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1 09:07: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6篇[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 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

  2. 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 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 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

  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

  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 委屈

  爸爸:简单说几局 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洗碗》,了解小作者是怎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洗碗的整个过程。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1教案设计

  2、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看单幅图作文的要领:除了善于观察,还要适当展开想象。

  3、能仿照例文的方法看单幅图《浇花》,想象浇花的过程,先说一说,再写一段话。要写清时间,地点和浇花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顺序,连贯讲述。

  难点:想象经过。

  三、教学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四幅。

  2、指导学生参加浇花活动。

  四、拟定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发学生交流“当好小帮手,爱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学文明法:

  1、指导看图,口述图意。

  什么时间?sjbwz/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指名读例文。(边读边点评)

  第1句:收拾碗筷,做好准备。

  第2句:洗碗的顺序。

  第3句:小芳认真的'洗碗,洗的很干净。

  第4句:洗好后收拾好碗筷。

  3、小结;这篇短文具体写了小芳是怎样洗碗的,内容具体。

  4、自由读“习作要点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小芳洗碗这件事写清楚的?

  5、引导归纳:小作者看图时,看清楚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整个过程,把观察和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就比较具体,生动了。

  6、指名表演在家里做事的经过。

  7、表演后学生说说。

  8、指名读作业要求。

  9、指导看四幅图,说说图意。

  10、小结:小朋友在做些事时,也有一个过程,只不过书上没有全部画出来,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加进去。

  三、快速成文:

  1、任选一幅图,自由练说。(师生点评)

  2、同位互相说。

  3、投影出示:

  题目居中,soft/每节开头空两格,句号、逗号要占一格,写在左下方,不能用在每行的开头。

  4、学生练习习作,师巡视指导。

  5、指2—3人,读自己的作文。

  (师生共同修改,点评)

  四、抄写作文:

  1、提出要求:格式要正确,书写要认真。

  2、学生抄写。

  板书设计:

  看图作文

  观察——把图意写清楚

  想象——把图意写具体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

  2、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槐树枝。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什么时候感受到快乐了呢?

  同学交流

  同学们在学习中、游戏时感受到了快乐,而有一群小伙伴,他们的快乐却是在劳动之中,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去体验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要求: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学,长句子、一下子读不同的句子多读几遍。

  (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请几个同学分段读读课文,请别的同学当评委。

  分段读课文和评议,重点是生字和词语。

  师: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槐树高大。槐花是淡黄色的,小花苞和米一样大小,叫槐米,清香好闻,可以做药。

  生2: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自己的家乡。

  生3: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爱劳动,自己挣钱交学费。

  生4:我知道了槐乡的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还有几个问题: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什么样?文中还把花苞称作什么?槐米有什么用?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三、品读体验

  师:槐乡的孩子爱家乡、爱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了快乐。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并把描写他们快乐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找句子、作记号)。

  师:谁能读读找出的句子和段落?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生2: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生3:女孩……

  师:你们能够读出槐乡孩子的那种快乐吗?

  生:(高兴地说)能!

  师:下面哪几个同学能用快乐的语气读出这几个句子呢?

  生1: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甲: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起得早,当大人们生火做早饭的时候,他们已经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生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很辛苦,但是他们以苦为乐。

  生丙:我体会到了孩子们收获很大,非常高兴。

  师:体会得深刻。你们感受到快乐了吗?

  生:(反复读、体会)。

  师: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对,剩下的句子你们分组交流吧。

  生:(学生分组交流)。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槐乡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四、小结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略读课文的?

  生1:我们先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

  生2:我们再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来边读边思考。

  生3:我们最后和同学们互相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还有一点要提醒你们,那就是要靠自己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尽量自我思考、自我质疑,力争自己做出新的发现。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

  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介绍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准生字音。

  莱昂溪纺厉垃圾

  (2)认清生字形。

  比一比,组词

  3、指明学生回答提问,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

  4、检查学生词语。

  学习了生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

  纵横笼罩穿梭蠕虫闪烁厉声兴致勃勃

  裤兜殿堂垃圾圣莱昂纺织娘鼓鼓囊囊

  (1)请你读一读,带领大家来读。

  (2)自读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语。请你来说说你会的词语。

  5、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朗读。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布尔十分的喜欢昆虫。列举了一些例子。

  指明学生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并且来说说他们读的好与差的部分。

  请你再来尝试读一读,读出语气。

  三、总结

  1、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指导学生写字。

  莱,草字头加个来。

  溪注意一点。

  厉注意写法。

  3、学生描红。教师从旁指导。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介绍法布尔列举事例走进科学殿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理解,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他是个对虫子特别着迷的孩子)

  2、板书着迷,你来说说什么样子叫着迷呢?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你特别着迷的呢?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二、精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请你来找找从那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呢?。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

  A、从捉纺织娘

  B、捉小甲虫。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他着迷的精神来。

  ①、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读第三自然段,从那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圈出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②、读一读第四节,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更加能了解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啊。

  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只小甲虫的故事,指明学生朗读5、6、7、8、9、五段,从这五段中,你觉的法布尔仅仅还是对昆虫很着迷吗?请你来找一个更合适的词语能说明法布尔的心情。。

  板书:迷恋

  ④、投影出示6、7、8、9三段

  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A、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明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B、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来说说。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C、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

  D、齐读6到9自然段。

  3、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②、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三、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读一读课外资料。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像对他说一说的吗?

  板书:15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痴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选用一部分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想象,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与背诵训练,感受民间艺术家阿柄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感悟《二泉映月》乐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教 具:

  录音机、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2.谈谈听后的感受。

  3. 介绍了解曲名。

  二、了解阿炳身世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谱写曲子的?

  3.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说说你对阿炳的了解。

  三、精读第1~4自然段

  1.朗读1~4自然段,阿炳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交流明确,了解创作背景

  时间:

  地点:

  环境:

  心境:

  3.你觉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难理解或写得好?

  “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怎样理解?

  交流体会。

  4.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22XX 二泉映月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朗读第5自然段前三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2.再读,将描绘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思想感情的句子画出来。

  (1)学生自读,画出句子。

  (2)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色。

  (3)交流体会

  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语句表达整齐。

  3.朗读,加深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读了文章,倾听了曲子,乐曲把阿炳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告诉了我们,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我想对阿炳说些什么呢?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用力地生长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现在,请大家谈一谈你对夏天的印象或感受。(自由交流)

  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夏天里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课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教师重点指导写好“蕾”“缝”“藓”“谚”四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

  2.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找出文中至少两处你认为比较关键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四、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

  2.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内容

  师: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教师相机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二、研读文本,感受生长

  (一)(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结合这个句子,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夏天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然后组内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师:谁能说一说,夏天里哪些事物在生长?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第2自然段交流提示。

  1.这些生物在夏天生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指名说,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生物在夏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你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学生自由发言)

  (1)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用“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3.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文时,我们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4.指名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生长的特点。(教师适时指导)

  (四)第3自然段交流提示。

  1.师:像这些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在夏天里都在生长,那么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马路在夏天里是否也在生长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

  2.(课件出示)师: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将文中提到的无生命的事物生长的特点说出来吗?

  3.夏天,连柏油路也软绵绵的,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

  (五)第4自然段交流提示。

  1.师: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

  2.理解两句谚语。(课件出示)

  3.师:正如文中所说,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热天”“长”分别指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提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的增长,不要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三、回顾课文,归纳语言特点

  1.思考: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指导写作方法)

  2.归纳:本文语言的特点。(文章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四、总结全文

  是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夏天都有力量的生长着,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在自己人生中的夏天同样有力量的生长,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再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6-1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2-22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5-30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5-11

语文配套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