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9-24 12:21:5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书笔记

  实话说,我不是心甘情愿去读的这本书,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这是一部讲一个家族毁灭的小说,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它让我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葬礼,更像是一段段爱情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书笔记

  上周读的是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与这本书结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学时代身边有一大批穆斯林青年加之我的发小闺蜜最好的朋友是一名回回;

  二、早些年有段时间常在北京牛街穿行,使我对揭开这个少数民族神秘面纱早已跃跃欲试;

  三、三五好友都推荐这本书是读过最好的一本,使我开始了探究之旅~

  先看了霍达的自序和冰心、刘白羽写的评语,有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调调,再猛回首书名中的“葬礼”二字无疑是透露了故事的结局。是有多悲,是有多殇,才能用“葬礼”来形容……

  带着担心带着好奇走进了书里,就像走进《美女与野兽》里面神秘的后花园,一路繁花密林,又无时无刻不担忧意外和不测的降临,全程紧紧揪着一颗心,书只要没读完就心系这个故事的每一个重要关口,这样读书的感觉还是头一次,很新鲜。

  书中将两个时空的故事同步铺开,方才还沉迷在梁亦清对玉的着魔、对穆斯林的虔诚、对两个小棉袄玉儿和壁儿的万千宠爱中,下一章节则是尽现新月和天星二人的兄妹情、和楚雁潮的师生恋……

  感觉和《解忧杂货店》里的镜头转换、《无问西东》里面的起承转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小小建议还未读过该书的小伙伴,可以从书的第三章“玉殇”往后,读罢偶数章再回头读奇数章,这样读下去虽有可能失去时空转换这一点小小的调味剂,但《穆斯林的葬礼》这道大餐的滋味全在故事里,换个读法更为顺畅更为便捷。

  因为偶数章节是奇数章节结出的果,关键都是把握住这两个故事的交集,便是贯穿始终的韩子奇——梁亦清的`徒弟、壁儿和玉儿俩姐妹共同的夫君、新月和天星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的父亲!

  书中令人回味无穷之处甚多,最牵动人感情的地方当属“月落”这一章节。

  还没见过亲生母亲一面的新月在19岁如花的年纪便香消玉殒了,带着父亲、姑妈、兄长、同学、老师兼初恋的万千宠爱离开了人世,虽然在世上时光不长,但活的有意义有滋味有颜色有价值。

  老天也总是公平的,没有谁的生活永永远远是甜蜜幸运的。给了新月姣好的容颜、令人倾羡的才气、完美的爱情,同时也给了她先天性的心脏病、一辈子没见过亲生母亲的遗憾和不幸。

  历史是人们造就的,其中的不幸同样也是人们一手造就的,正所谓“no zuo no die”,可以给我们多少安分守己、知足常乐、不作就不会死的教训和警示。

  如梁冰玉对亲姐夫的动情、韩子奇对小姨子的失控酿成了两代人的悲剧,壁儿三番四次对新月的刺激导致月落乌啼,韩子奇对梁家撒下的弥天大谎——他并非真正的回回,恐怕这才是刻画的对穆斯林葬礼的缩影~

  书中对穆斯林传统和习俗的描述并不是太多,都穿插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之中,但足以彰显回回大家族对信仰的坚定、对同胞的团结、对传统的传承,同时也写出了穆斯林不可避免的对现实的妥协、传统观念面临的对抗、挣脱和矛盾。

  但我希望穆斯林的信仰永远是信仰,永远有力量。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涓涓、如细雨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这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结尾处,带着凄美,带着哀伤。。。。。。。

  幸得这本书是在今年的六月,我的恩师在高考之后馈赠与我的,她美丽、温柔、善良,如春风般微笑着将她最喜欢的一本书送给了我,看着书的名字,我不禁将思绪沉浸于那个战争年代里穆斯林的世界。

  我畅漾在这本书的世界里,跟随着穆斯林的脚步感受着身为教徒的他生活如此圣洁。在入夜微凉的盛夏雨夜里,我用心的聆听这50万字带来的哀伤,深夜星光璀璨,我存在于月与玉编制的意境里,让双眼去欣赏那奇特的建筑,让内心去沐浴那古老的民风,让左耳去聆听那钟摆撞击时的沉闷声响,让全身去感受这里凄美的一切。此刻我悄悄落笔,生怕打扰了那月光下刚刚合眼的猫头鹰,生怕不小心打碎这夏夜轻盈却也沉重的梦。

  在这本独具匠心的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情感,尖端的笔锋向读者展现了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使读者领悟出这50多万字所阐述的内容之深刻,我目睹了一场场悲剧的发生,感受着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发生出的激烈碰撞,感受着爱情与生命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的无奈与辛酸。故事情节在作者的笔下仿佛如山峦般突兀曲折,也如海洋般波涛汹涌。跌宕起伏的笔调下,却能发现故事铺叙的细腻、流畅,亦如山涧的清泉,在落日的余晖下细水长流,让人醉梦其中,流连忘返。

  书中最恶劣的背景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初战争的硝烟依旧弥漫在这片土地上。在亚洲,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国这头初醒的雄狮。而在西欧也同样这般,西线、东线炮火连连,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书上至二十世纪初,下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间线穿插较长,富有历史感,让读者的大脑格外充实。人物的活动范围甚广,从亚洲到西欧,使全书的人物的感情与真实历史上的时间与大事件融会贯通在一起,让人物更加真实形象更加饱满。我依旧不肯离开,依旧用心感受着穆斯林教徒在残酷的战争中作为生活上的小人物与宗教上的信仰者的血与泪。顿时不禁鼻子一酸,眼泪打湿了这一行行“鲜活”的白纸黑字。

  当我合上这本巨著时,不禁的反问自己:“这仅仅是穆斯林的葬礼吗?”不,这更是爱情的葬礼。这一亘古永恒的主题成了贯穿这一故事的线,但作者始终用一种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手法,让人深深的陷入这文字当中,我的心情便像落叶随风一样随着情节的起伏时起时落。我不禁想谈起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读过他们的感情,我们总认为他们在一起了,但好像又错过了,这段牵人心弦的感情。从师生到盟友再到灵魂密友,我咀嚼着二人的对白,内心如同又一阵风呼啸而过。为之感动着、愤怒着、伤心着。但却又羡慕两人之间的心有灵犀,也惋惜着他们对爱的茫然。

  或许他们真的不懂这份爱与责任,乃至临近生命的尽头还只是那所谓的好感但却也依附着本能的喜好壮大了这份感情的高尚。

  不幸的出身,抑郁的成长,痛苦的爱情,悲壮的离开;新月的悲剧也许恰恰是违背了时代的必然,但却是这部小说中最令人为之动容的、为之唏嘘的。

  当我在这本书里游荡了一圈又一圈,那美丽而温婉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故事。感然伫立,内心的沉重与悲痛令我久久不能释然。却也在这份虚无缥缈的感情里让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想必,这白纸黑字之中早已噙满了泪水。书合上了,是我对这部悲剧的默哀,对这伟大的爱情默哀。或许因为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也有了以脆弱的生命去对抗无奈的命运的勇气。最后奏一曲《梁祝》,为这穆斯林的葬礼祭奠——为这爱情的葬礼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