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2-07-31 15:42:25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合集八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

  2、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初步学习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3、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方式。

  活动难点:

  能看图表述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找朋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齐唱歌曲《找朋友》,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欢他吗?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诉他你喜欢他?

  2、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喜爱。

  3、爸爸妈妈都是怎么喜欢我们的呢?

  4、:无论好朋友还是爸爸妈妈都很喜欢我们,对我们喜欢的方法也不一样。其实小动物们也有表达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逐一出示图片并引导幼儿看图,了解几种动物爸爸妈妈爱宝宝的不同方式。

  1、这是谁?小企鹅在哪里?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这是谁?你找到了小袋鼠了吗?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妈妈的袋袋里会怎么样?

  3、蚂蚁宝宝住在哪里?它们的洞穴是谁挖的呢?

  4、这只狗妈妈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宝宝吗?狗宝宝在吃奶时,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在做这个表情时心里怎样啊?

  三、游戏:爱的密码。

  1、幼儿根据歌词里说的动物名称,找到朋友,表达出喜爱的动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方法

  尝试教学法。

  活动准备

  1. 大型玩具弹跳垫。

  2. 弹簧及带弹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弹簧秤),其他有弹性的物体(各种橡皮筋、各种皮球、海绵块、手表带、袜子、带弹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弹性)。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弹跳垫之后,进入室内坐好

  师:(提问)1。小朋友在玩弹跳垫时身体有什么感觉?

  3. 你们知道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吗?(自由发言)

  二、 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 请幼儿准备好有事弹性的物体,重视幼儿的发现。

  师:你们面前摆放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试着去拉一拉、压一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提问后幼儿自由发言)

  2. 鼓励幼儿再尝试一次,巩固对弹性特征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再去试一试刚才没有玩到的东西,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指导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压或拉它时,它会变形,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3. 请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弹性的特点。(如弹跳、弹簧步等)

  三、 比较尝试,巩固弹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弹性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让幼儿

  尝试、比较。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与刚才不一样的物体,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把新的发现告诉我。(自由发言)

  小结:有的物体能变形但不能还原,有的物体不能变形,所以它们没有弹性。

  2、请幼儿把有弹性与没有弹性的物体分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筐子里。

  四、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有弹性的物体?(自由发言)

  五、 小结内容,游戏结束

  1. 小结: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又学会了许多知识,知道了用力拉压物体会改变开头手一松物体又恢复原状的现象叫弹性,还明白了弹性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戏“走迷宫”,幼儿出教室。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探索有弹性的物体,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 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及大胆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对人类动物、植物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地球上可饮用水示意图。

  3、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儿歌《水是宝》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欣赏儿歌《好渴好渴想喝水》,引出对水的作用的讨论。

  2、出示地球上可饮用水的示意图,让幼儿知道地球上的可饮用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当前面临水缺乏的严峻形势。

  3、欣赏儿歌《水是宝》,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4、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 哗 地流;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5、欣赏歌曲《水龙头不哭了》,并鼓励幼儿在儿歌的伴奏下大胆表演,让幼儿对节约用水进行情感体验。

  活动延伸:

  与爸爸、妈妈共同讨论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并把好的经验与幼儿一起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听诊器能把声音放大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卡纸、书、25~35厘米长的橡皮管或塑料管、漏斗、手表、手机等。

  活动过程

  说一说周围有哪些声音?人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声音? 听一听,把耳朵贴在同伴的胸口上,有什么声音?与平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身体里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很微小的? 试一试。幼儿将卡纸卷成纸筒,将纸筒一端贴在同伴的胸口,将自己的耳朵贴在纸筒的另一端,听一下心跳的声音,与耳朵贴在心口听到的心跳进行比较。 做一个小小“听诊器”。把橡皮管一端套在漏斗上,若有空隙用彩泥固定。

  游戏:“听诊器”好用吗?

  (1)把橡皮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用漏斗听同伴的心跳声,再用耳朵直接听,比一比用哪种方法更方便、听得更清楚。

  (2)请同伴原地做运动,再用自制“听诊器”听他的心跳声,比较一下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利用“听诊器”听同伴呼吸、肠蠕动等内脏发出的声音。 应用“听诊器”去听周围的环境及身体内部发出的细小的声音,如手表、手机、喝水、咽唾液、呼吸等声音。

  注意事项

  1.应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小漏斗。橡皮管的长短应选择在25~35厘米之间。

  2.橡皮管和漏斗衔接不密封,可以用橡皮泥或胶带密封。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浪费行为带来的后果。

  2.初步建立不浪费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心,不要浪费》图片、日常生活中人们浪费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阅读《小心,不要浪费》的图片,让幼儿明白浪费带来的后果。

  1.观察“水篇”图片,让幼儿理解图片的意思。

  ──图片里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她在刷牙的时候水是开着还是关着?

  ──水龙头下面这么多的杯子代表什么意思?

  2.观察“电篇”图片,让幼儿理解图片的意思。

  ──小女孩要出去玩啦,她把一件什么事忘记了呢?

  ──如果就这样出门了,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3.观察“纸篇”图片,让幼儿理解图片的意思。

  ──画面右边的小女孩在做什么?

  ──为什么画面上会有这么多树?

  观看各种生活中常见浪费行为的照片,引导幼儿说出其他类似的浪费现象。

  ──照片有哪些浪费的行为?你觉得这样为什么不对?

  ──你还见过类似的浪费行为吗?都是些什么呢?

  请幼儿自主观察《小心,不要浪费》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要怎样做到不浪费。

  ──你刷牙的时候,是一直开着水吗?以后要怎么刷呢?

  ──你出门时会记得关灯吗?以后出门要提醒爸爸妈妈什么?

  ──你画画的时候,是不是只画一面呢?以后画画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课前洗净双手。

  3.PPT。

  活动过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师:小朋友,今天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它是一种水果请一个小朋友来猜猜是什么?

  2.集体观察,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看是什么呀?

  师:"西瓜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觉?

  小结:西瓜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的。现在又多了一些形状,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绿色的,还有的有一条一条的花纹。西瓜摸上去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敲会响,推推会滚。

  3.通过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内部特征。

  师:"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捡到了一个西瓜,他们为了吃西瓜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们想知道吗?"

  a.老师讲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师提问:猴王怎么吃西瓜?你会吃西瓜吗?吃西瓜应该吃什么?

  c.师: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们一起把西瓜切开看一看。

  e.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内部:你们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

  f.了解两种特殊的西瓜--黄瓤的瓜和无籽瓜师:小朋友看老师电脑上有两种瓜,它们跟我们平时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样呢?

  4.我们给西瓜涂上颜色吧。(幼儿动手操作)

  5.谈论吃西瓜的好处。

  a.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b.请幼儿尝一尝: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西瓜瓤水分多,吃起来又凉又甜.能解渴、消暑,我们大家都爱吃。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用色彩鲜艳的气球将活动室装扮起来,在活动室中间用彩纸悬挂许多幼儿能接触到的各色气球。

  2、在活动室的空地上铺上大白纸,周围摆放色彩丰富的水彩颜料和各种绘画工具(喷壶、毛笔、纸团、刷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们看看小一班的活动室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这么多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你们去玩玩吧。”(幼儿自由、兴奋的玩气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引起幼儿对色彩的注意。

  教师:“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现在你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给小伙伴说一说,给老师说一说。”(幼儿自由找气球,自由讲述,其间教师个别提问:“你找的是什么气球?为什么喜欢这个气球?)

  2、集体游戏“气球跳跳跳”,引发幼儿感受色彩的美。

  教师:“咱们一起玩游戏《气球跳跳跳》我们边念儿歌边围绕气球跑,当念完儿歌后拍你喜欢的气球,看谁的气球跳的高。”

  幼儿念儿歌:“大气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气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儿去拍气球。教师提问:“刚才,你拍的是哪个气球?”幼儿反复玩2―3遍。教师提问:“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气球飞起来你看着像什么?”

  3、玩颜色,让幼儿充分展示对色彩的感受。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画在这张白纸上?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自己喜爱的颜色在白纸上玩色。教师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

  三、结束部分: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线不同;同一物体大小、形状不同,下落的路线也不同。

  2、能用直线和曲线来记录重的和轻的物体下落时的路线。

  3、仔细观察事物,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纸飞机、竹蜻蜓、积木、彩纸、手工纸、蜡笔、作业纸、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和纸飞机,提出问题:竹蜻蜓和飞机开始在哪里飞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讨论:它们飞到天上,为什么会落下来?

  3、知识点:地球有引力,所以物体会落下来。

  4、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吗?

  二、幼儿实践

  1、问题:它们下落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重的快、轻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线来画出他们下落的路线吗?

  3、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下落的路线?

  三、探索发现

  1、如何让两张一样大的纸走不同的路线(直线、曲线)

  2、知识点: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路线不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

科学领域的活动教案02-17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科学新年活动教案12-25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