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增强语言感悟。)

  预设:学生勾画3自然段第二句,抓住“满载、奔驰、天涯海角”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学生勾画4自然段第二句,抓住“川流不息、巡逻、疾驶而过”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学生勾画5自然段第二句,抓住“好梦成真、阻隔”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学生勾画6自然段 “遨游”理解句子,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填句子。

  运用词语填句子:“火车在轨道上 ”;“ 在江河里 ”。 “快艇在 ”。 “ 在天空中 。”

  在海底 。 在宇宙里 。

  反思:此处教师的引导很关键,具体指导学生抓住能表现交通工具速度快的词语(如:奔驰、疾驶而过……)和交通工具行驶得很远的词语(如:天涯海角、太空……)等词语体会科学发展的越来越快,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

  三、总结提升。

  1. 学完了课文,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些新的交通工具不断发明出来?(反思:这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铺垫,加一个台阶为后进生的阅读理解提供适当的帮助。)你认为人类远行靠什么?(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生1:是人们不断研究,发明出来的。生2:是人们的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2. 如果让你来发明交通工具,你想发明什么样交通工具呢?拿起你们手中的画笔,设计一个未来的交通工具吧。

  (生自由作画)

  四、课后作业:练习抄写三个句子在词句本上。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从表面看是在讲交通工具的发展,实质是在说科技的进步。教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无法用“交通工具”来概括文中所提到的事物,如汽车、轮船、火车等。我试着引导学生说“交通工具”,但不知是我的引导方式有问题,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始终没能说出“交通工具”这个词。这让我很困惑,同时在心中滋生某种伤感!

  他们不知道内燃机是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是核潜艇———

  他们想知道轮船和帆船有什么区别,太阳能汽车神奇在哪,为什么这里没有——

  他们问的问题好像都很简单,可都让我很难回答。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突然觉得我在做一项很伟大的工程,好像是一项我个人无法完成的巨大雕堡!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3

  这是识字量大、专有名词(如:磁悬浮列车、巡逻等)较多的一篇说明文,而且在时间上我又将本课的教学时间提前至三单元教学之后,无形之中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课后仔细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备课时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只备教材,不备学生。

  发现了这个问题,我认真思考一下,备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备学生的学习水平,包括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应了解学生对已学识字方法的掌握情况,能否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本课教学,我出示了:较、燃、舰、核、航、艇这些生字时,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字都可以通过用“读偏旁”的识字方法来识字,在这里就包括偏旁完全表读音的情况和有变音的情况,但在教学时我没有意识到学生很难认识后一种水平,没有进行一下小结,道指再后来的开火车测读时学生仍然有把jiào成jiǎo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成为本课的一个大问题。其实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没有切实的备好学生的水平,导致在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教案没有针对学生所出现的情况进行“扶”一把的教学: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的读音和偏旁一样,有些是偏旁的变音。

  二:备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课的识字量很大,在备课时计划用五分钟完成的自学任务,在课堂上却用了十分钟,但其实在这一时间段里有些优生只用了三分钟就完成了任务,没事可做,而后进生花了十分钟的时间还没学完,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如果提前备好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平时就培养学生在自学环节中,自己学完就可以帮助别人学习,提前给学生安排好互助的对子,既能在课堂上实现生生互学,又可以充分利用优生资源,给学生创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教学本课时还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识字游戏的针对性。在识字教学中所使用的识字游戏对整个识字教学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才能适时恰当地使用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英时常归纳总结,我自己由于经验不足仍然没有自己的一套适合本班孩子的游戏,课堂上的识字游戏有些盲目,且针对性不强序言今后不断学习钻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游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从表面看是在讲交通工具的发展,实质是在说科技的进步。在上课前,我查阅了资料,翻阅了别人的教学设计,大致设计了不怎么成熟的教学环节,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一、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现代的交通工具较不熟悉,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这些名词许多学生甚至没有听过,对其功能、特性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热情。

  二、合作学习仍待加强

  在本课中,我根据学习内容,自主设计了一个学习表格——按照时间的发展,填写各个时间段的交通工具。我让同学们根据这个表格要求,和同桌边读边画出来。但是,低年级合作意识薄弱,我的话刚说完,他们便“一心一意”地画着,要如何和同桌合作他们不甚了解,于是画出的答案不够完整。此时,我应该及时给予引导,将合作的过程和要求细节化。

  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做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备课,备学生、备课文、备资料、备提问、备教学语言……还要学会在课前,先反思自己备课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快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5

  为丰富学生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在远行这个主题单元教学中,我将《远行靠的是什么》作为第一课时教学。在课前,我查阅点资料,翻阅了别人的教学设计,便设计了一份自以为完整的教学设计,将教学流程熟记于心,对其教学细节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反思。于是,上了一堂不成熟的课,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一、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现代的交通工具较不熟悉,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这些名词许多学生甚至没有听过,对其功能、特性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热情。

  二、预习不扎实

  教授新课前,我总会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他们将课文的字、词、句读准、读通、读顺。二年级学生已具备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查、问、猜、读半边……都是常用的识字方法,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预习方法。但在这篇当中,生字较多,预习时间不够充足。有部分学生仍然无法读顺,可我为了赶时间、赶进度,边不了了之,导致影响下面的教学环节。

  三、合作学习仍待加强

  在本课中,我根据学习内容,自主设计了一个学习表格——按照时间的发展,填写各个时间段的交通工具。我让同学们根据这个表格要求,和同桌边读边画出来。但是,低年级合作意识薄弱,我的话刚说完,他们便“一心一意”地画着,要如何和同桌合作他们不甚了解,于是画出的答案不够完整。此时,我应该及时给予引导,将合作的过程和要求细节化。

  本堂课中,还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做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备课,备学生、备课文、备资料、备提问、备教学语言……还要学会在课前,先反思自己备课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快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6

  《远行靠什么》是一篇简介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说明文。文章围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这一中心句,叙述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文章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列举了不同时间内出现的不同交通工具,告诉了我们要想走得快走得远(还包括载重多),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横跨几千年的历史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个大致的了解呢?而且有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距较远,很多专业术语都是首次接触,如核潜艇、磁悬浮列车、军舰、汽艇、内燃机,蒸汽机等,生字词也多,要求会认的字20个;虽然是说明文,可是好词积累也不少,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而过、好梦成真,这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节课里,我重点是让学生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初步认识本课的新字生词,理解好词潜移默化中积累,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围绕目标,我对教学做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通工具的了解,引入课题。然后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认识生字词(第二课时将深入学习生字)。接着,让学生回文朗读,内化文本,理解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最后,放飞思考,大胆想象。一节课下来,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解读文本。由于本课的内容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很多交通工具学生都从来没见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因此,我结合二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把文字变成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体验情境的同时,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 自主合作,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先让学生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文章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小组学习1——6自然段,画出各个时间段里的交通工具的名字,并说说交通工具有什么变化,用“越()越()”说一说。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答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三、 深化文本,放飞想象。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观看神舟七号飞天的录像,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再让学生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加深论文思维的纵深发展,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内化以及情感的升华。这项作业学生很感兴趣,透过他们的作品,我感觉到了未来世界的主人们那种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无限热爱。

  这一次公开课的经验,给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发现很多的存在问题与不足,以下是我对自己的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整个课堂属于常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课堂较为流畅,一切都是循序渐进。前半段时间重点是字词的认读和正音,但在操作中,花在识字上的时间不够多,对生字的朗读、拓展组词还不够,而此部分的教学如果能将重点的词语和生字词的教学与难点句子的流利朗读配合起来将更为落实。

  二、时间控制不够好,还是有点前松后紧。究其原因,主要是汇报各个时间段的交通工具时板书过程比较花时间,如果可以在课件里出示表格,让学生一边汇报的同时一边点击出现,这会省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更耐心地思考,消化问题及文本。这样,效果可能比我自己板书会更省时,也能更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

  三、朗读的方式过于单一,整节课都是以齐读为主,今后要在朗读方面多下苦功,加入不同的朗读方式,如个人读、男女对读、比赛读、小组读等,在朗读中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的积极性。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7

  周二,我在本班上了《远行靠什么》。本课主要讲述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让学生感悟到“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横跨几千年的历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有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距较远,很多专业术语都是首次接触,如核潜艇、慈悬浮列车、军舰、汽艇、内燃机,蒸汽机等,生字词也多,要求会认的字16个;虽然是说明文,可是好词积累也不少,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而过、好梦成真,这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节课里,我重点是让学生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认识本课的新字生词,理解好词潜移默化中积累,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围绕目标,我对教学做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寻到的对交通工具的了解,引入课题,并记忆生字“靠”。然后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最后理解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回答课后思考题:远行靠什么?对自己的教学思考如下:

【《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

苍耳靠什么传播种子10-12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3-15

《他发明了什么》教学反思03-16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5篇03-15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三篇03-15

靠人不如靠己说说02-25

人生需求远行随笔12-05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5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汇编15篇)12-27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精选5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