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的课堂艺术感染 (人教版八年级)

发布时间:2016-1-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能教”并不难,但“教好”实不容易。课堂教学是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教学素养、综合能力之挑战,要想达到师生间“心有灵犀一点通”,确实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

一、点化的艺术

语文的积累,感悟和熏陶,不能光靠“满堂灌”,要时时机智巧妙地运用点化艺术,让师生间心有灵犀。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传说苏小妹 以“闭门推开窗前月”为上联试探秦观,在秦观苦思不得其解时,苏轼旋将一石子投于湖中。秦观茅塞顿开,得出“投石击破水中天”的下联。同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是无穷的,只要老师在关键处、在思辨中能适时而又巧妙地加以点化,他们就会掌握正确的方法,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二、幽默的艺术

幽默艺术是语言艺术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幽默是智力的剩余”。我们教师以“舌耕为业”,课堂语言除了注意准确性、针对性、亲切性和鼓励性外,更要注意幽默性。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为它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记忆;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提高效率;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得课堂多一些情趣;也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还可以消除尴尬和不愉快。假如你的课堂有一点幽默,那就可以多给学生一份轻松,添一份喜悦,添一份成功。

三、设问艺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就是构建“问号场”。对学生而言,问题是放飞他们想象的钥匙,有了问题,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需要,一种渴求。课堂设问的最大功能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上来。就一篇文章而言,要在整体感知时,问中心;在局部探究时,问矛盾,在整体回顾时,问收获。千万要注意,语文课堂最忌生怕学生读不懂,悟不透而不停地“碎问”,更忌不着边际的乱发问。

四、激趣艺术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都说明,兴趣才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开发智力的钥匙。作为老师要善于创设情趣,激发兴趣,把学生引入主体的角色,否则,“不管你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至于激趣的方法,可谓千个师傅万个法:可以通过动情的导语引入,传奇的故事感染,漂亮的示范演示,美妙的音乐渲染,直观的实物展示,灵活的过渡诱导,还可以巧编口诀、顺口溜……不过,一个没有激情的语文教师是怎么也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的。因此,我们要和学生同激动、同平静、同愉快、同悲哀……

 

伍光军

[默默的课堂艺术感染 (人教版八年级)]相关文章:

1.默默无闻造句

2.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3.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课件

4.人教版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5.八年级人教版《蜡烛》教案

6.八年级人教版物理课件

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8.人教版八年级英语课件模板

9.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交通运输课件

1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