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

发布时间:2016-6-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无锡市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   谢开颜

一、关于教材的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教材的选择标准有四个特点:1.丰富的人文内涵;2.很强的实践性;3.重在感情把握;4.语言文字影响。而对于教师使用教材则强调“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

鉴于新课程的上述理念,执教者在选择教材时(课文及拓展阅读材料),就选用了既能符合新课程人文内容要求,又可让学生实践,又能渗透学生情感,能反映学生语言表达基本功的两篇文章,这也体现出本课题所探讨的新的教学观,反映教师教学智能,又反映教学策略的研究目标。

二、关于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的设计

基于教材自身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在让学生认识“小结结尾艺术”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设“平台”,充分发掘学生固有的认识资源,开发学生的智能,使阅读教学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又是思维碰撞才人的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能反映不同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只是“平台”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只是“向导”作用,决不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应化繁为简,思路条理清晰,前后问题设计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梯度,并要对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培养的可视性(卓著的)落脚点,又要注重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导引。基于上述理念,本课过程设计为“读故事--讲故事--评故事--编故事”四个主要步骤。

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体会小小说的结局艺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共创互动合作的教学共同体;

3、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道德高尚”的情操。

教学设想

1、渗透新课程“用教材”的理念;

2、由于教材取自于课外阅读篇目,本课教学目标又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执教时对课文本身不作过深探究,可通过预习时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让学生自己领会即可;

3、“读故事--讲故事--评故事--编(写)故事”作为课堂能力训练线索,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对小小说的结局艺术的体会,多角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在平时记叙文的写作中,有创新的结局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窗的时候,我们会想些什么呢?

下面我们学习澳大利亚小说家泰格特小说《窗》。

(二)、读故事

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读毕, 

2、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再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到些什么;

3、说出小说中最精彩的一句话,说说这句话属小说故事情节结构哪部分?并说明 “最精彩”理由。

     教师归纳:【多媒体出示】

小小说是结局的艺术

教师结合本小说说明“结局是小小说的艺术”

〖读故事:显示出有梯度的阅读,既有几句话的粗略概括,也有一句话的精度概括,从中渗透教师对学生逐步上升的能力培养。这是教师为学生设置的第一个“平台”,这是教教材。〗

(三)、讲故事

【多媒体出示】:

假如,此后又进来一位新的病人,该病房又将会发生什么故事?

1、 学生分组编故事。

要求:根据原小说,说明编故事的依据是什么。

2、 请二三位学生分别讲故事。

〖讲故事:这是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运用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阅读后根据自己生活体验,展开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部分内容设计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这是教师为学生设计高于第一个“平台”的第二个“平台”,这是用教材。这个环节体现出教师对学习任务重新整合,同时构建出师生合作的学习共同体。〗

(四)、评故事

1、讨论:根据原小说,说明编故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必须根据小说原文中的词或段作答)

3、 靠窗的人和里面的人各是怎样的心灵?他们这样做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          关心他人  道德高尚      

                              扬善贬恶

      自私自利  惟利是图

【多媒体出示】 :    窗--心灵的舞台        

 墙--道德的丰碑

〖评故事:这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高于第二个“平台”的第三个“平台”。这个环节让学生跳出教材后又回进教材,重新审视教材,把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理性角度再去审视教材、理解教材。假如不设计此环节,可以说课堂变成了没有僵绳的野马,学生变成了放鸭子。这种现象在平时老师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的问题--跳出教材后不再回到教材。

这一环节设计,既体现出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又体现出学习过程、认识规律的逻辑性。〗

(五)编故事(编小小说结尾):

  教师出示供材小小说《上帝的答案》,由学生续写结尾。

上帝的答卷

   何文玉

一天,上帝酒足饭饱之后,突发奇想:“假如让现在世界上每一位生存都再活一次,他们怎样选择呢?”于是,上帝授意给世界众生发一答卷,让大家填写。

答卷收回后,令上帝大吃一惊,请看他们各自的回答--

猫:“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

鼠:“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他送鱼送虾,很自在。”

猪:“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都要说‘蠢猪’。”

牛:“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了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鹰:“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主人保护。我们呢,一年四季漂泊在外,风吹雨淋,还要时刻提防冷枪暗箭,活得多累呀!”

鸡:“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任意捕兔捉鸡。而我们除了生蛋、司晨外,每天还胆战心惊,怕被捉被宰,惶惶不可终日。”

蛇:“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只青蛙,处处受人类保护。我们呢,走到哪里,都要遭人毒打,还要吃我们的肉,活着有啥意思!”

青蛙:“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条蛇。人见人怕,躲得远远的。我们呢,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现在倒好,却被人们想着法子吃,大型宴会酒席、饭店、餐馆处处可见。”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男人一律填写为“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                                                                                    

                                                                             。”

(原文:“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上电视、登报刊、做广告、印挂历,多风光。即使是一个无业青年,只要长得靓,一阵银铃般地笑声,一句嗲声嗲气的撒娇,一个朦胧的眼神,都能让那些正襟危坐的大款们神魂颠倒)。

女人的答卷一律填写为:“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                                                        

                                                                            。” 

(原文:一定要做个男人,经常出入酒吧、餐馆、舞厅,不做家务,还摆大男子主义,多潇洒!”)

上帝看完,气不打一处来,“哧哧”把所有答卷全都撕得粉碎,厉声喝道:

“                               ” 

(原文:“一切照旧!”)

〖编故事:这是教师为学生设置的第四个“平台”。这是由此及彼的知识迁移过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同时是教师为强化自己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这种知识迁移题选题要求是:材料必须同中有异,既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的应用,又能让学生有新的创造空间。

这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尽致的发挥。〗

(六)、课堂小结:【多媒体出示】:

小小说是结局的艺术: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对人物性格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说明:不仅小小说如此,一般记叙文也如此。)

〖主要对本课教学重点目标以强化和总结,而且由此及彼,指导学生平时写作。〗

(七)、课外作业:【多媒体出示】:

自编一篇300字左右的小小说,设置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这是利用反馈原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综合训练,同时让学生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网络--学习写“小小说”,这是对课堂教学的再度深化。〗

总之,在《窗》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力求体现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观念,力求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新设计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力求开发出与新的教学策略相匹配的新的教学体系。

 

谢开颜

[《窗》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下册窗教案

2.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3.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课件

4.人教版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5.八年级人教版《蜡烛》教案

6.八年级人教版物理课件

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8.人教版八年级英语课件模板

9.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课件

1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