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时间:2020-11-10 11:36: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通用10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通用10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1

  从小到现在,自以为读了不少书,读了不少好书,摘抄了不少好词好句,直到读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才算是明白,原来,这才是真的书,上面的每一句话,都能如入诗一般的境界,就像漫步在桃花源里,随着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描述,对主人公有了更多地了解,她就是林徽因。

  在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样独具匠心的对联,出自金岳霖之手。我金岳霖爱上了才情女子林徽因。佩服金岳霖老先生,痴爱一生,对林,总是如若初见,默默付出,深情呵护了她一生。他爱得理性,爱得沉稳,爱得不动声色。如《在你身边》片子里出现的那一纸父亲弥留之际递过的人生的保单,也许你从未想用过,从未想流泪,却因了这出生之际就一直呵护你至今的这张保单而泪流满面……

  你说,你愿生命单纯如茉莉,清淡如桂子。我说,我愿意像金老一样,对你如若初见,默默付出,爱的不动声色。我爱你写诗的才华,“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我爱你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你以诗人的眼睛发现,坚硬冰冷的建筑物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更爱你对爱情的执着与冷静。我们的爱无法变成亲情,我无怨无悔,只有用我的一生守望你的幸福。徽因,我对你无所奢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爱,可以在风雨中为你撑起一片晴天;爱,可以在黑暗中为你照亮前行的方向;爱是林夏的“我爱你,与你无关”的隐忍,爱是柳永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爱是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因为爱你,对你无所奢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是一本唯美的,充满诗意,温情的人物传记,当你打开这本书时,可以跟着作者白落梅,漫步在林徽因的时光隧道里,静静的欣赏她的聪慧,她的优雅;感受她和徐志摩之间纯真的爱情,和梁思成相濡以沫的温暖。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

  祝愿每个人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拥有圆满的人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2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被胡适誉为中国第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知道被多少女子羡慕,亦不知她是多少男子的梦中情人,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读完此书,心里只觉得坦然,好像人世间的那些情情爱爱,也不过如此,书中有这样一段,“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的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也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这段话倒是最恰当不过了,她在我心里也确乎是这个模样。

  有时候我也会想,在那个父母媒妁之言,还是比较泛滥的时代,若林徽因被安排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就是那种特别不合眼缘的人)她会不会反抗,这是个好问题,至少我不敢肯定她会如何做,后人评论说,她是一个理智的人,书上说她不沉溺过往,也不相思泛滥,那些逝去的美好也不曾相忘,却被理性地搁在心底,但我觉得她清楚自己所想,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并不真正了解她,所以,所幸她嫁的是她喜欢的人,若一代才女沦为幽怨重重的妇人,那也是一种悲哀。

  林徽因内心深处的宁静,让她变得优雅从容,她就像凡间的精灵,灵动可人,让人为之倾倒,我曾想过要不要像她学习,但后来又觉得自己的性格恐怕也沉不了多久,更何况我与她的人生总归是不同,在球场上的十几年,性格跟她太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在球场上飞跃的感觉。而且林徽因到底是那个时代的女神,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白落梅的书挺好看的,最后祝大家开学愉快!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3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白落梅编著的林徽因传。中国华侨出版社于2011年9月1日出版。作品广受读者喜爱,位居当当传记热销榜榜首。

  白落梅的这部作品,是我看过所有小说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颂人曲”,主人公便是似白莲的女子,林徽因。

  喜欢林徽因的《你是我人间的四月天》,白落梅同样以深情优雅的文笔表达了对其的赞美,他爱上了林徽因的四月天,爱上了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了山温水软的江南。

  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冰洁、理智的林徽因的传奇人生。她与徐志摩的康桥绝恋,与梁思成的漫步婚姻,与金岳霖的蓝颜知己。白落梅这样理解这三段感情,“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她成了一个幸福的女子。

  这本书无疑可以称得上是林徽因的一本传记,向我们再现了那样一个令人倾心的女子——骄傲而不孤绝,清新而不薄冷,安静而不寡断。她不是绚烂至极的芍药,她只是一杯清淡耐品的闲茶,是一朵雅致素净的莲花。

  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其实有着比任何人都要好强的心。虽然遭受疾病的折磨,但她仍用十年的光阴创造了生命里最后的传奇,也用十年的忘记,来结束她与着纷繁尘世的最后缘分。

  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短短几十年的光阴不过是跟岁月借了个躯壳,我始终相信,身份不过是装饰,唯有灵魂可以自由带走,不需要跟任何人交代,不在意人生的过程有多苦,只图有个善终。这就是这本书的精华。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4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不知道是何许的感觉,只知道美美的,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像林徽因,总是给人以清洁、美好的感觉…

  只看林徽因的诗,我们知道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应该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起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可以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

  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可以再续。但是谁又能知道,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可以记得或者会忘记!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择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后来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爱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后来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知道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

  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

  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现在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温暖…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5

  读书心得之前,或多或少听到些关于林徽因的事情,在亚马逊上看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排在文学类的第一名,我就买来看一看。看完后,我觉得林徽因不仅让我喜欢,更让我拜服。

  我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气质容貌、文学与事业兼备的女子,现在,我真的了解到了这样的一个女子——林徽因。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让人拜服的永远不是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她的精神,她的坚持。林徽因对工作的热忱是任何人都劝阻不了的,她如此的骄傲好强,只听从自己的心。即使卧病,她也没有让自己闲下来,当梁思成接受委托,编写《中国建筑史》时,林徽因亦按捺不住,为写作《中国建筑史》而抱病阅读了二十四史做足资料准备,并写了该书的第七章,又承担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

  内心充满热爱的女子,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靠近。怪不得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我喜欢上了林徽因,她与其他才女不同,无论何时何地,她都不会用大量悲伤的文字来渲染其心境。她骄傲却不孤绝,她清新却不薄冷,她安静却不寡淡。无论是生活中的林徽因,还是诗中的林徽因,都那么的让人喜爱。她既不是让人穿肠至死的毒酒,也不是绚烂至极的芍药,她只是一杯清淡耐品的闲茶,是一朵雅致素净的莲花。正如书中所说:“林徽因知道,一切痛苦都要自己承担,她没有理由将自己的病痛强加在任何人身上,所以纵算卧病整整四年,也让文字不悲不泣,让日子过得不惊不扰。也许她征服不了命运,却可以驾驭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心。

  她是一个贪恋岸上烟火的女子,不会让自己逆水行舟,倘若不慎溺水,也会用最美的姿态自我救赎。”这也是我最钦佩她的一点,这也是我想做到的一点,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如海一般,任外界如何纷扰,内心却可以平静淡然。许多人携飞沙风尘上路,而林徽因则披微雨落花同行。任何境况下,她都可以做到诗意美丽,不同俗流。当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选择他时,林徽因说:“我觉得你是一本书,我想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读,你准备好了吗?”连这样的问题,林徽因都可以回答的如此诗意。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林徽因爱的始终是徐志摩,她之所以嫁给梁思成,是因为她如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一般,只想让徐志摩看到她的好,害怕他了解了她的普通而离她远去。

  一个人纵然勇敢,也会害怕失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也许正是白落梅想说给林徽因听的,因为我看完这本书,也想一遍一遍的对林徽因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白落梅写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心中感触良多。作者用散文般的笔法,向读者讲述了民国才女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书中的文字优美动人、清新淡雅,读后让感觉犹如喝了一杯甘甜爽口的茉莉花茶。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诗人、作家,更是一位享誉中外的建筑学家。这位出生于杭州的女子,美丽聪慧、才华横溢、充满诗情画意,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白莲。

  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的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很多民国才女拒绝堕入凡尘,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林徽因则不,她向往凡尘,热爱人间烟火。聪明的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如何选择,对待爱情也是如此,她毅然决然地离开浪漫多情的徐志摩,选择梁思成,除了不想破坏徐志摩的家庭,还因为梁思成能给她她想要的平稳、安定的生活。

  在林徽因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颗坚强的心。她随梁思成四处漂泊,考查古建筑,著书立说;她拖着一身病骨挽救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不仅如此,她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微的设计者之一,她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美好、乐观的,既使在病重的时候,她写的诗也充满阳光,没有哀怨……

  这就是林徽因,一个永远把自己留在人间四月天的江南才女,她争强好胜,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使得她的一生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让人羡慕。她那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更是我们这些现代女性学习的榜样。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7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林徽因

  或许偶然,又或许必然,在我最心生浮躁的时候,让我遇到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本书,亦如林徽因这个人,从不落俗、高洁、宁静,如那四月的天,静静绽放那无法让人忽视的美。

  难怪胡适先生称林徽因为“民国第一才女”,她的这一生,既能沉鱼落雁,也能吃苦耐劳,更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能文能武,能刚能柔,或许她,就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最佳模范吧。

  她,虽静,却不柔弱。面对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她从不放弃,在重病期间,依然和丈夫梁思成四处考察研究。男人能做的脏活累活,她也做,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体内却爆发出了令人无法想到的能量。

  她的坚持与韧性,给了总是轻言放弃的我巨大的心灵撞击。面对生命的考验,她亦能坚定的跨过这道坎,我们生活中那些小小的挫折,又算的了什么呢?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坚持,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如那凤凰涅槃般,寻找到那个最棒的自己。

  她优雅、安宁,淡然处世,也平静对人。我想,在她的情感道路上,最放不下的,还该是那徐志摩吧。梁思成的宠爱,金岳霖的陪伴,都未曾令她心痛,而徐始终是她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那一场康桥绝恋,那一个深情、有才的徐志摩,让情窦初开的林徽因彻底心动了,可她又是何等的机智,在自己还未受到伤害的时候便华丽转身,留给世人一个优雅的背影。她平静得惊人,让她最亲近的人都几乎猜不透她的心思。

  有些事真的不用解释,懂你的人自会懂,无缘的人终不会理解。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教会我的另一个道理吧!或许真有那样一种境界,令语言变得苍白无力,唯靠心与心的碰撞、交流……

  感谢林徽因,是她让我懂得了做一个人,就要活得有价值。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你竭尽全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你会将一切置之度外,用心感受,用心去领悟,你才会发现你的意义。

  静下来吧,褪去世事铅华,回归本色,看淡那些无义的功成名就,做一个安静、优雅,如四月天般的女孩,因为你该懂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8

  在两周前,我受推荐读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每天阅读大概二十页,家长非常支持我的阅读,而我,也非常喜欢阅读,阅读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对于这本书,谈不上喜欢,但也不能说毫无意义,不痛不痒就是了。与副标题“林徽因传”大为不符,若是带着以了解林徽因生平的目的来阅读这本书,恐怕就大失所望了。整本书真正描写林徽因往事的并不多,只是简单描写了林徽因与三个男子之间情缘。阅读时常会感到很累,通篇拖沓啰嗦重复的议论让人忍不住不断掠过。不断重复不断拖沓的抒情散文竟然凑够了一本书的厚度,简直让人称奇。也许算是一本言情小说?不管怎样打着林徽因传记的标题还是不免让人有被欺骗的感觉,且并不大适合广大中学生阅读,只能说其中不乏清丽优美的语句,值得积累及运用。

  在与林徽因有过感情纠葛的三个男人中,我最倾向于金岳霖。世上最难莫过“永远”二字,徐志摩同时还有陆小曼,梁思成也在妻子过世后再娶一位,只有金岳霖是扎扎实实一生只爱着守护着林徽因一人,可惜终究,还是被辜负的。

  读完此书,我最大收获在写作上。应做到全文围绕标题写,写作时应时刻小心“空洞”二字,没有具体内容空有抒情议论的文章最终只会被评价为风花雪月无病呻吟,没有真情实感,无法打动人心。

  我认为读课外书大有所益,关于阅读我的期望在希望能得到一些真正好书的推荐,不希望将时间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书上。自己阅读的不足在于还不够精读,对于一些自己不太喜欢的文章通常一掠而过,应学会接受不同类型的书,全面的丰富自己的阅读。

  不论是好是坏都不会拒绝自己读过的任何一本书,是正是反都会有收获。人生亦是如此,经历的任何事都会有值得总结或反思的地方,珍惜每一次,让它们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9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很喜欢这个名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总觉得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应该属于一个温暖的故事。于是便有了读一读的欲望,然后上网点击,再然后,就不可控制地沦陷了。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读其前言,就被美丽的文字、浪漫的情怀所吸引。

  北师大楚江亭教授到校讲学时,对林徽因有所介绍,但那时没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故对林徽因不甚了解。通读每个章节,一个丰富而又清纯,惊艳全世、才华横溢、洁白如莲的女子浮现眼前。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

  看书里的一字一句,我似乎找到一种宁静感,一种对生活释然的感觉,其实人的力量是多么地微不足道,抵不过一寸光阴的削减,所以活得坦然才好,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

  我们都在追求内心的自在和所谓的幸福,每个人都知道,幸福有时候是午后的一杯浓茶,是夕阳下的一缕阳光,真正的自在是知晓得失从缘,懂得随遇而安。

  读着那些散发幽香的文字,渐渐忘却尘世的喧嚣,走进历史,品味悠远,与从未谋面的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共同徜徉心灵的桃花源,美好而温暖!

  很感谢白落梅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么一篇美好的小说,遇到这么一段美好的爱情。我想,作者也一定是一个温暖的女子,有着细腻的感情和温暖的心。因为只有这样的女孩,才能写出这么美好的故事。于千万人中,我们遇到,我相信这是一种缘分,祝愿作者,祝愿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幸福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快乐便是幸福!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10

  前段时间到书店看到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书名富有诗意、哲理,充满遐想,瞬间便吸引到了我。

  打开这本书,才得知写的是民国才女——林徽因。作者将沉积于历史风尘中的人物与事件,再度以鲜活的形象与映像,凸现于世人眼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书名出自于一篇网络散文,作者将其借用,用在所写主人公林徽因身上,展示她一生为人的态度。以前读书时只是听说过林徽因其人,后来又翻阅一些关于林徽因的书籍,对她有一些了解,曾经某个周末还专门到她战乱临时住的四川李庄参观过。她的一生正如自己和人们评价,如她早年写了一首《莲灯》诗歌:“如果我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她还写过“曾几何时,我们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这样美的诗篇和散文。但是才女并没有成为专业的诗人、作家,而是选择了建筑行业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也是中国第一个女建筑师)。一个拥有爱国情操的她,想在一个新旧制度、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在坎坷动荡的岁月里,保护和传承中华历史传统文化之优秀的古代建筑。她想到了,也最终做到了,在欧美完成学业后就投入了这项工作之中。但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入侵中国,她中断了很多年考察,被迫拖家带口,从北京、南京等地流亡长沙、昆明,最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坎坷动荡中,她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执着于学术事业,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书中描写她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

  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林徽因是那个时代上空的临水照花人,因为她不仅仅拥有智慧、美丽、优雅,还有绝世无双的事业、爱情与友情。在民国风云际会的变革中,也许只有林徽因这个名字配得上这样的殊荣。作者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

  看完全书后,最喜欢的还并非作者的流畅、清新的文笔,吸引我的也不是其空前绝后的爱情故事,而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职业、对爱情、对文化、对精神的追求,她们与时代、与祖国紧紧相联,从实际行动、从心灵深处去追寻、探讨、体味、感悟。虽然林徽因也有过艰难的抉择,也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在那动荡的时空走过、路过,但她并没有错过,没有愧对自己和国家。但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这一切说明:林徽因的一生不仅是事业完美的一生,也是爱的修行传承完美的一生。

  读了此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新的思考和定位,感动我的还是轻轻的那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通用10篇)】相关文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作文(通用34篇)03-01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作文(15篇)01-06

有你便是晴天初中作文01-28

有你陪伴,便是晴天作文900字12-23

有你便是晴天作文(集锦2篇)01-28

你若安好我便晴空万里的散文10-06

若只道曾经亦是晴天爱情诗歌08-14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哲理故事10-23

晴天雨天作文通用7篇01-18

若她属于你爱情诗歌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