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2-17 10:40:02 古籍 我要投稿

筹笔驿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3篇

筹笔驿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韵译

  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

  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

  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

  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

  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注解

  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②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④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⑤降王:指后主刘禅。走传车: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⑥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⑦他年:作往年解。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⑧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赏析: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此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一本作“鱼”)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说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温《诗眼》所说的:“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猿(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用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自然景物。是拟人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人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气氛描写,而是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一主体。

  李商隐好用典故。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云:“李商隐诗好积故实。”他爱把古人罗致笔下,自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都可以在他的诗境中同时出现。“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此题所咏乃诸葛亮,则此联对句中的关羽、张飞为其同时人,是今;管仲是春秋时人,乐毅是战国时人,远在三国之前,是古。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创作背景

  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而作的一首咏怀古迹的诗。诗中极力推崇诸葛亮才比管仲、乐毅,却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后主刘禅终于成为亡国之君,自是遗恨千古。这沉痛的历史慨叹,和晚唐政局相关。沉郁悲壮,韵唱深至。

筹笔驿原文翻译及赏析2

  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翻译

  诸葛亮抛弃隐居为主人分担兴汉之优,四处征战竭尽全力帷幄运良筹。

  时势顺利时仿佛天地都齐心协力,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

  蜀汉千里江山被小子轻易抛掷。遗恨编纬只能怪两朝老臣谯周。

  而今只剩下山岩旁多情的江水,仿佛怀念,往事不停地绕驿奔流。

  注释

  筹笔驿:在四川广元县,相传蜀相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军筹画于此。

  抛掷:投,扔,指别离。

  南阳:诸葛亮隐居的地方隆中(今湖北襄阳)属南阳郡。

  北征:指攻打曹操。

  东讨:指攻打孙权。

  时来:时机到来。

  同力:同心协力。

  运去:时运过去。

  自由:自己能够作主。

  孺子:指蜀后主刘禅。

  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

  冠剑:指文臣、武将。

  谯周:蜀臣,因力劝刘禅降魏令人痛恨。

  解:知道,懂得。

  鉴赏

  此诗首联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出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北征东讨的运筹帷幄,他的计谋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北征,筹笔驿是为伐魏运筹,是北征;东征是陪衬,不实指打东吴。刘备去打东吴,诸葛亮是反对的,他没有东讨。这里实际上是“南征北伐”,不说“南征北伐”而说“北征东讨”,因为上句已用了“南”字,为避开重复,所以这样说。

  颌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句当战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刘备两家的兵力,联合起来也不能与曹操大军相比。只是倚靠了长江之险,曹操北方的军队不习水战。又靠了东风,好用火攻来烧毁曹军的战船取胜,这是利用天时地理来获胜,所以说“天地皆同力”。时运不济,像李商隐诗里说的:“关张无命欲何如?”关羽、张飞都早死了,不能帮助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颈联“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诸葛亮死后,魏将邓艾率军攻蜀,谯周劝后主投降。后主听了他的话投降了。蜀国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轻轻地断送了。在刘备和后主两朝的文臣武将,主要是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谯周的。

  尾联归结到筹笔驿:“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在驿亭的岩下水,还在傍驿流着,好像在怀念诸葛亮。

  这首诗先想到诸葛亮,写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尽良筹”,这就跟筹笔驿的规划军事结合。既然是“尽良筹”,而他的出师到底有利无利,这就开出颔联,归于时运,时来才有利,运去就难办了。颈联归到运去,于是孺子抛弃山河,谯周主张归降。归结到岩下水的多情。这里把诸葛亮规划的胜利和挫折归于时运。李商隐《筹笔驿》:“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也认为北伐的所以不能成功,由于关张无命,不能帮助他北伐,也归结命运。温庭筠《经五丈原》:“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他称蜀国为下国,称魏国为中原,含有上国的意思。下国和中原对抗,含有大小强弱不同的意味,所以说“中原逐鹿不由人”,即认为偏处西南的弱小的'下国要跟中原强大的魏国逐鹿,是不由人力的,即诸葛亮的北伐要用蜀国来统一中原,也非人力能达,这就不把北伐的不能成功归之于时运或天命了。这样的看法胜过两篇《筹笔驿》的看法。

  就写筹笔驿说,李商隐诗的开头:“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何焯批李诗:“起二句即目前所见,觉武侯英灵奕奕如在。”看到筹笔驿上的猿鸟还像在畏简书,风云长期在保护营栅,极力写出诸葛亮的英灵如在。这个开头是既切题又推尊诸葛亮,写得非常有力,不是罗隐的多情永傍驿流所能比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怀古诗,可能是作者落第后游览筹笔驿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筹笔驿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筹笔驿》

  唐·李商隐

  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译文

  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

  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

  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

  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

  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故名。大中十年(856)冬,诗人罢梓州幕,随柳仲郢还京,经筹笔驿有感而作。诗作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统一中国而感到惋惜,“恨有余”是这首诗的灵魂与诗眼。为了突出这个“恨”字,诗人采用了一扬一抑、抑扬交替的艺术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 “护”其藩篱,极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徒”有神智,“终见”刘禅降魏蜀亡,长途乘驿车被押解洛阳,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智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关羽、张飞早夭,失却羽翼,又一抑。末联,看似议论,实则抒情,一切议论、抒情都归结到“恨有余”上。一抑一扬,抑扬顿挫,一唱三叹,宛转有致。管、乐,指春秋时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和战国时为燕昭王大破齐国的乐毅。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不忝(tian),无愧。诸葛亮的才干比管、乐毫不逊色。纪昀评此诗说: “起二句极力推尊,三四句忽然一贬,四句殆自相矛盾。盖由意中先有五六二句,故敢如此离奇用笔。”宋弼则以此诗与杜甫的《蜀相》比美:“起二句本意已尽,下面无可措手矣;三四句作开笔,五六收转,两意相承,字字顿挫;七八振开作结。与少陵‘丞相祠堂’作,不可妄置人优劣也。”诗中的“恨有余”,不单是指诸葛武侯。同时也是诗人本身的家国之恨。

【筹笔驿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3篇】相关文章:

筹笔驿原文翻译及赏析02-15

筹笔驿原文及赏析07-20

筹笔驿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2-15

李商隐的《筹笔驿》12-20

古诗筹笔驿李商隐11-10

望驿台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葛溪驿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金陵驿·其一_文天祥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归舟》原文及翻译赏析02-15

羔羊原文翻译及赏析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