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2023-04-27 16:14: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1

  是的,一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哇塞。累的我啊,容我缓缓,压一压波浪壮阔的心绪。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上半年一直热衷于名人名家随笔的我,却改投到长篇小说的行列。我骄傲自满的内心回答是:段位提高了,眼光高了,心气高啦,想挑战一些自己无法企及的作品。

  似乎从我爱逛书店开始,《穆斯林的葬礼》都会出现在“流行书籍”里面。这也说明人家已经红了很久,可惜我都是怀着不同民族不想了解或者说害怕读不懂的抵触心理与之来个绕道而行。如果没有管老师的大力“叫卖”,宣传它写作编排的精心与精妙,我想我近期都不会跟它见面,更不会快速地爱上它。(冰美人的美丽,只会让我敬而远之,嘿嘿!自我定式的可怕也是在于此!)

  说实话,我第一遍看它的序曲—月梦,真的是云里雾里。里面就写那个“她”,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全部读完,才大拍脑门儿,哇……,原来是玉儿。作者真会讲故事。

  这本书的编排真是奇了,我觉得吧,看它,就是在播玉米皮。一层叠着一层,交错中还透着有序,有点八卦阵的味道,读者一不小心还会跳进坑里。一个章节是讲抗战时期的事儿,另一个章节就将1960年前后的事儿。别看它是讲不同时空、不同主人公的事儿,但是命运似乎都出奇的一致。里面人物一个一个的天真、淳朴,经过一系列事件的炼狱,再到最后灵魂被纳进天园。看着看着,我的眼泪也随着新月的死去而流出,花一样的年纪,花一样的未来,什么都没了,哎!

  虽然它是悲剧,但是我非常认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关于悲剧的认识: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

  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

  对于我比较关心的写话技巧,霍达女士也做了真诚的回答:我至今弄不清楚我运用了什么技巧,也弄不清楚这本书按时下很流行的说法归属什么流派。我无意在作品中渲染民族色彩,只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民族之中,它就必然带有自己的色彩。我无意在作品中铺陈某一职业的特点,只是因为主人公从事那样的职业,它就必然顽强地展示那些特点。我无意借宗教来搞一点儿“魔幻”或“神秘”气氛,只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和宗教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现实联系,它时时笼罩在某种气氛之中。我无意在作品中阐发什么主题,只是把心中要说的话说出来,别人怎么理解都可以。我无意在作品中刻意雕琢、精心编织“悬念”之类,只是因为这些人物一旦活起来,我就身不由己,我不能干涉他们,只能按照他们运行的轨道前进。是他们主宰了我,而不是相反。(自悟:霍老姐真是敢说,女汉子一枚!5个“无意”把我读得哑口无言,好吧,我承认,人家讲故事的水平确实一流,自谦的品行也是一流。

  最后还是老规矩,来点美文摘录,提高一下自己审美情趣,哈哈哈!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2

  案头摆放了一个月的《穆斯林的葬礼》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我目光贪婪地看完了最后一个字,终于合上了书。内心却久久不能平复。

  我闭上了眼。

  那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整部小说的构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错,最终汇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是父亲,韩子奇。

  他对玉的爱,让他离开吐罗耶定,离开那条去圣地麦加朝圣的路,留下当梁亦清的学徒;他对玉器的爱,使得他和师父的大女儿璧儿的婚姻,成了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直到动乱年间,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儿一起去了英国,两个漂泊的灵魂在患难中产生了感情,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可是这毕竟是一段不该有的感情啊!回国后,他无法面对等候他十年的妻子。最终放弃了爱情,没有和玉儿一起去英国,玉儿也无法接受这个有瑕疵的爱恋,在韩子奇苦苦哀求下,留下了女儿新月,远走高飞他宁可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宁可瞒着女儿的身世,守着他心爱的玉和他心中的那一轮皎洁的新月。

  他是玉王,他为了自己的玉得到了许多,却又舍弃了许多,孰不知,他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月,是女儿,新月。

  在她与她的老师楚雁潮刚擦出一些爱情的火花时,她的生命也在悄悄地流淌。这段爱,这段和自己的老师产生的爱,这又是不被允许的。可是这段爱,又是那么美好,那么纯净。当他们知道这段爱是一定会被死亡中断的爱时,他们不怕了,不再隐藏自己的'情感了,他们连死都不怕,何须隐藏。可是他们还是无法在一起,因为他们之间有一条大海:民族的差异。这使他们只能隔海相望,无法跨越。

  当死亡来临时,那饱含深情的吻,是初恋的吻,亦是诀别的吻。

  死亡可以夺取性命,却阻止不了爱情……

  这本小说写得很真实,好像故事就发生在我的眼前,让我亲眼目睹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快乐和痛苦,却只能看着,无力改变这些爱情悲剧的结局。

  几代人的爱恨情仇,在新月身上消散。而新月也用她的爱,谱写了一篇凄美的爱情诗篇,用她的生命为诗篇传唱。

  我睁开眼,抚摸这本书,相信这本书会伴我成长。

  我抬起头,仿佛看到了新月,她亲启红唇,告诉我:“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力,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毁灭……”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3

  我喜欢读小说,喜欢享受读完一本厚厚的小说后的成功感,喜欢品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欢去体会里面阐述的一些道理。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部曾获过“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还记得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在高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作者的名字“霍达”,他给了我一种十分豁达的感觉,本以为她的书也一样的豁达,然而我错了……

  怎么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间里只有台灯那微弱又明亮的灯光,我的周围除了习题集外还有一张张擦完泪水的面巾纸……午夜1:46分,我闭着哭红的双眼,沉重的合上了这部让我心系的著作……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一样交错复杂的爱情悲剧。回族的女作家霍达用50余万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用平凡的词句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恋往返,久不能寐。

  韩子奇:从一个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到名满京都、闪耀英伦的中国“玉王”,其人生创业饱含艰辛,终获成功;但在个人情感上却至死都是一个失败者,面对妻子梁君璧以及亲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梁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战争年代产生了不同的情感纠隔,最终不能自持,含恨而终。

  韩新月: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聪慧而美丽,却在还未绽放时就过早的`调谢。令人惋惜悲伤。她与她的大学教师相爱,是那样的单纯,然而灾难却正在向她悄悄走来。虽然先天的疾病夺去了她的肉体生命。但养母段然拒绝她与楚雁潮的爱情却使她的精神生命永远不能苏醒。

  梁君璧: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观念毁掉了天星和亲月一双儿女的爱情。新月以随风而去,而天星仍在,看着母亲为他精心布置的婚姻,他又能怎么办?也许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韩新月的大学教师,语言功底很深,着手翻译著作,同韩新月相爱却遭到世俗伦理和宗教信仰的双重阻碍,却依然爱得执着。

  楚雁潮的痴,新月的情,韩子齐的无奈,韩太太的信仰,冰玉的爱……那都是牵我心的线,文字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它却把我泪扯了出来,好像我在经历着所有故事的发生。我为之动情为其流泪。给我最深的还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爱情,韩子齐与新月的父女情,天星与新月的兄妹情。人,最为之动容的还不是情吗?亲情,友情,爱情……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次一次的被哪一个有一个悲剧伤的体无完肤。喜欢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是那么的纯洁,每次都会感到十分的羡慕,但是有个朋友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可思议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沉醉在书里的世界了。

  我佩服霍达的思维,这部小说结构安排巧妙,让两条不同时空的线索交错发展,最后很自然地汇合在一起,序曲和尾声也前后照应,使整部作品显得缜密严整,浑然一体,可见作家匠心独具。全书语言清丽优美,意味深长,读来如品清茗,回味无穷。

  好的文字,精细的思路总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闲时拿起这部著作,再次去书中的世界里游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4

  那一夜,我坐在明亮的灯下看完《穆斯林的葬礼》时,仰望星空,看到一轮新月从云中探出,在繁星点点中露出自己美好皎洁的脸庞,轻柔地俯视大地。我发出了一丝轻轻地叹息,概叹着人间世事,沧海桑田,变化莫测;惋惜着韩新月和楚雁潮伟大纯洁的爱情;悲哀着一个家族的兴衰起落。但在这一小部阴影的背后,我却发现了伟大的令人震撼的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冲击着我的思想,震撼着我的灵魂,那些伟大的爱,让我唏嘘不已。

  那些伟大的爱中,有手足之间亲密无比的真情,韩天星与韩新月,本不是亲生的兄妹,这些在哥哥韩天星心里一清二楚。但是富于善良与责任感的天星没有因此而嫌弃厌恶新月,他用心呵护新月的点点滴滴,怕她受伤,怕她受欺。他因为父亲与战争的缘故,没有上得了大学,去当了一个累死累活的工人,而这与他想上大学的夙愿背道而驰,而新月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了父亲的大部分关爱,但他一言不发,同时真心的为新月祝福,竭尽全力想要让妹妹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他真心地爱着,疼爱着自己的妹妹。在妹妹生病时,他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地帮助妹妹,帮助她努力的摆脱病魔,他也是最了解妹妹新月的人,他知道妹妹的苦,了解妹妹的心。只有这样的哥哥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哥哥,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这样的兄妹之爱让我们唏嘘。

  那些伟大的爱中,有血浓于水的父女之爱,韩子奇一生最爱的莫过于玉和女儿,女儿又占了他生命的绝大部分,所以,为了女儿能够得到上大学的权益,他甘愿为了女儿舍弃一部分自己珍爱的玉,为了女儿的病能早日康复,对医学一无所知的韩子奇,挑灯夜读,揉着干涩的双眼与病痛的身躯研究医学书籍,因为女儿的死,韩子奇流干了泪,痛碎了心,从此一蹶不振,他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依靠。韩子奇,一个一生疲于奔波,为女儿操劳一生的男人,用一颗充满无限父爱的心,打动了我们,这样的妇女之爱,让我们唏嘘。

  那些伟大的爱中,最坏了的,也是最让人感动的是韩新月与楚雁潮的伟大爱情。楚雁潮,刚出现时是以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出场的,但是通过逐渐深入,我们还看到了他内心的隐忍、坚强,以及他和韩新月的强大的爱情。他成为新月活下去的希望,他给新月人生的道理,生命的哲思以及对爱的无限甘露,他为新月带来了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对光明的希望。他甘愿为新月付出他的一切,他从新月这个纯洁的少女,品尝到了爱的美好,他不仅是一位教师与人的老师,更是一个对感情至死不渝的恋人。即使在新月死后,他也竭尽所能的为新月付出,尽自己对爱的许诺,这就是一个伟大的人,不顾世俗的眼光坚定向前,为爱奉献,这样伟大的爱情,让我们唏嘘。

  有多少爱让我们唏嘘不已。从现在开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起有美好的爱,享受爱的美好与温暖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5

  刚刚看完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为作者真挚而丰厚的情感所打动,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50字。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文中塑造的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着我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我身边也有几个穆斯林的朋友,他(她)们有着棱角分明的面部形态,有着他(她)们民族中所具备的坚毅,有着他(她)们饮食中不可侵犯的独特,有着他(她)们血脉中不能混乱的洁净。我尊重他(她)们,因为他(她)们有信仰,有对自己的灵魂的约束。

  第二天,我就参加了生活中的穆斯林的葬礼,也许是受小说的'影响,第一次想亲眼近距离的了解一下他们葬礼的一些礼节。事先知道,他们不希望其他民族的人出现在逝人入殓的时候,尊重他们的习俗,我没有前往观看。但是,我见识了一段诵经的场面,此景庄严而肃穆。

  逝者的棺木摆在西方,阿訇手拿经书站在棺木前,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50字》。亲属们身穿洁白的孝服,依次面向西方逝者所在的方向跪拜,由清真寺中的主持呼唤着逝者的孝子孝孙们的名字,依次前往接经。被叫到名字的人,先接一下阿訇手中的经书,然后双手敷脸一下,随后,双手置于眼前做看书状,虔诚的吟诵。诵经者不同的是,穆斯林中的女性接经后要跪诵。另外,没有到场的亲属,要由在现场的亲人代诵超度,可能是以示亲人对逝者的怀念吧。穆斯林的团结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同民族者每次都跟随着阿訇一遍遍的做着同一动作,口中个个念念有词。看到此情此景,禁不住对这个民族的敬意油然而生。

  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由于刚看过小说,想到他们诵的大概是《》中的片段: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词

  亲爱的穆斯林朋友们,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

  穆斯林的葬礼上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只是我亲眼目睹的其中的一小片段。记录下来。

  目送灵车缓缓的驶向山上已经准备好的墓地,默默的用汉人的方式送上我对穆斯林朋友之母的哀悼吧:虔诚的低下头,弯下腰,行一个礼,祈祷老人家,请一路走好!早登极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6

  提起《穆斯林的葬礼》,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玉殇。是啊,在那随珠和壁,明月清风的"博雅"大宅里上演了多少让人魂牵梦绕的情与事,在夜间那沙沙声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两代穆斯林是从这里走向辉煌,也是从这里走向衰败。

  我无数次的为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叹息,韩新月,如一轮新月般纯洁,如美玉般无暇,她正值青葱岁月,亭亭玉立,她浅尝爱情,不甘于独卧被榻之上,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不容世事污浊,秉持着她那看似平凡的目标,渴望重归于燕园未名湖畔雕梁画栋的备宅之中,于幽幽灯光下,深望着她眷念的爱人,重读他的译作,重听他浅吟出拜伦纯净如清泉的诗句。楚雁潮,26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在燕园教书,由于同对翻译译著事业的钟爱,新月与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种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个容不得浪漫的时代,她的师生之恋只有走向死亡。一年后,噩耗传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症,然而,在楚雁潮的一次次关怀中,他们发现彼此之间已越过师生之界,心生爱意,他们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而且还是一个卧榻病人,这似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与此之上更有一道线,将新月与楚雁潮,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回,是一位穆斯林,她受着安拉的祝福来到世上,每天看着母亲做斋戒,然而,回回是绝对不能与异教人结为连理,楚雁潮相伴着新月走过了最后一段人生,他只是给了新月延长生命的动力,他没有奢望最最简单的婚姻,他只想这样守着她。然而,楚雁潮最终还是没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带着遗憾走了,她带着无限希望走了,她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走了。新月在临死时一直在问她的好友淑彦"天亮了吗楚老师怎么还没来啊……"我潸然泪下,她带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有她爱和爱她的世界,离开对于她而言才刚刚开始的人生。当楚雁潮跳下墓穴为新月试坑时,我哽咽了何谓伟大的爱情,那种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处肌肤。此时,我多想质问,上主安拉,您的仁慈哪去了那凄美的让人肝肠寸断的感情,那深邃的让人刻骨铭心的挚爱,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关怀,构成了一部伟大的爱情篇章。然而,这只是这部书的一小部分。月与玉的穿插,跨越时空,让我游荡在两代人之间,感动着两段感动。奇珍斋的兴衰,韩子奇的人生经历,韩太太的辛酸与无奈,韩天星的哏直,陈淑彦的贤惠,梁冰玉的倔强与遗憾…一个个血肉丰满的角色汇成了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没有华丽的词藻,确是深情至极的诗篇,抽出两条明晰的线,两段忧绵的恋情,两处凝满淤血的城——北平与伦敦,我无法不说这篇小说的伟大。这曲哀歌既毕。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7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读完了一直摆在案头的《穆斯林的葬礼》,这也是本不喜欢读书的我,第一次完整的读完一本书。良久,难以卸下心头的沉重,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但仍然有种如噎在喉的感觉。厚厚的一本书,厚厚的一段情,有578页,捧在手里,我仿佛能听到她发出的呐喊声,那是对信仰的呼唤,那是对生命的呼唤!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长河,一条玉的长河,一条人生的长河,一条命运的长河,一条悲剧的长河!

  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吗?要不然,怎能刻画的如此精细,像是琢玉一般。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块玉,一块沾满了鲜血的玉,她太压抑了,让人难受的喘不过气来,但是她又太精彩了,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那么丰满,那么有生命力。

  有人说这本书是描述了新月的一生,描述了一场交错扭曲的爱情悲剧,我觉得更赞成是在描述韩子奇的一生,他才是整个悲剧的导演。他并没有回回血统,只是吐罗耶定巴巴收养的孤儿,之后随着信了真主,成了穆斯林,但是他真的信奉安拉吗?在遇到梁亦清的之后,着魔似的对玉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放弃了到麦加圣地的朝觐。在楚雁潮向新月求爱之时,他因教规默许了君壁执意的反对,而他自己算是穆斯林吗?不算!他和玉儿结合,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还是为了战胜战争带来的绝望与恐惧?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回家之后他的良心便不会负债,苦苦等了他十年的君璧便不会那么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便不会有新月,新月便不会受那么多与生俱来的苦。君璧是一个有血性的女人,他容忍不了这一切,想让她向对待天星一样对待新月,那可能吗?新月一直渴望“妈妈”的爱,却一直被冷眼相待,她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原因,或许就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才会后天患上了心脏病,才会衍生出跟楚雁潮那让人扼腕的爱情。于是新月的痛苦也是韩子奇的痛苦……

  在韩子奇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在重复“我害怕,我害怕···”,是的,他害怕面对真主的拷问,他甚至害怕面对自己,他无时不刻不在怀疑自己的行为,怀疑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孤独的,是充满了恐惧和未知的。

  这是一部沉重的书,沉重的让我没有勇气去重新翻开她,我会怀念坚强美丽、怀揣理想信念的韩新月,怀念才华横溢、富有责任感的楚雁潮,怀念面对生活的.窘境勇于担当却因不伦之恋陷入无边苦海的韩子奇,怀念一言不发却很有男子汉气概的韩天星,怀念伶牙俐齿、极富统治欲的梁君壁,怀念敢爱敢恨、勇于追求新生活的梁冰玉,怀念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姑妈,怀念热情如火、痴情执着的奥利弗……

  书读完了,一切终将褪去,皈依历史的尘埃,但是对信仰、对自由、对生命的呼唤,必将像寒山寺的钟声,穿越千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大胆的追求我们的信仰吧,大胆追求我们的梦想吧,大胆追求我们的爱情吧,趁着我们还年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8

  纠结缠绕了三代人的爱恨情仇,一个玉器世家的六十年兴衰起伏。文章结构很奇特,玉月双线交叉并进,玉代表了爱玉成痴的韩子奇,月则代表了静美无暇的韩新月。时光,断层。让我们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爱和恨,幸福和苦难,放任和坚守。

  《穆斯林的葬礼》被誉为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因其中有着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悲剧性的故事仍让人带着淡淡的感伤和压抑。故事里有关于梦想的执着,有关于爱情的真挚,也有世俗的烦恼,宗教的信仰,更有的是战争的苦难,时代的变迁。然而最终尘埃落定,清风明月依旧,璞玉珍宝辗转,离别散尽的只有人罢了。

  书中的梁君璧最是让我印象深刻,尽管她对待新月冷淡尖刻,尽管她使手段拆散小容子和天星,然而我们仍然能够记得刚一出场时那个如玉雕琢的璧儿,玲珑的心,也许是在日常的琐碎,与背叛当中逐渐风化成了这个心里默默算计,想要将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女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是全书中最有血有肉,最真真切切的一个人物。

  至于韩新月,她出生的时候,一弯新月初升。于是,新月便成了她的名字,她的人生就真的只是一弯新月,永远停留在最初的静美。她青春,朝气,美丽,善良,聪慧,有梦想,有着一切一切人们想要拥有的美好品质,是作者的梦想,然而书中她和楚雁潮留给我们的都只是淡淡的一席关于燕园爱情的.背影,完美的有些虚幻,看不清楚,终至消散。

  穆斯林不崇尚奢华的葬礼,他们的葬礼有严格的教义在里面。然尔,这本

  书,这个名,霍达将最完整的葬礼给了这个女孩子。在最后寂静的山岭间,依旧回荡着楚雁潮为她而奏的《梁祝》。

  作为男主人公的韩子奇,说不上他这一生真正爱着的是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十几岁的易卜拉欣第一眼看到流光清透的玉器时就再也踏不出玉的长河了,这一生都纠缠于玉的世界中,因玉器而得名,也因玉器而死亡。

  梁冰玉,受过高等教育却生活在半封建社会的女性注定了她的悲剧。她追求爱的权利,平等,她有错么?显然没有,但是她忘记了生命里不是单单只有爱情,还有责任,以及人伦,舆论。

  一个一个或悲或平的角色构成了《穆斯林葬礼》中的画面,在画面的后方,是深远浓重的背景,战争,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此的无力,如此苍白;宗教,勇敢坚定勤恳的穆斯林们,一代又一代的在世界上繁衍下去;燕园美丽精致的景色,也淡淡的点缀着那些遥远而隐约的故事;玉器,流光辗转之中,物是人非。一个始于葬礼的故事,也止于葬礼。似乎是劫数,似乎是命运。然而那些新生命,又让人看到了希望。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9

  《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中以韩子奇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一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情节展开,展示了人世间的冷暖、丑恶、亲情、观念等,启发人们去思考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韩子奇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人的心决不单单是解剖图画上的那颗有着什么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脏。

  主人公韩子奇小时候是一个被师傅领养的孤儿,因害怕师傅拒绝自己编谎话说自己是基督教徒。后因长相英俊有对瓷器有着特殊的喜爱被新月的祖父看重,手留在店里当员工。大小姐慢慢的喜欢上了韩子奇,很快的发生了一场变故,老爷子因不能按期做好客人所预购的'瓷器被小人陷害,导致倾家荡产。韩子奇为了重整店里的事业,自愿当贼人店里的员工,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靠着新奇的技术打败了他人,重振店里的局面。韩子奇认为有责任管理产业,与大小姐成婚,不就有了儿子天星。本该幸福的生活下去,然而一场国家级别的战争不得不出国,二小姐从小就对这个名义上的姐夫存在依靠和爱意,偷偷地跟随韩子奇出国,两人慢慢的产生了爱情并有了新月。战争结束回国后,二小姐没有脸面见大姐再次离开了家出国。大小姐一直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对新月很不好,韩子奇用自己全部宠爱着女儿新月。

  韩子奇是一个好父亲,经历了道德上的煎熬在妻子的冷言冷语中活着,到临死的时候终于说出了不是基督教的事实。他的一生磨难重重,有责任感,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父亲。

  天星从小就知道新月是自己小阿姨的女儿,一直用自己的全力疼爱着妹妹,第一个月的工资就给新月买了当时最流行的衣裙,支持者新月的一切选择,充分展示了一个哥哥对妹妹的无私的爱。大小姐同样也是一个悲剧的代表,经历了妹妹和丈夫的背叛,默默地经营着一个家庭,不希望新月重蹈她母亲的道路,坚决反对新月上英语学院就读。星月在学校慢慢的与自己的老师发生了恋情,遭受到了母亲的反对。新月从小就有心脏病,因父亲遭遇车祸又再次引发,导致失去了生命。她的老师也陷入了在他人看来不道德的师生恋,因新月的死而消沉。

  新月是新生思想的代表,敢做敢爱,顶住世俗的舆论与自己的老师发生了恋情,体现了新思想新人生的追求路。坚守自己的观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理想、幸福。幸福掌握造自己的手中,要敢于去面对、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有悔过的心,有对他人的爱,有追求幸福的勇气,同时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好句10-11

《穆斯林的葬礼》精彩摘抄06-12

穆斯林的葬礼杂文随笔06-30

穆斯林葬礼经典语录11-10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9-30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2-18

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03-1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2-03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书笔记09-25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