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张元雪有感

时间:2022-08-25 09:05: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宋·张元雪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宋·张元雪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无须巨作宏篇,一则精简雅文便可令人浸溢在时光剪影中。而洪迈的《容斋随笔》确是最合适不过的,恰巧读到卷第十一中“记张元事”时,虽后世对其有诟病之言,但洪迈却以“张、吴在夏国,然后举事,不应韩、范作帅日尚犹在关中,岂非记其岁时先后不审乎?”表示质疑,暂且不对其人其事作何评议,但其中记载了一首未见发行本的写雪,读罢一股内心无法言语的燃情油然而生,随着窗外的零星之雪飘向远方。

  雪是文学作品中被赋予最具隐喻之态的意象之物,犹如多面又多情的精灵仙子,总以不同的幻化形态寄寓不同的情感,不禁令人漫天遐思作飞花。因而收于文人笔端的冬天之景中最富诗情画意的莫过于雪了。没有了雪,便没有了那粉装玉砌的静美世界!

  殊不知,雪既可有黄庭坚“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的婀娜秀美;亦或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静默伤美;终不及张元此诗中“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的炽烈壮美。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的,廖廖四句便将一场残酷的战斗描绘得出神入化。张元是宋朝南渡诗人之一,曾向江西诗派学习句法,推崇黄庭坚“点化金丹手段”,又反对因袭守旧,所以他的诗又不象江西诗派的生硬艰涩。起句气势非凡,活脱地刻画了五个英雄仗剑凛然的英姿,一个“决”字实则自然道出了诗人身上的决然浩气。第二句暗含隐喻之笔,当时北宋和南宋以黄河为界,诗人主张积极抗金的,认为“议和其祸胎,割地亦覆辙”(《建炎感事》),虽一生创作不多,但都充满了愤世爱国之殇。因而此句何尝不是诗人内心“直捣黄龙”的.真实写照?

  而三、四句被看作是神来之笔。若不看诗题,很难想象得到是写雪,这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着异曲同工之妙。虽不着“雪”字,却想象奇绝,将漫天飞雪比作被“五丁”战败的三百万条白龙脱落的片片鳞甲,何等的壮烈!何等的快意!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描绘的殷红凝重的悲壮场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致毛泽东主席在《念奴娇?昆仑》中也化用了这两句——“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来表达伟人翻越昆仑,获得最后长征胜利,并期望最后赢得世界的博大胸襟。

  本诗汪洋恣肆,托物言志。借写雪来表达心中战死沙场的报国之志,隐射出诗人壮怀激烈的爱国豪情。全诗浪漫恣意,一气呵成。以奇崛恢宏的想象之笔营造了气势如虹的悲壮意境,四句之间自然衔接,不留赘笔,作者将满腔的赤诚之心倾泄笔端,犹如低迷孱弱的南宋诗风里的一股清流,注入了充满鲜活的力量与非凡的魅力。

  偏爱这首诗,不仅是因为还没人写过赏析,更重要的是,读之不觉死水般的心搅起了层层涟漪,恍如重新点燃起了曾经的内心激情。当然也希望能以此送给那些生活在底层或在学习上艰难跋涉的孩子们,这也不禁让我想起曾看到过作家丁立梅写的一篇小说《掌心化雪》,其中最后一句“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读后令人思绪良久。为人师者,能将最美的诗词教给孩子,激起生活的信心,便是最大的幸福!

【读宋·张元雪有感】相关文章:

读《雪》有感05-30

读《雪国》有感01-06

读《藏雪》有感09-28

读《沁园春﹒雪》有感12-01

读鲁迅《雪》有感11-28

读《小兵张嘎》有感03-02

读小兵张嘎有感03-28

读 《小兵张嘎》有感02-24

读《小兵张嘎》有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