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5-09 10:01:1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美术教案集锦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的我做的罐和壶。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了解一些陶艺历史,我做的罐和壶使学生对陶艺产生了兴趣,学习不同造型的罐和壶的制作方法。 我做的罐和壶

  2、操作领域:学习制作的方法,能做一个简单的“罐和壶“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我做的罐和壶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陶艺知识,学习制作“罐和壶”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制作的方法,并可以加上一些装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土吗?

  二、用布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上台摸一摸陶罐,分析一下罐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三、讨论制作方法。如果要做好一个陶罐要从哪里入手,学生讨论。出示:毕加索的《鸟形壶》,学生讨论是如何来制作的,教师总结、演示制作方法。

  四、研究“装饰”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展示,教师总结,学生自由想像。

  五、制作“罐和壶”,可以模仿书本,也可以自己想像。

  六、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开展活动。罐壶展示会,学生每人一张评价纸,把自己最喜欢的几件作品名称写下来,并写好在哪里,还有哪里要修改。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

  八、课后延伸: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罐和壶的图片,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九:收拾活动场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纸的折叠变化创作不同的“拉拉”小人,感受人物比例变化带来的夸张效果。

  2、乐意体验在折痕内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例2张、人手蓝各色纸3张、勾线笔人手一支、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理解“顶天立地”

  1、师:小朋友喜欢画画吗?你最喜欢画什么?

  2、师:今天老师让小朋友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孩子,他叫“拉拉”。拉拉最喜欢用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因为他很想快快长大。

  3、出示范画,观察范例。

  师:给小朋友一点时间,观察一下拉拉的模样和大小,你要是观察好了就请举手。

  师:现在请小朋友在箩筐里拿一张白色的纸,一支记号笔,把“拉拉”画在白纸上,记住,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哦。

  4、幼儿作画,观察是否符合要求。

  师:检查一下你画得是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拉拉”?

  二、在教师折过的纸上画“拉拉”,发现画面造型与纸张折叠的关系

  1、出示粉色纸,请幼儿说说,跟刚才的那张纸有什么区别?

  2、请幼儿选择粉色纸,在有折痕的纸上画“拉拉”。

  教师提出要求

  ●不能打开有折痕的纸

  ●画面饱满,“顶天立地”

  3、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

  ●师:你发现了什么?拉拉的哪个部位断开了?为什么会断开?

  ●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答:折痕上的)

  ●有什么办法能把断开的部位链接起来?这一次你又发现了什么?

  4、引导幼儿打开自己的作品,连接断开部分,感受变形乐趣。

  小结:画在折线上的部位在打开后都会变长,所以如果想要把拉拉的哪个部位变长,就要把那个部位画在折线上。

  三、第三次的尝试自己折纸后作画

  1、师:如果让你再变一次,你会让拉拉的哪个部位变?

  2、教师交代要求

  ●取蓝色纸每人一张

  ●自己根据想要变形的部位进行折纸

  ●打开连接后,能在折痕部位内添加有趣的画面效果。

  3、幼儿组内相互交流,发现。

  4、出示几张幼儿作品,进行赏析,从部位变化、变形效果、添加画面入手。

  5、全体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后,最后一张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延伸:

  1、出示一张横折2次的“拉拉”,让幼儿猜这一次“拉拉”的哪些部位会变?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五课《五味瓶》(人教版)本课书的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 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 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 教学重点: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四、 学具准备: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五、 教学媒体: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六、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1、作用: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2、作用: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 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3、作用: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1、 作用: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

  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2、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3、学生活动:自己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

  3、作用: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指导性的建议。

  (三)评价阶段

  1、 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2、作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 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1、作用: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八、课后拓展: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九、板书设计:

  学生作品

  十、课后反思: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由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以“五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1通过简易的手工制作,学会运用简便的材料进行剪、折、画等技能。

  2通过表现儿童喜爱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重点:学会运用简便的材料进行剪、折、画等技能。

  重点:提高儿童的的动手能力。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介绍青蛙的成长过程)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不能捕捉青蛙。(板书课题)

  2、读画。青蛙的'长的很丑,其外表特点突出,一双眼睛长在头顶,再配上一装大嘴巴,前肢很短,后肢很长,肌肉发达,大肚皮是白色的,其他的地方是绿色或者暗绿的,四肢和背部有条纹,制作时,用剪、折、画的方法,制作程序简单,形象概括,而且它的嘴巴还能动。

  3、制作步骤:A选择一张白纸,在纸上确定好青蛙的大小位置。

  B按图示虚线折出造型。

  C用彩笔画上青蛙的眼睛和四肢。

  三、巡回辅导。

  四、进行小结。

  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欣赏。

美术教案 篇6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修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学校美术教育拓展了博大的空间,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 美术课堂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大纲精神为指导,以学科理论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重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课堂中,发挥美育辅德益智的功效。教师想要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对课堂教学的结构予以合理的组织与精心设计,使其充分发挥各教学环节的作用,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的热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理念:

  1、丰富视觉和触觉经验

  帮助孩子了解美术基本语言和知识,在设计本课过程中,利用工艺品、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使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接触物质和形象世界,从中体验、感受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1)通过折折手中的电线,找找身边的线、摸摸工艺品上的线,观察课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体验人文环境中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并初步感受线的美感,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

  (2)创设情境。全体师生共同舞动彩带,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曲线给人的自由活泼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弯曲变形的电线使每人分别体验、折线的坚硬、直线的挺拔严肃等不同感受。

  (3)通过四幅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孩子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初步了解线的表现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感受美术学习的轻松与情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通过折一折(电线)、找一找(身边的线)、摸一摸(工艺品)、玩玩(彩带)、看看(艺术作品)、听听(故事)说说、画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孩子们初步感受,认识线的美感及表现力――迫切尝试用线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兴趣勃勃地向同伴们介绍自己线画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兴趣,满足审美需要,使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挥洒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同时他们还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进一步激发他们产生新的心理需要。

  3、为孩子提供创造的空间

  “我的梦”既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又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孩子在“最感兴趣的梦境”中,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创造才能。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自己的所想所思,使作业形式、内容体现出个性化的表现。

  4、美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了整节课,特别是在讲述“我的梦”时与语文学科更是紧密相联。小结过程中,通过展示其他同学听音乐过程中表现的线描作品,引导孩子将美术与音乐相联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识背景,发展综合学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课题]

  《我们身边的线条》 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3课。

  [课型]

  绘画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作业要求]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现出线的疏密变化又有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认识线的种类(4分钟)

  1、心情导入新课

  老师折电线

  师:你们知道老师此时的心情吗?

  生:紧张、乱……

  师:老师现在心情平静了应怎样表现?请每个小朋友拿起电线把老师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齐折电线并展示

  师:谁能变出更多的心情?你能叫出这些线的名字吗?

  生用电线变出直线、折线、曲线……相互交流,并归纳。

  师投影直线 、折线 、曲线 、交叉线

  [上课时随机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使孩子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被老师手中的电线吸引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注意力得以集中,并初步认识了几种线。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1)师:看准能找到我们身边哪儿有这些线?谁能找出最多。

  生自由走动在教室内寻找(地板、黑板、桌椅、风扇、服装、头上、窗外……)

  (2)在他们发现身边的线后美术字揭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后采用游戏法设置情境,悬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也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精致的课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把他们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17分钟)

  1、感受生活中的线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本组课桌上摆放的工艺品上的线,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这上面有些什么线?

  师生共同找出各类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引导孩子观察并思考:这些线给我们什么感受?

  师生共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受。

  3、线的情感性

  师生一起用彩带、电线分别体验曲线、直线、折线给人的不同感受。

  师:刚才各种不同的线分别给我们什么感受?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师投影部分词汇(活泼、快乐、坚硬、挺拔、严肃、安详、温暖、兴奋、感动、惊奇、赞叹)。小结:线也能表达各种感情。

  [通过找工艺品上的线,观察课件中的自然物水波纹、山石线、动物身上的斑纹……,体验人文环境中的线:建筑、服装,使孩子在游戏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在游戏中初步感受线的美感,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全体师生共同舞动彩带,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曲线给人的自由活泼的美感,再次利用易弯曲变形的电线使每人分别体验折线的坚硬、直线的挺拔严肃等不同感受。]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 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 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师:小组讨论这两幅画给我们什么感受?为什么?

  全班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师总结:波状弧线,整体又规律性的层次横跨画面,造成律动的幻觉,给我们强烈而又刺激的感觉。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师:比较这幅画和刚才两幅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以直线为主,表现了严肃、庄严的氛围。

  师:画家用不同种类的线表现不同的情感,我们国家对线的研究更为精深。从古代就非常重视用线造型。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师:这幅画在线的运用中有什么变化?

  师生共同体会线的疏密变化产生的节奏美感。

  [通过以上四幅典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孩子进一步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初步了解线的表现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5)小游戏

  师:每人手中都持有一小张黑卡,现在请大家在黑卡上画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根线,然后各组谈谈每张画给人不同感受。

  生画出并讨论

  师:不同色彩、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线能表现出不同的美感。

  小结:线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种类、不同粗细、疏密变化的线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

  [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还不是很适应学校生活,40分钟对他们来说显得漫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教师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体验了美术学习活动的快乐与成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创作的欲望]

  三、布置作业(3分钟)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

  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只要大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我的梦”既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又为孩子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合作创新、动手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给他们创设宽阔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创造力,从感性到理性有了一个飞跃。]

  四、学生作画(12分钟)

  教师巡视辅导(选择轻松、愉快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创设愉快乐的氛围。)

  1、巡视作业中构图情况及线的组织。

  2、作画中间集中辅导: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3、分组指导:针对小组个别问题及时辅导。

  4、对孩子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4分钟)

  1、展示各组的绘画作品

  (1) 各组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评,推选出一名代表;

  (2) 请各组代表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选两、三名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从构思、线的组织、工具、材料的使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 师进行客观评价。

  [让孩子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更不应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要鼓励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2、总结延伸:展示几幅用线表现自己对这段背景音乐感受的作品。

  师:音乐与美术是姐妹艺术。

  我们回家听一段音乐,用线表现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体会音乐与美术有什么联系。

  画完后可以与父母共同欣赏,装饰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强调美术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引导孩子将美术与音乐相联系,以形成更大的知识背景,发展综合学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化起来,同时学会让亲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增进了亲情。]

【【实用】美术教案集锦六篇】相关文章: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10篇04-13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9篇01-22

实用的美术教案模板集锦九篇05-07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5篇03-16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集锦九篇01-31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集锦9篇01-31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7篇02-28

【实用】小班美术教案三篇04-20

大班美术教案(集锦15篇)04-24

【实用】小学美术教案汇总7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