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14 19:35:49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2·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3·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4·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5·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评课稿

  今天聆听李晓娥老师学区优质课试教,课题是《三峡》。李晓娥老师基本功好,字正腔圆,上课从容,对教材总有自己独到的处理,常令人耳目一新。今天听李晓娥老师一课,也有收获。

  李晓娥老师试图以朗读指导为突破口,通过听读、自读、小组读、朗读设计、朗读比赛,以朗读为主线,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这是本课的创意与亮色,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实力。如果朗读指导得当,充分激发参与朗读设计的热情,通过朗读比赛把本节课推向高潮;朗读与理解紧密结合,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这无疑是一节好课。

  可能是时间仓促,加上借班上课,学生参与的热情与激情没有充分激发,在朗读设计这一环节遇到了很大障碍,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见到朗读指导的实效。再加上作为文言文即要落实字词又要理解内容还要朗读指导,内容多,任务重,李晓娥老师没有做好相应的取舍。

  本人认为李晓娥老师不妨大胆些,把正音和解释融入到朗读指导中,大胆取舍,不使环节繁多,以朗读为主线,推陈出新,使本课中心突出。另外,学生朗读设计难度不小,在学生一时难以领会时,教师应有充分准备,不妨示范设计一段。另外,听读时选用的录音材料质量也较差。相信李晓娥老师在学区选拔时会充分准备,发挥最好状态。

  文句品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七百里”可见山长,“连山”“无缺”可见山多。写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刻画了山的雄奇险峻。仰视群山,峰峦叠嶂,耸入云天。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从侧面进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苍天一线,真可谓“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襄陵、阻绝”是写夏水的凶险,水涨路绝;“朝发、暮到”“千二百里”写夏水的迅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加表现了夏水的迅疾。我们似乎看到了三峡汹涌向前、奔腾咆哮的江流,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惊心动魄的快感,让人顿生万丈豪气。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春冬江景,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低有急流深潭,潭有倒影;高有绝巘怪柏,精心点染。你看,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倒映的物影。“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字字珠玑,简洁精当。我们似乎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似乎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脸颊上的细微的飞沫。这幅画面可谓是动静相生、俯仰生姿、色彩相间。如:描写春冬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一个“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林寒涧肃”足够凄清,“高猿长啸”足够凄异,“哀转久绝”足够凄凉。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给秋景笼罩上了悲寂、凄凉的气氛。

【三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07-19

《三峡》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12-06

八年级上册语文《巴东三峡》教案09-23

《三峡》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12-05

八年级上册语文《绿》教案北师大版06-14

巴东三峡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2-06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反思11-24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说课稿06-2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说课稿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