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开课教案

时间:2021-07-13 10:37:10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一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开课教案

高一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相关的文学常识。

  2) 理清《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的情节内容,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2. 情感与态度

  把握课文的矛盾冲突,具体分析矛盾冲突的思想根源,明确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从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的时代等环境因素来透视人物的复杂性格

  2) 鉴赏本文人物精妙的语言。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强调小说情节特色以及人物性格分析。主要采用剥落法去体会作品情节的“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的设计;采用问题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具体场景中对人物进行比较分析,透视人物复杂性格,昭示人物关系与矛盾。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理清《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的情节内容,深入地理解宝玉挨打的原因,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与人物。

  2、预习全文,识记基础字词。

  3、阅读第二单元扩展阅读中《<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了解本文在《红楼梦》中的地位,熟悉本文情节、人物与前后的联系,整体把握情节。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简单介绍了《红楼梦》这部伟大小说,今天我们来深入地理解一下《宝玉挨打》这一篇课文的情节内容。

  三、在第二单元扩展阅读中的《<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说,“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

  具体由三方面阐述:(1)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2)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 (3)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

  四、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 “打”、“救”

  具体地说可概括为:

  1、宝玉挨打的原因(开端、发展)

  2、宝玉挨打(高潮)

  3、王夫人救宝玉

  4、贾母救宝玉

  5、王熙凤指挥抬走,袭人服侍(结局)

  五、深入分析故事情节

  (一)宝玉挨打的原因。

  1.宝玉无精打采

  2.忠顺王府来找琪官

  3.贾环诬告宝玉淫辱金钏儿,导致金钏儿跳井自杀

  这些都是导致宝玉挨父亲打的一系列直接原因,使贾政的怒气逐渐地积聚起来了。后面的挨打是必然的了。

  (二)找出贾政对这几件事情的表情反应

  明确贾政的态度和表情的变化。

  1.见他惶悚——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2. 听了这话——又惊又气

  宝玉招认认识琪官——此时气的目瞪口歪

  3. 贾环告状——气的面如金纸,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

  见到宝玉——眼都红紫了

  分析:宝玉挨打是因为他做了一些令他父亲生气的事情,贾政也不是一开始就怒气冲冲,怒气是慢慢积聚起来的,就好像海水的潮涌,开始只是微有波澜,接着开始浪头渐涌,越积越高,然后就惊涛大作,狂风巨浪都来了。

  (三)贾政怎样打宝玉的?

  找出贾政打宝玉的句子。

  1.小斯打

  2.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3.贾政便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

  4.便要绳索来勒死。

  打了后的样子:

  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

  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原因:恨铁不成钢。

  六、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情节上的特点

  在第二单元扩展阅读中《<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一文说,“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结合课文,具体由三方面阐述:

  (1)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的必然性;有情节的必然性,挨打是必然的。)

  (2)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高潮”的情节波澜起伏,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

  (3)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挨打的原因是偶然的)

  结合课文本文的故事情节,看看小说是如何体现的。

  七、练习:

  1.课后阅读《红楼梦》

  2.探究问题:有人说贾政是个严厉的父亲;有人说贾政是个残忍的父亲。有人说贾政是个自私的父亲,他根本就不爱宝玉;也有人说他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他很爱宝玉,你有什么看法呢?

高一开课教案2

  一、目的要求:

  1、明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及语文学习的特点。

  2、初步明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3、明确高考对语文学习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

  初步明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明确语文学习的特点。

  四、教学设想:

  高中生面临与初中阶段不同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期内,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应对高考的的能力,语文的第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第一节课让学生明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高考试题,让学生明确应考的要求,都是有必要的。第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可以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20xx年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先让学生预习,思考初中是怎样学语文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准备工作:印发《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20xx年语文高考试题。

  五、教学步骤:

  1、由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的性质导入新课: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交际工具,即交际性,实际上也就是它的实用性,这符合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好其他学科、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文化性,传承人类文明,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谈谈学语文的体会。

  3、讲述语文学习中兴趣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

  首先,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人们对天空有兴趣,才会用望远镜去观察天际,用宇宙飞船去星际遨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话,进而去发现宇宙的全部奥秘。人们对足下的土地感兴趣,才会建起无数宏伟壮观的建筑,创造了金字塔、万里长城这样的.伟绩。人们对生活感兴趣,才会去发掘生活的美,去讴歌生活,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

  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多读多写多感悟,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交际水平,才能使自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是对现在的不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创新精神,他的心灵就“如同一沟绝望的死水,春风吹不起半点沦漪”。

  大家都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一个节目,问罗丹的一个雕塑作品《思想者》中的人物为什么没穿衣服,我们的大人们暝思苦想,不知怎么答为好。可孩子们却不加思索的回答到:他大概是在想他应该穿什么衣服。例如,一位大学的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这是什么,大学生们又是暝思苦想,最后有一个同学吞吐着说,大概是一个不规则的圆吧。同样的问题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回答,答案却是丰富多彩的(太阳、月亮、地球、月饼、眼睛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的思想被封闭了,我们越学越死了,没有了想象力,没有了创造力。

  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考查,如近几年的全国语文作文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采的”,“面向大海”等等,这些作文题目,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就很难写好这类的文章。创新精神的显现,在学语文中不要僵死的答案,可以发挥想象,也就是说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如在一道小学语文测试题中让学生回答“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了水”,可有的孩子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春天”,老师竟判了零分。这样做就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20xx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为什么?”“是否同意”,就是说不要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再者,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近几年的高考题,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都注重了帮助学生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加大疏导正误、优劣的力度,提高辩证思辨能力,以达到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如奉献爱国、勇敢忠贞、淡泊忍让和俭朴改过、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修身之道,又关心反对腐败、廉洁爱民、刚直守正、严于利己、宽于待人、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的为政之法,还重视刻苦勤奋、严谨惜时、求真务实、注重方法、多观察、善思考、勤积累的求学之道,更应具备自强自立、勇于探勇于拼搏、坚持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4、讲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大纲》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可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奖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请同学们看《20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卷》,完全是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所出的试题。有关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请同学们认真看《高中语文大纲》的第二部分。(序号的黑体字部分需板书)

  5、具体要求:

  (1)《大纲》后面列出的课外阅读的书目,有条件的同学把这些书全买到,可终身受用。也可以在班级组织图书角,同学们将这些书集在一起,互相传阅。还加上这样一些篇目:《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选》、《水浒传》等等,以及大家喜爱的优秀的书籍。还要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

  (2)准备一个周记本、练习本、作文本。

  (3)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包括:成立文学社团,办文学小报。平常还可结合语文单元教学举行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开展每天讲一个小故事、每天背一首小诗、每天三分钟的演讲等活动。

  6、结束语:宋代理学家朱熹告诉我们:“博学之,审问之,审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是做学问之道,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广泛的涉猎,一点一点的积累,深入的思考和鉴赏,我们一定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到那时我们遨游在语文这个广博的学海中,一定能收获到许多,一定会受益无穷。

  最后让我们在散文《寻找语文》中结束今天的课。(可让学生课前准备,然后朗诵)

  (附):散文《寻找语文》

  真正的语文应当到生活中去寻找。

  天边流过一丝云,你觉得这云真好,淡淡的,轻轻的,任意东西,自由自在。这时你就是在学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它生机勃发;如血的残阳映红西天,使人无限留恋,这时你也在学语文。到自然中去寻找语文吧!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奔腾的长江;语文是名城故都里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荒郊野外随风飘散的蒲公英;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静谧的荷塘;语文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语文是暴风雨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语文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鹭,语文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语文给了我们聆听美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领悟美的头脑。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的口中娓娓道来,语文伴着腾腾的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可壮志豪情。

高一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五分钟

  安排2名学生背诵《论语》片段,并翻译。

  二、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研习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处。

  2、讲解第一自然段。

  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3、研习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

  (2)讲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 。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④輮:使……弯曲 ⑤规:测圆之器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加工 冷冻

  明确:蓝————青 水————冰

  胜于 寒于

  輮 绳 砺

  直木————轮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依次排列的?请分析说明。

  明确: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

  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4、研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

  (2)讲解第3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①须臾:片刻 ②跂:提起脚后跟 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彰:明显,显著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动词 ⑥绝: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3)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的?

  明确:从四个方面说明。即: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1-3段。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高一开课教案4

  一、目的要求:

  1、明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及语文学习的特点。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初步明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3、明确高考对语文学习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初步明确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明确语文学习的特点。

  四、教学设想:

  高中生面临与初中阶段不同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应对高考的的能力,语文的第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第一节课让学生明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高考试题,让学生明确应考的要求,都是有必要的。第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可以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20xx年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先让学生预习,思考初中是怎样学语文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准备工作:印发《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20xx年语文高考试题。(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由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的性质导入新课: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交际工具,即交际性,实际上也就是它的实用性,这符合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好其他学科、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文化性,传承人类文明,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谈谈学语文的体会。

  3、讲述语文学习中兴趣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

  首先,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人们对天空有兴趣,才会用望远镜去观察天际,用宇宙飞船去星际遨游,用无线电信号进行星球对话,进而去发现宇宙的全部奥秘。人们对足下的土地感兴趣,才会建起无数宏伟壮观的建筑,创造了金字塔、万里长城这样的伟绩。人们对生活感兴趣,才会去发掘生活的美,去讴歌生活,留下众多不朽的诗篇。

  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多读多写多感悟,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交际水平,才能使自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对过去的遗忘,是对现在的不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没有创新精神,他的心灵就“如同一沟绝望的死水,春风吹不起半点沦漪”。

  大家都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一个节目,问罗丹的一个雕塑作品《思想者》中的人物为什么没穿衣服,我们的大人们暝思苦想,不知怎么答为好。可孩子们却 不加思索的回答到:他大概是在想他应该穿什么衣服。例如,一位大学的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这是什么,大学生们又是暝思苦想,最后有一个同学吞吐着说,大概是一个不规则的圆吧。同样的问题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回答,答案却是丰富多彩的(太阳、月亮、地球、月饼、眼睛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的思想被封闭了,我们越学越死了,没有了想象力,没有了创造力。

  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考查,如近几年的全国语文作文试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面向大海”,“买镜”等等,这些作文题目,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就很难写好这类的文章。创新精神的显现,在学语文中不要僵死的答案,可以发挥想象,也就是说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如在一道小学语文测试题中让学生回答“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了水”,可有的孩子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春天”,老师竟判了零分。这样做就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20xx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为什么?”“是否同意”,就是说不要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再者,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近几年的高考题,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都注重了帮助学生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加大疏导正误、优劣的力度,提高辩证思辨能力,以达到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如奉献爱国、勇敢忠贞、淡泊忍让和俭朴改过、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修身之道,又关心反对腐败、廉洁爱民、刚直守正、严于利己、宽于待人、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的为政之法,还重视刻苦勤奋、严谨惜时、求真务实、注重方法、多观察、善思考、勤积累的求学之道,更应具备自强自立、勇于探勇于拼搏、坚持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4、讲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大纲》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可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奖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请同学们看《20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卷》,完全是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所出的试题。有关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请同学们认真看《高中语文大纲》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序号的黑体字部分需板书)

  同学们结合老师讲的,谈一谈初中是怎样学语文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5、具体要求:

  (1)《大纲》后面列出的课外阅读的书目,有条件的同学把这些书全买到,可终身受用。也可以在班级组织图书角,同学们将这些书集在一起,互相传阅。还加上这样一些篇目:《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选》、《水浒传》等等,以及大家喜爱的优秀的书籍。必须准备的:《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

  (2)准备一个周记本、练习本、作文本。

  (3)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包括:成立文学社团,办文学小报。平常还可结合语文单元教学举行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开展每天讲一个小故事、每天背一首小诗、每天三分钟的演讲等活动。

  6、结束语:宋代理学家朱熹告诉我们:“博学之,审问之,审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是做学问之道,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我们广泛的涉猎,一点一点的积累,深入的思考和鉴赏,我们一定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到那时我们遨游在语文这个广博的学海中,一定能收获到许多,一定会受益无穷。

  最后让我们在散文《寻找语文》、《与语文同行》中结束今天的课。(可让学生课前准备,然后朗诵)

  7、布置作业:写一篇体会:我这样学语文

  (附):散文

  寻找语文

  真正的语文应当到生活中去寻找。

  天边流过一丝云,你觉得这云真好,淡淡的,轻轻的,任意东西,自由自在。这时你就是在学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它生机勃发;如血的残阳映红西天,使人无限留恋,这时你也在学语文。到自然中去寻找语文吧!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奔腾的长江;语文是名城故都里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荒郊野外随风飘散的蒲公英;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静谧的荷塘;语文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 打渔船,语文是暴风雨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语文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鹭,语文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语文给了我们聆听美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领悟美的头脑。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的口中娓娓道来,语文伴着腾腾的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志豪情。

  与语文同行

  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语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的是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位纯洁的天使,她闪闪的光芒招引着我们与她同行。

  与语文同行,我们便开始了上下求索。诗无达诂,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她的神秘,她的魅力,她的圣洁,更激发了我们“欲穷千里目”的豪情,于是,我们这一群追赶太阳的人簇拥而至,无论是鲜花盛开、蝶飞凤舞,还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我们一样沉勇而执著。

  与语文同行,便是与快乐相拥。我们每天都徜徉在美丽富饶的文字之中,与纯真的心灵沟通,与古圣先贤对话,与清风明月相伴,与天光云影交流。今天,你可能是唐朝的一株柳树,矗立在古风河畔;明天,你可能与领袖一起伫立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明天,你可能走近巴尔扎克,涵咏他沉郁而睿智的思想。今天,你可能心鹜于秀美的庐山,体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神韵;明天,你可能停留在维纳斯雕像前,思考她的断臂给人类带来的美的遐想。

  与语文同行,我们的生活便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与古今文明同在,我们与中外风流同在,我们与真理哲思同在。古道西风、小桥流水是语文;大浪淘沙、沧海桑田是语文;婉约缠绵、犹抱批评是语文;关东大汉、豪迈洒脱是语文;千里莺啼、万种风情是语文……于是,我们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与语文同行,我们加深了对生命的体验。语文是母语,是孕育学科的学科,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学科中的美丽仙子。同时,在大江东去的波涛中,在怒发冲冠的凭栏处,在金戈铁马的遥想中,他又是学科中的伟丈夫。语文是鲜活的,这鲜活的生命中蕴涵着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和希冀。

  语文是个性,语文是风骨,语文是真诚,语文是善良,语文是美好。与语文同行,我们展示个性,我们突显风骨,我们拥抱真善美。

  我们钟爱语文,我们与语文同行。

【高一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背影》公开课教案09-04

《观潮》公开课教案11-18

高一数学公开课总结01-27

公开课数学教案02-09

朱自清《背影》公开课教案08-31

《乡愁》的公开课教案08-23

公开课教案《观沧海》09-19

化石吟公开课教案09-04

公开课教案将进酒10-27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