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9-08 16:46:1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美术教案模板(精选1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美术教案模板(精选13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准备:

  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发展阶段:

  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

  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技法学习:

  ⑴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

  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⑵作业设置: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课后反思:吹塑纸这种材料现在已很少见,不如让他们选择比较易寻找的纸壳来制作,虽然比吹塑纸硬,但学生更好掌握。

  施教时间:9月26日——9月28日

  第二节

  一、情感升华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版画作品(课件)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动手操作阶段:

  作业要求: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

  作业步骤:

  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1.设计。

  2.制版。

  3.添加背景

  4.剪、刻、品、贴。

  三、学生作业: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五、教师总结:

  本课同学们学会版画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

  课后反思:有些学生选择的是绘画的方法,其实只要知道这种方法就可以了。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可以促使学生更多的开动脑筋,寻找运用更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习本课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是美术教学重点。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我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让学生自制取景框,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设计理念

  “优美的校园”中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建筑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表现能力。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我采用多媒体和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视觉元素和透视法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活动方式

  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用投影放出校园甬道、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常常没有立体感,原因是透视错误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纠正画面中不符合透视规律的方法。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

  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了解透视现象,掌握透视规律,拓宽审美视野,引导学生的绘画思路]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多媒体展示分析,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用投影仪放出一幅正确的平行透视线描图,请一同学上台,验证透视是否正确。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一幅成角透视线描图,是否正确。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播放建筑录像,渲染气氛)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带着取景框,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得到了自信心。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学生发表意见时老师认真倾听,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堂课当中我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集中注意、师生共同参与,强化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精心组织训练,小步快进,当堂反馈,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内。

  美术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自主题活动“房子大观园”开展以来,孩子们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民居。他们会说:“江南水乡真美呀! “我喜欢江南水乡的房子,他们真古老呀!”孩子们还常常用画笔描绘他看到的水乡民居。本次活动,旨在拓展孩子的已有经验,让孩子在多通道的参与和实践操作中,进一步了解江南水乡的外形特征和装饰特色,充分体验江南水乡古朴自然、宁静悠远的意境。激发孩子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多通道感受江南水乡的美,进一步了解江南水乡民居的外形特征、装饰特点。

  2、能用多种材料大胆想象,创造表现水乡民居的特征。

  3、体验创作过程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姑苏行》

  1、欣赏音乐,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来到了什么地方?

  2、小结:这段音乐叫《姑苏行》,说的是人们游览江南水乡时看到的美丽的景色。

  二、观看电视短片,欣赏江南美景

  1、观看后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江南水乡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讲述,教师略作小结。

  三、听配乐朗诵,欣赏江南水乡图片。

  1、听配乐朗诵(出示图片)

  提问:江南水乡是怎样的?请你走近一点仔细的看一看,好吗?

  2、请幼儿说一说。

  四、幼儿操作(提供多种材料,幼儿通过剪、折、画、贴完成作品)

  这么美的江南水乡,你么喜欢吗?把他请进我们班好吗?

  五、与客人老师的互动

  江南水乡真美呀!

  去请一个客人老师和她一起拍照留影吧!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教师自选内容,在普通人物画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就是在人物的下方,加上一个机器的零件或某种物体,下面喷火,这样,人物就站在一个飞行器上面,成为一个飞行的人。这样的画人物方法,首先可以使人物的背景产生新奇的效果,打破儿童在画人物画时总是天上太阳云云云,下面草草草的定式化背景;第二,也可以是一种科幻画的初级训练;第三,也是对人物的动态画法初步学习。

  教学重点:学习在画人物时利用机器零件添加“飞行器”。

  教学难点:飞行器的精细表现以及人物的各种站姿画法。

  教学目标:

  画一幅人物站在飞行器上面的画,学习在画人物时利用机器零件添加“飞行器”。

  人物画背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尝试练习。

  通过画自己来关注自身,尝试表达自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机器零件,如齿轮等。欣赏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8开素描纸,油画棒水彩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师出示一图片上半部分(人物站姿),然后请一名学生上来摆一个“大”姿势。

  设计意图:导入从图片的观看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直接指向教学实质性内容,不虚浮。观看图片后让一学生上台做动作,可以更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的姿式先和图片上一样,是起到下个过渡的作用,然后摆成一个“大”字,是最简单的人体动作之一,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人物的基本结构,同时简单讲解人物的结构(关节)和比例。

  设计意图:用学生真人的动作演示后,教师当场用最简单的方式画出人体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画法有个直观的认识。

  再让学生自选一动作,摆好后,师画人物基本结构图。

  设计意图:人物动作从最简单到相对复杂,进一步演示人体结构的画法。

  学生分组摆动作

  设计意图: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设计有个亲身的体验,然后可以让学生互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用前半张画纸也来画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姿势,要求如教师一样用最简单的线条只画一个人物的基本结构。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摆过动作后,马上进行绘画,有利于出效果。课堂进行到十分钟左右时,应该让学生画起来了。

  思考,纸的下半部画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画人物动态,重点在于在人物下方添加飞行器,而这个飞行器是由生活中常见的机器零件或玩具启发的。

  出示图片下半部分,人物站在一个齿轮(飞碟)上。引导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画面的下半部分画什么,先出示图片,这等于是现成的一个答案先行告诉学生,是考虑缩小答案的范围,本课重点在于在生活中找现成的小玩艺儿来当作飞行器,如果不加一定的范围限定,会太散乱。二来也是节约课堂上的时间,让课堂更加有效。

  讨论这样的画应该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小飞侠》

  设计意图:点明课题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类似于飞碟?

  设计意图:有了先行的一个答案之后,这个时间把思考的自由还给学生,同类的物体可以类比,学生的思考有了一定的范围和方向,指向会更加明确。

  师出示实物:陀螺 齿轮 跳跳球

  设计意图:三种实物的出示也是有顺序的讲究的。先是出现陀螺,是因为陀螺的外形更加接近飞碟。

  师示范在人物的下方加上“飞行器”。

  设计意图:学生的感官,从实物过渡到画面,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画,有个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作画。

  师示范将人物继续画完整,添加服饰,五官等。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作画的基本顺序。

  生作画,师巡视辅导。

  作业展示,点评。

  师总结:我们在画人物画的时候,可以让人物站在不同的物体上,甚至可以让人物飞起来,这样的画法,远比地上草草草要有意思得多。

  教学反思: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内容是很有兴趣的。实际上课效果看起来也是如此,简单的画人物动态画下方添加了飞行器,而飞行器的造型可以参考自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具。一种简单的组合就能产生趣味,并使画面生动和富有想象力。

  当然,除了小物件之外,飞行器的参考范围在第二课时还可以进行扩展,可以从小物件到大物件等。而在第一课时,范围还是要相对集中一点比较好,因为一堂课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承载不了太多的东西,突破某一点即可。

  人物的动态画法,如前期有一定量的训练,则会更好。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

  (教师),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感受。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水墨画技法的资料。

  (2)教师展示各种水墨画动物作品,学生欣赏。

  (3)学生谈谈欣赏体会。

  2.学习探究。

  (1)教师提问:这些水墨画动物和其他画法的动物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2)展示各种画法的动物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

  (3)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3.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

  (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①画螃蟹。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

  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

  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

  ②画鱼鹰。

  a.用小狼毫蘸浓墨勾出鱼鹰的嘴巴、眼睛及鼻孔。

  b.用兼毫笔蘸浓墨顺势画出鱼鹰的头和脖子。

  c.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鱼鹰的背和翅膀。

  d.用淡墨画鱼鹰的腹部。

  e.用小狼毫蘸浓墨中锋画鱼鹰的爪子。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

  5.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

  (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美术教案 篇6

  菊 花

  课型:绘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教学,能抓住菊花的特征与色彩,较准确地描绘秋天的菊花。

  2、学习绘画的形式描绘菊花,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一些菊花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菊花的特征,画出菊花的全貌,提高学生绘画的技能和技巧。

  难点:掌握线描的准确性和用色的技巧。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姓潘,是天河一小教师,我些学生看见我这样胖,都叫我胖老师,不知道你们愿意叫潘老师,还是胖老师。

  在上课前,我想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用这只笔在这张白纸上刷一恻,看看这张白纸为变成什么?(变成了菊花)

  对是菊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三课。《菊花》(板书解题:菊花)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我国栽培菊花的历史十分久远,这从西周《礼记·月令》中“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句便可得知。栽菊早,经过了几千年的栽培和自然的进化,菊花的舌状花千姿百态,花色丰富多彩,特别是培育出如:绿牡丹、绿云、墨荷、风凰振羽、帅旗、西湖柳月等异彩纷呈一些名花,下面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菊花的神韵风采。(课件出示)

  看了这么漂亮的菊花,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很多的感想想说。下面我请大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说)

  由于菊花具有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色泽艳丽、花形多变特点,曾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晋代诗人陶渊明赞美菊花:“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他辞官回归故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以菊为友,其乐陶陶。我知道,在课前,我很多同学都已准备了有关菊花的诗歌,那我请几位同学来朗读。

  诗有精品,花有奇葩,“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百花丛中,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不只是在飒飒西风起舞的秋天,菊花才展露芳颜。但在秋叶飘零的秋天,菊花装扮的世界却格外迷人。它菊品既繁,名目亦多,色彩也很丰富。下面仔细观察菊花的色彩,你都知道菊花有什么颜色。(课件出示)(学生说出菊花的色彩:白、红、黄、紫、绿等)

  菊花色泽艳丽、可它的花形多变请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菊花的阿丽多姿的造型。(课件出示)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颂菊花高贵品质;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

  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下面,我想请一位同还上台来表演那种洁身自好、傲霜独立、品德高尚的品味来。

  菊花向以“花中君子”而名扬天下。“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菊花尤其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今天我们学习了菊花的型、色彩、以及菊花的神,现在,我是多么希望同学用自己手中的笔画出一幅美丽的菊花来。大家可以用老师这种方法:先画菊花,然后用水彩添前景,前景颜色可要深一些,突出菊花的色彩的漂亮。或者直接在黑色的卡纸画出菊花。菊花的颜色可以艳丽一些。

  四、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课件演示学生作品)

  五、小结

  展示画好的作业

  六、课外延伸

  菊之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而名为花之魂魄,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给各种菊花赋予形象贴切和意韵超凡的名字。或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 “月涌江流”“白浪卷沙”;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金碧辉煌”;绿色菊有:“卡梁绿翠”;或借诗词典故表示菊花的颜色,如红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个菊名之后伴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也有 以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 如 “嫦娥奔月”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蕴含一串动人故事,启发人们的想象。还有以花的造型来命名的:“湘云醉卧”等,一语道破花的万种风情等等,尚有一种依据色、瓣、朵 综合而成“韵”而命名的,如 “醉舞杨妃”,取其色粉红,瓣肥厚,极似历史故事中的杨贵妃带醉曼舞。仅从名字看来,就已令人遐思不已,领悟其美了。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画用一名字或词把它表达出来。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有良好的保健价值,如今有些菊花采摘下来可制成保健茶——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粥,同时现在还制作出根据菊花的特性,制作出了一些药食兼优食谱来。随着人们对菊的热爱,把菊花装饰在日常生活中如:(课件出示)(梅花邮票、梅雕刻、梅花国画等)

  今天,大家学习了《菊花》这一课,不管是从绘画技巧,还是有关菊花的文化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下课以后,再进一步了解菊花的其他的知识。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二、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三、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四、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

  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

  (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5、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6、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

  教后记:

  看谁涂得更好看

  分析:

  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本课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劝、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觉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通过感知活动,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共性;

  (二)在游戏中教会学生观察和会提出问题,能用绘画工具大胆地表现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各样能滚动的物体,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实物等。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地有趣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板书课题:《滚动乐园》

  (二)联想观察

  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

  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

  (三)对比感受

  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

  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

  (四)感知体验组织游戏

  (五)观察联想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

  (六)欣赏作品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提出作业要求。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八)讲述评价

  (九)课后拓展

  美术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中让幼儿感受家人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爸爸手偶头像两个、手工纸、记号笔、蜡笔、让爱住我家的背景音乐。

  三、活动流程:

  讨论——绘画——分享

  (一)讨论

  1、引入——我看到有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事情,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事情?教师操作手偶模拟情景。

  ——他们在争论什么事情?(爸爸用哪个手指来代表)——那你的看法呢?用哪个手指来代表爸爸?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爸爸用大拇指代表,因为爸爸最能干。爸爸用中指来代表,因为爸爸最高。)

  ——那妈妈呢,用哪个手指来代表?为什么?幼儿发言(用食指,因为要跟爸爸在一起……)

  ——还有你自己呢,又用哪个手指来代表?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结:我们的看法各不相同,自己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吧!没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二)绘画——看,我们这就有一只手,五个手指都是在一起的,每个手指代表一个家人。把自己和家里人分别画在手指上,好吗?记住要把家里人的特征画出来,比如说爸爸戴眼镜的,妈妈是长头发的。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幼儿画出家里亲人的特征。(音乐)

  (三)分享——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跟客人老师去说说你的画,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画。

  ——现在所有小朋友都画好了,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画。

  ——有很多人已经跟客人老师还有小朋友介绍过了,那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个你最爱的人。

  ——幼儿介绍一个最爱的人,说说为什么?

  (最爱奶奶,因为奶奶和我一起的时间最长。妈妈。因为妈妈最关心我……)

  ——老师听了我们小朋友的介绍,发现我们都很幸福是吗?有那么多的人关心你,爱你,那我们小朋友是怎么爱家人的呢?幼儿发言(给妈妈倒水、给爸爸打电话、自己很乖,不烦妈妈……)

  ——那除了家里人,我们还爱谁?怎么爱他们?(爱老师、爱伙伴、爱小动物……)

  ——我们都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里,有那么多的人爱我们,我们也要关心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也是爱他们的。

  ——你们看可以把我们的手变成什么?幼儿发言。看老师把它变成什么?我们把手都连在一起,变成一棵树。就像树的树枝和叶子一样,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家人。(教师添画贴好的手成一棵树状。)——我们的树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给他起个名字吧!(家庭树、爱心树……)

  ——今天我们介绍了很多自己爱的人,我们回去告诉他们,用我们的行动来表示我们也是爱着他们的,好吗?

  活动结束。

  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泥土;

  2、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3、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掌握团、捏、揉、和、接、插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器皿、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美术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按自己的意愿,画出一张漂亮的画。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来各种颜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评述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作业,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讲一讲各种绘画材料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2、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在同一幅画中进行绘画。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画一些简单的图案,用各种色彩美化画面。

  4、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乱涂。

  三、指导学生作画,巡回指导

  1、学课本中的范画如“我的小手”,通过命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2、学生自己命题:xxx花朵,或小脚进行创作。

  美术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1、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我们都学过哪些色彩方面的知识?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

  1、师介绍纯度、色相、明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

  2、师吟诵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色彩的纯度的理解,派代表进行汇报。

  4、阅读小知识,了解纯度的概念。

  5、师吟诵南朝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6、欣赏书中的画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7、小组讨论:A、说说书中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B、什么是复色?C、色彩的纯度与调色时颜色的数量有什么关系?D、对比纯度变化的作品,哪一幅纯度高,哪一幅纯度低?分别给人怎样的美感?E、使一种颜色的纯度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

  四、艺术实践:

  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要正确调色、涂色,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设计意图:知道色彩三要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色彩的纯度,体会纯度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练、多看,重视合作学习。

  1、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2、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分组展评优秀作品。

  六、板书设计:

  课题

  高纯度(加入灰色或其他色)→低纯度

  七、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突破:

  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课件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如果要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色彩或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作业设计: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或画一幅色彩画。

  学生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2-22

美术的教案02-28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美术教案-小手帕 小学美术教案06-18

中班美术的教案03-17

中班美术教案06-22

大班的美术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