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2-17 07:51:4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教案8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班教案8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戏剧,通过光与影生动地表现出各种人物动画形象,深受男女老幼欢迎。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动作。设计此活动,便是采用了古老皮影戏的最简单的表演方法,生动有趣。通过投影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动物外形特征,鼓励幼儿用动作等来模仿动物的明显外形特征,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动物的显著特征。

  2.愿意通过多种方式模仿小动物的明显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准备贴有白布的大箱、电筒、动物图形卡以及故事“小兔乖乖”中所有角色的图卡。

  过程建议

  1.说一说:小朋友喜欢的动物。

  说出名称,并且要用动作表现其明显的外形特征。

  2.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较暗的房间。

  教师在白布箱内出示不同动物图形卡,并用电筒在箱内照射,请小朋友猜猜动物的名称; 教师也可用手在箱内模仿动物的形状,让小朋友猜。

  3.请小朋友用手在箱内模仿动物的形状,让其他人猜。如:小兔的长耳朵,小鸡尖尖嘴,小鸭扁扁嘴、小猫长长的胡须等。

  4. 观看皮影动物故事:小兔乖乖。

  5.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故事“小兔乖乖”。

  延伸提示

  幼儿剪各种动物图形卡,编成动物故事,通过白布箱来表演。

小班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感知香蕉的颜色,形状,味道,科学的食用方法等。

  2、让幼儿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时要适量。培养幼儿不吃独食,愿意与他人分享。

  二、教学准备:

  一串香蕉(实物),图片:结香蕉的树(香蕉园)请一个大班的不朋友扮演小不点,请两位老师分别扮演奶奶和妈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香蕉园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2、问:这些叫什么树?(香蕉树)

  3、香蕉是结在哪里的?(香蕉树上)

  4、它和桔子长得一样吗?(不一样,桔子是一个一个长在树枝上。)

  5、看看香蕉是怎么长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许多香蕉长在一个把子上。)(1和许多)

  (二)、认识并感知香蕉:

  (1)、出示香蕉,这是从香蕉树上摘下来的,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2)、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

  (3)、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弯弯的象月亮。)

  (4)、用手摸起来感觉怎么样?(很光滑。)

  (5)、老师小结:香蕉是结在香蕉树上的,它们是一串串结在一起的。它是黄颜色的,样子象弯弯的月亮,用手摸起来很光滑,闻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味道。

  (三)、情景表演:小不点分香蕉

  1、香蕉是一串一串结在一起的,那妈妈买香蕉的时候就会买很多。那么,小朋友,妈妈买那么多香蕉回家,是不是我一个吃呢?(不是)。那我们该怎么分来吃呢?(让小朋友自由回答)。

  2、有些小朋友真棒!今天啊,有一个名叫小不点的哥哥,他也在分香蕉哦,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分的,好不好?(好)!

  3、情景表演:

  (1)、老师介绍这是小不点的家,小不点在干什么?(在看书)。这是小不点的奶奶,在干什么?(织毛衣)。小不点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2)、这时候门铃响了,小不点赶紧去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小不点说:"妈妈好!"妈妈说:"小不点好!"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把香蕉给小不点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香蕉。"小不点谢谢妈妈。

  (3)、小不点一边摆弄香蕉,一边在数,一共有四根香蕉,他扳下一个最大的香蕉自言自语地说:"这只香蕉最大。"他拿着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你最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奶奶说:"谢谢小不点,你真是乖孩子。"小不点又扳下一个香焦自言自语地说:"这根香焦也大。"他拿着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您工作很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妈妈笑着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乖孩子。"还剩下两根香蕉一大一小,小不点拿着香蕉说"爸爸工作也辛苦,这根大的留给爸爸,小的我自己吃。"

  4、提问:小不点拿到最喜欢吃的香蕉是不是一个人吃了?(不是)他是怎么做的?(幼儿自由回答)

  5、老师小结:小不点吃到好吃的总是想到大家,他真是乖孩子,我们都来学小不点当乖孩子好吗?

  四、分享香蕉:

  1、再次出示香蕉

  (1)、问:小朋友,知道怎么吃法吗?(请一位幼儿剥给大家看,老师示范正确的剥法,再请一位幼儿上来试试。)

  (2)、香蕉皮应该放在哪里?

  教育幼儿(在家,在幼儿园和在外)不乱扔乱抛香蕉皮。

  让幼儿练习把香蕉皮丢到指定地方。(准备好的垃圾筐)

  (3)、我们有这么多香蕉,应该怎么分享呢?请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走到奶奶、妈妈和老师们面前,请大家吃香蕉,给爸爸留1根大的,自己吃小的。

  (4)、然后请小朋友都练习剥香蕉,吃香蕉。

  五、结束活动:

  1、师: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觉怎么样?(滑滑的,甜甜的,凉凉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吗?(不能。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2、小朋友,我们该去洗手啦!谢谢小不点哥哥,给老师们说再见!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及自身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物玩具若干个,小架子(上、下两层)1个,苹果树挂图一幅,苹果卡片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演示法、操作法教幼儿辨别上、下

  1、展示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

  2、请小朋友按要求将玩具放在指定的`上、下位置(如: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

  3、自由取玩具,并说明是从什么地方(上或下)拿来的。

  (二)用游戏法辨别上下

  出示苹果树及苹果,组织幼儿做游戏。苹果树上结苹果(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

  (三)看图《小动物藏在哪儿》教师让幼儿看用书上的图,说一说小动物都藏在哪儿,如:小猫藏在桌子下面等。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14的数数。

  2、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体验师生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鱼竿、篮子人手1份,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小鱼若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鱼缸各一个,其他形状的鱼缸一个。

  活动过程:

  一、和猫妈妈一起做运动

  1、你们看看我是谁呀?(猫妈妈)今天我来扮演猫妈妈,你们来扮演猫宝宝,好不好?

  2、宝宝们,和妈妈一起做做操吧。

  老师念儿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做操。

  二、小猫钓鱼

  1、现在妈妈带你们去散步,好吗?这里有好多小兔子,我们和小兔打个招呼,小兔你好!咦,前面是什么呀?我们过去看看。

  2、原来这里是个池塘,里面有许多鱼,这些鱼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颜色呢?

  3、池塘里有这么多的鱼,宝宝们想不想把他们钓上来呀?看看妈妈手里这个是什么呀?(鱼竿、篮子)

  教师示范:我把鱼竿轻轻地放下去,一条小鱼上钩了,这条小鱼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呢?我再来钓一条,这条是什么样子的?这条呢?

  4、你们看看妈妈一共钓到了几条鱼呀?(一起点数)

  5、幼儿自主钓鱼。你们想不想来钓鱼呀?每人去拿一个篮子,找个空地方钓鱼。

  6、带幼儿回到座位。宝宝,拿好你的篮子到妈妈这里来,我们要回家了。

  7、分散交流: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钓了几条鱼,是什么样的?

  8、请个别幼儿交流。

  三、小猫养鱼

  1、宝宝们,我们钓了这么多的鱼尝尝味道吧,今天宝宝的本领很大的,钓了很多鱼,这么多的鱼吃不完,怎么办呀?(幼儿自由想办法)妈妈想到一个好办法,我们把它们养在鱼缸里,等想吃的时候再吃。

  2、出示鱼缸:这个鱼缸是什么形状的呀?圆形的小鱼说我喜欢住在和我相同形状的鱼缸里。这里还有正方形的鱼缸,我们请什么形状的小鱼住进去呀?三角形的小鱼住在哪里呢?师演示贴的方法。

  3、请幼儿送小鱼,并一起检查。

  4、刚才我们把小鱼都养在了鱼缸里,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小鱼呢?但是这些小鱼喜欢住在和它相同形状相同颜色的鱼缸里。这个鱼缸没有颜色,妈妈变个有颜色的鱼缸好不好。请小鱼住在相同颜色相同形状的鱼缸里吧。

  5、请幼儿送小鱼,并一起检查。

  6、宝宝们,现在小鱼都养在鱼缸里了,我们去外面看看哪里还有小鱼,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利用谈话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

  1.制造声音。

  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师:“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

  教师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只要把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什么了?

  教师小结: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

  2.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四个部分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部分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指导。

  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2)声音表演会

  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

  下雨天场景(模仿下雨、打雷)摇晃豆盒像下雨声。

  打电话(用嘴对着被口说话)

  着火了(揉搓塑料纸)

  刮风(摇动旗子)

  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声音大一点?什么时候该让声音轻一点吗?奥,对了,小朋友们睡觉时或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我们要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回答问题时,要高声回答。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声音优美动听,如优美的歌声、动听的琴声、小鸟叫声、小河流水声。而有的声音像汽车喇叭声、小朋友大吵大闹的声音、电钻钻洞的声音,这些声音非常的刺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叫噪音。我们如果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马上按住耳朵并张大嘴巴,平时也不要大吵大闹,要保护好嗓子和耳朵。

  (三)结束部分

  在音乐《小鸟飞》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使幼儿知道爱洗澡、讲卫生的重要性。

  2、根据生活经验的回顾,认识、了解洗澡用品的名称及作用,知道洗澡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猪手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宝宝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们喜欢它吗?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师:为什么不想和它做游戏?小猪可想和宝宝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这可怎么办呢?小猪需要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知道小猪太脏了,小朋友不想和它一起玩。小猪需要洗澡。

  二、了解洗澡

  1、师:你会洗澡吗?洗澡的时候都需要准备什么?

  2、出示魔术盒,引导幼儿认识多种洗澡用品。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盒,小朋友猜猜里面藏的什?

  请幼儿伸出食指一起说:变变变师小结:哇,变出了这么多好东西!这些洗澡用品可以使我们变得干净、舒服。

  3、师:为什么要准备沐浴露?

  引导幼儿知道用沐浴露滑滑的'、保护皮肤,用过后香香的。

  4、师:我们为什么要洗澡?

  师小结:现在天气热了,我们活动后会出汗,黏黏的,皮肤上会有污垢,污垢容易产生细菌,对皮肤不好,也会生病。所以洗澡可以让我们变得很干净,而且香喷喷的。

  三、洗澡的方法

  1、洗澡前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准备好洗澡用品、脱衣服)

  2、师:你在家妈妈是怎样给你洗澡的?

  请幼儿两两结合,轮换扮妈妈为同伴洗澡,做动作演示。

  师小结洗澡的大流程:先洗头,洗身上,再洗胳膊、腿,最后是小脚,洗完后用毛巾擦干净。

  3、师示范洗澡的方法和动作挤点洗发露抹头上,抓啊抓,再用清水冲干净,再来挤点沐浴露,抹身上,先搓搓背,再搓身体,再搓搓小胳膊,再搓搓腿,再用清水从头到脚冲干净,再用毛巾把水擦干净,洗澡洗好啦!

  4、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学习洗澡的方法。

  四、体验活动播放音乐

  幼儿和教师一起跟着音乐感受洗澡的快乐。

  师: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朋友身上都会黏黏的,不舒服,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来洗澡!

  五、活动小结

  师:洗澡的时候会有很多泡泡,滑滑的、光光的,用手指轻轻一戳,就会破了,真有意思,洗完澡以后身上还会香香的呢,可以舒服的睡个好觉!小朋友要做一个爱洗澡、讲卫生的好宝宝!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洗澡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习演唱歌曲,表达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2.尝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每人带一张全家福的照片,背面写上爸爸妈妈对幼儿祝愿的话。

  2.《我家有几口》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拿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进行讲述。

  “你知道这是谁家的.照片吗?你怎么知道的?”教师边指着照片边介绍家人:“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这是我自己,我家有三口人。”

  2.幼儿手拿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人。

  (1)分别请4-5名幼儿向大家介绍照片上的家人,教师随时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2)鼓励幼儿向旁边的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3.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1)教师示范唱,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师:“你喜欢哪一句?”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学说歌词。

  (2)学唱歌曲,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师:“这首歌和我们唱的其它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指导幼儿在学唱最后一句时要配合肢体动作,并掌握说的节奏。

  4.教师给幼儿读一读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祝愿,引导幼儿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小班教案 篇8

  《神奇的报纸》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原则来组织,以《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设计程序为:情境导入—故事讲述—情境体验—角色表演—活动延伸。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通过游戏“猜猜我是谁”导入活动,让幼儿在有趣而又充满神秘的状态中专注地参与活动;运用直观的的.教具——报纸、插图、老鼠图片一遍讲述一遍直观演示,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并通过音乐游戏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与客人老师问好,交流,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客服胆小害羞心理,掌握了一些与客人交流的礼貌用语,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

  同时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一是教学语言不够简练,随意性强;二是缺乏教育机智,不敢超越“教学设计”而是自始至终严格按教案执行。比如:王语娇小朋友就是胆小的幼儿之一,在音乐游戏中,她抗拒与客人老师交流,我担心分散其他幼儿注意力而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引导。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看朋友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教案:水果歌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教案:美丽的雪花_小班其他教案07-05

小班艺术教案:捕鱼_小班艺术教案06-29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优质教案-教案02-16

小班教案游戏教案01-13

小班健康教案:有趣的脚印_小班健康教案07-08

小班综合教案:带宝宝_小班综合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