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教学论文(人教版九年级选修)

发布时间:2016-6-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用传统逻辑去分析问题,或者用顺向思维去分析评价事物,都解决过不少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传统的的逻辑、顺向的思维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味地用传统逻辑去分析问题,或者用顺向思维去评价事物,往往会把人的思维引向死胡同,导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衰退。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虽然伽利略不是研究语文的,但是他这句话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是在阅读教学中是同样适用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常是按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的,其思维是顺向进行的。事实上,针对阅读教学也应该不断地改变思维角度来进行探索,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运用一种思维方式,而是可以运用顺向思维方式,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还可以运用纵向思维方式和横向思维方式等多种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逆向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有着全新的应用市场。

  什么是逆向思维方式?地说,就是人们沿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向探索的思维对现有问题进行逆向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一般可分为功能反转;结构反转、因果反转和状态反转四种类型。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这四种逆向思维方式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初中和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来进行论述。

一、 功能反转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功能反转是反从已有事物的相反功能方面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获得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把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就可以获得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这可以从下面的几个实例的讼析中得到佐证。

  首先,从怎样看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相反的功能上分析。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讲,传授知识,学生听,获取知识。运用向思维方式,我们就可以来个脑筋急转变,从相反的功能上去考虑:学生要获取,是不是可以通过听学生讲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事实上是可以的。在教<<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来讲我来听。让学生讲课文中的社会环境作用,让学生 线索的安排,让学生讲课文讲对比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讲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等等。特别是讲人物形象时,我让每组学生推选上讲台讲述,伴有体态语言;最后再让学生来讨论、评判。我丫在学生的角度上听,听完了就做点评论和小结。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同样能俯社会环境的作用、线索的安排、对比手法的应用和人物形象的等知识,而且这样的方法有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得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其次,从怎样处理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插图与课文关系上来论析。按照一般的思路;课文中的插图是在学生阅读课文时,作为辅助性阅读用的。读过课文之后,再从 来“印证”实际上我们可以倒过来用:先让学生读物力,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插图所涵盖的内容都读出来,然后再来读课文,用课文来印证插图。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得阅读教学的全新效果。比如,我在教,<<故宫博物院>>这一篇课文,就教学生读懂插图,让学生看图说文,说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做到“力透纸背”,想象出插图以外的内容。从中了解古代劳动人发的智慧的结晶。 我觉得这样的教学,变换了角度,从阅读教学的相反功能上着手,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 结构反转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结构反转是指从已有事物的相反结构形式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来一个结构反转,找到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

  虽然,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很难找到像理科知识那样明晰的结构特点,但是语文也还是有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特别在阅读教学中也能找到比较清晰的结构,这种结构线索是螺旋型的。我们可以沿着这条螺旋型的另一端出发来思考问题,从螺旋型的上端往下走,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被一些保守派所不齿,他们担心这样的做法是本未倒置,怕会阻碍阅读教学的顺利展开。其实,不但不肢起阻碍作用,而且能推动阅读教学的顺利展开,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这里我们来析这样的一个问题作为例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课文结构上的问题。如果教记叙文,课文的结构通常是按时间先后次序安排的,这时我们就可以把结构反转,从后面倒推上去阅读课文,这样就会新鲜得多。例如,在落实<<桃花源记>>的主题思想时,就可以运用结构反转的方式,打破顺向思维的模式。一般的老教法总是要学生在通读课文后,理清课文的顺序,学生也能很快找到这样的顺序:先写淦人发现桃林,再写淦人进入桃花源,最后写淦人走出桃花源。按这个顺序来理解课文的主题,可以突出作者寄寓桃花源村的美好理想。我上这篇课文时却让学生设想,桃花源村的人从桃花源村里走出来,在桃花源村外面逛一圈,再加到桃花源村。按这样的顺序思索,桃花源村的人会发现外面这个世界太黑暗,从而反衬出桃花源村的那份宁静的美丽。殊途同归,如果遇到倒叙结构的记叙文,我们也可以再调过来,看看顺叙好不好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认识倒叙在文中的作用。如果读新闻,大多新闻彩倒金字塔结构这样就可以读出新闻写作的特点和要求来。在其他文体的阅读中,同样可以钣转的思维方式。

三、 因果反转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因果反转是指从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上来考虑,变因为果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阅读中可以用因果反

转的思维方式寻找到新的阅读教学途径。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祥林嫂>>这篇课文的一些细节来达到谁的目的。读<<祥林嫂>>之后,学生知道嫂很穷,课文中有6次写“钱数”,是一个结果。仅仅到此为止,就远远没有寻找到教学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新途径。如果我们彩因果反转的思维方式,就应该启发学生去想想为佬 要写“钱数”,这有什么作用?这就是要点拨学生从结果出发去寻找写“钱数”的原因。不妨看看这6次“钱数”““我”不可不吃的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这是第一次写到“钱数”。祥林嫂初到鲁镇,在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无聊,又有力,简值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四婶就定局了,每月给祥林嫂的工钱是五百文”。这是第二次写到“钱数”。祥林嫂被绑架,四叔“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了主人家,一文也没用”。这是第三次写到“钱数”。祥林嫂被卖到深山里,婆婆“到手八十千”,给二儿子娶媳妇,“财礼只花了五十千,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这是第四次写到“钱数”。祥林嫂去土地庙捐门槛,说好“价目是大钱一千”。这是第五次写到“钱数”。为捐门槛,祥林嫂“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年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鹰洋。这是第六次写到“钱数”。从六次写的“钱数”中看到,祥林嫂这样“整天的做,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的一个月的工钱只能从鲁四老爷手里半盘鱼翅的价钱。她历年积存的工钱,也只够捐一次门槛。这说明了什么?这就清楚地说明了鲁四老爷的剥削本质、祥林嫂贫穷的原因。这里运用了因果反的思维方式,不公学生课文的理解深入了,而且教师也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途径。

四、 状态反转在阅读教学中运用

  状态反转是人们根据事物的某一属性,如进与退、静与动、抽象与具体等状态的反转来集训事物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的一种方法。如果把这一方法以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就会得到一种别出心裁的阅读教学方法。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讲<<中国石拱桥>>一文为说明中国石拱桥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赵州桥,一是卢沟桥。但为什么要举这两例?宁鸿彬老师一反常态,提出了一个错误的看法:“中国 桥有一部分像赵州桥,另一部分卢沟桥,所以要举这两个例子。你们说,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呀?”他故意提出一个不正确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大家的一番讲座和发表看法,最后统一了认识:“因为赵州桥代表的是独拱石桥,卢沟桥代表的是联拱石桥,独拱和联拱是中国石拱桥的两种类型,所以举了两个例子。”接着宁鸿彬老师还进一步指出:“如果举一个例子就缺少了一处类型;如果举三个例子,就多余了。这样一研究课文,你们明白了吧?运用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时,举几个例子好呢?,如果说明对象存在几个类别,那么,呈般说来,也就相应地举几个例子。”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改变了教学的状态,宁老师故意提出一个不正确的看法,改变了原来的状态。先“退”一步;当学生们统一了认识之后再进一步指出,就属“进”一步了。这种进退状态的改变,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

  如果说宁鸿彬老师用的是“进”与“退”的状态反转,那么北京师大附中的何杰老师教<<苏州园林>>时就运用了“静”与“动”的状态反转。这里谨录一部分何老师上课的内容用作分析___

  生1:课文第8段中“有隔着”的“隔”与“有廊子界着”的“界”能否互换?什么叫“隔而未隔”和“界而未界”?

  师:请同学们先查一下字典。“隔”和“界”各是什么意思?

  生2:我查到了。“隔”是“遮断、阻隔”的意思,“界”的意思是相交的地方。师:“界”是名词,在文中它作动词,意思是什么?

  众生;是“相交的地方。”

  师:那这两个记的区别在哪儿?

  生:(茫然)

  师:(将书立放在讲台桌上)同学们看这是:“隔”还是“界”?

  众生:“隔。”

  师:(用粉笔在桌上画了条线,指线问)这是“隔”还是“界”?

  众生:“界。”

  师:能说出它们的区别了吗?

  生3:“隔”是用实物挡着,有阴断的意思;“界”是画出一条线,没有完全隔断。

  生4:“隔”无法穿越,“界”能够穿越。

  师:明白墙为什么要用“隔”,而廊子为什么要用“界”表示了吗?

  生5:因为墙是起隔断作用的而廊子没有从根本上隔断。

  教师要学生说出“隔”和“界”的区别时,顺信了,显得很茫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何老师“将书立放在讲台桌上”和“用粉笔在桌上现了一条线”就改变了原来的状态,打破了原先教师问的状态,代之以教师淙而学生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支静的反转。现从学生那一面来考虑,何老师的这一“放”一“画”两个动作把学生从“茫然”中引向“明朗”的状态,这也是动与静的反转。而且何教师的这两个动作把学生的思维 理解引到形象的观察上来,这又可以说是抽象与具体的反转。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逆向思维方式的运用,有效地拓宽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逆向思维就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或者说“换个角度想一想”。在不少情况下,一种思路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另一种相反的思路却能迎刃而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吕叔湘先生说得好;“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 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有法子拿到手。”逆向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不公了新的阅读教学途径,而且归根到底是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孙喜波

[阅读教学中的逆向思维 教学论文(人教版九年级选修)]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论文

2.关于阅读的教学论文

3.九年级英语教学论文

4.九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5.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6.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论文

7.教学中的诚信教育会计教学论文

8.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9.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10.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