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爱情悲剧

时间:2020-08-26 12:24:25 诗经 我要投稿

《卫风·氓》爱情悲剧

  《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美丽热情、任劳任怨的女性,但最终仍然被氓所弃。

《卫风·氓》爱情悲剧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它以弃妇悲愤的自述口吻,生动地展示了她和氓从恋爱、结婚,到受虐、被弃的人生过程,强烈地谴责了氓的背信弃义,“二三其德”的丑恶行径,表达了她对负心的氓的怨愤之情,以及最终觉悟,与之彻底绝绝的坚定态度。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坦然面对的弃妇的艺术典型。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是这样一位美丽热情、任劳任怨的女性,而丈夫又是两小无猜的儿时伙伴,她理当得到爱情和幸福,可为什么婚后竟遭不幸、受尽虐待而终被遗弃呢?她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男子的负心背情

  吴建民先生是这样解读的:“氓的反复无常,用情不专,这是导致女主人公被弃的最根本原因。”诗里已经明言,“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之蚩蚩”,在忠厚外表的掩盖下,“来即我谋”,他以贸丝为由而设法接近,与女主人公认识。“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以虚情假意骗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得到爱情,便马上要求娶亲,在得到了爱情和嫁妆之后态度迥异。不念女子的“靡室劳矣”,任劳任怨,“夙兴夜寐”,为他的家牺牲“其叶沃若”的艳丽容貌和美好的青春,在女子“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时,他“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可见他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当初“蚩蚩”的表现,只不过是伪装罢了。于是,女主人公成了多余的,被当作物品一般,无情地抛弃了。所以,氓是一个始乱终弃、言行反复的负心汉。

  古诗云“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男人贪新忘旧、好色、贪婪仿佛已成了他们重要的特征。《诗经》里都说“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男人有天生的主宰欲望,在与女子的交往中 ,他会极想掌握对她的占有权;结婚后有了占有权,他还想要有控制权;有了控制权他还不满足,他还要有对她任意指派的使用权;直到最后,当他厌倦了,不满意了,他还享有抛弃权。孔子云: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男人都喜欢漂亮的女子,结婚时间久了,激情减退,妻子容貌开始衰老,负心郎就会嫌他的妻子,对妻子吹毛求疵。“天下男儿皆薄悻”,特别是男人有了钱,就有了更大的资本。现如今比比皆是的包二奶、养小蜜不正说明这些吗?

  亚当说夏娃:“这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自古有多少丈夫能说像亚当那样,把妻子带到上帝面前,问心无愧地说出这种话呢?他们只会说“妻妾如衣服”、“旧的不去新的怎么来?”“有了钱还用怕没有女人吗?”女人对于许多男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件物品而已。

  二、女子的迷失自我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多么痴情的女子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由此可见,女主人公真的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做了爱情的俘虏,成了爱情的奴隶。我们无法完全否认,她的“主动”,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她与男方婚姻悲剧发生的潜在因素。婚后“三岁食贫”,始终过着清贫辛苦的生活。但是为了自己曾经选定的幸福,为了心中的所爱,她是安贫乐道,甘于清苦的,因而她“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没有一件家务劳动不是自己承担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她希望以此博得丈夫的欢爱,赢得家庭的幸福。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换来的是“士贰其行”、“至于暴矣”!

  无疑,诗中女主人公是优秀的、勤劳的、善良的、美丽的。她对氓的爱是无私的'、无我的。她太爱这个男人了!但她忽略了一个问题:他们之间的付出是非常不对称的。她为爱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她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并没有男方亲身,甚至于情感的参与。所有的辛劳都是她一个人孤独的面对,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她为自己埋下了被休弃的伏笔。夙兴夜寐的劳累使她精疲力竭,没有机会为“悦己者容”,在短短几年之间迅速地“老”去,而这个时候男方也许正优游自在地打发着日子。

  并不是百分之一百的付出便能得到百分之一百的回报。而当女人全身心的付出后,她应当有所求。当她受到不公对待时,不应当一味的忍让。可大多数女人很爱一个男人时,她会变得非常软弱,什么都可以付出;而男人呢?却喜欢柔中带刚的女人,喜欢会撒娇的女人。况且太容易得到的东西谁又会去珍惜呢?

  所以,女人爱男人之前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三、结合的不合礼法

  诗中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女主人公因意识到“与礼有悖”,故有“愆期”之举。既然知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找一个媒人来提亲呢?而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氓》大致产生于春秋初期至中期,即东周时期。这时期,那“崩”而尚在的“礼”,仍极大地束缚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日常行为。《诗经•南山》说:“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直到孟子的时候,“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婚姻全凭媒人牵线,父母做主。也就是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合法化的基本标志。没有这些就是私定终身!就是违背当时道德礼法的。可女主人公还安慰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不是默许又是什么!而且内心已经做好了私奔的准备,为了爱情,为了幸福顾不了那么多了。因此说,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旧礼教产生直接的冲突,也是导致婚姻悲剧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在没有父母兄弟的祝福,没有公婆的悦纳的情况下,就同意答应了氓的请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就这么轻易以身相许了。这种草率的约定为将来的背弃留下了大大的隐患。而且最终是“兄弟不知,其笑矣”,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四、没有婚姻的纽带

  女主人公自述“三岁为妇”、“三岁食贫”。“三岁”这里是虚指,即多年之意。与氓结婚多年,当是儿女绕膝,可细读全诗,发现她竟没有孩子,甚至无只言片语提到过孩子。在那个时代,因无子嗣而绝祖宗香火,实乃女同胞之大耻辱,大不幸。尽管无嗣之过不一定全在女方,可是,没给男方生育传宗接代、延续血脉的子嗣的罪名一定是要女人来承担的。结婚初期,二人恩爱得如漆如胶、卿卿我我,情深意浓之时,幸福的婚姻不会因为没有孩子而减少一分幸福。然而当生活的柴米油盐将感情消磨,当氓“二三其德”之后,当爱情殆尽之时,没有孩子,就连最后的一丝牵挂也没有了。女主人公除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吃哑巴亏,以免被“�其笑矣”为不下蛋的母鸡,苦命的女主人公还能怎样?而且“无子”偏偏又直接“与礼有悖”,更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之大忌。

  俗话说“孩子是家庭的纽带”。有多少家庭,因为孩子而维持。提到离婚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先想到孩子,其他的什么都好分割,唯独孩子不行。房子可以一分为二,财产可以舍弃不要,朋友的劝说能够不理,阻挠的亲情可以不顾,孩子却不可以不管,他虽不是婚姻的答案,但却是婚姻的产物,无论如何是都会连着自己的心的。而没有孩子,又没有了爱情,就没有了婚姻。

【《卫风·氓》爱情悲剧】相关文章:

诗经卫风氓介绍11-17

《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12-07

《诗经·国风·卫风·氓》全文欣赏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原文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的全文09-16

《诗经·国风·卫风·氓》原文赏析09-15

诗经卫风硕人介绍11-23

形容悲剧爱情诗句12-15

温庭筠词中的爱情悲剧05-26

《诗经·卫风·有狐》的正解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