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2-10-31 14:15:1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音乐教案锦集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中班音乐教案锦集五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学情分析

  本次参与教学活动孩子地处农村乡镇,树叶是孩子常见的自然物,在闲暇散步时,在外出游戏时,随风而落的树叶都会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探究落叶的形状、颜色等等,都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另外,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手、口等动作、表情来进行表达表现与创作,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采用多通道感知、图谱理解、欢快学唱等方式,带领幼儿进入自由、快乐的氛围,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同时,引导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叶宝宝,大胆地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在自主、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共舞中,幼儿不仅能表达自己对音乐和身体动作的感受,更能互相传递快乐的情绪,分享其中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学唱歌曲《跳舞的树叶》。

  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歌曲CD、树叶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倾听乐曲,熟悉旋律。

  1、谈论对音乐的感觉。

  师:小朋友,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舞动身体。

  师:(1)你觉得小树叶在做什么呢?

  (2)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小树叶随风摆动的样子吧。

  二、聆听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跳舞的树叶》,幼儿安静的倾听。

  2、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歌曲内容及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播放动画一遍,幼儿欣赏。

  4、请幼儿说一说在动画里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小树叶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

  5、再次完整欣赏动画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

  三、肢体探索,表现歌曲。

  1、探索树叶随风舞动的姿态。

  师:(1)如果你是一片树叶,你会怎么在空中舞蹈?

  (2)除了刚才已经做过的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树叶的随风飞舞?

  2、在歌曲伴奏下完整表现树叶飞舞的姿态。

  四、我是跳舞的树叶:

  1、师:小树叶跳舞跳的那么好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片会跳舞的树叶宝宝呀!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两片树叶手偶套在手上,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树叶随风飞舞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共同练习。

  4、听歌曲,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连贯在一起完整表演一遍。

  5、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像各种树叶跳舞的动作,幼儿共同练习。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再次连贯起来和幼儿共同表演一遍。

  6、教师鼓励幼儿俩俩结伴大胆舞动自己的身体表演歌曲一遍,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五、展示

  鼓励幼儿像小树叶一样尽情起舞。

  六、离开活动室:

  1、师:树叶宝宝们,外面还有许多的小树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一起到外面随着秋风跳舞去吧!

  2、幼儿随歌曲边跳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简评

  1、这是一节欣赏活动,步骤清晰,难点突出,比较具体形象。

  2、这节课的效果不错,只是觉得树叶与音乐的关系可以在密切一些,或者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乐理常识以及作作曲家的生活背景。[ 内 容 结 束 ]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动物说话》感受描写动物的音乐

  教学目的:

  1、 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音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2、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3、音乐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形象,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作,在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过程:

  1、 引入

  创设情景(教师模仿大象的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猜我是谁呀? (咳)对了,我就是大象伯伯,今天我们动物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邀请你们参加,愿意吗?

  一、学习新歌《动物说话》

  (一)带领学生朗读歌词

  下面我们就请出第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他是谁呀?(小鸡)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呀?(叽叽叽)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说:小鸡说话叽叽叽

  (二)听录音范唱

  大家知道吗?小鸡不仅会说话,它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听范唱)

  (三)学生试着演唱歌曲

  1刚才,同学们听的特别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好吗?

  2谁道小鸡是什么样的? (毛茸茸,尖尖的嘴)那好大家边唱边把小鸡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教师伴奏)

  3学生创遍歌词。

  问:你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会唱歌呀?

  表演唱自己创遍的小动物歌曲

  二、听钢琴想象小动物的形象,理解音乐。

  (一)导入:可是,森林那么大,一点都不热闹

  用钢琴再请出一些小动物行吗?

  (1)请大家闭上眼睛,轻轻的趴在你的小桌面上。聆听音

  乐(教师演奏钢琴片段)刚才的音乐特别欢快活泼,表现出

  那些活动轻盈,灵巧的小动物

  (2)复听。闭上眼睛看脑子里浮现了什么画面?

  (3)表演。

  (二)引入第二首曲子。师:听森林里来了谁?教师演奏第二首曲子。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感觉又出现了什么动物?(音乐描写了一些温文而雅、美丽、温柔的小动物),表演本段音乐。

  三、听作品辨别小动物

  柔老师发现大家特别有想象力,还特别喜爱动物,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也特别的喜爱小动物,他们写了很多描写小动物的曲子,都有什么呀? (出示卡片)我们来听听谁第一个出场拉!

  1、放小蜜蜂音乐,贴小蜜蜂的图片谁能模仿小蜜蜂,对了音乐里呀用小提琴的演奏模仿了小蜜蜂抖动翅膀的样子听出来了吗?

  2、听小狗音乐。你们听又有谁来了?怎么听出来的?谁能学学小狗的动作? (贴)

  3咱们再请出一个动物,听?是谁呀?很满很慢(贴)。

  4、听,辨别狮子。

  四、看动物软件

  刚才,我们唱的听的特别认真,森林里的动物们真的来参加我们的联欢会了。

  五、扮演小动物开动物联欢会

  老师表演兔子妈妈并担任解说。

  动物联欢会就要开始了,森林之望吼叫着走来了,今天就由森林之王主持大会。(放音)小狗第一个就要来表演节目,他迫不及待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放音)大森林里乌龟大哥和小兔子商议比赛呢?你看他们来了。(放音)小蜜蜂们来到大森林里准备收集花粉采蜜呢!

  动物联欢回快要结束了小动物门全体起立站到台前一起联欢,最后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的旋律。

  2、学唱歌曲,能用既欢快又抒情的声音唱出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感受歌曲的特点。

  欣赏教师完整演唱,幼儿用手拍出相应的节奏。

  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喜欢妈妈露出笑脸吗?为什么?

  2、学唱歌曲。

  教师演唱,并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边看图边哼唱歌曲。

  重点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表情、声音来唱出亲爱的.好妈妈、我的好妈妈等歌词。

  3、创编动作。

  根据歌词,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前后性质的不同。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尝试用既欢快又抒情的声音唱出对妈妈的爱。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表演唱,启发幼儿注意表情、眼神的交流。

  诗歌:只要妈妈露笑脸

  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

  云中太阳放光芒,放呀放光芒;

  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

  美丽花儿齐开放,齐也齐开放;

  历尽苦难的好妈妈,我们的好妈妈;

  只要您呀笑一笑,全家喜洋洋。

  满天乌云都消散,都呀都消散;

  满山遍野百花香,百呀百花香;

  祖国独立红旗扬,红呀红旗扬;

  到那时候好妈妈,要把歌儿唱;

  历尽苦难的好妈妈,我们的好妈妈;

  只要您呀笑一笑,全家喜洋洋。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由来:

  孩子们前几天学习了打击乐《粉刷匠》,学习了节奏xx,xxx,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并体验这两种节奏型的不同,开展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2、感受歌曲节奏,基本准确学唱歌曲。

  3、初步感知音乐的前奏。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

  感知音乐的前奏。

  活动难点:

  感受歌曲节奏xx,xxx。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小猪,小鸡,小猫,小狗的图片。

  经验准备:

  幼儿对动物的叫声有了解。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随着《粉刷匠》的音乐幼儿律动入场。

  (2)故事引入新歌,听《猪儿在农场》带幼儿律动,在前奏处带幼儿拍手。感受歌曲前奏。

  (3)鼓励幼儿跟唱儿歌。

  小结:唱歌前有一段只有音乐,但不需要小朋友跟着唱的就是前奏。这首歌里我们拍手的时候没有唱歌,那就是前奏。

  (4)学唱歌曲《猪儿在农场》

  师:你听到歌曲里唱的是哪只小动物?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出示ppt,教师弹琴,幼儿学唱儿歌。

  2、游戏,农场找朋友

  (1)出示ppt,引导幼儿按图卡仿编歌曲。

  师:小猪找到了谁?它在哪?它是怎么叫的?教师弹琴,学唱仿编歌曲。

  3、分角色演唱歌曲《在农场》

  (1)自选角色轮流演唱师:你喜欢当什么小动物,请去小动物的家里。

  师:小猪唱完小鸡唱,小鸡唱完小猫唱,小猫唱完小狗唱。每个小动物唱歌前请听前奏在唱歌。

  (2)互换角色再次演唱师:你还想当什么小动物,请在一首歌的时间里互相交换角色。

  4、自然结束师:农场里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么唱歌的?我们下次再去农场里看一看。

  活动反思:

  在农场里这首歌,其目标是学唱歌曲,并在学唱的基础上,进行动物和叫声的仿编,并感受音乐的前奏。由此,为了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歌词,我将图谱做成了显而易见的ppt,动物农场xx,动物农场xxx的形式。让幼儿对着相应的动物和节奏卡进行歌唱。

  音乐只有小猪在农场,我以小猪在农场找朋友为线索,依次出示了小鸡、小猫、小狗。以三个简单的问题"它是谁?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引出新歌词的仿编学习,最后请幼儿自选角色听前奏轮流演唱歌曲。

  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幼儿对歌曲中xx,xxx,节奏掌握不好,在"小猪"部分时分析的不够细致。

  2、在歌唱活动中幼儿声音小,整个活动歌唱时,都需要老师提示。

  反思与改进:

  1、把1课时教学调整为两课时,在活动前应预设活动的重难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2、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敢于学唱新歌。

  3、在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幼儿水平,抓住难点,想好解决难点的方法。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并学唱歌曲。

  2. 认识十六分音符,并能用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大鸵鸟》,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认识不会飞的鸟,了解其形象的特点。幼儿已看过踩高跷的VCD。

  白板课件《大鸵鸟》

  活动过程:

  一、 以“猜猜看”引起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出现画面一 提问:猜一猜里面藏着谁?

  二、理解歌词

  1.小翅膀

  移开其中一小块,出现翅膀。

  “这是什么呀?”“有翅膀说明它可能是一只鸟,这么大的一只鸟,翅膀却怎么样?你觉得它能飞起来吗?”

  学习歌词:不会飞来只会跑。

  教师小结:这可能是一只鸟,而且由于翅膀很小,所以不能飞,是一只不会飞的鸟,会是谁呢?我们再来看一看。

  2.长长的脚。

  “它的脚怎么样?”(很长)这么长的脚往前迈一步会是很大的一步哦。那这样走路你觉得就像踩着什么一样啊?(高跷)

  学习歌词:走起路来迈大步呀,两脚就像踩高跷。

  3.这么高走路,肯定会——(身体做摇摇晃晃的样子提示孩子。)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唱“哎呦呦呦呦呦,哎呦呦呦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刚才我走不稳的时候,唱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唱得不太清楚,我们只要把下面这个节奏拍出来,你们就肯定不会错了哦。

  学习拍十六分音符节奏XXXX XX ︱ XXXX X︱

  边拍边唱一唱。

  4.看鸵鸟图片。

  教师小结:这只鸟不仅翅膀小小的,还长着很长很长的脚,究竟是什么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完整的鸵鸟图片。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指着大鸵鸟的图片完整地说一说歌词。

  “大鸵鸟哟翅膀小, 不会飞来只会跑, 走起路来迈大步呀, 两脚就像踩高跷哟,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两脚就像踩高跷。”

  刚才老师说得歌词里面,哪里你已经会唱了?

  现在老师说其余的地方,“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的地方就你们边拍腿边拍,可以吗?

  2.幼儿说一说歌词。

  这里你们会唱了,那其余地方的歌词你们会说吗?

  现在老师说前面,你们说后面,最后哎哟哟哟 哟哟, 哎哟哟哟 哟,两脚就像踩高跷。我们一起说。

  3.我们一起完整地说一说。

  (“哎哟哟哟哟哟, 哎哟哟哟 哟”用拍腿伴奏,其余的地方孩子自己说歌词。)

  4.提示幼儿用其他的身体动作为“哎哟哟哟哟哟, 哎哟哟哟 哟”伴奏。

  四、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加上声势。

  “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想唱吗?”

  2.幼儿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巩固歌曲。

  男女生分组演唱,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五、游戏“藏一藏”,进一步巩固歌曲。

  和幼儿玩一玩“藏一藏”的游戏,把歌词的一个小部分不唱,用动作来表现,跟着琴声唱一唱。

  教学反思:

  在学习歌曲《大鸵鸟》时我事先准备了教具,让幼儿便于边看图片边学习。由于歌曲节奏有快有慢,使得有的小朋友唱的快了,但是咬字不清楚,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及时采用了一种用手指指挥的方法,感觉效果还可以,这样有利于幼儿对节奏地感知。我一边唱“不会跑来,只会走”,一边用一个手指指挥,在唱十六分音符时用手指向下点,在唱四分音符时用手指画短线的方法指挥,这样的指挥动作可以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到唱不同节奏时所要花的时间是不同的,幼儿在模仿看我指挥时,自然而然的跟上了节奏。还有助于幼儿对歌词的掌握。由于活动中我多次运用了这种边唱边用手指指挥的方式,因此在练习这首歌曲最后两句时,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首歌曲的最后两句歌词几乎一样,差别就在前一句最后有个象声词“哟”,而最后一句是没有的,以往出现这种情况都要老师再三提醒,但是发现孩子在学唱时,都很清晰地唱出了它们的区别,这和我用手指指挥是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幼儿在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节奏、歌词方面的掌握。这正是指南中所说的能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萌发自己对美的感受与体验。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教案09-16

中班音乐教案01-16

中班音乐教案07-30

中班音乐教案06-15

音乐中班教案09-10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音乐教案春天教案03-10

中班音乐教案水教案03-15

中班音乐教案动物教案03-11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