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8-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师:同学们,诗歌的鼎盛时期唐代出现了两位大诗人:诗仙太白、诗圣杜甫,一个代表浪漫主要的高峰,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高峰谁能分别说说代表这两位诗人的“浪漫”与“现实”的经典诗句?(学生回答)教师:杜甫的诗歌大多流露出关心民众,同情疾苦的忧国忧民情怀你们一定读过许多杜甫的诗歌,你们从中了解到他的诗歌有哪些风格呢?(学生回答:悲凉、沧桑、忧国忧民)教师:是的这是大家一贯以来所接受的杜甫的诗风然而,杜甫的诗风不仅如此,还记得那首《江畔独步寻花》吗?大家一起来吟诵(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歌中我们感受到凄凉、悲怆吗?那么,在正式进入《阁夜》这篇课文之前,让我们一起粗略地了解杜甫的不同诗风 

二、组织学生粗略探讨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   

《水 槛 遣 心》 

风格一: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  

《别 赞 上 人》 

《赤 谷》 

风格二: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风格与内涵 

①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 

②教师提问:《阁夜》的风格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和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展开想象,从景与情两方面来回答) 

③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互评 

④教师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作答,归纳:这是一首年终时感怀的詩,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在写景、写情中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 

四、简介写作背景 

教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有必要向同学们介绍作者写这首诗歌的背景: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五、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一) 反复诵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②由学生齐读;③教师作适当点拨,如在停顿、轻重、节奏、情感等的处理上要着重指导强调:“催”、“霁”“声”“影” 等字要重读,要表达出沉郁、悲凉的情感节奏、停顿如下所示: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④学生齐读 

(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②天涯霜雪霁寒宵 

教师提问: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1、学生合作、交流、作答 

2、教师点拨、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岁暮:一年即将终结;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②赏析要点: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里的“霁月”指雨后月出,古人常用这种自然现象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①②句 

     ③五更鼓角声悲壮, 

     ④三峡星河影动摇 

教师提问:作者听见了什么声音?看见了什么景色?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把作者的所闻所见用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描绘出来 

1、学生:想象、进行再创造的描述、畅所欲言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肯定、补充、归纳: 

①注释: 

五更:时间已从初夜到夜尽,点出诗人独坐之久,思绪之多 

鼓角:暗示当时军民混战,内乱不已的时代环境用悲壮加以形容,说明作者心之悲凉 

动摇:山河之动摇,社会的动摇说明诗人心之“动摇” 

②赏析要点:这两句写“寒宵”的所见所闻,上句紧承上文“宵”字,写黎明前听到的当地驻军的鼓角,暗示了诗人的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鼓角声”“声悲壮”与“五更”的巧妙结合显示了夔州一带的战争气氛之浓下句写三峡美丽的夜景,因为雪过天晴,故三峡中隐星可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此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把对时局的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融入深深的景色之中, “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③④句 

⑤野哭千家闻战伐, 

⑥夷歌数处起渔樵 

教师提问:这里的“野哭千家”和“夷歌”各指什么?如何理解? 

1、学生:合作、思考、交流、回答 

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野:村落之荒凉        千家:死者之多,灾难之重 

野哭千家:千家恸哭传彻四野,暗指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生命财产所带来的严重损失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暗指自己衰年多病仍流落异乡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用法相同 

②赏析要点:“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⑤⑥句 

⑦卧龙跃马终黄土, 

⑧人事音书漫寂寥 

教师提问:“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学生交流、谈论、作答 

2、教师引导、点评、补充、归纳: 

①注释: 

卧龙:诸葛亮--忠臣《蜀书&8226;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公孙述-- 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人事:交游, 指家人、朋友 

音书:书信   

人事音书漫寂寥:漂泊天涯,音书断绝 

②赏析要点: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⒅锫痈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nbsp;

3、学生根据分析朗读⑦⑧句 

六、总括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作者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七、反复诵读,感悟提升 

在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之后,再次配乐让全班同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有感情朗读课文,之后,分组朗读、个人朗读,学生互评注意读出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来 

八、作业 

在把握杜甫诗歌的基础上朗读前面四首诗歌,并背诵课文 

九、板书设计: 

寒宵雪霁 → 五更鼓角 

天空星河 → 江上洪波 

                              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慨 

山川形胜 → 战乱人事

 当前现实 → 千年往迹

 

王晓永

[《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阁夜教案设计

2.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3.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4.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5.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6.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7.化学选修3教学课件

8.生物选修1教学计划

9.地理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10.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