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5 19:48:4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找春天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画面引入

  观察春天的图画,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

  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

  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 野花美丽

  嫩芽

  小溪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用动情的语言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用简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自学课文的三个要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阅读规律,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尽快过好认读关]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而现行的阅读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即使关注到了,也没有落到实处,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会影响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写字学词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初读阶段的教学至少要拿出10分钟识字写字]

  二、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需要灵活与扎实相结合,一般还是像这样务实一些的好,便于学生作业,便于检查反馈,便于学生改进提高]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诗意 弥漫 缕缕幽香 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问题浅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问题深了,学生会如坠云雾。这一环节围绕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不断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了要害,使学生急于探求爱和茉莉之间如丝如缕、似断实续的联系。]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照感受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妈妈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对钻字的处理,让学生说出别样的体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自己得到答案。教师的总结,延伸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教师的话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这样,把教师的理解评价与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

  四、归纳提炼,它是课文精华的浓缩,压韵合辙、琅琅上口,便教利学。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亲人》也是看图学文的课文。图画的背景是苗族的村寨,树杈上架着竹竿、竹竿上挂着湿漉漉的床单和衣服。显然,这些是刚刚洗过晾上去的。图面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姑娘。老奶奶和小姑娘身着不同民族的服装,可以看出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汉族人。老奶奶双手捧着小姑娘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些什么。屋子的旁边立着一根拐棍,说明老奶奶的手脚不灵便。

  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的描写是图上的内容。前面四个自然段交代了在一个村寨中,住着苗族人和汉族人。有一位汉族人的邻居是一位快80岁的苗族老奶奶。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女儿在县城教书,家中无人照顾。汉族母女俩尽心照顾老人。所以,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

  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人,“我”和妈妈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品德。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样的人叫亲人?

  2、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讲谁把谁当作亲人呢?

  二、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苗族村寨)

  2、树杈上有什么?(湿衣服和床单)

  3、图上画的有谁?

  (引导学生从墙边立着的拐棍,来判断她们的不同年龄;从观察她们穿着什么服装,来判断她们的不同民族。)

  4、她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图上的景物想一想)会说些什么?

  5、把这几个问题联起来说说,这幅图反映了——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分组查字典。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硬朗便懂

  (2)字形难点。

  朗:左半部分不要写成“良”。

  县:里面是两横。

  替:上下结构。第八笔是“乙”,不要写成“、”。

  顾:左右结构。第四笔是“l”,不要写成“l”。

  (3)理解词语。

  硬朗:指老人健壮。

  灵便:灵活。

  毕竟:到底,究竟。

  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照顾:照料。

  替换:把原来使用着的衣物调换下来。·

  四、试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找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挂图。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图上画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看图,读第五自然段,说说“我’’在做什么?

  (我正在晾帮助老奶奶洗的床单和衣服。)

  2、老奶奶有什么表现呢?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出示这段话。

  老奶奶高兴地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热乎乎的脸紧贴着我的脸,竿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分组讨论思考题。

  a、老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么说?

  (表示对“我”这样照顾她十分感激,对我非常喜爱。把“我’’和妈妈当作她的亲人,甚至超过了她的女儿。)

  b、说说用上带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这三个词把人物高兴、疼爱、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更加具体,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3)指导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采取生练读、评读、师生配合读的形式。

  过渡:老奶奶说“你们这样照顾我”,这里的“你们”还指谁?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7、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妈妈是怎样照顾老奶奶的?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有时给她缝缝洗洗,有时替她买米买盐。)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2)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从地里劳动回来(总要)到老奶奶家去看看。

  (用上“总要”说明妈妈一直、一贯地帮助老奶奶。)

  3、妈妈是怎样教育我的?

  (放学回来,你也该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4、小结:“我”主动地为老奶奶做事,是因为“我”一直记着妈妈的教诲。

  过渡;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1、分组读课文,讨论: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

  (讨论归纳为:

  ①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都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人照顾。

  ②尊敬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③邻里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④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团结帮助,友好相处。)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她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做。

  (2)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用上“毕竟”说明老奶奶到底是快80岁了;用上“及时”说明该做的不能马上、立刻做。)

  (3)指导朗读。五、读课文,说说哪些内容是根据图想象出来的?根据什么想象?(老奶奶的困难,是通过立在墙边的'拐棍和老奶奶一头白发想象到的;第四自然段是作者推断出”我“这样做的原因)

  五、总结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用“亲人”做题目?

  (“我”和妈妈对老人的照顾,不仅体现了邻居之间的关怀和对老人的尊敬,而且体现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宇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齐( ) 更( ) 其一( )

  争( ) 奂( ) 董一( )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画。

  “朗”字共笔,第六笔是——。

  “换”字共笔,第九笔是——。

  “及”字共笔,第二笔是——。

  “顾”字共笔,第四笔是——。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奶奶——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双手捧着我的头,把——的脸紧贴着我的脸,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1、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填上的词语表达了老、奶奶怎样的心情?老奶奶为什么把脸紧贴着“我’’的脸?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揭示课题

  (小黑板出示)

  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毛毛细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三、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把每句话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粗略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⑴ 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⑵ 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⑶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⑷ 认读“云彩”“飘落”。

  ⑸ 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问”“回答”:

  ⑴ 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⑵ 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⑶ 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⑷ 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知道这是小雨点回答完了,在问大雨点。)理解“回答”。

  ⑸ 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3、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地方”这个词中,“方” 字读轻声。

  4、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前4段。

  五、读文感悟

  1、“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么雨后那些地方有都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图片)

  “雨后这些【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揭示课题

  (小黑板出示)

  指导学生把课题读正确。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们见过什么雨?(毛毛细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三、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把每句话读通顺,画出不懂的词句,找出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粗略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⑴ 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⑵ 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⑶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⑷ 认读“云彩”“飘落”。

  ⑸ 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问”“回答”:

  ⑴ 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⑵ 交流,指导朗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

  ⑶ 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⑷ 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知道这是小雨点回答完了,在问大雨点。)理解“回答”。

  ⑸ 读课文找出大雨点儿回答小雨点儿的句子,读一读。

  3、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在“地方”这个词中,“方” 字读轻声。

  4、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前4段。

  五、读文感悟

  1、“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么雨后那些地方有都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欣赏图片)

  “雨后这些地方都怎么样了?”

  2、咱们闭上眼睛想想:一场大雨“哗啦啦啦,哗啦啦啦”过后,小草怎么样了? 其他的植物怎么样了你能说说吗?

  3、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六、指导书写“半”,进行书写练习 (机动)

  地方都怎么样了?”

  2、咱们闭上眼睛想想:一场大雨“哗啦啦啦,哗啦啦啦”过后,小草怎么样了? 其他的植物怎么样了你能说说吗?

  3、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六、指导书写“半”,进行书写练习 (机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按顺序填写小写字母。

  2.区别三组由形近偏旁组成的字,并正确组词。

  3.给句子加标点,根据标点读出句子的语气。

  4.练习写好带偏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5.熟记4个成语。

  6.朗读、背诵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

  7.看图说几句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渎题目。

  (2)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两点要求:背诵字母表,然后按字母表的顺序在横线上抄写小写字母。

  2.指导。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指导朗读。

  (2)集体背诵《字母表》。

  (3)分组比赛背诵。

  (4)"开火车"接背《字母表》。

  3.练习。

  (1)出示小写字母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2)在横线上抄写小写字母。

  4.反馈。

  (1)检查填写情况。

  (2)出示"b"按字母顺序说出前面和后面的字母。

  (3)出示" "按字母顺序说出前面和后面的字母。

  (4)集体读填写的小写字母。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祖一被。

  ①指名读。

  ②按左右结构的顺序说说"祖"和"被"的左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守"和"丰"这两个偏旁的差别。(只有一点之差)

  ④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祖"和"被"的意思。

  (2)出示卡片:房一层。

  ①指名读。

  ②按半包围结构说说"房"和"层"的上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户"和"尸"这两个偏旁的细微的差别。

  ④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房"和"层"的意思。

  (3)出示卡片:写一家。

  ①指名读。

  ②按上下结构说说"写"和"家"的上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辨"一"和"山"这两个偏旁的细微的差别。

  ④练习组词,弄清"写"和"家"的意思。

  3.练习。

  (1)分组出示卡片,集体认读。

  (2)指导学生在方格里照样子抄写。

  4.反馈。

  (1)检查学生抄写情况。

  (2)出示卡片,指名再读一读这一组词,巩固字形字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题目要求,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标点符号歌》,朗读复习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用法。

  (2)指导学习第一句:"西湖风景真美呀"。

  ①让学生认读,读好"呀"的语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气练习加标点。(句后加感叹号)

  ③教师范读。

  ④学生练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3)指导学习第二句:"这是不是菠萝"。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认读,读好"是不是"的语气。

  ③根据疑问语气和句子的意思练习加标点。(句后加问号)

  ④学生练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4)指导学习第三句:"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

  ①学生认读。

  ②教师引读:万里长城是--

  ③根据句意和语气练习加标点。(句后加句号)

  ④学生朗读,读出陈述语气。

  (5)指导学习第四句:"妈妈 这个星期天你一定要教我包饺子"。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弄懂句意。

  ③练习给祈使句加标点。(中间加逗号,句末可用句号,也可用感叹号)

  ④学生朗读,读出恳求的语气。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暖、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的部首。

  (3)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4)指导书写日字旁的宇:"暖"。

  ①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把"日字旁"写得 略窄一些,右半部分宽一些。写左窄右宽的字注意左半部稍向上提,勿使下坠,力求间架合理。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暖"。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生字。

  ④教师示范仿影、临写生字。

  ⑤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仿影、临写生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两点水旁的"冻"。指导写"冻"时注意"?"稍向上提写得窄一些。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

  描红、仿影、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要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凝神练字。辅导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教师相机展示优秀写字作业,表扬书写姿势正确及有进步的 同学。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这是我国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十二地支在古代表示时辰,并以十二属相搭配。

  (5)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注意帮助学生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巳、子"都是平舌音,"辰、申"都是翘舌音、前鼻音)

  (2)指名朗读。

  (3)"开火车"接读。

  (4)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

  1.教师仔细观察,收集学生一些说话姿势不正确的.实例。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一、揭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说话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曾提过一些要求,谁还记得?谁能来说一说?

  2.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说话"要注意姿势"时出示话题:说话要注意姿势。

  3.引导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引导讨论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一位女老师和一位女同学在办公室里说话)

  2.你觉得女同学说话时的姿势正确吗?(不正确)

  3.她说话时的姿势怎么不正确?为什么?

  4.指导学生看二、三幅图,要求同座边看边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你觉得他们的姿势正确吗?

  (3)为什么说他们的姿势不正确?

  5.按二、三幅图的顺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6.教师根据讨论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小结。

  三、利用课本插图,帮助学生弄清说话时的正确姿势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想一想:图上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才对?

  2.根据图的内容,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将正确的说话姿势表演出来。教师在学生表演时,要根据表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四、扩展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

  1.启发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说话姿势?(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

  2.交流发言:引导学生说出平时口语交际中的一些不正确的说话姿势。

  3.选择一些实例,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表演。每一例表演后,让学生说说:表演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演?

  五、教师小结

  要点: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说话,除了要把话说好之外,还要注意有大方、得体的说话姿势。这样不仅会增加说话的表达效果,还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希望同学们平时说话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说话姿势。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了解、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生字词。

  2.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知课文。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按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重点

  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所运用的拟人写作手法。

  难点: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

  选择 朗读指导法、讨论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瀑布的诗文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学习目标

  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或背背你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有没有李白写的,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揭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出示古诗的一般学习步骤:

  ①理解课题,认识作者;②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③联系实际,发挥想象;④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习《望庐山瀑布》完成下列任务:

  1.知作者: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1)师范读全诗。学生画出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全班自由读、齐读这首诗。

  讨论;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

  指名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

  结合练习册学法导航及诗歌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水》。

  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按名、时、地、著、称的要求了解作者。播放课件进行对照。

  范读诗歌,并将请朗读要领

  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或点拨。

  指导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其余学生倾听。

  默读练习册学法导航,明确学法要领。

  倾听,并标注字音,画出朗读节奏。自由读。

  朗读后,邻桌之间展开讨论。聆听,领回学法要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释诗意: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②和③。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悟诗情、小组讨论。

  1.诗中哪几句是作者望到的景色?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法?

  日照香炉生紫烟,—动 遥看瀑布挂前川。—静

  飞流直下三千尺,—动

  2.哪些是作者想象到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 壮丽)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激感情: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生、挂、飞、落……)

  1.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2.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 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

  4.背诵、注意重音及诗歌节奏,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5.总结学法: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1)知作者。(2)读诗句。(3)释诗意。(4)激感情。(5)背诵默写。

  六、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紫烟( ) 前川( )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遥看瀑布挂前川 川:⑵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天:

  3.文学常识填空。

  《望庐山瀑布》题目又作《_________》一文的作者是_____,字太白,号_______,____朝伟大诗人。

  4.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巡回指导,着重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引导学生找,说。、轻声低吟。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本文拟人首发的运用。

  引导学生从描写对象,修辞手法,诗歌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考虑

  和学生共同回顾学习本诗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上述练习题,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互相说,力求抓住重点,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找,做标记,想,说。

  找,说,背诗,闭上眼睛想,听,说。

  想,默练,叫道名的学生说。反复朗读成诵

  回顾总结并记好笔记。

  读,找,勾画,圈点表明特征性的词。组员之间相互说。

  按照老师的指点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看大屏幕,思考,叫道名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纠正补充。

  作业设置

  1.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完成练习册1---4。

  3.搜集有关瀑布的古诗文。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6-1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6-2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8-2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12-18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 小学语文灰雀教案及反思01-06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模板02-24

小学语文《午睡》教案06-15

小学语文《春潮》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