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2023-04-08 11:39: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一个穆斯林家族,两段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六十年间的兴衰……这就是霍达震撼人心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用穿插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玉的世界,一个月的世界。

  “玉王”韩子奇,天生聪颖,为报师恩娶梁君璧为妻,有子天星,夫勤妻贤,事业之路蓬勃发展,一家人生活平和而温馨。

  抗战爆发了,他与妻妹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在伦敦,深深迷恋冰玉的亨特之子奥立弗在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那一刻,病重的梁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况下与韩子奇萌发了爱情,此时那个以前只知道事业只知道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的韩子奇,心境也仿佛一下子被唤醒,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里透露着缠绵。而新月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又顺其自然的爱情,但又是一段不该有的遗憾的爱情,它为封建思想不容,为伊斯兰宗教规不许,也许只是因为韩子奇早有妻室,总之他们的爱情注定了是一场悲剧:韩子奇回国后两人永远的分离,从此女儿新月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家庭里,一直到生命的结束。

  如果说这段爱情的悲剧应归罪于时代落后思想的禁锢,刻板教规的严酷,那另一段爱情我们应如何评价呢?

  韩新月,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在家里,她虽然如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可她从心底里深深渴望的母爱只能从那张照片中隐约感受,却永远得不到。

  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如愿考上北大。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美好却又短暂、坎坷。

  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里的接纳,尤其是母亲,百般阻挠。但什么都阻挡不住两人那纯而又纯的爱情:没有任何企图、任何奢望的爱情,他们只追求两心相融、两情相悦,志同道合。正当他们都为之努力时,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有时候真的不明白这到底是病还是命,爱情应该背负着什么?为什么这个本就残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这样一个美好的生命?一段美好的爱情?

  正如作者所言,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志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的。

  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刚刚看完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为作者真挚而丰厚的情感所打动,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50字。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文中塑造的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着我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我身边也有几个穆斯林的朋友,他(她)们有着棱角分明的面部形态,有着他(她)们民族中所具备的坚毅,有着他(她)们饮食中不可侵犯的独特,有着他(她)们血脉中不能混乱的洁净。我尊重他(她)们,因为他(她)们有信仰,有对自己的灵魂的约束。

  第二天,我就参加了生活中的穆斯林的葬礼,也许是受小说的影响,第一次想亲眼近距离的了解一下他们葬礼的一些礼节。事先知道,他们不希望其他民族的人出现在逝人入殓的时候,尊重他们的习俗,我没有前往观看。但是,我见识了一段诵经的场面,此景庄严而肃穆。

  逝者的棺木摆在西方,阿訇手拿经书站在棺木前,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50字》。亲属们身穿洁白的孝服,依次面向西方逝者所在的方向跪拜,由清真寺中的主持呼唤着逝者的.孝子孝孙们的名字,依次前往接经。被叫到名字的人,先接一下阿訇手中的经书,然后双手敷脸一下,随后,双手置于眼前做看书状,虔诚的吟诵。诵经者不同的是,穆斯林中的女性接经后要跪诵。另外,没有到场的亲属,要由在现场的亲人代诵超度,可能是以示亲人对逝者的怀念吧。穆斯林的团结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同民族者每次都跟随着阿訇一遍遍的做着同一动作,口中个个念念有词。看到此情此景,禁不住对这个民族的敬意油然而生。

  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由于刚看过小说,想到他们诵的大概是《》中的片段: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词

  亲爱的穆斯林朋友们,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

  穆斯林的葬礼上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只是我亲眼目睹的其中的一小片段。记录下来。

  目送灵车缓缓的驶向山上已经准备好的墓地,默默的用汉人的方式送上我对穆斯林朋友之母的哀悼吧:虔诚的低下头,弯下腰,行一个礼,祈祷老人家,请一路走好!早登极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我也已读过两遍,第一遍是在大二的时候,没看几页就被它迷住了,废寝忘食地用了三天时间将其看完,真是一部好书呀,让我第一次接触了穆斯林的生活一些常识,以及有关玉的制作的专业知识,在我看来,只有专业的琢玉工匠才能如此精确的描述玉的林林总总,令我不得不惊叹与作者的敬业与专注。第二次读就在今年春节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此次有了更深的感悟,随着故事的发展,人喜吾亦喜,人悲吾亦哀。我也随着故事的情节和作者一样流下了不少泪花。

  该书描写了一个两代人的'爱情悲剧,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虽然表面看来是那么的协调、平静。悲剧是谁造成的?谁都没有错!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命运不济呀!韩子奇是苦的,他有爱却不能爱,整个下半生都生活在妻子梁君壁的很与不饶恕之中;但梁君壁错了吗?不,她亦痛苦,自己的丈夫犯下了本民族不可饶恕的罪恶,却不能痛快的解决,因为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丈夫,奇哥哥,一边是自己的亲妹妹,玉儿,更何况他们竟然还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我们能理解,她对新月那复杂的情感,恨并爱着,折磨了丈夫、女儿,也折磨了自己;梁冰玉也是痛苦的,找到了真爱却不能在一起,她背叛了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姐姐,与姐夫产生了感情,生下了女儿,却不能给她母爱,只有痛苦地离开;韩天星是痛苦的,与他真心相爱的恋人,暗地里被他亲爱的母亲拆散了,等到他知道真相时,又能怎样呢?他不能战胜命运的安排,因为他的妻子——那个深爱他的女人,就要为他生产了;韩新月也是痛苦的,她多么想多么想得到母爱呀!却从来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母亲?还要承受自己亲生父母所留下的苦果。当她遇到了一个与她至死相爱的人——楚雁潮时,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却摆在了他们头上,在世俗与宗教的阻挠下,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因为楚雁潮不是一个穆斯林。对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这种不可能的妥协,作者只能是安排他们天地相隔。

  读完这个本书,我陷入了深深的同情与无奈之中。真想去质问作者,为什么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却又无法去责怪谁?真是有种窒息的感觉,让人无从去发泄,即便时隔多日,今天提笔写读后感还是无法释怀,真想跑到无人的旷野,去大叫一番,些许会舒服一些!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读了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心里十分困扰,好像跨越了时空,经历了人的生老病死。。。。。。

  一个爱与悲,痛与冷,生与死的世界里有那样感人的深情!一个回回的民族,演绎着那么悲哀的故事,却是那么深深切切,一幕幕在眼前凄凉的流过。我的心随之碎了。

  作者以新月的母亲带着《月梦》而来为开始,以她携着《月魂》而区为结局。其中梁君壁是一个不朽的人物,她个性鲜明,性格刚强,书中说:“壁儿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明,长于心计,家里内外开支,一切都比母亲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的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是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却叫他管家婆。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能干,作做事果断刚强,但眼泪不容沙子的人。

  她与妹妹矛盾最为突出,只因为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最爱的宝贝远走他乡,就在此时,受到爱情挫折的.梁冰玉执意与韩子奇前往,但没有想到,战争一起就是十年,他们俩人相依为命,而且产生了爱情,不久生下了新月。战争结束后,他们又执意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但不懂爱情的梁君壁又怎会容忍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妹妹的苟且之事呢?一气之下,将妹妹赶出了家门,在梁冰玉的一再恳求下,留下了自己的女儿,自己回到了英国。

  这也造就了新月的痛苦,她丢下了女儿一人独自面对情感世界。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如果他勇敢的站出来,与新月一起用清醒的头脑,明亮的眼睛,坚强的心,陪伴新月在不忙迷雾的人生中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闯过一道道难关,或许新月的命运是另一种结局。

  在书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看到了人生的无奈,更看到了生命的价值,我们是否该惋惜,在新月生命花开之时,却带着对爱情的憧憬,走向了生命的无常。比起而来,我们又是多么幸福,我们有的权利,又去爱的权利,难道这还不够吗?但我们还不满足,以至于我们永远不会快乐。

  然而这本书中,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它让我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贪欲多少可怕,它只会给你带来痛苦,带来烦恼。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充满了悲剧的美感!

  让我的眼泪放肆一次吧,眼前的世界从清晰变得模糊不清,我的心接受了一次生命的洗礼和膜拜,被什么洗涤过了,慢慢的随流水荡漾开去,久久不能平息。隐隐约约,一曲用小提琴弹揍的歌曲,在我耳边响起。。。。。。

  只因为有这个社会,悲剧不再上演。。。。。。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

  提起《穆斯林的葬礼》,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玉殇。是啊,在那随珠和壁,明月清风的"博雅"大宅里上演了多少让人魂牵梦绕的情与事,在夜间那沙沙声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两代穆斯林是从这里走向辉煌,也是从这里走向衰败。

  我无数次的为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叹息,韩新月,如一轮新月般纯洁,如美玉般无暇,她正值青葱岁月,亭亭玉立,她浅尝爱情,不甘于独卧被榻之上,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不容世事污浊,秉持着她那看似平凡的目标,渴望重归于燕园未名湖畔雕梁画栋的备宅之中,于幽幽灯光下,深望着她眷念的爱人,重读他的译作,重听他浅吟出拜伦纯净如清泉的诗句。楚雁潮,26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在燕园教书,由于同对翻译译著事业的钟爱,新月与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种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个容不得浪漫的时代,她的师生之恋只有走向死亡。一年后,噩耗传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症,然而,在楚雁潮的一次次关怀中,他们发现彼此之间已越过师生之界,心生爱意,他们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而且还是一个卧榻病人,这似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与此之上更有一道线,将新月与楚雁潮,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回,是一位穆斯林,她受着安拉的祝福来到世上,每天看着母亲做斋戒,然而,回回是绝对不能与异教人结为连理,楚雁潮相伴着新月走过了最后一段人生,他只是给了新月延长生命的动力,他没有奢望最最简单的婚姻,他只想这样守着她。然而,楚雁潮最终还是没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带着遗憾走了,她带着无限希望走了,她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走了。新月在临死时一直在问她的好友淑彦"天亮了吗楚老师怎么还没来啊……"我潸然泪下,她带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有她爱和爱她的世界,离开对于她而言才刚刚开始的人生。当楚雁潮跳下墓穴为新月试坑时,我哽咽了何谓伟大的爱情,那种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处肌肤。此时,我多想质问,上主安拉,您的仁慈哪去了那凄美的让人肝肠寸断的感情,那深邃的让人刻骨铭心的挚爱,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关怀,构成了一部伟大的爱情篇章。然而,这只是这部书的一小部分。月与玉的.穿插,跨越时空,让我游荡在两代人之间,感动着两段感动。奇珍斋的兴衰,韩子奇的人生经历,韩太太的辛酸与无奈,韩天星的哏直,陈淑彦的贤惠,梁冰玉的倔强与遗憾…一个个血肉丰满的角色汇成了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没有华丽的词藻,确是深情至极的诗篇,抽出两条明晰的线,两段忧绵的恋情,两处凝满淤血的城——北平与伦敦,我无法不说这篇小说的伟大。这曲哀歌既毕。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

  对于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我也记不清翻阅多少遍了,每次都为其陷入深深的沉思。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它以其独特的情节和行文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间的家庭故事。关于回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觉得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这本书场面十分宏大,头绪那样纷繁,通过一个玉器世家几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惊叹。

  我想这是玉的长河,不,是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到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制,不能不流下眼泪。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

  的确,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进入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读到《玉殇》梁亦清之死,这是一个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撼;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勾心斗角,用笔如此老练,千万世态,游刃有余,我深为这种艺术动力而赞叹。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军璧,韩子奇,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条的人生之林中,却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它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一个形象而轻盈而出这就是新月,正是这一纯洁、幽静、美丽的灵魂。

  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由梁启璧之拒绝楚雁潮波澜乍起,掀起可怕的命运的巨变… …似的,正如作者所言,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志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的。

  我的室友说这本小说的结局太悲惨了,但是在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色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 …她一把抱住了少女,默默苍天,沉沉大地,过去的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梁冰玉抱着的人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的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个新的新月,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梦,一个希望。

  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

  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

  合上书,心里是满满的悲伤,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破坏给人看,所以悲剧更加令人震撼。的确,《穆斯林的葬礼》就是如此。韩新月,那个才华卓然、聪颖善良的女孩,就像一块真正的玉,莹莹的散发着难以演示的光润,却早早地陨落了。当这个年轻、美好的生命离去的时候,留给她身边的人,不是悲哀,不是哀痛,而是空白,因为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这是月和玉交织的一个世界,如此美好的两件东西,他们代表着生活中的真、善、美。有韩子奇对玉艺术的孜孜以求,追逐玩思之真;有玉儿对爱情奋力争取的情之真;有新月对人宽容待人的和善之美;有楚雁朝墓前拉小提琴的意境之美。月是虚无缥缈的,是阴晴难测的,但却是恒久不变的、亘古长存的`。玉是真实可及的,是可以拥有的,却是脆弱易碎的。生活中哪一个更重要,是短暂的拥有,还是永恒追求?

  生活往往复杂的多,真与假、短暂与永恒、是与非并不是那么清晰地按照它本来的面目呈现在我的面前。新月的妈妈为了儿子的幸福,竟然亲手拆散了儿子与其女友的美好爱情。虽然她为儿子挑中了媳妇——新月的同学,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孩,儿子成亲后的生活也算幸福,但是这样的穷尽计谋、舍近取远的做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生活是不是有另一条更平坦的路可以走呢?新月的爸爸——韩子奇,那个玉石界的传奇人物。他穆斯林的身份不容置疑,他对玉的执着追求无可否认,但是他却完全不是什么穆斯林,令其执著一生的玉器也聚聚散散。人可以成为暂时玉器的主人,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乃至几十年,但是玉文化,那是一条流淌的河,他不语于某个人。楚雁朝、韩新月,这两个可爱的人,他们是师生、恋人,更是知心朋友。楚雁朝知道新月的病情,他不顾世俗的眼光、旧礼法的约束,依然决定付出自己全部的爱,给予爱人短暂的幸福与甜蜜。新月,那个纯真聪慧的女孩,顽强地活着,为了亲人 爱人努力的与病魔战斗,幸福和甜蜜是短暂的,年轻的生命一闪而过,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成为了永恒。

  当新月年经的身体被埋入深土,似乎所有人的心都被狠狠抽了一下,绝望的气息弥散在人群中,当楚雁朝几十年孜然一身,独自守候着爱人的墓碑,拉动小提琴,琴声如泣如诉,某种欣慰、希望、温暖的温情又重新注入到每个人心中。

  或许生活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执著一生的东西会在某个瞬间释然;毕生守候的东西会在霎那间放弃;煎熬中等待的东西会成为永久的纪念;痛苦中挣扎的东西会成为真正的美好。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一口气读完霍达的扛鼎之作《穆斯林的葬礼》,猛然在心中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恐惧.死?生?就在那一刹那,就在你合上你曾经努力地睁着你的眼睛的时候,整个世界对于你来说都是黑暗,都是枉然!你曾经的理想,曾经的希望,曾经的追求,曾经的奋斗都不过是枉然!

  唯物主义者认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为什么任何人在病毒面前却不能平等?在这个世界上,不凡尸位素餐的人,穷凶极恶的人,阴险伪善的人,醉生梦死的人,为什么病魔却偏偏绕开他们,去加害一个纯洁、善良而又柔弱的姑娘呢?新月,一个多么纯洁,多么善良,对事业,对学业又是多么的执著的姑娘,这一切换会命运对她的可怜吗?不,她不需要可怜,但为什么她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去实现她的生活愿望呢?她的一生,仅仅20岁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

  两岁,她就被迫与自己的生母分离,在一个并不爱她却又勉强装做受她的母亲的家庭里生活了二十年.在外人看来,她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只有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她渴望母爱,渴望温馨。可这一切韩太太能给她吗?妈妈疼她,天星宠她,爸爸视她为掌上明珠,这一切可以填补她内心的空缺吗?可以弥补她内心的那份孤独吗?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自己理想的学校且理想的专业,似乎新月已走上了顺途,但谁知道前面竟会有那么大 的绊脚石横在路中。

  在病重时,她遇到了一位慈母般的卢大夫,有天星,淑彦无微不至的照料.更重要的是有楚雁潮对她那份热烈的执著的爱,使她有信心与病魔争斗.她得到了一生最真的东西,但是她的“母亲”竟将这一切扼杀.就在那个夜晚,就在母亲硬把天星和容桂芳拆散后,又要拆散她和楚雁潮,“母亲”对他毫不留情的训斥与辱骂将她彻底的击倒了.当新月转身向妈妈询问她的身世时,姑妈却闭眼西去了.她也再一次住进了医院,再也没回来,死了,走了,之剩下尽自己最大努力喊出的“楚……”.

  为什么历史无法重写?如果历史可以重写,我有千百个理由让死神却步!

  但是历史却实实在在无法重写呀!不管它是牵动亿万人的命运的一切巨变,还是值不得写在纸上的区区几人的一段寻常经历.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

  看完了,总觉得有股气憋在心中,难以抒发。

  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吧?

  一直不喜欢悲剧,这次破例看了这本以悲出名的小说。真的很震撼,我舍不得书中的人物,我茫然若失。

  这本小说以父亲韩子奇和女儿新月的生活为主线,两条主线穿插其中。让人看得那么真实。

  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直接进入到那个年代,和主角对话。

  一开始,我是冲着穆斯林看的。从小到大,我对少数民族总有着深厚的感情,总有着那么一份好奇。可是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穆斯林只是一个背景,一个大前提。真正的故事是韩子奇三代的沉浮。

  前半段关于描写北京大学的生活的,让我心生向往。那时候的北大,真的'很吸引人。如果,早几年我看到这本书,或者会对北大产生强烈的情感,或者会激发我的斗志考取北大。回来。这一部分,很清新,将一个大一新生,与一个刚为人师的老师的感情描写的很细腻。那种爱,但有不懂得爱,懵懂,好奇的感觉如跃纸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种纯洁无暇的感情。

  新月的母亲,准确的说是后母。从一开始她对新月的态度我就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欢这个人物,这个悍妇似的女人。虽然是生活使得她变成一个这样的女人。但是,她不应该这样子对待自己的亲人。逼走儿子的爱人,害死自己的女儿。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给她几巴掌。

  新月的死,让我很震撼。虽然一开始就知道她会死,担我仍然无法接受。这种感觉,无疑是像是自己的亲人过世。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这么美丽聪明的女孩就这样,才活了20年,才初尝了爱情,就无常了。她应该得到更多的,她母亲的错,不应该报应在她的身上。她是多么好的一个女孩啊!我真的很舍不得这样一个人。

  书中还有另外一个人物,便是楚老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个深爱新月的人。他的才气让我折服,或许,所有的女孩子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吧?新月的死,对他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还没来得及疼爱这个女孩,还没来得及为她做事情,她就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新月的父亲,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爱玉如命的人,一个屈服于老婆,不敢追求自己真爱的人。他的日子过得苦,苦到我这个旁观者都替他难受。

  书中基本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的,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这些悲剧,或是因为自己造成,或是因为他人而造成。他们永远都无法摆脱一个结局,便是无常。

  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躯体是灵魂临时的依附之所,或者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后才能永生。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我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只是觉得很乱,总有一股什么东西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离去。这就是这本书的力量吧!

  拥有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请珍惜生命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

  就像冰心奶奶所说的,《穆斯林的葬礼》真的是一部奇书。用巧妙的方式将一个横贯半个世纪的家族故事贯穿起来,从时间的两端开始行进,最终汇聚成一个完整的圆。用一个玉器家族的几代兴衰,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调。在中国博大精深的玉器文化长河中唱出一曲关于命运、关于人生的悲歌。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章节目录的每一章的名字也很特别。全是两个字,而且第一个字是用“月”、“玉”来互换。那两个世界,一章章地轮番出现,其中一个世界是上一代的`,是新月的爸爸那一代的世界,另一个世界时下一代的,是新月这一代的。刚刚在这一个世界发现动情处,这一章却完了,轮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深深地吸一口气,重新投入另一个世界,也带着上一章的感情读,两个世界就这样相互交融,最终汇聚出故事的答案。 当然,每本小说中的人物都和美,但是那种美式小说中丑的形象来衬托出来的。

  《穆斯林的葬礼》中大部分人物的美是很自然流露出来的。琢玉高手梁亦清在沙沙的磨玉声中的那种“心中只有玉”的专注很美;两姐妹壁儿和玉儿拿着绿茸茸的盛着玛瑙似的樱桃的鲜荷叶,很美;易卜拉欣捧着清凉的滑腻的玉婉,失了魂的陶醉很美;新月在北大的未名湖畔上的石阶上坐着凝神阅读很美。 小说的主人公新月与一种别开生面的美,那是一种“不必特别地打扮自己,便有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这种美含有简爱的刚强。她自信:高考时,新月自信地只填了第一志愿那是破釜沉舟般的勇气。新月凭着她的努力及自信考上了北大,当新月毕竟不成熟,她也有不自信的时候,面对对手会感到不安,担心被打败,同时又不甘心落后,这样新月这个形象才丰满,真实。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花季少女,却又心脏病,但病魔带来了爱情。我想,这就是《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中饱含的凄美,它埋葬的不仅仅是少女年轻的生命,还有悲伤的过往。开篇上的“穆斯林的葬礼上的祈祷”所说的“宽恕我们这些人”中的“我们”是指全世界吧!穆斯林为着全世界祈福。让存在着民族歧视的都埋葬了吧!这一场葬礼后,全世界的人没有了障碍,天下一家亲。在新月的葬礼上,不是有汉人(楚雁潮)参加了吗?而且他还为新月试坑(试坑—穆斯林向亡人最好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一规定的打破,不正是作者心中的呼声? 故事的结尾似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那是“玉器梁”的又一代人,诉说这下一个新月,下一个希望…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

  孤冷寂静的夜空,几颗冷艳刺眼的星星杂乱地抛撒夜空,银色的星辉泻满大地,内心泛起阵阵凄凉。一轮残月无力地垂挂夜空,朦胧的月夜忽而化为一道清脆的声响,移步寻去,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者攫人心魄的幽光,竟是一块碎了的美玉。依旧是一片幽静,天地顿失光辉,惟有残月照着碎玉,碎玉映着残月。幽绿与惨白,一幅多么凄凉而又令人生畏的画面啊!穆斯林的葬礼,简单朴素,却总也透着无限的神圣,让人对那一个灵魂的消失而叹惋。葬去的不是人,是那一段缠绵凄婉的爱情。

  一家两代人的情感历程,历经风雨,竟也殊途同归,走到了一起。韩子齐嗜玉如命,他对玉的痴迷甚至过于“玉魔”老先生。为了护住他的玉,他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他到了英国,连同他妻子的妹妹梁冰玉。再那战乱的年代,在纳粹疯狂的轰炸下,他与她走到了一起。是的,他爱玉,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人也许比玉要重要。战争结束,他回国,此时还多了一个孩子,韩新月。他的妻子纵有再多的委屈,面对自己的妹妹,自己的丈夫,再面对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她又好再说什么呢?只是梁冰玉知道这个家是容不下她的了,于是韩新月便失去了亲生母亲的一路陪伴。她还不知道她每天叫着的妈只是她的姨。就这样,一代人的恩怨情仇已经落幕,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又在上演。

  韩新月,生来就是一段悲剧。一个不甚疼爱自己的“妈”,一颗脆弱的心脏,一段旷世的师生恋。她自有倾城倾国的美貌,也有纯洁高雅的志趣。天生丽质,朴素之中尽显高雅,一腔纯正的英语,一颗向往英语的心,紧紧地将她与自己的老师—楚雁潮联系在一起。然而她也不曾料到,一段美好的恋情才刚刚开始,她就不得不退到幕后。那颗脆弱的心,终于经受不住世事的磨折,只留下那段凄美的爱情。她向往巴西木,她却没有巴西木的顽强。她的一生就如此短暂,她就要离开心爱的人儿,在天国将他守望。此时她甚至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她还不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她亲生母亲同样在将她守望。韩新月,新月照雁潮,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从他们相爱的那一刻起,冥冥之中上天似乎已经注定韩新月要到天国将楚雁潮照亮。于是她去了,一袭素衣,归于穆斯林简单的坟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百年沧桑,皆成座笑谈。而那两代人的哀怨情愁,却总深深地萦绕心间,不能挥去。那本不存在的家庭因流浪汉韩子齐的到来而组建,从而上演出这感人肺腑的穆斯林的葬礼。落叶归根,韩新月的离去,已预示着这幕剧的帷幕已经落下,而其他人的故事还在继续。

  玉碎,月落,潮涌,潮落。月夜幽幽,四野苍茫。碎玉跌落潮间,潮水悄然退去,新月沉入江海,天地幽静。高高的山冈上,穆斯林的坟墓淡淡地见证着这一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

  初次邂逅这本书,应该是在高中,看着同班的一个女同学拿着一红色封面的书,上面写着“穆斯林的葬礼”,我当时有些纳闷,怎么一本介绍少数民族葬礼的书怎么这么厚,而且她还读得这么起劲。现在想来,那时的范的望文生义的错误不少,在那种阅读极度匮乏的中学时代,很多书大都只知道名字,很容易就按字面意思来解释了。原来以为《简爱》是教人如何“简单恋爱”,《牛虻》是介绍一种叫“牛虻”的动物,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对它们敬而远之。

  不过读完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当年那个同学会这么着迷。其实很难说这本书有什么很奇特的地方,但是它有着矛盾文学奖的殊荣,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这本小说对我而言,很像是一曲很轻快安静的牧歌,很清新,任何时候去读,都可以唤起那种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生活,关于家人,最干净的记忆,即便是在我如今不再相信任何童话的年纪。

  书里面的主角应该是韩子奇和韩新月父女,全书又分别以这两个人为主线,两头并进,不同的两个系列,交叉分布,读者的时候,常有时空交错之感。虽然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历史背景对于故事的演进有很大影响,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仍旧是美好的'爱情,两代人在不同时空下,截然不同的爱情。

  韩子奇在一开始的时候娶了梁冰玉的姐姐,生下儿子天星,后来和梁冰玉在伦敦避难的时候,两人之间也产生了爱情,最终有了女儿韩新月。当战争结束,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梁冰玉把女儿留在家中,独自出走。故事的另一部分就是韩新月的爱情,她和他年轻的大学班主任在彼此相处中,互生爱慕。几乎所有凄美的爱情会遭遇的,他们都有,双方父母的反对,反动的社会风俗,可惜的是这些爱情最终没有一一个抗争或者妥协的悲剧结束,十八岁正当豆蔻年华的新月,因为先天心脏病,未曾开放便已经凋谢。如果说,全书的高潮是新月离开的时候,我想作者达到了这个目的,看着一个曾经那么鲜活的的女孩,就这样匆匆离去,没有人会不动心。

  韩新月这样的女孩子,我想任何人都会喜欢的,她文静、优秀,聪明、勤奋,知书达理、浑身散发这一种蓬勃的青春朝气,如果楚雁潮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疑是世间最幸福事。世间事情多不凑巧,往往错过的,人这一生,又岂止爱情。“有些事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成长像是一个悖论,我们只有经历过,失去过什么,才会发现我曾经多么看重那些东西,看是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带着这种悔悟从头来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丰富、娱乐了人们的生活,却使人们忘却了那些底蕴深厚的书,远离了那些真诚质朴的文字。其实,在安静的午后,喝点好茶,捧一本书,细细读,慢慢品,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原先的我亦是无法体会这种乐趣的,直至读了《穆斯林的葬礼》,是这本书,带我乘上斑驳的轻舟,徜徉书海,体味乐趣。

  书中的真挚情感,丰富容量,深刻内涵,作者均以冷峻的'文笔展现,写了六十年间的兴盛衰败,三代人命运的沉与浮,交错纠葛的爱情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角以及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皆使我铭心刻骨。但我最有感触的,是书中每个人的信仰。书中人物,个性分明,但都有他们自己的信仰,或是对于宗教,或是对于玉,或是对于爱情,又或是对于理想……

  韩子奇,他对玉有着深深的信仰。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而他的妻子,梁君璧,则是一个真真正正信仰的穆斯林,每天都很虔诚的祷告着,老实宽厚、仁爱、简朴便是她的所信所仰。可君璧的妹妹,冰玉不似他姐姐那般腐朽。她向往纯真的爱情,相信相濡以沫才是真。

  然而,韩子奇与冰玉的女儿——新月,和她的妈妈一样,充满对爱情的向往,信仰最真诚的感情。韩新月是书中令我最心疼,也是令我最难忘的,她与楚雁潮的凄婉爱情实实令人惋惜,在他二人心里,皆有对于爱情与理想的信仰。

  正当花样年华的新月,在大学开学之初错把教师楚雁潮当做了同学,两人相遇、相识,相知,渐渐互生情愫。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是阻隔重重。楚系汉族,梁家自是反对,但他二人却愈加炽热。只可惜,天也不遂人愿。红颜薄命,新月患有心脏病,不久人世,在人生最后旅途里,楚雁潮陪着她一起走过,给予了她温暖,满足了她心中的信仰。最终,新月病逝,从此二人,阴阳相隔。

  是对于真诚的向往,是对于信仰的执着,才使他们拥有了这段铭心又刻骨的爱情和温暖又美好的回忆,就如歌中所唱:“爱是一种信仰,把你带回我的身旁。”

  信仰,即心中所相信的,是精神的寄托。它是存在你心中的一把尺,一杆秤,更是一盏明灯,给你做事做人的准则,给你无穷的力量,给你坚定的信念,为你指明方向。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应有自己的信仰,这样才能勇敢、执着,才能不惧任何困难,直达理想的彼岸。

  心有信仰,人生美丽。向着心中的信仰,奔跑,追赶去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我不喜欢这本书,她太压抑了,让我很难受。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看来,新月并不是主角,反而是他的父亲和两位母亲。我并不喜欢玉儿,我觉得她自私,虽然她和韩子奇的爱情是在特殊的战争背景下结合的,但她后来确实太不顾自己姐姐的感受,明知道自己姐姐是个没学识,没事业追求,只知道以男人为中心的旧式女人,还抢姐姐的丈夫!这不是逼死她姐姐吗?我看了好多读后感,没有一个为君壁说话的,也许在别人眼里她是个愚昧的坏女人,新月间接死在她手上,但我觉得新月的死却和冰玉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冰玉给君壁那么大的打击,君壁未必会那么反对新月和天星的爱情。我总觉得君壁那次受的打击太大了,毕竟是自己爱的丈夫和自己心肝一样的亲妹妹。哪怕放到今天,又有谁可以接受呢?

  冰玉太自私了,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她回国没错,但她口口声声爱姐姐是怎么爱的?姐姐问她置自己于何地,她说你是我姐姐,是韩子奇的妻子,但那是以前了,现在我是他的妻子!她需要亲情时,可以随时去姐姐那取,不需要时就狠狠在姐姐身上戳刀子!诚然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那个年代,被丈夫遗弃是怎样的下场啊!她是新女性!新女性就可以自私,不顾别人感受吗?现在说姐姐和姐夫没感情,那以前呢?娶人家的时候不说没感情了,既然娶了就付责任啊!当初结婚没人逼他,他也是有自己目的.的啊!懦弱的男人毁了两个女人!

  非常鄙视,玉儿是大胆,大胆的新女性你可以去寻找别的爱啊!我就不明白,多少好男人啊,非找自己姐夫!过分强调自由了,借口新青年新文化,借口爱情就什么也不顾了吗!为什么为爱的错误就都要被谅解!凭什么啊!为了爱就肆意的伤害别人?爱情没有错!但我讨厌一些人拿它当自私的挡箭牌!君壁我也不喜欢,但是迂腐落后不是她的错,当初她父亲不让她读书,她能怎么办?难倒我们借口她无知我们就抛弃她,她就活该被男人抛弃?迂腐无知并不阻挡她的爱情啊,她也是真心爱韩子奇的。

  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最后,小号鲨鱼大大的名言,很有名!原句记不清了,多情不是错,错的是任情而为,明知道后果还一意孤行。我不知道冰玉回国到底怎么想的,二女侍一夫那不可能,难倒真的让韩子奇休掉君壁?以爱的名义?还不是一般的狠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穆斯林的葬礼》老早以前就听老妈说好看,可那时的我根本不喜欢看书因为我比较好动看书似乎太不适合我的脾性了。所以这书名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了。前段时间还有人让我推荐书给他我好不犹豫的就说出了《穆斯林的葬礼》但我确实是没有看过。感谢静姐了让我有机会看到这书让我这星期过的也比较充实。

  书我看完了太伤感了,书中的每个人物都让人觉得??痛。不知道霍达写的人物在现实中有没有原型我希望没有。

  韩子奇一个出奇的人物创造了玉界了奇迹,前半生在北京奋斗着享受着自己的安逸的生活有妻子、有儿子也有辉煌的事业一切是多么的完美啊!可事实造人战争的来临他为了自己的玉抛妻弃子远离家乡漂流到海外十年当然走的时候他没有想到战争的烟火会波及到海外吧,在海外的战争中他得到了爱情其实事业上也还好吧,十年夫妻共风雨其实也是幸福的也有美好的回忆啊!可是当这两种幸福碰撞他的人生又开始有质的变化了,他选择了留下选择了逃避因此他开始了后半生懊悔,对不起心爱恋人对不起他的原配妻子他的儿子也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他在家时低着头过日子的一切都在愧疚中度过。可到头来他什么都没有了爱人爱女以及他的玉也远离他了世上没有任何动西可以抚慰他的心了……

  碧儿一位标准的中国式妇女有着完美的家庭风光的地位,以她的聪明才智留住了丈夫赶走了妹妹,也选定儿媳一切是那样的`完美。可丈夫心不在他那里留住的只是空壳,而儿子天星失去了爱情永远的记恨她留下的只有对妻子的责任。

  玉儿聚美貌与才智与一身的漂亮姑娘却总是选错对象离开爱人和女儿获取自由了吧!她开始了海外孤寂的生活每天在思念中度过,在花甲之年得知与亲人永别的消息大概她以后的日子更加的难熬吧。

  新月一个命苦的孩子每时都怀念着照片中母亲,有着出色的语言天赋的她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见到了心爱的人似乎是美丽人生的开始,可她却从此时与美好的未来远离,爱情让她的生命走的更远了一些可并没有改变死忘最终的到来,她带着父亲的寄托、母亲的希望、哥哥的呵护、楚雁潮的爱走了,是那样的无奈与不舍。

  每个人的结局是这样的让人揪心,可每个人似乎都是没过错的只是在事情的排列组合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吧。

  书的结局有了,可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愿我生命中的人们每天开心快乐,人人能排列组合一个心想的人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好句10-11

穆斯林的葬礼的好句09-01

《穆斯林的葬礼》精彩摘抄06-12

穆斯林的葬礼杂文随笔06-30

穆斯林葬礼经典语录11-10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2-18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9-30

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03-12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2-03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书笔记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