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拾贝之高中语文课内素材整理必修一 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16-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沁园春长沙》 

 【写作素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角度点拨】①有志者以天下为己任;②才华出众,品格超群者引领历史潮流;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关拓展】毛泽东: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年来最大的成功者之一。那么他的成功奥秘究竟何在? 

1、丰富的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和对社会的深刻了解。 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2、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特性格。 

他说过,这些书(指《共产党宣言》)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写作素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角度点拨】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迈好人生的步伐; 【相关拓展】《恰同学少年》片尾曲  

天穹高高鸿雁飞, 书院深深松竹茂。 晓雾重重盼日出, 大地茫茫风雨骤。咏长夜, 攀北斗。 蝶恋花, 梦难求。 书翻千秋史, 谈尽古今愁。 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  

名和利, 莫问候。 书并剑, 到心头。 挥毫万山红, 举臂托飞舟。 美哉中华伟少年, 他日神州竞风流。 

二、《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 

这位诗人就是艾青,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因为心怀感恩,所以才有这样热烈的歌唱。  

三、《烛之武退秦师》 

主要故事: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忠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君。他的义无返顾,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谈都需要在诵读中表现出来。

烛之武:迂回曲折,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说服秦伯退兵,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烛之武的闪光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象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四、《记念刘和珍君》  

※在生命里与鲁迅相遇 

以前曾经有意识疏远鲁迅,以为他遥不可及,不食人间烟火。自从阅读萧红的《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之后,对鲁迅油然而生冲动。其实鲁迅也是一个平凡人,他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一个丈夫,一个儿子,一个父亲。 

缘于他的平和,缘于他对刘和珍的描写,他不再是一个神,而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从相遇鲁迅,在生命里与鲁迅相遇,在心灵里永驻“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知人论世。不想探究他悲伤的内心世界,也不想捕捉他灵魂深处的叛逆,只想平和地触摸他的心灵,感知他丰厚的感情世界。 

他可以大手笔,手拿锐利的匕首直逼敌人的心脏;也可以风花雪月般地给许广平写缠绵悱恻的情书;也可以风情万种、柔情蜜意地享受家庭的温馨与浪漫;也可以深情地与儿子海婴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还可以如慈父般谆谆教诲他的女弟子萧红,诲人不倦地指导她完成《生死场》我静静地聆听他喘息,直到1936年他因肺病离开了人世。 

如果我能有幸与鲁迅成为朋友,我一定做他的诤友:忠告他少吸烟,多保重身体,精心呵护他的心灵;如果有幸在生命里与她再次相遇,我一定拜他为恩师 

 

※尊敬的鲁迅先生:您好! 

我是您忠实的读者,已经拜读过您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以及书信,对您由衷地敬佩。请允许我冒昧地尊称您为恩师,可以吗? 

也许有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女人要遵从“三从四德”;学做一个淑女其实殊 

※不知这世界变化快。女人已经可以支撑半个天!当今的社会“谁说女子不如男”!因为世易时移嘛! 

倾听您的谆谆教诲,在您作品中徜徉,如沐春风,您的忠言好似春风化雨:还是做一条小溪吧!它清澈见底;倘若是烂泥潭,谁知道他有多深呢!您平易近人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心怀感恩之心。学会与人为善,深明事理。您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青年必胜于老年。您亲自上街替青年人缝补靴子:这让您有亲和力,真是古道柔肠啊!您的人格魅力浸染了我的思想,净化了我的心灵。与您在生命里相遇,您既是良师,同时又是益友。亦师亦友。多年师生成朋友! 

倾注了我全部身心投入地爱一次,阅读你的著作,让我饱览人生百态,让我绽放智慧之光。大师,鲁迅!大师级作家,就应该具备恢宏的气概,著作等身,作品经过大浪淘沙,能够让人心灵受到震撼。为人师,就应该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因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深深地景仰鲁迅。在生命的长河里,有幸与鲁迅相遇,您给我的生命注入了鲜活和智慧,让我饱蘸深情,唤醒沉睡中的国人,砸碎那间铁屋,挣脱枷锁,走出禁锢。 

我为您呐喊!  

※从鲁迅想到的 

这片古老文明的大地上,不乏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一个个高贵的灵魂在世俗的泥淖中跋涉,一个个孤傲的身影被放逐在精神的荒原上,老子、庄子、孔子以及屈原、司马迁、苏东坡、曹雪芹、鲁迅、嵇康、李贽、龚自珍等先哲,虽然在当时的时代下,每个人命运各不相同,但他们无一例外地以自己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们能感应到先哲们思想的奔涌和生命的律动。 

    鲁迅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批判是异常深刻的,鲁迅和尼采、萨特、加谬、卡夫卡一样,因为感领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而有意识无意识的为自己和所有遭遇现代性精神危机的生命个体寻找和确立生存信念。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面临这种意义匮乏的悬空之中。意义的匮乏将把那些还在此岸世界徘徊的人,抛入更加绝望和痛苦的深渊。鲁迅走了,我们怎么办?是依然浸淫于先生留给我们的黑暗和铁门,还是把先生化作一个精神的标记自己上路?上帝死了,西方依然还有追随上帝的人;鲁迅死了,当然还有追随鲁迅的人。痛苦还是欢乐,无从知晓。 

 

    ※在西方人文思想家的队伍里,排着整齐的大师:卡夫卡、叔本华、陀斯妥耶夫斯基、里尔克、茨威格、西蒙波芙娃、博尔赫斯、劳伦斯、凡高、罗曼罗兰、海德格尔、米兰昆德拉、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詹姆斯乔伊斯,他们的共点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思想深处闪耀着人文思想的火花,对人生有积极的看法,其作品有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带领人们认识自己的生存状况,寻找灵魂的归属和寻找精神家园,剖析现代人那彷徨而又无奈的精神状态,进行心灵的探险,让人把握生命本真的存在,沉思生存的哲学,探索在现代社会的荒原中如何重建人的价值观念。批判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价值崩溃,严重地压抑、扭曲、肢解着人性等现象,披露了精神上的孤独、失落、空虚,渴望人的爱抚。 

  ※  当今的人们聪明无比,但也匆忙非常。所以总是会堕入无尽的迷茫!追逐名利、奋斗之后不知道为何、信息爆炸令自己目不暇接、价值沦丧,不知道何为真理。 

    崇拜物质的结果,使中国人开始追求变化,不再相信永恒的精神,直至精神成为最虚幻的象征时,中国人彻底地进入前所未有的虚无中,进入无法摆脱的迷茫中。人生的价值被取消,社会的理想被摧毁。物质成为最真实的追求目的。几千年的惯性使人们还遵守着中国古老文明的道德已经死去,那些追求变化的南来北往式的候鸟哲学在这个时代格外受宠。那种真正的大道已经死去,他们崇拜的是这世界的真理,永远不会被世俗和物欲冲走。 

中国人从来都把科学当做工具,视科学为救世主,谁曾关心过灵魂?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其实中国的文人们很少有学它的精髓。西方的精神以基督教精神为基础。这个精神不因上帝的被杀而死去。中国的文人也有一直学习鲁迅的,其实中国的文人们很少有学到鲁迅思想精髓的,先生内蕴深广的中间物思想,那种恣意飞扬的担当意识和生命意识,又有多少人真正领会了?

  

    ※人在莽莽无垠、苍苍浩渺的宇宙中,是个什么呢?一个生命置身于宇宙之中如同芥子与米粒般的微小,仅仅只是一个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点,是茫茫幽邃、无始无终的自然全体中的一个无限小的部分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弱小的存在物啊!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正因为我们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是拼尽全力才能在亘古无垠中划上一笔难以察觉的痕迹的生物,所以--“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何以是人?在于他有思想,有高贵的思想。人应当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应该放弃虚妄的自己徒劳的自己,彻底的爱彻底的痛真诚的死。关怀终极的渴望,拓展了人的心灵世界,让人的心变得无比的高远、辽阔,这使人永远不会去蝇营狗苟、盘算小利,让人远远离开低级趣味,离开世人热烈追逐的功名利禄;让人始终有一个超然博大的胸怀,去容纳整个广宇。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从熙熙攘攘的芸芸众生中站立起来,去跟天地对话,跟世界对话,跟终极对话。他们是老子、庄子、孔子 

五、《鸿门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这是“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是因为没有夺取天下的深谋远虑。 

至垓下被围,乌江亭长劝项王渡江东称王,以期卷土重来,然项羽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终“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真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作者司马迁说“自衿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指出项羽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只依赖武力。毛泽东则说“不可沽名学霸王”。而项羽呢?他在惨败的局面下还不能正确反思自己一溃千里的原因,还以炫耀武力为荣事,两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上天。如此糊涂岂非败情之悲吗?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的主张,樊哙指责他“欲诛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拨】:杜诗认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或许可以东山再起,在雄浑的历史画卷中抒写属于自己的一页。王诗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地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从头再来的。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诗洋溢着对项羽的赞美与敬仰,褒赞其为“人杰”“鬼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毛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彻底革命精神。颈联运用项羽这一典故,勉励全党全军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不能学习楚霸王项羽沽名钓誉的做法。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史记》中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的壮大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俩人觊觎帝位之心相同,但其语言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项、刘性格之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