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优秀

时间:2023-03-14 18:53:11 教案 我要投稿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岳阳楼》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

  2、 体悟诗歌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品位;

  3、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熟读成诵,理解“坼”与“浮”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合作探究,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

  2、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 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

  一、导入:登高作赋,历来是中国文人志士,迁客骚人的创作传统,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等等,这些诗歌或抒豪情,或发幽愤,无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看一下作者在这一首诗中抒发是怎样的情感。

  朗读的节奏及重音处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课堂练习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课堂小结

  杜甫的诗堪称“诗史”,加之诗人深广的爱国情怀,高超的文字功力,使他的诗作,尤其是晚期律诗,更具一种沉郁顿挫,一唱三叹之特点,极耐开掘。《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著名的诗作,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起被镌刻在江南三大文化名楼之首的岳阳楼上,自唐以来,一直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主流穿越千年而永不漫泯。

  课外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4、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重点:

  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分析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投影器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上一课时导入

  二、初步感知

  1、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关于律诗和绝句

  (见课后练习五)

  3、背景

  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

  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

  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

  二、分析理解

  ※首联:

  1、分析对仗。

  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

  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

  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 今昔对比

  3、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

  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颔联:

  1、分析对仗。

  2、此联主要写什么?

  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

  3、大意?

  明确: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

  4、上下联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颈联:

  1、分析对仗。

  2、大意?

  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

  3、主要内容?

  明确:写登楼沉景而生在感慨。

  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尾联:

  1、大意?

  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

  2、内容?

  明确: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

  3、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

  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结

  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 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写作特点:

  1、对比强烈。

  2、对仗工整。

  3、用字精当。

  4、感情深沉。

  三、巩固练习

  1、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了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四、初知意象

  1、结合下面的译诗理解本诗。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3、了解律诗的章法

  首联:破题,是诗歌的“起”。

  颔联:承接上联写登楼所见之景,是“承”。

  颈联:由景转入写个人际遇,是“转”。

  尾联:在前三联的基础上抒写情怀,深化主题,结束全诗,是“合”。

  五、置身诗境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

  教师预设: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六、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03-29

登岳阳楼教案02-22

《登岳阳楼》的教案06-29

登岳阳楼教案11-10

登岳阳楼教案11-10

《登岳阳楼》的教案03-05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通用7篇)06-01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设计范文06-30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设计范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