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方案

时间:2023-06-10 13:15:08 方案 我要投稿

临床试验方案3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床试验方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临床试验方案3篇

临床试验方案 篇1

  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依次进行的三部分,即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方案、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方案。 I期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首页

  试验药物简介,包括中文名、国际非专利药名(INN)、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前药理与毒理研究结果、初步临床试验结果; 研究目的;

  试验样品,包括样品名称、编号、制剂规格、制备单位及制备日期、批号、有效期、给药途径、储存条件、样品数量并附药检报告单;

  受试者选择,包括志愿受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入选人数及登记表; 筛选前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见后); 观察指标(见后);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总结报告; 末页。

  1、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一般采用无对照开放试验,必要时设安慰剂对照组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最小初试剂量按Blackwell改良法计算并参考同类药物临床用量进行估算(见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 1998:298);

  最大剂量组的确定(相当于或略高于常用临床剂量的高限);

  剂量组常设5个单次给药的剂量组,最小与最大剂量之间设3组,剂量与临床接近的组人数8~10人,其余各组每组5~6人。由最小剂量组开始逐组进行试验,在确前一个剂量组安全耐受前提下开始下一个剂量,每人只接受一个剂量,不得在同一受试者中在单决给药耐受性试验时进行剂量递增连续试验;

  方案设计时需对试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方案应包括处理意外的条件与措施;

  与试验方案同时设计好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 CRF)、试验流程图(Chart)等。

  2、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剂量选择:选择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中全组受试者均能耐受的高、中、低3个剂量,其中,中剂量应与准备进行临床Ⅱ期试验的剂量相同或接近,3个剂量之间应呈等比或等差关系; ? 受试者选择: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筛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试验设计采用三交叉拉丁方设计,全部受试者随机进入3个试验组,每组受试者每次试验时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试验药,3次试验,每名受试者均按拉丁方设计的顺序

  接受过高、中、低三个剂量,两次试验间隔均应超过5个半衰期,一般间隔7~10天。 三交叉拉丁方方案

  随机分组 第一次试验剂量 第二次试验剂量 第三次试验剂量 低 中 高 第一组 中 高 低 第二组 高 低 中 第三组 生物样本选择适宜的分离测试方法,最常用的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应详细写明具

  体的测试方法、测试条件和所用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等信息; ? 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标准化与质控方法 精确度(Precision):日内差CV%应<10%,最好<5%。

  重复性(Reproducibility):日间差CV%应<10%。

  灵敏度(Sensitivity):①要求能测出3~5个半衰期后的血药浓度,或能检测出1/10Cmax浓度;②确定为灵敏度的最低血药浓度应在血药浓度量效关系的直线范围内,并能达到精确度考核要求。

  回收率(Recovery):在所测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内药物自生物样品中的回收率应不低于70%。

  特异性(Specificity):应证明所测药物为原形药。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应用两种方法测定时,应求相关系数R值,并作图表示。

  药代动力学测定应按SDA审评要求提供药代动力学参数; ? 药代动力学研究总结报告应提供: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测试方法、条件及标准化考核结果; 每名受试者给药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尿浓度与尿中累积排出量的均数±标准差,药时曲线图;

  对所得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说明其临床意义,对Ⅱ期临床试验方案提出建议;

  3、连续给药药代动力学与耐受性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要点

  受试者选择8~10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筛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各项健康检查观察项目同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 ? 受试者于给药前24小时、给药后24小时、给药后72小时(第四天)及给药7天后(第八天即停药后24小时)进行全部检查,检查项目与观察时间点应符合审评要求;

  全部受试者试验前1日入住Ⅰ期病房,接受给药前24小时各项检查,晚餐后禁食12小时。试验当天空腹给药,给药后2小时进标准早餐。剂量选择准备进行II期试验的剂量,每日1次或2次,间隔12小时,连续给药7天。 二、II/II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1、II/II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需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与指导原则: 《赫尔辛基宣言》

  我国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我国现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 各类专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进行国外一类新药(特别是ICH成员国的一类新药)时,除执行我国法规与指导原则外,还需符合ICH-GCP要求;

  2、II/II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伦理方面的考虑要点:

  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原则、GCP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前应认真评估试验的利益与风险;

  确保试验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受试者的权利、利益、安全与隐私; 临床试验方案(Protocol)、病例报告表(CRF)与受试者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均应在试验前经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并获得批准件;

  试验开始前需获得每例受试者完全自愿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分别由受试者及研究者保存;

  参加试验的研究乾应时刻负有医疗职责,保证受试者的用药安全; 每个参加试验的研究人员应具有合格的资格并经过很好的训练; 临床试验应建立试验质量控制系统。

  3、II/III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专业方面考虑的要点:

  试验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GCP指导原则中有关专业方面的规定,并符合《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技术标准;同时严格执行SFDA《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注册要求;

  II期临床试验必须设对照组进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常采用双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Double-Blind, Randomized, ParallelControlled ClinicalTrial)。双盲法试验用药在外观、色香味等方面均应一致,只标明A药或B药,如制备外在特征无区别的A、B两药确有困难时,可采用双盲双模拟法(Double-Blind,Double DummyTechnique),即同时制备与A药一致的安慰剂(A0),和与B药一致的安慰剂(B0),两组病例随机分组,一组服A+B0,另一组服B+A0,从而使两组所服药物在数量、外观与色香味上均无区别。II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原则上与II期试验相同,但III期临床的对照试验可以设盲也可以不设盲进行随机对照开放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Open Labeled Clinical Trial)。

  II/III期临床病例数估计(Assessment of Trial Size)。 ·各期临床试验病例数应符合SFDA规定的最低要求,即II期临床试验的试验组例数不少于100例,做2个或2个以上适应症的,每个适应症不少于60例;III期临床试验要求试验组例数不少于300例(避孕药为1000例,开放试验),未具体规定对照组的例数,可根据试验药适应症多少、病人来源多寡来考虑,如单一适应症,一般可考虑试验组100例、设对照组100例(1:1),试验组另200例不设对照,进行无对照开放试验,如果有2种以上主要适应症时,可考虑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1:1),试验组100例不设对照,若有条件,试验组300例全部设对照当然最好。如果SFDA根据品种的具体情况明确规定了对照组的例数要求,则按规定例数进行对照试验;小样本临床试验中试验药与对照药的比例以1:1为宜。

  如果试验需要,还可按统计学要求计算试验例数作为参考。如试验药疗效明显超过对照药时,为获得试验药优于对照药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可按附件中的公式计算出试验应选择的病例数。

  对于某些药物类别,如心血管疾病药物往往既有近期试验目的`如观察一定试验期内对血压血脂的影响,还有长期的试验目的如比较长期治疗后疾病的死亡率或严重

  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则III期临床试验就不单是扩大II期试验的病例数,还应根据长期试验的目的要和要求进行详细的设计,并做出周密的安排,才能获得科学的结论。 应制订明确的诊断标准、纳入排除标准,以及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技术指标和判定指标为正常或异常的标准;根据不同类别的药物的特点和试验要求在试验方案中规定明确的标准。

  剂量与给药方法(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参照说明书或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来制订;

  疗效评价(Assessment of Efficacy):疗效评价标准要选择公认的所谓金标准,无公认标准的按照新药临床研究及专业治疗的指导原则来制订; 不良反应评价(Evalua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目前存在两种评价标准

  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的关系评定标准

  5级评定 肯定有关 很可能有关 可能有关 可能无关 肯定无关 7级评定 肯定有关 很可能有关 可能有关 很可能无关 可能无关 肯定无关

  无法评定 病人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门诊病例一般很难满足依从性要求,如果目标适应症人群多数来自门诊病人,则在试验设计时应考虑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其依从性。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Data Managemen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应在试验设计中考虑好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既要符合专业要求也要达到统计学要求。

  4、IV期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要点

  IV期临床试验为上市后开放试验,不要求设对照组,但也不排除根据需要对某些适应症或某些试验对象进行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IV期临床试验病例数按SFDA规定,要求≥20xx例;

  IV临床试验虽为开放试验,但有关病例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疗效评价标准、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判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各项观察指标等都可参考I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要求。

  临床试验病例数计算公式:

  N=[P1*(1-P1)+P2*(1-P2)]/[(P2-P1))*(P2-P1)]*F(α*β)

  其中:

  N=估算的应试验病例数

  P1=标准药(对照药)估算的有效率,假设P1=90% P2=试验药预期优于标准药时的有效率,假设P2=95% α=一类误差(TypeI Error)常定为0.05

  β=二类误差(TypeII Error)常定为0.10,1-β=0.90 F(α×β)=10.5

  F(α×β)可查下表得到

  F值表

  β(TypeII Error) α(TypeI Error) 0.05 10.8 13.0 15.8 17.8 0.1 8.6 10.5 13.0 14.9 0.2 6.2 7.9 10.0 11.7 0.5 2.7 3.8 5.4 6.6 0.1 0.05 0.02 0.01

临床试验方案 篇2

  1. 确定处理因素 临床试验中,处理因素是指研究者施加的某种干预措施,主要是结合专业,根据研究目的来选定少数几个主要因素。对人体进行试验,必须有临床前的动物性研究作为依据,经动物实验证实是有效、无害的干预措施才能过渡到人类机体研究,以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原则下开展研究工作。当然患者有权中途退出正在进行的试验。这一工作程序是对所有入选的患者,包括对照组的研究对象。

  2. 选择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又称受试对象)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研究者认为自己的选题有创新性且目的明确,可根据如下几项原则选择参与试验的对象:

  ①制定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应有明确的诊断定义,诊断标准是公认的;研究对象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能够说明研究目的所要解答的问题。

  ②敏感群体: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是敏感的,才能突出干预措施的效果。一般而言,临床试验选择中青年、病程和病情适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较为理想。

  ③制定排除标准:估计某些患者对干预措施会引发副作用,或病情较重,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则不宜选为研究对象,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④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依从性是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的执行、服从的态度,包括服药、接受检查、回答问题等。依从性好,所取结果让人信服且客观,这是防止测量偏倚的重要环节。依从性差者,要及时寻找原因,予以纠正。同时还须注意试验执行者(研究者)的依从性,例如主动性和责任心及相互间的工作协调性等。

  ⑤确定样本含量:在对干预措施有效性检验的同时还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安全性检验。参与试验的例数多少又是由α、β和δ=μ1-μ2所决定的,而这些参数定量标准完全是由研究者凭经验、查阅文献或者预试验摸索出来的,还要考虑试验中途退出的受试者数量。

  3. 设置对照组 临床试验设置对照组的.意义是为了充分显示出干预措施的效应。在设计时须注意几点:

  ①一般不设置无处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或当今最有效方法作为对照组。

  ②高病死率作为对照:临床经验说明某类疾病很难根治,且有高病死率,若能在短期内治愈就有说服力。如某些恶性肿瘤、艾滋病等。

  ③注意时间差的影响:临床试验中,同时对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方式只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是试验中途陆续加入的病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之间的一致性难以保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种时间差对效应的影响。

  4. 确定适合的设计类型 根据研究目的、处理因素的多少、结合专业要求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如评价单个因素的效应,且受试对象较易选择时,可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或分层随机对照设计。若观察时间短、异体配对难以实现,且两组前后差值均数较大时,可选用同源配对设计。若要研究两个及以上因素且存在交互作用时,则可选用析因设计方法。交叉设计和序贯设计也是临床试验的常用方法。

  5. 拟定效应指标 为了说明干预措施作用的大小,就必须有反映处理因素的效应指标,如治愈率、病死率、复发率等。如何选择效应指标须注意如下几点:

  ①尽可能选择敏感度高、客观性强、特异度高的指标。

  注意观察处理与效应之间的时序关系,受试对象在接受处理因素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会产生相应的效果,结合专业选择最佳时间测量效应指标,时间过短过长都会产生偏倚,特别是时间过长其效应也许已经消失。

  ③多选硬指标,少用软指标:不能计量测定的指标称为软指标,如临床医学中的症状、体征等,如疼痛、头晕、恶心、咳嗽、发绀、乏力等。对于那些软指标,应尽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使之半定量化,并注意等级划分的可行性,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半定量指标。有些看来是客观的定性指标,如异常与正常、阳性与阴性、有效与无效,都含有软指标成分。相对而言,硬指标是设计时常被采用。所谓硬指标是指经各种设备、仪器精确测量的效应指标。能够真实地表达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排除了主观判断误差。

临床试验方案 篇3

  (一)质量控制

  1、本试验涉及的研究医生,实验室人员和社区参与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试验方案中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研究者和参与研究的其他工作人员应履行职责,并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采用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的实施。

  3、临床试验中有关所有观察结果和发现都应加以核实,在数据处理的每一阶段必须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完整、准确、真实、可靠。

  4、研究者和参与研究的其他工作人员具备总够的从事本研究的时间和可靠的受试者来源。

  5、所以设计实验室检测的项目,实验室条件应满足要求,实验室的环境应清洁、卫生、安静、无污染;管线设置应整齐,要有安全管理措施和报警、应急及急救设施;仪器放置的场所应符合要求,并便于仪器操作、清洁和维修,要有适当的防尘、防震、通风及专用的排气等设施;对温度或湿度变化敏感易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应备有恒温或除湿装置;实验室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能有效地组织、指导和开展本科室的业务工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不同的检测仪器由专人负责操作,定期校验检定。

  6、本研究涉及需要采集的标本应有专人负责采集。

  7、检测程序按规定的SOP进行操作。

  8、当研究方案需要修改时,按SOP召集伦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职能,确保受试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9、每个参加单位应设立资料档案袋,按方案中的要求保存所以的原始资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以便核查。

  10、合同研究组织必须指派经过本研究培训的监查员,监查员需要有医学药学的相关专业背景,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监查SOP对研究项目进行核查(包括:试验前访视,启动访视,常规监查访视以及结束时的结束访视,详见“监查方案”)。

  11、稽查人员对临床试验相关活动和文件进行系统性检查,以评价试验是否按照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相关法规要求进行,试验数据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稽查应由不直接涉及该临床试验的人员执行。

  12、稽查的工作的建立是为了确保临床试验能以符合方案以及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关法规的要求的方式实施。内容包括:

  1)临床研究是如何操作的?

  2)是否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实施。

  3)主要研究者是否有效、适当地监控研究的进行?

  4)研究的质量如何:研究相关人员、研究中心、和数据试验中是否贯彻了SOP的.要求?

  5)研究中心誊抄在病例报告表上的数据是否与原始资料一致?

  6)总体的试验质量(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7)研究文档是否存在?是否有序存放?是否可自释(是否可从研究文档中重塑试验数据?)。

  8)检查监查报告试图发现质量趋势,和程序制定上的问题对已经发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措施上的咨询。

  13、定期稽查,并撰写稽查报告,以及与相关人员召开会议,讨论稽查中发现的问题。

  14、稽查流程图

  (二)监查方案

  1、本研究监查员进行三种类型的访视:启动研究访视,常规访视,以及结束访视。

  1) 启动研究访视:约见主要研究人员,制定访视计划,并向研究者介绍监查的目标和计划。

  查看包括:培训手册、表格、试验方案、需要用到的药物、试剂是否齐全、实验室是否符合要求,参加研究人员资格,是否符合资料管理SOP等。如需要可以召开启动会议,与所有参加本研究的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讨论方案和工作内容,并明确各个人员的指责,讲解数据填写规范和原始资料保存的SOP要求等。

  2)常规访视:

  每一次访视前,回顾试验的进展情况、前次未解决的问题,与研究者联系,确定访视日期,并了解试验用品是否充足,制定本次访视工作的计划、日程表,准备访视所需的文件资料和物品。

  与研究者会面说明本次访视的主要任务,了解试验进展情况(受试者入选情况、病例报告表填写情况,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情况等)。

  以前访视所发现问题的解决情况 核对并更新研究者管理文件册核查原始文件及病例报告表(注意对试验方案的依从性、完整性、一致性、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收集病例报告表试验物资的核查(存放情况、发放回收情况记录、使用是否违反方案要求)。 记录所发现的问题 与研究者一起讨论和解决此次访视发现的问题,交流其他研究单位的进展和经验。 将取回的物品、已签署的知情同意书、病例报告表等按规定存放。 填写访视报告 更新各项记录表格 对发现问题的追踪及解决 安排后续访视计划 试验过程中,如试验方案、病例报告表等发生改动,需报伦理委员会审批。 临床试验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伦理委员会。

  试验进行中需向伦理委员会提交的文件: 试验方案修正件、知情同意书修正件、严重不良事件报告、招募受试者广告(如采用)。

  3) 结束访视:

  回顾常规访视中遗留的问题 确认访视时间,制定此次访视工作的计划和日程表 确认研究者管理文件册完整并已更新 确认所有CRF表均已收集 确认研究单位无数据丢失 确认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和追踪情况 确认遗留问题的解决情况 核对本研究各项物质运送、发放和回收记录 讨论和总结,确认遗留问题及后续工作,说明试验相关文件资料的保存要求后续工作: 完成试验结束监查访视报告 ,通知伦理委员会试验结束 ,继续追踪和解决遗留问题 ,所有文件存档。

  试验结束后向EC提交的文件:试验结束函、试验结束后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临床试验方案】相关文章:

精选临床试验方案4篇06-03

策划方案策划方案04-11

餐饮营销方案方案04-03

策划方案完整策划方案02-08

营销方案餐饮营销方案04-11

供货方案及保证措施供货方案05-19

会议的方案11-03

调研的方案02-21

徒步的方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