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

时间:2022-06-13 01:00:03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

★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主备人:王红英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人物故事,学生对这些人物耳熟能详,《三顾茅庐》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很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也很生动。《公休仪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形式,但本课剧情较为简单,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清剧本和课文有什么区别。

《三顾茅庐》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课文在描写举荐人才的过程中,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避亲仇、处事公正的高尚品德,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祁黄羊的话,反复诵读仔细品位,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对悼公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祁黄羊不计私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境界。

《公休仪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休仪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间的表情、动作等。按照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剧可以分为三部分。本课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指定段落。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组词。

3.能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品格。

四、教学难点

联系历史了解文中精妙的比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分课时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文而异,分清详略。教《三顾茅庐》时要从开头的“诚心诚意”导入,充分展开2—4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别是多处精妙的比喻,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课文之外的课程资源来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例都是两课连上的,而现实的教学可能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不同课时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祁黄羊》这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理清这三个故事的外在联系,还要弄清其内在的联系。建议可在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出示悼公的话,明确文章中心,接着抓住人物的语言讲读后面的两个小故事,然后再讲第一个故事,最后总结归纳。

  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要充分利用剧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公仪休廉洁自律、机智过人的品质。要通过课后练习4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大语文教育。

8.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培养学生重点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天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4日,累计课时:30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徐庶无奈母亲被曹操所挟,在去曹营之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历史上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指导“茅”的书写。读题。)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汉语言的一大特色,含义深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如学生回答不完整,引导: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诸、葛”的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上官、夏侯、司马、玄武……)

二、初读课文。

1.由这个题目你还想问自己或我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如果生字你读一遍读不准可读二、三遍。

2.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

(1)请同学读第一节。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

看来,刘备确实是——胸怀大志。这段就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结拜)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他还有个故事呢?叫什么?(桃园三结义)

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比较长,请两个同学来读。描写卧龙冈景色的部分谁来读?

接下来刘备是怎么拜访的呢?谁继续读下去。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塞”的读音。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一起再读读刘备的话。

三、读文导写。

1.隆中的景色怎么样?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秀丽宜人。什么意思?美丽动人。读好这个词。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山冈、松林、溪流、竹林)你喜欢这儿的景色吗?为什么?

重点指导“蜿蜒起伏”: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汉字的偏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山冈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卧龙:诸葛亮)等待谁让他腾飞?

“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疏疏朗朗”和“清澈见底”只要指导读好。

真是一块宝地,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最后齐读。

2.请你也用“来到……只见……”写几句话。

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先找出这个地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3.教师择优赏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习字册。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5日,累计课时:3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培养学生重点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上一回我们说到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隆中已是一片春色,闭上眼回忆一下,让我们置身隆中,你看到了哪些景色?出示句子,让我们再来领略这一番美景。齐读。

二、品读课文。

1.刘备第三次来到这里,这次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有没有把他请出山?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浏览课文。

别人都是派手下去的,而刘备是亲自去的?

(刘备是恭恭敬敬的,别人手下也不礼貌)

(天很冷,刘备还去了三次)

(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刘备待人诚恳)

(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了……)

(四个字“诚心诚意”)

哎,了不得哎,老师为了奖励你用笔写出这四个字。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再仔细读读课文,找找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可以和同桌交流看找到几处。

2.交流。

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你再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气、讨厌)

个别读/齐嚷

“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齐读。

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恭”,就象一个人垂手而立的样子。)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的样子。

一生表演(低头弯腰、两手立正站好)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刘备诚不诚?自读、指读、齐读这部分。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你能再读一读吗?

(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 “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齐读

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2.你读了有何体会,交流。

(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茅塞顿开”这个词理解吗?(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再读读这个词。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意思相当于哪个成语?

出示:拨云见日,齐读。

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让刘备有如拨云见日,一下子明朗了。

相机出示:群雄纷争 读读这个词。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纷,纷乱,争,争斗,当时真是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啊……谁再来读读这个词。齐读。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当时北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南有孙权坐拥江东,占据地利,刘备虽胸怀大志,却经常寄人篱下,多次投靠他人,诸葛亮“夺取汉中、三分天下”的建议无疑是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因此《三国演义》上说道: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再一起读读这一段。

(2)还有哪儿?刘备是怎么说的?

(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

这叫什么成语?出示:如鱼得水。噢,我刘备这条鱼再大,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备打过哪些仗?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三、课后延伸。

1.刘备三顾茅庐,以他的诚心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二十一年后,刘备已经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地在《出师表》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段文字比较深奥,你读一读,猜一猜,哪些句子是写“三顾茅庐”的。教师简要解释,哪个词道出了诸葛亮的心情?(感激)如果你是诸葛亮,会怀着这样的心情对刘备说些什么呢?

是啊!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以自己的诚心诚意来回报刘备。

《三顾茅庐》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什么启发呢?

(待人诚恳,谦虚,不要摆架子,对人要尊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8、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语文视野: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刘备(161-223)字玄德,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投靠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身长九尺(演义)。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在《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佳话。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

张飞,公元166年生,字翼德,历史上字益德。涿郡(河北涿县)人。与关羽一样于公元184年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18岁。与刘备关羽在征战中显露自己过人的实力。三国演义里介绍的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而正史中记载张飞“孔武有力,文采不俗,擅长书道”。张飞所用武器是丈八点钢矛,又叫丈八蛇矛。公元196年刘备跟随曹操平灭吕布后,张飞被曹操封为中郎将。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逃奔江南,曹操追击至当阳长坂(湖北当阳境)时,刘备让张飞带领二十个武骑在后抵挡掩护,张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

9.祁黄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8日,累计课时:3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 伐 悼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霸

半包围结构: 避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8日,累计课时:33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文章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3月30日,累计课时:34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语文视野:

见教参P120内容。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5.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31日,累计课时:3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研究体裁

1.和前一课《祁黄羊》一样,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写的也是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不同的是,这篇课文的体裁是“独幕剧”(课题下板书:独幕剧)

2.研究体裁。

(1)大家通过预习,有谁知道“独幕剧”里的“独”是什么意思?

(单个、一个的意思)

(2)能用独组词吗?

(3)那么,什么叫“独幕剧”呢

(全剧事件在独立的一幕内演完的就叫“独幕剧”)

(4)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明明白白点出了这是一个独幕剧,细心的同学可能看出来了。谁说?

(课文开头的括号里有个“幕起”,课文最后的括号里有个“幕落”)

(5)那么,课文里的这些个括号——小括号和中括号里的文字,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括号里的文字,是分别用来交代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提示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的,既能衔接剧情,又可渲染气氛)

(6)师述:同学们括号里的内容叫做舞台说明,其余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

拒收 鲁国 宰相 幕起 麻烦 务必 腥味 呕吐(多音字) 违犯 法纪 哇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日夜操劳 心满意足

(2)讨论理解词语。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聚集课题,启发探究1.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整理研讨要点:

公仪休是什么人?

“拒收”是什么意思?公仪休拒收的是什么礼物?

这礼物是谁送给他的?为什么要送给他?

他是用什么办法拒收的?

他为什么要拒收?

四、用各种形式,读懂剧本,读好剧本

  1.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吧!边读边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

  2.看来,我们一起很好地了解了公仪休,还有谁对其他两个人物感兴趣的?(可以挑一句来读一读)

指名读

3.小结:通过刚才朗读,在这个小小的独幕剧中,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

我们下节课再来着重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好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的话。

2.描红

3.读读书后的词语,任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2日,累计课时:36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2.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提出的几个问题。

二、侧重围绕“拒收”,探究相关重点。

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1.一般了解

(1)公仪休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

(2)拒绝接受的是两条活鲤鱼。

(3)活鲤鱼是某大夫派自己的管家送给公仪休的。

(4)某大夫送活鲤鱼给公仪休是为了让他补补身子。

2.着重思考、探究

(1)那么,公仪休到底喜欢不喜欢吃鲤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非常喜欢吃)

从吃的量看:吃得多,一顿就吃光了一条。

从吃后回味看:赞不绝口——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为很久没有吃到鱼深感遗憾。

从表述的心愿看:只要天天有鱼吃,也就心满意足了)

(2)既然这么喜欢吃,为什么又“很久没吃鱼了”呢?

(可能:公仪休是个清官。历来清官都比较穷困。上要养老,下要养小,负担重)

(3)喜欢吃鱼,又难得有钱买鱼,人家送来鱼岂不正好,可是,公仪休却来了个“拒收”。一起读一读公仪休对那位管家说的话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4)如果你就是那个管家,当时还能把鱼留下吗?为什么?

(实在是难以留下。

其一,公仪休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鱼怎能没有腥味呢?坚持让他收下,岂不害了他?

其二、公仪休强调的是“现在我提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等于声明他过去绝不是这样子的,可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其三、话语充满友好的感情,又非常谦逊——“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5)从课文里哪个地方可看出大夫的管家当时实在没辙了?

(“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6)公仪休巧妙拒收鲤鱼之后,始终在场的子明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吗?

(不解)

(7)“不解”的子明在管家走了之后,向公仪休提出了怎样的疑问?谁来读一读?

(“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8)公仪休是怎么回答子明的呢?齐读他的答话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9)公仪休回答子明的话,共有几句?

(四句)

(10)先读第一句,再缩句。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

(11)为什么“喜欢吃鱼不能收鱼”呢?公仪休用了两个“如果”打头的假设句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先分别缩句,然后再将两句紧缩为一句。

(收鱼要违法,犯了法吃不上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

(12)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想吃鱼就一直有鱼吃的心愿呢?先读第四句,再缩句。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至此,黑板上形成公仪休四句答话的紧缩句: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各自把黑板上的这三个紧缩句连起来想一想,再议一议: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这是为什么呢?

(买鱼的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与受贿挨不上边。与受贿挨不上边,就不会违法犯罪,就不会失去自由。有了自由,想吃鱼就可以去买,就会一直有鱼吃)

(14)齐读三个紧缩句。

(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个紧跟一个的追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剥皮见骨,理解了公仪休爱吃鲤鱼但拒收鲤鱼的原因:喜欢吃鱼不能收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足见他的清正廉洁。]

三、扣题再度设疑,初知为官必须清廉之理

1.激疑

如果都像“公仪休拒收礼物“那样,我们老百姓邻里之间平日里怎么往来呢?难道今天王大妈端碗鸡汤给李二婶品品,明天李二婶烙了饼送几块给王大妈尝尝,也有可能违法吗?

2.明理

老百姓和公仪休不一样——老百姓这样做不违法,公仪休这样做就有可能违法。

公仪休手中有权。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收了人家的礼物,处理起事情来就有可能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平不公正就难免违法犯罪。

所以,当官的必须时时刻刻注意清正廉洁。

四、分角色朗读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研究一下这个人物,说说他是怎样的人。(理解到公仪休是个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人)

  2.看来,我们一起很好地了解了公仪休,还有谁对其他两个人物感兴趣的,来谈谈好吗?(理解到子明的好学上进,很懂礼貌,管家的阿谀奉承)
  3.下面,我们分成小组,先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再把你们发现、体会到的都朗读出来。

4.分角色朗读。

五、布置作业

课后,几位同学组成一组,排演《公仪休拒收礼物》。

板书: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

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 为官清正廉洁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语文视野:

〈〈两袖清风〉〉见助读87页。

习作3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点: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3.按照习作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9日,累计课时:37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的发现。

1.回忆实践课上我们都研究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有什么新发现。

2.读书上第一自然段。

我们周围的生活有哪些变化,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3.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请选择最感兴趣的事同桌相互交流。

二、学习例文,迁移写法

1.那么,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这些新发现写下来呢?

严晓敏同学有一次不小心把红豆黄豆混在一起了,后来无意中发现——圆的黄豆滚得快,根据这一点,她巧妙地把红豆黄豆分开了。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把这一发现写下来的。

2.自读例文,思考:

(1)奶奶要“我”做什么事?

(2)“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开始挑了约半个小时,还有一大堆?为什么后来不到20分钟,“我”就巧妙地分开了两种豆子?

3.给课文分分段

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引导学生得出作者先写发现问题,再写如何探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师小结:小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写好“分豆”经过的。

4.说说小作者是如何把每一部分写具体的?

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

5.小结写法:

(1)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2)一步一步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三、明确要求,练习写作。

(1)读第三部分,明确写作注意点:

写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写清有什么新发现。

(2)由说到写。指名先试说自己想写的事,师生随机评析,让学生特别注重说好找答案时怎么想、怎么做的,碰到什么问题以及怎么在探究中解决的。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9日,累计课时:38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完成习作。

2、评讲习作。

教学过程: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2、评讲学生习作。

板书:     习作3

我的发现

          写清发现的问题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写清有什么新的发现

练习3

教学要求: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2日,累计课时:39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四部书呢?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出示)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2.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3.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5.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了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

空城计 苦肉计 夜走麦城 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只要说清是谁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就行)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得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全?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6日,累计课时:40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熟记八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

才华横溢:才华充分显露。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撑不起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撑全局。

回天无力:没有力量扭转艰难的局面。

3.练习。

(1)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墓”、“恭”、“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墓”。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4月6日,累计课时:41课时)

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安慰”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你为某件事情而伤心、难过的时候,你最希望你的朋友为你做点什么?你的朋友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是啊,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板书:安慰)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选择教材所给的一个事例,师生共同表演,学会安慰。

(2)明确表演的内容:孟繁林因为前几天生病,今天上数学课好多地方听不懂,非常着急。这时,她的同学看到这情景,会怎么做?(安慰孟繁林)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演员的安慰语及安慰时的神态、动作作出评价,使学生懂得安慰别人时要真诚,语言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安慰别人的话还要讲究艺术性。

3.练习。

(1)学生分小组表演教材上的另外两个事例,练习安慰。

(2)学生准备。

(3)指名汇报。

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演员的表演作出正确的评价。

(2)教师点评。

5.拓展。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还会遇到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安慰?

你会怎样去安慰呢?

(2)指名说。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4月7日,累计课时:42课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课课练06-08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测验卷07-0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点02-23

语文下册第29课《马》导学案07-04

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06-18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整合06-19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知识点方向与路线06-03

语文第四单元教案06-0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到识字3练习题06-08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祁黄羊》教学设计06-01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