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7-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本单元专题是“中外古典名著”,我们已经学了哪些内容?(师生共同回顾,包括课外阅读的内容,目的是引导课内外结合,课内学方法,课外大量阅读实践。)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默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说出大意。

   2毙∽楹献骼识量挝摹;ハ嗾音,读通读顺。

   3卑凑铡笆虑榉⑸的原因--事情发展的经过--事情的结果”思路理清全诗线索。再按照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理出重点部分的线索。可在课文上做出标记,画出重点诗句。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1.朗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特点。

     本文这三位主要人物性格特点都非常鲜明突出,其实这应该归功于作者对这三位人物的语言的精彩描写,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读一读,注意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去,读出人物的特点来。

   2.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发现“对比”、“反复”、“用海水变化象征金鱼情感的变化”、“用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等表达方法,并领悟其表达效果。)

   3倍灾魅斯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上找依据。)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为充分把握人物特点,理解课文,进行表演做准备。

  四、拓展延伸

   1.分小组或自由组合剧组,表演课文内容。(在尊重原作基础上,可增加细节,创造情节。)

   2.课外阅读古典诗歌名著,制作读书卡片,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作准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西师版分数除法课件

2.小学西师版数学课件

3.西师版认识人民币课件

4.西师版认识钟表课件

5.西师版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6.西师大版《奇妙的桥》说课稿

7.西师版美丽的祖国课件

8.七年级《比较》教案西师版

9.一棵橡树西师版教案

10.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