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时间:2024-03-15 11:10:47 志彬 教案 我要投稿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公开课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通用10篇)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1

  教材简析:

  《雷雨》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课文之一。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办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3、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教学重点 :

  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的。

  教学难点:

  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图片、 绳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游戏“魔术嘴巴”。

  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着各种本领,相信平时仔细观察的你们一定能学各种动物叫。(老师讲出多种动物的名称让学生们自愿叫,学生们兴趣非常浓。)

  2、出示课件“蝉”的图片,问:那同学们是否认识这种动物呢?有什么特点?(喜欢在夏天叫)这是夏天的现象,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天的另一个现象。(板书:20雷雨)

  3、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如“蜘蛛、蝉、彩虹、黑沉沉、垂下来、越来越响、压下来、逃走”等。(指名读,开火车读)

  2、 理清顺序: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是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1、 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 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 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

  (4)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是怎样来的?(出示大风录音) 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乱摆) 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

  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

  (5)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你为什么要逃呢?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

  小实验,亲身体验“垂”。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表示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如何垂下就逃走的匆忙。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蜘蛛的害怕)

  (6)播放闪电由暗到亮,雷声由小到大的录像,让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越来越”,读好句子。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来越__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

  2、 学习雷雨中部分(4――6自然段)

  (1)播放雷雨由小到大的动画,思考: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划出来。(“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练习说话:___哇,___啊,都看不清了。

  (2)播放雨声雷声从大到小录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变化可以吗?(渐渐)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 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 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

  (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这雷雨的变化。(学生齐读)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板书:仔细观察)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五、课后作业:

  留心观察这一周的天气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板书设计

  20雷 雨

  雷雨前 ( 1—3 ) 乌云、大风、闪电

  雷雨中 ( 4—6 ) 大、急

  雷雨后 ( 7—8 ) 彩虹出来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并通过“压下来、乱摆、垂下来、彩虹”等词语的认读巩固生字,通过相关的课文句子加深印象。

  2、读通读顺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

  3、联系生活,说说下雨前小动物有什么不同反应,加强口语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有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问: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吗?(学生自由说)

  (小雨、大雨、暴雨、雷雨等等)

  2、师: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过渡: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认真学习一下这些生字,请看PPT。

  二、学习新字。

  1、全班带着拼音拼读生字;

  2、指明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5、PPT词语认读;

  6、生字、词语、句子认读。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二会字只有四个,完全可以通过联系课文的词语和相关句子把生字记牢;而且,这一环节让学生学充分了,有利于下一环节学生的看图说话,给学生的说话内容提供词语和句子。)

  过渡:同学们把生字学得那么好,把词语也读得那么准,就连句子都读好了。老师相信看图说话也难不到大家的。

  三、看课文插图,练习说话。

  1、提示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的时候我们要说些什么内容。

  2、让学生仔细观察。

  3、让学生自由发言,给予适当引导。

  4、在图片上出示提示词语,让学生连词成篇,连篇成段。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的场面的。

  四、进入新课。

  1、自读课文。

  PPT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不懂的请教同桌;

  (2)标自然段序号。

  2、学生接力读课文(每组读两个段落)

  3、分别给两幅插图题小标题,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应段落。

  5、跟学生一起划分课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五、学习1—3段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把心思都集中到1-3段中来,因为大自然很奇妙的,每当雷雨来临之前都会有很多变化。

  1、指名读这三段课文;

  2、观看flash雷雨前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文和直观场景联系起来,学习起课文更有真实性。)

  3、问: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测:恐怖、可怕等等)

  4、引导学生回到课文,哪句话写出了让你觉得害怕和恐怖的感觉?

  (设计意图:回归文本。)

  5、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给予引导;

  6、问:课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色和哪些小动物?

  7、知识点训练:

  ()越来越()。

  过渡: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

  8、口语表达:

  过渡:“雷雨前的天气闷得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

  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

  出示句型让学生练习说话:

  要下雨了,()。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雷雨前的景象,剩下的部分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

  六、笔头练习巩固课堂讲解的知识。

  1、《黄冈小状元》相关练习;

  七、书写“虹、蝉、蜘、蛛“四个虫字旁的生字,描红。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教学时体现了以下几点:

  1、观照我备课时所确定下来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能比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从学生完成《黄冈小状元》相关练习的情况中能反映出。

  2、从课堂结构来说,有学习生字、个人读课文、举手回答课文问题、看插图练习说话、学完课文后进行拓展等,从学生的反应中可得知学得比较轻松,照顾到了不同层面的学生。

  3、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让学生把课件雷雨前的场景和课文联系起来,影像和文本的互相配合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课文只有四个二会字,而且这个四个生字的读音对学生来说相对较为容易,我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适当地减少了教学时间;学生的识字方法很多,在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一下识字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多一点发言的机会。

  5、课文文笔优美有趣,课文的朗读指导是重点,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学习课文,但我对课文的朗读方面指导还不太够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压“,在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朗读方面能力还没达到。

  6、引导性语言缺乏。在拓展环节:要下雨了,其他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呢?这一环节不但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一个知识点的拓展。激发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让人有惊喜的地方。但我的引导语言比较缺乏,所以发言的学生并不多。

  总之,通过锻炼,我看到了自己进步的地方,也发现了更多的不足,如对课文的解读能力、对学生回答的引导能力、课堂的控制能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等等都存在着问题。请各位不吝赐教。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 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图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天气变化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看图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

  (注意:垂是翘舌音。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

  3、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 扩词练习

  5、 说记字方法

  6、 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评议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 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

  3、 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

  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配雨声齐读。

  4、 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5、 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齐读。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

  6、 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四、 拓展训练

  1、 感情朗读

  2、 观察天气,写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读文

  2、 读好日记

  二、 写字教学

  1、 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 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3、 说记字方法

  4、 写字指导

  (1) 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 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 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 互相学习、评价。

  5、 完成读读抄抄。

  6、 作业:

  (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

  (2) 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4

  【教材特点】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设计理念】

  1、加强初读,读不好书不开讲。

  2、充分利用音乐、声音、画面、生活场景等多种手段激活学生的生活库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还原文字”,勾勒语像,品赏课文的语言美。

  3、强化诵读,内化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描绘刮风、下雨、风和日丽等天气的音乐。

  2、你知道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天气吗?你记得这样的天气吗?

  学生们都曾经经历过雷雨时节,经历过各种天气,这些画面和意境都沉睡在他们的脑海里。通过这些音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唤醒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求:

  ⑴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问问周围的同学或者画下来。

  ⑵读到课文中有注音的几个生字时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标出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按照“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了解学生在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教师相机示范纠正,随时在学生读书困难的地方引导全体学生练读。特别要注意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衔接与停顿。

  要面向全体同学,使“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同学。

  3、在在语言环境中与生字充分见面的基础上,把生字从文中提出,集中识记。

  ⑴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⑵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细读课文:

  ⑴读课文,看画面: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画的内容,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第二幅图画的内容。梳理出课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条理。

  ⑵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音,评价。

  ⑶教师范读。

  ⑷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激发想象,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⑴出示“天空只有几朵乌云”和“天空乌云密布”两副图,通过对比让学生判断哪副图更能准确表现句子的意思。

  ⑵体会“压”字:教师一边用手势在学生头顶做着使劲往下压的动作,一边描述“如果一个很重的东西在你头顶上这样压下来,离你很近,你感觉怎样?”

  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话读出感情。

  2、第二自然段重点抓住“垂”字指导朗读:通过讨论,可以用手比划,或用绳子、粉笔做实验,让学生摸一摸,体验“垂”的感觉。

  3、品读朗诵“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体会:“哗哗哗”应该怎样读?

  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应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会说应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表示雨声很大,有的会说“哗哗哗”三个字应由慢到快,以表现雨下得越来越大。重在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思考体会,引导说话和朗读。

  4、对“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进行重点句子训练:

  ⑴多媒体播放一阵由大到小的雷雨声,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雷声、雨声渐渐变小了。

  ⑵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诵读。

  ⑶说话训练: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三个画面:

  画面一:花儿渐渐地开放。

  画面二:天色渐渐地暗下来。

  画面三:小朋友渐渐地长大。

  提问:“谁能看着画面试着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5、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雨停后景色的美:

  ⑴通读感受。

  ⑵分小组学习,每小组发放一个情境图片材料袋:房子两间(推开窗和紧闭窗的)、树两棵(静止的树和随风飘动的树)、白云乌云各几朵、青蛙、荷叶、荷花等。

  ⑶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拼成一幅画,并说说自己挑选材料的理由。

  ⑶你认为还缺什么还可以画出来:

  (入情入境体会雨后的美景)

  ⑶给自己的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⑶有感情地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切分音,学习切分音的唱法,并掌握节奏;

  2、能记忆歌词内容,基本掌握歌曲;

  3、喜欢歌唱活动,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已录好的音乐《夏天的雷雨》;

  2、歌曲内容图谱一份(每句一张,共8张),问答标志两个;

  3、雷雨示意图一份,切分音节奏型图谱一张。

  三、活动过程:

  1、直观教具出示,吸引注意力,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引导幼儿猜想闪电、下雨、乌云等等)"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看看能不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认真听,等等请你们告诉我都听到了什么?"(导入下一个环节)

  2、师示范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师有感情地唱一遍歌曲,并提问。

  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

  3、出示图谱,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1)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此句歌词的图谱,并解释图标代表含义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再次记忆歌词师:"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听到不一样的歌词了吗?"

  (3)幼儿再次听音乐,重组图谱顺序,帮助记忆歌词顺序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特点:问答式,第一段是提问,第二段是回答)"我们用?来表示提问,小嘴巴表示回答,一起听听,提了几个问题,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最后问什么?都是怎么回答的?"(边引导幼儿回答边重组图谱顺序)"最后回答是什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点题"夏天的雷雨")

  (4)看图谱演唱歌曲,巩固记忆歌词顺序师:"我们一起看图谱唱一遍!再认知听听,还有什么秘密时我们没有发现的?"(引导幼儿发现切分音节奏型)"你们有没有每次提问和回答的开头,节奏都是一样的,我们以前很少遇到的。"(导入下一个环节)

  4、分析讨论,演唱歌曲

  (1)出示节奏型图谱,认识切分音师:"是什么样的节奏?"(师范唱,引导幼儿发现节奏规律)"什么样的节奏呀?我们一起边唱边用手拍出来。"(引导幼儿学习切分音的唱法,掌握正确的节奏)

  (2)分组演唱,一问一答,表现歌曲特点。

  师:"我们请男生来问,女生来答。"

  5、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1)、分析闪电、打雷、落雨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师:"闪电要一闪闪,可以怎么做?打雷轰隆隆地响呢?大雨落下来可以怎么表示落呢?"(引导幼儿创编,发现好的请其上前示范,没有的时候师示范动作,并引导幼儿跟着练习)"老师发现某某小朋友做得很棒,我们跟他一起来一遍。""你们看,老师的这个动作怎么样?像不像闪电在发光?"

  (2)、幼儿表演,体验愉快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总结:

  经验迁移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叫什么?(夏天的雷雨)还学了一个什么节奏?(切分音)雷雨在夏天最常见,可是不一定夏天才有。雷雨的时间虽然短,面积也不大,可是雨量很大。庄稼最喜欢它。在咱们闷热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田里的庄稼它们又热又渴,都垂下了脑袋,希望痛痛快快冲一回凉,喝一个够。但雷雨的雨量过于集中,在山区和河谷地带,雷雨会造成山洪暴发,冲毁公路、铁路、桥梁、农田、村庄,甚至淹死人畜。闪电有时会击毙人畜,引起火灾。下雷雨时,小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安全。

  四、活动延伸:

  探索实践,经验交流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闪电、雷声、雨声的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为什么?

  附:

  雷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闷热的夏天,贴近地面的空气因为温度增高,水蒸气很快就达到饱和了,地面上的水不再继续蒸发,在这闷热的当儿没有一丝儿风,贴近地面的空气正在猛烈地往上升。温度增高,水蒸气增多,使得空气的密度减小,变轻了的空气就得往上升。可是高空中并不像地面上那样热,原来贴近地面的比较热的空气一边往上升,一边渐渐凉下来,就包容不了原先那么多的水蒸气了,一部分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点。我们在地面上看,天空里起云了,我们叫积雨云。别瞧积云像高高的山峰似的,模样儿挺宁静,它里面却在剧烈地翻腾。小水点并成了比较大的水滴开始往下落,从地面上升的空气还一个劲儿地向上冲,两者猛烈地摩擦,于是都带上了电:上升的空气带着负电,下降的水滴带着正电。渐渐地,积云的顶部,负电越积越多;底部,正电越积越多。地面受了积云底部的正电的感应,也带上了负电。雷雨就是这样形成的。

  五、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6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重点】

  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活动难点】

  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夏天真热》

  2、活动前了解幼儿关于夏天雷雨的已有经验,收看或收听关于雷雨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钱的情形。

  1、太阳公公到哪去了?

  2、天空中出现了什么?(乌云)

  3、看上去怎么样?

  4、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雷声,闪电)

  二、引导幼儿观察雷雨时的情形。

  1、现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雨点)

  2、雨从哪儿来?落到了哪里?看看四周的树、花草、房子有什么变化。

  3、等雨小些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撑伞到雨中走走,听雨点声,看雨滴落到地上的圈圈、地面的积水、花草变化等。

  三、引导幼儿观察雷雨后的情形。

  1、看一看,听一听,现在和下雨时又什么不一样?

  2、天上出现了什么?(白云)

  3、到户外走一周,呼吸雷雨后的清新空气,感受雨后的凉爽。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7

  教学目标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

  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教学准备

  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言

  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3、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生1答:残酷、狡猾。生2答:虚伪、阴险。生3答: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生4答:感情不专一。)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4、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

  二、教学过程

  1、提供鉴赏人物视角引出黑格尔名言: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进入具体语言情境:

  情境一: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解读步骤:

  ⑴让学生体验“我们”在表意上的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⑵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教师提供材料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这是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教师问: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教师问: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教师再提供解读视角: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奥地利)弗洛伊德(投影)

  (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27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的高超。)

  ⑶在明确周、鲁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时,生自然明了“无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的“好”是有着特定内涵的,对周、鲁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⑷教师: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

  (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

  过渡到情境二: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解读步骤:

  ⑴请一位女生读屏幕上鲁的第一段话,请男生点评,教师指导。

  ⑵教师事先把两个你们改成你,让生找出课文与老师给的文字的不同。

  ⑶生找到后,让生体验“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明确:“你们”暗示了赶鲁侍萍走不仅有周朴园,更主要的是周家)

  ⑷请生联系上下文语境,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鲁、周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两人的相爱也是真实的;鲁对周有怨恨,但更主要的是恨周的软弱)

  ⑸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教师点拨: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⑹教师提问:“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léi hēi wū yā zhī chuí hù yínɡ pū chán bǎi huá

  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蝉摆哗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雷雨黑沉沉乌云树桩垂下来窗户迎面扑来摆动阵雨毛毛雨暴雨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

  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讲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加“田”是“雷”;“木”加“支”是“枝”。

  (2)换一换:“补”减“衤”换“扌”就是“扑”。

  (3)减一减:“鸟”减“丶”是“乌”;“睡”减去“目”是“垂”。“护”减掉“扌”是“户”。

  (4)猜谜语:“一只山羊,跌倒山上”是“黑”,“十一点进厂”就是“压”,“昂首前去逐龙舟”是“迎”。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黑、垂、迎”并讲述:(板书:扁战)

  (课件出示):“黑、垂、迎”田字格课件。

  “黑”:上下结构,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六笔是竖,七八两笔都是横。注意下面的横四点的写法,左边的一点向左,右边的三点都是向右。

  “垂”:独体字结构,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迎”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二笔是竖提,上面不要多写一撇。最后三笔才是“辶”:点、横折折撇、捺。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描写雷雨的叙述顺序,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A。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叫声像“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B、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乱)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树枝

  大风吹得蜘蛛

  大风吹得花儿

  C、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三)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要停下来了。)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四)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4、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乌云雨彩虹

  大风由大到小

  闪电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9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夏天雷雨闪电等明显的气候特征,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打雷下雨时正确的躲避方法,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和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提前观察夏天雷雨闪电现象(也可根据天气状况随机进行)。

  2、打雷下雨的录音。

  3、人们避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老师弹琴,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2、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听录音,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闪电雷鸣下大雨时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想象夏天雷雨的情景。

  2、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2)听音乐,为歌曲拍打节奏。

  (3)学说歌词。

  (4)整体教唱歌曲。

  (5)分段教唱歌曲。

  (6)幼儿跟着老师琴练习唱。

  (7)集体一起跟着琴唱。

  (8)分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歌练习。

  让幼儿在优美的歌声中,对夏季奇妙的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夏天的美丽。

  3、出示人们避雷的图片,使幼儿正确了解打雷时正确的躲避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引导幼儿在美工区进行美工活动,添画“夏天的雷雨”,并抓住适当时机,告诉幼儿由夏天的雷雨而引申出的新事物,如,彩虹、太阳雨、避雷针等。

  让孩子们大胆讲述你添画的是什么?学习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作品。

  三。活动延伸:

  与孩子们一起对作品进行展评并张贴在互动墙壁上。

  四。结束部分:

  听音乐表演《夏天的雷雨》。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10

  教学目的:

  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认识资产阶级冷酷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

  3、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法指导:

  1、以阅读学习法为主要,辅之以合作学习法。

  2、兴趣性阅读——研究式阅读——鉴赏式阅读。

  教学过程:

  一、以《雷雨》的巨大成就导入课文。

  二、进入课文。

  1、学生表演第一场戏剧冲突。

  2、评价演出效果。

  3、分析人物内心变化。

  4、辩论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

  5、分析评价人物性格特征。

  三、深入探讨:

  1、周、鲁两家的矛盾根源是什么?

  2、周朴园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戏剧的深刻主题?

  四、大胆质疑。

  五、布置作业:

  1、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分析鲁侍萍。

  2、阅读《雷雨》全剧。

  3、就《雷雨》某一角度写一篇文学评论。

  课内思考题:

  1、在周、鲁二人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反复说出一个字,分别有怎样的潜台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2、周、鲁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事件展开对话,周几次问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周在认出鲁之后,对侍萍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4、周朴园爱侍萍吗?他对鲁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是怎样的一个人?

  5、周、鲁两家矛盾的根源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戏剧的标题及当时的社会?

【《雷雨》公开课的教案】相关文章:

《雷雨》公开课教案08-25

《雷雨》 公开课教学设计06-26

雷雨公开课教学设计06-26

雷雨的公开课教学设计06-13

《雷雨》的公开课教学设计06-30

雷雨教案模板《雷雨》教案02-22

关于《雷雨》的公开课教学设计06-01

《雷雨》教案06-19

雷雨的教案05-26

《雷雨》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