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4-04-28 14:50:01 美云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上学期间,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附加注释

  1.善:擅长,善于

  2.回:回转,扭转。

  3.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

  4.霁(jì)威:息怒。霁:收敛

  5.谒告:请假。

  6.南山:终南山,在今西安市东南七八十里。

  7.严装:装备整齐。

  8.嗔:生气。

  9.中辍:中止。辍:停止。

  10.鹞:猛禽。

  11.臂:手臂,这里为动词,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12.匿:藏。

  13.固:同“故”,故意。

  14.竞:最终。

  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主要人物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在位23年,享年50岁。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开疆拓土,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魏征

  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入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李世民畏魏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李世民畏魏征》阅读答案及翻译07-05

李世民畏魏征的阅读理解及答案05-31

畏人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6-19

绝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2-22

读书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15

闺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3-20

春晓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6-10

读书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7-26

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6-06

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