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时间:2023-11-10 11:31:01 炜亮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表达出诗人看到怀素草书屏风之后惊喜的感情,以询问句陡起,好像在问屏风主人“您从哪里得到怀素的草书屏风啊”。

  B.“踪”,踪迹。用“踪”说明他平素就对怀素的去过哪里极为留心和熟悉,所以知道怀素来过屏风的主人家里。

  C.“尘色染”有两层意思,一是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显得十分珍贵;二是字幅浸染尘色,有些斑驳,爱惜中流露出惋惜之意。

  D.从“墨痕浓”三字中,仍然满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这里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

  E.主人家所在之处的环境显得奔放古朴,这正与草书屏风的风格相映衬,书法之美与环境之美相彰显,更让诗人欣喜不已。

  2.结合全诗,说说最后一联的含义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BE(踪,不是指怀素的踪迹,而是指怀素的笔迹,故B项不正确;“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是以“怪石”来比喻怀素草书中的字,指笔画中的“点”,好象正向秋涧奔赴。“寒藤”比喻笔画中的“竖”;“古松”比喻笔画中的“弧钩”。而不是指主人家的住处,所以E不对)

  2.①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中去了。②“以龙喻字”,表现怀素草书飞动的气势和苍劲的形象,仿佛有生命一般;③“恐”,表现出作者对怀素草书的珍爱之情。“怕这些字变成龙飞走”(或对怀素书法的赞美之情)。(一点2分,共6分)

  二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写诗人询问对方是从哪里得到这个屏风的,因为他一眼就看出字是怀素写的,说明诗人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很熟悉。

  B.颔联上句的“尘色染”形象写出了屏风不被人重视的现实,表达出诗人看到屏风被灰尘沾染的伤感。

  C.颔联下句中的“墨痕浓”的 “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已经把整幅字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

  D.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表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E.主人家所在之处奇石藤松的环境布局,显得奔放古朴,这正与草书屏风的风格相映衬,书法之美与环境之美相彰显,更让诗人欣喜不已。

  2.诗歌的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描摹出怀素草书的什么特点(6分)

  翻译:

  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的书法的踪迹。虽然字幅上侵蚀了尘色,有些斑驳,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写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赏析

  《草书屏风》是晚唐诗人韩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以及它那无穷的生命力。

  “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用具,为美观计,上面一般都绘有图画或写有文字,所以它在适用中还有书画的艺术价值。这首诗看似咏“屏风”,实际上是咏“屏风”上怀素的草书。它“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草书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以及它那无穷的生命力。是为唐人论书名篇之一”(洪丕谟《书论选读》)。

  怀素,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原姓钱,幼年便出家当了和尚。生卒年不可考,活动当在公元八世纪,即唐代中叶。他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勤奋好学,后遂以狂草知名,兴到运笔,如骤雨急旋,随手万变,而合乎法度,成为一代大师。他的草书在当时知名度就很高,到后来,他的书迹更为人所宝,虽片纸只字,亦价值连城。他留存下来的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和《千字文》等,皆系草书,有影印本传世。其中尤以狂草《自叙帖》最为著名。

  怀素的草书到了韩偓所在的晚唐、五代,愈来愈为世所珍。韩偓本人不仅精于诗歌,对书法也有一定造诣。据宋代《宣和书谱》卷十载:“考其(韩偓)字画,虽无誉于当世,然而行书亦复可喜。尝读其《题怀素草书诗》(按即《草书屏风》)云云,非潜心字学,其作语不能迨此。后人有得其《石本诗》以赠,谓字体遒丽,辞句清逸。”由于韩偓本人对书法有爱好和研究,因而他对怀素遗留在屏风上的草书墨迹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一开始就以问句陡起,好象十分激动地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啊?”惊喜成分之态,溢于言外。而且紧接着就立刻判定,这分明是怀素的笔迹(踪,是踪迹,这里是笔迹)!这充分说明他平时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如故人相遇,一眼便认了出来。接下来,作者在惊喜中对屏风上的整幅墨迹作了审视:“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前一句从“尘色染”中,见出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弥足珍贵;但由于长期辗转流传,字幅上浸染了尘色,有些斑驳,诗人在极端爱惜中似乎也流露出一丝惋惜之意,后一句说虽然染上了很多尘色,但还是可以看见那浓黑的墨迹,从“墨色浓”三字中,仍然满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这里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已经把整幅字中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了读者,十分形象而又准确。

  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作者的惊喜之情在诗行中不停地跃动。但又显得一气贯通,流转自如,其欢欣的情绪,犹如一条活泼的小溪,在曲折中畅流而下。这四句显得极为自然,完全是一片真情的流露,读来仿佛如见当时情状,到后四句,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对字幅中的点画作了具体描述,把这一高度抽象的艺术,十分具体、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具有怀素书法的特点,使人叹赏不已。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这两句先是从点画来赞美怀素书法的苍劲有力。前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的字,好象怪石正在向秋涧奔赴。这一比喻形象奇特,但却由来有自。晋代卫夫人《笔阵图》说:点,要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里在“石”前加一“怪”字,就表明它不同一般,体现出怀素草书的“狂”的特色。在“怪石”与“秋涧”间着一“奔”字,充分表现了草书中“点”画在映带时那咱迅疾有力的动势,十分生动。后一句是说怀素草书中竖和弧钩笔画,真象枯藤(即“寒藤”)挂在古松上,这个比喻又从欧阳询来。欧阳询《八诀》说:竖,要如“万岁之枯藤”;弧钩,要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藤”“松”已有劲健意味,再用“寒”“古”来形容,就更具苍劲之感。两句中虽只点出点、竖和弧钩这些个别笔画,但却在怀素草书中具有代表性,其它笔画概可想见,那种中锋运笔时饱满、刚劲、浑厚的效果,鲜明地显现出来。而且,这些“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的点画,构成了狂放、豪纵的整幅气度,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活泼,体现了生动的气韵。这是书法作品中很难达到的高妙境界。这屏风上生动的草书,激动着诗人的心,不禁生出奇妙的想象;“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如果把屏风搬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龙,游到水中去了。这一想象更为奇特,但也并非无来处。古人把写草书比为“笔走龙蛇”,如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因为笔画的盘绕曲折,有如龙蛇迅速有力的游动。从以上比喻中,可见怀素草书是何等的笔势夭矫,生动活泼,显现了旺盛的活力。另外,古人常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来比喻“书圣”王羲之的字,这里也隐然以怀素比王羲之,可见推许之高。“恐”字,不仅有估计的意思,也还有怕它真化为龙,从水中飞走,而失去这珍贵难得的字幅的意思,有一种风趣的意味隐含其中,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对怀素草书遗墨的万分宝爱之情,使前四句那种惊喜神情一直贯穿到末尾,全诗洋溢着充沛的激情。

  诗人从屏风写起,然后写怀素草书,写怀素草书又先表现整体感觉,然后再以形象的笔墨作具体的描述,全诗层层深入,步步引进,最后又以神奇的想象结尾,留下回味不尽的余意,并和篇首暗中照应,在章法上显得谨严、完整,表现出精心的安排。特别是形象的生动描写,激情的强烈抒发,使全篇荡漾着盎然诗意,语语动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韩偓(842~923)中国唐代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10岁即席赋诗。龙纪元年(889)始登进士第,一度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回朝后拜左拾遗,迁左谏议大夫。后因忤触权臣朱温,贬濮州司马,于是弃官南下,这期间,唐王朝曾两次诏命还朝复职,皆不应。

  韩偓诗中,最有价值的是感时诗篇。它们几乎是以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图景。作者喜欢用近体尤其是七律的形式写时事,纪事与述怀相结合,用典工切,有沉郁顿挫的风味,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寓于清丽芊绵的词章,悲而能婉,柔中带刚。他的作品多写上层政治变乱,触及民生疾苦者较少。而艺术上缺乏沉雄阔大的笔力和精深微妙的构思,有时不免流于平浅纤弱。

  韩偓的写景抒情诗构思新巧,笔触细腻。而最大的特色,还在于从景物画面中融入身世之感,即景抒情,浑涵无迹。七律《惜花》写得悲咽沉痛,被人视作暗寓亡国之恨。一些写景小诗如《醉著》、《野塘》,以白描手法勾摹物象,构图明晰,设色疏淡,宛如一幅幅饱含诗意的水墨画卷。至于反映农村乱败景象的《自沙县抵尤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寓时事于写景之中,更有画笔与史笔相结合之妙。

  韩偓作《香奁集》写男女之情,风格纤巧。对此历来评价不一。今有明汲古阁刻本《韩内翰别集》1卷,附补遗1卷。另《香奁集》有元刊3卷本和汲古阁1卷本传世。

【《草书屏风》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草书大王》阅读答案及翻译11-26

杜甫《白帝》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11-09

《临江仙》阅读答案和翻译及赏析07-06

《岁暮》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11-10

《苔》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3-18

《故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05

《上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20

王安石《北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20

《春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6-05

南乡子辛弃疾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