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

时间:2021-12-10 11:11: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1

  理解古诗《回乡偶书》,背诵默写这首诗。

  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感受我国诗歌的魅力,培养热爱诗歌的乐趣。

  一、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准生字读音。

  4、理解古诗大意。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二、理解诗意,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由图切入,感知诗人形象。

  (1)瞧,这个人就是贺知章,说一说,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结合词语“老大”“鬓毛衰”理解诗人形象。

  A、鬓毛衰

  观图讨论: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观察,你从哪里看出贺知章很老了?

  理解“鬓毛”:耳朵两边的头发我们称之为鬓毛。学习“鬓”。

  比较:看看贺知章的鬓毛,再看看摸摸我们自己的鬓毛,你觉得有什么区别吗?

  理解“鬓毛衰”:耳朵旁边的头发又白又稀少我们可以称作鬓毛衰。

  指导朗读:乡音无改鬓毛衰。

  B、老大

  还有哪个词也说明贺知章很老了呢?猜一猜,他可能有多少岁了?

  资料补充:据说贺知章10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离开家乡去长安求学了,长大后,还在洛阳当官,一直到83岁才回到家乡,这一别就是70年啊。

  指导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探寻回乡原因,读懂爱乡感情。

  (1)贺知章这么老了,为什么要回到家乡呢?

  (2)根据回答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师深情介绍:因为这里有他的家,有他的亲人,还有他儿时的伙伴,他们曾经在这里一起捉迷藏,一起跳绳,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多快乐啊。看,家乡的桥,家乡的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这里给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所以,即使老了,年纪大了,即使路途遥远,诗人还是要回到这里,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3)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诗人热爱家乡的那份情谊。

  3、了解诗人回乡遇到的事情,体会回乡复杂的心情。

  (1)贺知章在回乡的路上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指导朗读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明明是家乡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不认识了呢?

  (3)深入理解,体会贺知章回乡的心情。

  引读一:走啊走,快到了,终于来到我日思夜想的家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高兴、激动地读一读吧。

  引读二:终于到家了,可惜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亲人也没有了,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伤心地读一读。

  引读三:走吧,去看看你的小伙伴,可惜,他

  们有的搬家了,有的不认识你了,请你失落地读一读吧。

  (4)小结:看来,贺知章回乡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你理解他了吗?

  (5)背一背《回乡偶书》。

  四、拓展延伸

  1、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

  2、齐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泊船瓜洲》。

  回乡偶书思乡之情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伊始,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2

  第二课时

  1、会用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学习使用钢笔书写8个生字,规范书写,注意姿势。

  重点

  会用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难点

  使用钢笔写好8个生字,注意书写规范和书写姿势。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2、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

  二、词句段运用

  交流形容不同的季节的词语。

  1、播放春季的图片,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说一说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

  示例:暖和?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柳绿花红

  2、依次播放夏秋冬的画面,分别引导学生说词语。

  (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散思考,如气候差异、天气状况、不同景色、动植物,用不同的词语分别形容四季,且不限于四字词语。)

  3、学生写一写自己积累的有关四季的词语。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师:看,词语也有季节呀。不同的词语对应不同的季节,我们一读这些词语,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个季节的景色,词语真神奇。让我们把更多的词语摘抄到我们的积累本上吧。

  三、书写提示

  师:同学们,我们写字时用什么笔呀?(铅笔)对,那你们想用钢笔写字吗?从今天起,我们告别铅笔,改用钢笔。钢笔,又称硬笔。用钢笔写的字呀,洋溢着汉字的铮铮铁骨。让汉字显得更有力道。

  1、出示各种钢笔,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钢笔。

  2、小组交换看钢笔。

  3、观察插图,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4、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

  5、指导写字,教师范写“寒”“臂”“假”。

  6、小结书写要领: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写得平稳端正。

  7、学生模仿练字。

  8、作品欣赏。

  9、小结。

  四、布置作业

  用规范的钢笔字摘抄“日积月累”中的9个四字词语。

  语文园地

  春:暖和?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柳绿花红

  夏:炎热?铄石流金?烈日炎炎?骄阳似火

  秋:凉爽?层林尽染?金桂飘香?大雁南飞

  冬:寒冷?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千里冰封

  在这个《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依照内容依次教学的方法,将有关联的内容合并在一起,统筹安排。如第一课时由复习本单元课文内容后迅速导入“日积月累”,在对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后进入描写秋天的词语的学习,便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在学完“交流平台”后,运用方法直接解决“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学习致用。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钢笔写字后,让学生将“日积月累”的词语用钢笔抄写在积累本上,一举两得。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3

  教学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2.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学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

  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

  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X|k |B| 1 . c|O |m

  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4

  第二课时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2.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

  3.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重点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2.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

  难点

  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1.出示词语。

  假期、、假扮、、假装、、假日

  几乎、几百、茶几、窗明几净

  中毒、中奖、中间、猜中

  处罚、处分、到处、处理

  2.和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评价。

  3.指名学生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根据词语中字的意思。)

  4.学生为加点字注音。

  5.教师小结:这些加点的字都是多音字。我们在读多音字时,要根据词语中字的意思来确定字的读音。如“猜中”的意思是猜对了,当“中”表示“正对上,恰好合上”时,读四声,所以“中”在这里要读第四声。

  6.全班齐读。

  (二)发现成语的特点。

  1.出示成语。

  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四通八达、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四平八稳、七手八脚

  2.指名学生读成语。

  3.交流成语的特点。(第一和第三个字都是数字,而且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并列的。)

  4.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教师适时给予讲解。

  5.交流课前收集的其他类似的成语。

  (三)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引号的用法。

  1.自由读三个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1)3句话同样是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在前、在后、在中)。

  (2)当引语放在提示语的后面时,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引语放在提示语的前面时,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提示语后面用句号;提示语在引语中间时,前后引语各位于一组前后引号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4.仿写句子。

  5.展示交流仿写的句子,指出句子中用得不规范的标点。

  语文园地

  假期、、假扮、、假装、、假日

  几乎、几百、茶几、窗明几净

  中毒、中奖、中间、猜中

  处罚、处分、到处、处理

  《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中,我仍然坚持整合园地教学资源,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做的一系列“预测”来谈自己的收获。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创设良好自主的学习情境,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字、词、句子的奥妙,引领学生学习、积累。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5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2、学习积累“越……越……”的句式,让学生初步理解“越……越……”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

  3、朗读、背诵古诗,初步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学习比一比、写一写

  1、 课始激趣(略)

  2、 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字有哪些地方不同?你想说哪一组,就说哪一组。

  3、先在四人小组说,再全班同学交流说。

  4、写字。

  (1)大家说得很好,还能不能写好这些生字呢?请你们翻到课本第100页,认真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

  (2)请同学们选出自己满意的作业,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些字写得美,美在哪儿?哪些字写得不够工整,问题在什么地方?

  (3)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写好生字的关键笔画。

  如:手的最后一笔“ 亅 ”,毛的最后一笔“ 乚 ”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再书写一次进行巩固,力求写得美观、工整。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读。

  (2)指名学生读。

  2、课件注示:观看动画,理解“越……越……”这种句式是说明事物在发展、变化。

  3、扩展:出示电脑动画,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如:风筝飞上天的画面,小草天高的画现,刮风的画面)

  三、读读背背

  1、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首古诗《悯农》,会读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出示画面,自己范读。

  2、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3、师抽查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纠正字音。

  4、指导朗读:学生反复朗读,发挥想像,并加上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朗读,体会表达诗意。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6、让学生展示自己,能不能把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大家听,比一比,哪位同学背得熟,背得有味道。

  7、评选出背古诗的小能手,奖励小星星。

  8、课件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古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最多。

【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1.木兰诗新课标教案第1、2课时

2.《语文园地三》教案

3.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案范文

4.《望月》第2课时教学设计

5.蜗牛的奖杯第2课时说课稿

6.《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2课时)

7.语文园地八教案教学设计

8.《语文园地三》教案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