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教学重点: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教学难点:道士化鹤的寓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

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苏轼“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作者时隔三个月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

二、作者简介:

苏轼的功业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苏轼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三、赏析课文

(一)、齐读第一段,正音、释义。

皋、坂、行                         从、坂、乐

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的作用是什么?

白描式写景语言,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景色清朗,环境清空,静谧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铺垫。

(二)、齐读第二段,正音、释义。

已而、何、薄、举、顾、谋、诸、须

(三)齐读从“于是携酒与鱼”到“听其所止而休焉”,正音、释义

巉、栖、鹘、冯、划、悄、凛

1、来到赤壁首先进入作者一行视线的是怎样的景色?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全用白描,景色清冷峭拔,不同于前赋的清幽。它不仅展现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遗世独立的美态,而且充溢着浓浓的凭吊江山之幽情。 

2、由此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既有对人生短促、年华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作者由此生发了下小舟、登高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冲动。

3、诗人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情感经历的变化?

江山不可复识→划然长啸→凛乎不可久留→听其所止而休

情感的变化:平静的乐→激昂的乐→悲→平静

 第二课时

一、齐读从“时夜将半”到“不见其处”,正音、释义

    裳、缟、西、羽衣、翩跹、畴昔、户

1、 文章结尾写“孤鹤”“横江东来”,“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有什么样的作用?

横空出现掠过的鹤,羽衣翩跹的道士,现实中是不可能有的,都是想象出来的。作者此时的心情是苦闷的,只好在“梦鹤幻境”之中,借道家“羽化升仙”而得以解脱。

二、总结前后赤壁赋的不同与联系。

1、景物不同:清幽的秋色,江与月;峭拔的冬景,江月木石

2、游踪不同:人不离舟;舟游、山游、舟游

3、抒情方式不同:主客问答,自发议论;记游后以道士化鹤结尾

三、小结

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由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而有豪壮之行,又因景物而生忧,忧而长啸,长啸后的寂静孤寂等,全篇描述了这么多的情感与景物,却完全融合为一体。作者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笔下流淌出来。

四、布置作业:

教后记:

 

[后赤壁赋(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后赤壁赋的教案

2.《后赤壁赋》教案设计

3.后赤壁赋优质教案

4.后赤壁赋优秀教案

5.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案设计

6.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案

7.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8.《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9.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10.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