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讲解教案

时间:2022-11-22 12:52:04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讲解教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讲解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讲解教案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讲解教案1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47《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二者的变化差别很大。

  (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该因素是通过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毁林等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过渡: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部分思考这一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

  板书: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介绍:海平面上升是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它是长期缓慢进行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板书: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介绍: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板书: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介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转折:既然全球变暖会引起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作为人类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讨论: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部分讨论人类应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课堂总结: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海平面土升。

  2、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甚至会加重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反馈:

  1、与“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关的主要是下列气体中的:B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氧化氮

  2、全球变暖的后果有:C

  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倍增

  C、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D、高纬度地区会因气温升高而使降水减少

  3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

  球环境的潜在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山地零度等温线将上移150~500m

  B全球将普遍变的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10~95cm

  4太平洋海域附近某珊瑚礁岛国因环境变迁将-举国移民,这里所讲述的“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A

  A海平面上升B火山爆发

  C酸雨侵蚀D臭氧层空洞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讲解教案2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产业活动受自然条件影响最明显的是

  A.汽车制造业 B.理发业 C.服装零售业 D.煤炭采掘工业

  2.下列产业活动之间的联系属于生产协作的是:

  A.汽车业和造船业 B.货运公司和大型超市

  C.研发机构和生产厂 D.炼铁厂和轧钢厂

  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影响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为水源的是 ( )

  A.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B.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C.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4.下列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海郊区的乳牛厂——技术

  B.阿根廷的牛肉出口到欧洲——交通运输、冷藏技术

  C.美国一个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机械

  D.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交通

  项目(作物) 花卉 蔬菜 水稻 甘蔗

  市场价格(元/千克) 5 3 2 1

  生产成本(元/千克) 2.5 2 0.8 0.4

  运费(元/千克?千米) 0.5 0.3 0.01 0.01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20 15 4 10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为同一城市郊区,可大规模种植花卉、蔬菜、水稻和甘蔗四种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城市消费,且地价相同。据此回答5~7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

  ①东北平原 ②珠江三角洲

  ③华北平原 ④黄土高原

  A.① B.② C.③ D.④

  6.根据表格提供信息,如果该地距离城市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最适宜种植的两种作物是( )

  ①花卉 ②蔬菜

  ③水稻 ④甘蔗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7.从经济效益看,距离城市最远的作物及其最远距离边界是 ( )

  ①水稻 ②甘蔗 ③60千米 ④120千米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永嘉县位于温州市北部,地处括苍山北部的丘陵山区。依托县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资源,其发展了“山上茶果竹、田间瓜菜米、栏内畜和禽、水里特种鱼”的生产模式。回答8—9题。

  8.该地区茶树的种植面积较广,影响茶树

  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土壤

  9.读永嘉县1978年和2007年农业内部结构

  图,可知引起当地农业内部结构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科技 D.劳动

  读“温州地区某鞋厂同一种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①丰富的劳动力 ②丰富的能源

  ③较高的技术 ④低廉的地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

  B.该鞋厂所需的资金、技术、订单全部来

  自西方国家某公司

  C.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D.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发展的必然趋势

  12.气候中风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布局的影响最为显著,下列四幅图中城市功能布局形式最恰当的是

  13.从工业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考虑,右图图中表示的

  工业部门,排序正确的是( )

  A.①电镀厂 ②火电厂 ③酿酒厂 ④化工厂

  B.①电镀厂 ②化工厂 ③酿造厂 ④火电厂

  C.①化工厂 ②酿酒厂 ③火电厂 ④钢铁厂

  D.①化工厂 ②电镀厂 ③酿酒厂 ④火电厂

  读工业生产的投入因素所占比重图,完成14-15题。

  14.和①、③吻合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制糖、钢铁

  B.集成电路、炼铝

  C.服装、机械

  D.纺织、石油加工

  15.有可能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的工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图为“某聚落形态变化示意图”,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 该聚落发展初期沿运河分布,便于取水和交通

  ② 从 1950 年起,该聚落的布局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③ 图中铁路建成于运河挖成之前

  ④ 1950年,该聚落形态呈条带状主要是受长江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温州居民夏季用电量普遍达到高峰,直接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剧热岛效应 B.蒸发加剧,湖面萎缩

  C.城市大气膨胀上升,降水增多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右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出来的全球性问题

  19.图示国家该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偷猎

  B.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栖息地

  C.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D.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读某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流程图回答20—22题。

  20.该工厂可能在我国( )

  A. 华北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东北地区 D.珠江三角洲

  21.在制糖废水的处理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新

  产品是( )

  A.浆料 B.动物饲料

  C.甲烷 D.污泥

  22.清洁生产流程图与原流程图相比,产生

  了新的经济效益。下列关于这方面的叙述与

  图相符合的是 高考( )资源网

  A.使糖产量增加,提高了规模效益

  B.经过必要的处理,有机废水可以达标排放了

  C.干燥器的使用,增加了能源的使用量,使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D.使制糖副产品变成了一种新产品

  2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反映的人地关系是

  A.“人定胜天”思想 B.“恐惧依赖”思想

  C.“地理环境决定”思想 D.“天人相关”思想

  读右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判断24-25题

  24.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

  B.是有一定功能的

  C.是具有独立性的,不会对其它区域造成影响的[

  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

  25.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表示城市 B.b可能是城市群

  C.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

  读某地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26-27题。

  26.从该地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A.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当前该地城市化水平较高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27.从区域发展阶段看该地当前

  A.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B.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高科技可能是推动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区域内部经济表现了低层次平衡状态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28-31题。

  28.该项工程依次通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A.-疆、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上海

  B.-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C.-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安徽、河南、江苏、上海

  D.-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29.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能

  C.天体引力能 D.生物能

  30.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读右某区域图判断31-33题。

  31.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红色荒漠化 D.石漠化

  32.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ks5u

  B.多大风,多沙质土壤

  C.过垦过樵过牧破坏植被

  D.全球变暖冰雪融化,流水侵蚀加剧

  33.该湖泊湿地的萎缩可能的后果是

  A.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引发洪涝 B.调节气候能力下降,使周边地区更为干旱

  C.航运价值降低使周边联系不便 D.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下图,回答34~35题。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

  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

  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

  D.洞庭湖对长江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35.近几年来图中水文站所测长江径流量比以往更稳定,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② 洞庭湖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

  ③ 南水北调东线开通,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加强

  ④ 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有3小题共30分。)

  36. 阅读“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城市平原图”,该区域的平原

  地区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

  住……”这首歌反映的典型区域。据此回答:(13分)

  (1) “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 ;(1分)

  试评价其区位条件:A 有利:

  ;(4分 )

  B 不利: 。(2分)

  (2)该城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1分)

  (3)若图中发展粮食或经济作物、果园、乳牛、花卉等农业生产,则A ,B ,

  C ,D 。(4分)

  (4)该区域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1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伊利集团是我国一家知名的奶制品企业,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利集团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材料二:甲图为“伊利集团主产基地位置图”,乙图为“伊利集团生产和销售模式变化示意图”

  (1)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利集团生产和销售模式为 (填字母)模式。(1分)

  (2)伊利集团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布局的主要特点是 。(1分)

  (3)伊利集团在许多大城市拥有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奶源地分布一般具有 的特点。(1分)

  (4)伊利集团主产基地所在自然区生态环境脆弱,该自然区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 等。请从草场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就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

  38.读下面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图表,回答问题(8分)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 经济地带。A城市为 。(2分)

  (2)读上表试描述广州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该城市区域发展阶段已进入 (2分)

  (3)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许多产业出现了生产成本加大,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试用你学过的知识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当前粤西、粤北地区已成为珠三角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地,试分析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3分)

  瑞安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

  1—5 DDBAB 6—10 BCDAC 11—15 CABBD 16—20 AABDC

  21—25 CDABC 26—30 CCBAD 31—35 ADBDD

  36.(13分)

  (1)水稻种植业 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当地人民的主食;(自然条件两点2分,社会经济条件两点2分)水旱灾害多发,春秋两季长受低温冻害影响;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一点1分,社会经济条件一点1分)

  (2)河流(1分)

  (3)A乳牛 B花卉 C粮食或经济作物 D果园(4分)

  (4)水土流失(红漠化)(1分)

  37.(10分)

  (1)B(1分)

  (2)近原料地(1分)

  (3)交通便利的城市近郊(近市场)(近公路、交通便利)(1分)

  (4)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1分),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及交通建设不当(任答3点给3 分)

  退耕还草地、建人工草地、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合理利用水资源。(任答3点给3分)

  38.(7分)

  (1)东部 深圳 (2分)

  (2)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产业;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2分)

  (3)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 (任答1点给1分)

  地价较低 劳动力价格较便宜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任答2点给2分)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讲解教案3

  [课程标准分析]

  这是课程标准中“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条标准的要求。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阅读图表资料,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周期,并据此归纳各时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2、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不必具体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但在教学中要强调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加剧作用。

  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2)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3)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学生基础分析]

  (1)学生对太平洋岛国的迁移、南极企鹅的生存问题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所需要具备的时间、空间概念和跨度还不够。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只考虑人为原因而忽略自然原因,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够完整,寻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的措施找不到突破口。

  [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说出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举例说出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②通过阅读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

  ③通过阅读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中模拟曲线(灰色)和实际气温变化曲线(红色)的不重合,得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为原因起了加剧的作用。

  ④推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③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重难点突破]

  1、通过阅读图表归纳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的周期和特点。

  2、结合“水循环”知识和农业生产和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引导学生从原因中去寻找措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得出气候变化的缓解对策、适应对策和根本对策。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平台、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投影)珠峰、岛国图瓦卢美丽海岸线、企鹅照片

  1、据新华社沈阳2003年9月14日电(记者张玫、沈科)中国科学家测量发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峰顶覆盖的`千年积雪30余年来正在不断融化变薄。使珠峰的雪面高程33年持续下降了约1.3米。

  2、2004年2月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美丽海岸线。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3、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

  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全球气候变暖”——这不是一个新名词,是大家似是而非知道

  的,现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有把“全球气候变化”的来龙去脉弄得清清楚楚的意愿。

  [问题探究1]:是否自地球诞生以来全球气温就在不断上升呢?

  展示资料:据资料考证,在距今约3000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那里生存着许多热带和-带动植物。热带标准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因此,当时得河南省称为豫州,“豫”字形象比喻为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直到现在,河南省仍简称“豫”。

  展示图片:重庆梁平县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址

  展示资料:我国楼兰文化消失的原因有:

  ①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楼兰人的迁移,降水的减少;

  ②政治军事的原因:当地有古罗马军队的遗民;

  ③地质原因:楼兰的汲水河流的上游因为地震的原因而形成了两个湖泊,造成下游来水的减少。

  得出结论:在漫长的年代中,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有个时期缓慢地变暖或变冷;有个时期缓慢地变干或变湿,这种变化称为气候变迁。

  教师讲解:二十多亿年以来的地球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

  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地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的气候类型,可以看作是地球气候变化长河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该事物或现象与其认知产生了冲突,激起学生寻找地理规律的认知-。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一步:展示图片和资料

  展示图片:①庐山山顶的“飞来石”;

  ②热带地区的冰川遗迹;

  ③U型谷与V型谷。

  资料:在地球历,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冰川时期,这三次大冰川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三亿年左右。在两次大冰川期之间是间冰期。大冰川期气候寒冷,间冰期气候则较温和。在间冰期里气候也是波浪式发展变化的。

  (一)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的气候变化,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建议:大家在以后的旅行或者游览路途中也会发现一些可以证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例子哦。到时候大家就可以给别的游客当导游来解说了。

  对于距离学生时空非常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以展示生动灵活的资料和直观典型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的难点。

  第二步:

  提问:我们发现现在我们全球的气候是处在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是否处在间冰期的话全球气温就在不停的上升趋势中呢?导致了现在所谓的“温室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图2.25“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及右边的小字部分,归纳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

  (二)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的气候变化,气候仍然是波动的,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呈波动上升趋势。

  古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对世界人类的文化和经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示图片:历,北方牧民因气候变冷而周期性南迁

  对于距离学生时空比较久远的地理现象,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并展示生动灵活的图片来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能解释他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

  读图分析: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气候不断变化的事实。再请大家看图2.26,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

  [过渡]:从时间上看,这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区也是不同的。

  使得学生初步建立地理时空跨度大、时空变化复杂的思维。

  第五步:

  请大家观察P50“活动”中的图2.27“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①回忆读图的主要步骤。

  ②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

  ③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通过回忆读图的主要步骤,掌握并巩固读图的方法:先读图例或者坐标,然后分析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人为原因起到了加剧的作

  用(工业革命之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不断增加,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趋势加剧)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讲解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优秀地理教案12-26

地理地理复习与试题06-20

高一前言地理教案范文02-23

小学数学经典试题讲解06-11

小学数学的经典试题讲解精选06-11

旅游景区(点)讲解员讲解服务规范试题06-12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08-02

高一地理教案湘教版04-12

湘教版高一地理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