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令最温暖散文

时间:2020-10-25 16:45:56 散文 我要投稿

冬至时令最温暖散文

  冬至的到来,却让人格外的欣喜,虽然冬至是寒冷的开始,让人已有清晨帘幕卷清霜之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冬至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时令最温暖散文

  冬至,严冬中的温暖

  一个人的时光,匆匆又呆滞。一个人在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宁静的时候,慵懒的忘记了思维,时间在分分秒秒的无声溜走,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仿佛置身在世外,甚至连今天是冬至节都忘记了。要不是中午朋友打来电话问候,提起今天是冬至,还真的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让几年这个节日在我的生活中悄悄溜掉了。

  说起冬至,每年我与家人都要认真过这个节日的,因为冬至这个节日本身就很受国人的重视,特别是北方人,更是把冬至这个节日当做过年一样对待的。我是很重视习俗的一个人,对这个节日自然是不例外的。可今年自己一个人在家,浑浑噩噩地生活,竟然忘记了许多东西。

  每年的冬至节,家里都要包饺子,还记得去年冬至这天孩子们都来家了,为了想吃几样陷的饺子,我跑遍了几个饺子馆,可由于我去的晚了些,都已经订出去了,结果没办法,最后只在一家驴肉馆买了点驴肉馅儿饺子,孩子们吃的很是开心。今年没有了这样的热闹,家里冷清多了,好像过节也没有了兴趣。直到朋友打来电话,一声问候,心里温暖了许多,中午一个人不能包饺子了,朋友约我晚上一起出去跟大家在一起共同包饺子过节,这份友情自然在我的心里生起了许多温暖,驱散了冷清和严寒。

  关于冬至习俗的传说有很多,而我特别喜欢冬至吃饺子这个传说故事。在我们北方,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相传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这样一个故事,传递的就是一个“情”字,医圣对家乡父老的情,对父老的爱。虽然冬至天已数九,正是最寒冷的季节,但天无情,人有情。从那时起,人们对医圣的纪念,将冬至节奉为与春节一样的重视程度,无不也透着人们对那些爱民如子的圣人贤达的拥戴和怀念之情。虽然说严冬,却有一种暖暖的暖流在人间流动。

  冬至也是昼短夜长达到极点的时候,记得小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最难熬的时候,小孩子都不喜欢长夜,都喜欢在白昼里嬉闹。那时,每到夜晚来临,父母便让我们早早地上炕睡觉,可那时是根本睡不着的,躺在被窝里翻来覆去地闹。父母让我们早早上炕睡觉,即是为了我们不要到黑夜的外面去,怕冻伤;又是为了节省灯油,那时家里还没有电灯。我们躺在被窝里睡不着,就听妈妈给我们讲故事,妈妈没有文化,讲的故事自然就是那些在民间流传的什么鬼神之类的了,有的时候还哼着小曲儿,我们就是这样在母爱的呵护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夜。

  那时,家境都很贫寒,但是到了冬至这天,母亲还是要想方设法给我们包点饺子吃,那时的饺子面是白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馅儿是青菜里面只有些许的咸肉,虽然比不了如今的饺子,但是我们吃起来还是很开心的,也是一年中难得的一顿“美食”了。就是这些材料,还都是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从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就对我们格外的疼爱,让我们跟所有的孩子一样都能快乐开心地度过幸福的童年。

  前几年,当我心情好的时候,赶上冬至节,也会约上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顿饺子,叙叙友情。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家里跟家人一起包饺子过冬至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朋友在一起也好,家人在一起也好,那种暖融融的情义,早已把寒气驱散,心中流淌的是股股暖流。如同今日朋友在我早已被寒冷包围着,忘却了冬至到来的时候,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邀请,不都是严冬中的温暖吗?此时我想起了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里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这冬至里涌动的暖流,不正是温暖人间,催生万物复苏春满花开的春天的号角吗?

  冬至

  身在乡下,人在四季里走。

  四季更迭着,被诸多的农事圈点,而那农事又被二十四个跃动的节气牵引着,一路向前。那节气,牵引着农事,也牵引着农人笨拙的脚步,踯踯躅躅,在四季里穿梭。往往是“扑面风一阵,气氛不一样,季节已经更换”。那季节流动着,是一股缓缓的水。人,是那水里的鱼。

  在农村养成的习惯,有事没事,愿意随手翻翻挂在墙上的日历。看一看砖头厚的那么一本子东西,已经被撕掉了多少,又剩下多少的日子,留给今年。然后,不禁感叹着时光的匆匆。

  我也就那么一撕,就撕到了阳历12月的中旬。我留意到,已经过了大雪,下一个节气的标杆儿是冬至。日历上写着: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寒冷的冬天来临。

  我惊讶,这世界真奇妙,拥有着黑夜和白天。在我的脑子里,它们是一对孪生的兄妹,也是一个人的两半拉脸,它们时刻地彼此消长着,而它们的总和却从不会改变。冬至,是一道分水岭,黑夜从秋分那天开始慢慢地爬上去,而过了冬至之后,就慢慢地溜下来。

  黑夜和白天,是一对华尔兹的舞者,黑夜是那个一袭黑色燕尾服的绅士,而白天是那个一身白色长裙的女子,它们在四季里,舞步翩跹,一跳,就一路跳到了冬至。在这一天里,黑夜开始幽雅地后退,而白天则踩着灵动的舞步紧紧跟随,一直跟到火辣辣的夏天。

  冬至的身后,是小寒和大寒两兄弟,从冬至始,北半球最寒冷的日子就来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整个天地,都随之冰冻了,我的那个村庄和田野,还有那道沟河,全都在那严寒中凝固,像凝固了一段历史。

  立冬过后,田里的活计就告一段落了。农民的日子开始变得散淡,除了吃饭,便是睡觉,和面着淡淡的岁月发呆。这种生活要持续到来年阳历的5月。冬天里,农人恐只有守着只火盆猫冬的份,村路上很少行人,偶尔有一两个,也是躬着身子,被那寒风催着一路小跑。那寒冷,让外面根本站不住人。

  村庄里,在冬至这一天,在吃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你可以继续吃你的猪肉酸菜炖粉条,也可以小土鸡炖蘑菇,由着你的性子。而在一些地方,却崇尚着吃饺子。几年前,在一地,见大锅小锅成千上万的饺子煮出来,被像鱼一样地抓到盘子里,端上食客的餐桌。

  而在那个村庄,我的冬至却平淡得多。我一整天都躲在家里,把被子卷到炕根儿去,然后扛了牛腰粗的一捆苞米稞,把炕烧热,又把屋地上的炉火生旺,我则仰躺在火炕上,头枕了被子卷,看些闲书,和写字。任凭那寒风在老屋外哀号,我的心里却平得钻不入一丝风声。

  冬至,是夜晚的节日,夜在这一晚得到了最大的沉淀和升华,没有哪一个夜晚能够神秘和美得超过了这一晚。这天,我什么也不想做,我只想着和那黑夜一起躺下,并熄了所有的灯,让那黑夜蔓延,浸染。我要把心倒出来,全都留给这一夜,让它盛满夜的深沉。然后,黑暗里,我和着那夜一同睡去,没有梦,睡得像夜一样沉,睡姿拉得像这夜一样的长。

  睡得早的缘故,后半夜里,我就醒了。我醒来的时候,眼前一片昏暗,夜色包裹着我,像用被子包裹着一个睡着的婴儿,世界没有形态,只有我的意识存在着,它在那夜色里泡着,像没在红酒中的一颗樱桃。它被夜的酒浸润和熏染着,使我体会到了夜的安然和稳妥,心里是那么的舒坦和熨帖。我感到我的每一颗脑细胞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休息和恢复,整个人开始变得四体舒爽,精力充沛。在这无眠的夜里,我用耳朵触摸到了桌子上的马蹄表,它清脆的嗒嗒声显得那样的突兀,和拥有着穿透力,它轻而易举地便穿透了黑夜,那么深的距离。我知道,在我熟睡的时候,它居然一直都醒着,且以一贯的方式,在空间里静止,却在时间的一条线上马不停蹄,踽踽地前行。

  我在黑暗里,拥着被子坐起来,默默地品着这夜。我喜欢夜,夜可以还原一个人的本真。白天,你面对的是整个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而夜晚,你面对的却只有你自己的灵魂,你大可以把生活的每一道细节都原原本本地重放出来,而后再加以慢慢地咀嚼和回味,那状态,就像一头反刍的牛。

  3点多种,我披衣起来,把炉火提前生起来,坐在黑暗里,破例点燃了一支烟,夹在指缝里,闷着头静着。我守着黑夜,像守着一位即将离去的老朋友,心里有一种莫名难言的不舍。我悄无声息,躬身在北半球的黑暗里,荡涤了心胸,默默地等待着一个崭新黎明的到来。

【冬至时令最温暖散文】相关文章:

冬至唯美散文12-22

冬至经典散文12-21

冬至散文随笔12-21

有关冬至节气的温暖句子12-15

徐志摩最出名的散文11-29

落红飘逝温暖依旧散文10-31

冬至节气温暖句子(精选65句)12-15

关于冬至的散文(通用5篇)12-21

倾心相遇温暖于心经典散文11-17

席慕容最经典的短篇散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