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乡愁》

时间:2022-06-18 14:28:28 乡愁 我要投稿

席慕蓉的《乡愁》

  席慕蓉的《乡愁》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席慕蓉的《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赏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最初对这两句诗歌的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的境况,对解读这样的诗句很有帮助。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作者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自己对故乡的不舍。“一种模糊的惆怅”体现出了作者应是较早地就离开了故乡,也很少去看望自己的故乡,才会以至于作者都记不清故乡的模样了。

  拓展阅读:席慕容《乡愁》问答

  问题:

  1、诗歌第一节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2、这首诗的比喻有几种?有什么特色?

  3、你如何理解“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句话?

  答案1:

  1、运用了通感的手法,营造了一个月光清冷充满着离愁别绪的意境。(因为笛声通常悠扬清远,给人以怀远的感觉)

  2、有明喻、暗喻两种。通篇都借比喻来表达思乡之情。

  3、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乡愁没有年轮,时时刻刻都有着乡愁;第二层是说,乡愁永不老去,一直将持续下去。

  答案2:

  1、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2、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3、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

【席慕蓉的《乡愁》】相关文章:

席慕蓉《乡愁》赏析12-08

席慕蓉乡愁赏析09-08

席慕蓉经典语录08-26

席慕蓉《渡口》全文07-06

席慕蓉青春的诗12-21

席慕蓉《送别》赏析03-31

雨后诗歌席慕蓉11-04

席慕蓉散文(精选23篇)07-05

席慕蓉经典名句(精选110句)01-24

席慕蓉《青春》的原文及赏析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