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3-10-14 00:00:11 蔼媚 古籍 我要投稿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秋怀》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译文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

  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2﹑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3﹑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4﹑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5﹑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6﹑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创作背景

  早在贞祜元年(1213年),蒙古军即南侵河东(今山西),元好问故乡忻县也受到波及。翌年三月,忻县陷落并遣屠城,元好问的哥哥好古遇难,诗人流寓三乡(今属河南宜阳)。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诗人又移居登封。是岁之秋,蒙古军占领山西全境。这个坏消息,使诗人心情十分沉痛,在县北十里的嵩山中,他写下了这首悲秋怀乡之作。

  赏析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开始两句,写秋风中诗人独坐空堂所感受到的秋声秋意。用“凉叶”“萧萧”“淅淅”“雨声’“霜清”等诸多词语,渲染出一种凄凉气氛;“虚堂”的“虚”字,在凄冷之上更活添了一层孤寂。这两句明里写景,暗中已在传情。

  “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直扣秋怀之题,抒发了诗人“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伤。“黄花”“西风”点明时节,菊花迎秋而开,西风当秋而兴,“秋”字已暗寓句中。“白发”“远客”,交代感怀之由,客居他乡,白发早生,“怀”意已见字外。“白发”一句极为沉痛。本来白发乃年华所致,人所难免的现象,但倘若伤感愁苦过甚,就不免会使人“早生华发”。一个“先”字,写尽了诗人客居他乡、思念故土的刻骨深情。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这第三联写诗人萦怀故土,时时发为吟咏,梦寐难忘。远离家乡的诗人面对着秋风秋雨的凄清景象,思乡之情萦回在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流出口中,愈苦愈吟,愈吟愈苦,恰似秋风中的虫呜,“哀音似诉”“一声声更苦”。诗人此处以秋虫自状,更见怀乡情甚,拥被寒窗,吟写怀抱,不能排解思乡愁绪,那么吹灯入梦,也不能安睡。或者可以“梦里不知身是客”,然而也不能。怀乡之梦,就像孤栖寒枝的乌鹊那样屡屡被惊破。吟声苦楚,好梦频惊,此联用比喻兼层递手法把诗人思乡情怀表现得形象可感、绵绵难尽。

  “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希望站在石岭关头,亲眼望沦陷故乡的殷殷期盼。正因为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浓,愁绪绵绵,才华发早生,诗情凄苦,辗转难寐。这“一望家山眼暂明”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诗人思念故乡,泪眼迷蒙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然而这“一望家山”的愿望,又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实现。“何时”二字既见出诗人期盼的急切,又流露出了诗人对重返故乡之事能否实现而难以把握的忧虑。

  诗人笔下的“秋”,肃杀凄清;诗人笔下的“怀”,满腔愁苦。情与景和谐统一地表现了诗人在蒙军南下,离乡背井,身居异地的情况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心境及对故乡的无限思念的深情。此外,这首诗,感情沉郁,恰如前人所评“沉痛激烈,神似杜公。”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起《论诗》绝句三十首,崇尚天然,反对柔糜、雕琢,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二、《秋怀》陆游

  少时本愿守坟墓,读书射猎毕此生。

  断蓬遇风不自觉,偶入戎幙从西征。

  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2)。

  兴怀徒寄广武叹(3),薄福不挂云台名(4)。

  颔须白尽愈落莫,始读法律亲笞榜(5)。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6)。

  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

  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7)。

  注释

  (1)秋怀,原作“怀秋”,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2)士甲:甲士也。兵士之称。以其带甲,故云。

  (3)广武:在河南荥阳东北,东连荥泽,西接汜水,楚汉相持于此。晋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孺子成名。

  (4)云台:汉宫中高台,以其高起干云,故名。

  (5)笞榜:谓用刑也。笞为五刑之一,榜揭示于众也。《史记·张耳传》:“笞榜数千,身无可击。”校按:此处榜即搒,用棍或板打之意。此诗通篇押八庚韵。

  (6)饧:糖薄也。《扬子方言》:“饧谓之糖。”《释名》:“饧,洋也,煮米消烂,洋洋然也。”苏轼《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诗:“火冷饧稀杏粥稠,青裙缟袂饷田头。”此句寓甘言蜜语之意。校按:饧,有加稀、变软之意。

  (7)北平:《汉书·地理志》:“右北平郡属幽州。”《史记》:汉李广拜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年。不敢入右北平。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三、《秋怀》李贽

  白尽余生发,单存不老心。

  栖栖非学楚,切切为交深。

  远梦悲风送,秋怀落木吟。

  古来聪听者,或别有知音。

  作者简介

  李贽(1527年~1602年),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赘,号宏甫,又号卓吾,又别号温陵曙上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举人,不应会试。历任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死在狱中。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秋怀》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08-09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04-13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06-13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9篇02-28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9篇)02-28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02-14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02-14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9篇)02-28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8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