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3-22 14:41: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恬静、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的重点句子组织语言,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3、欣赏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引导学生谈谈对大海的印象。

  2、媒体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发现烟台以及其北面临海的特点,板书:独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媒体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烟台的海?

  (2)、交流、板书:冬、春、夏、秋

  2、过渡:自读课文,划出句子,写上简单批注。

  三、研读课文

  1、师生学习第二自然段,自读课文,划出句子,写上简单批注。

  2、出示句式,交流: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季节)的海,它是_________(怎样的)。我从这些词语_______________能感受到它的______________(怎样)。请大家听我读一读。

  (1)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句子: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句变红。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体会烟台海的独特。

  (4)过渡:冬日的海如此壮观,人们会怎样呢?

  (5)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的有关词句。

  (6)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句子:教师归纳: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变红,体会烟台的人和外地的游客被海所深深吸引的情感。

  3、学生按上述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朗读,賽读

  (3)媒体出示: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变红,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等语句,感受烟台人对海的喜爱。

  (4)媒体出示录像,欣赏春季烟台的海,有感情地朗读第3节。

  媒体出示: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着、呢喃细语等词语变红,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媒体出示录像,欣赏夏季烟台的海,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

  4、指导学生继续精读课文第5节。

  (1)、自读第五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最能表现秋天海的特点的句子,朗读体会。媒体出示: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4)、媒体出示录像,欣赏秋季烟台的海。

  (5)从这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5、总结冬、春、夏、秋四季烟台海的特点,

  板书:

  冬日的凝重

  春日的轻盈

  夏日的浪漫

  秋日的充实(忙碌)

  6、完成填空,回味四季的海景

  四、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是如此独特

  1、媒体出示填空:烟台的海是一幅(),是一道(),是一座()。

  2、指名说一说。

  五、复习巩固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2、学生自己练写

  附板书:

  39烟台的海

  冬日的凝重

  春日的轻盈

  夏日的浪漫

  秋日的充实(忙碌)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2)可爱的小红嘴;(3)淘气的小家伙;(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马的世界》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包括四项内容:“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艺术作品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是关于“马”的四个层面的“文化研究”或曰“文化追踪”。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积累有限,可以主要侧重于“汉语汉字中的马、历史传说中的马”两项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其他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马的世界”的精彩博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谈、说讲、论辩)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尊重别人的习惯,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①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这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一步。

  会听:要认真听,能抓住对方说话的关键,了解别人的意图,这样才能积极应对,更好的与别人交流

  认真、耐心的听:养成尊重、关心别人的习惯,才能更好的与人交际。

  ②其次是教会学生说。

  敢说: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为了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通过展示图片、教师亲切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积极主动参与交际活动。?

  会说:通过讲故事、看图说话,培养学生描述的能力,力求语言生动,感情充沛。通过辩论、互评、师生互动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③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双向互动”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真正交流起来,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支持,才能使口语交际活动不断深入地进行下去。本堂课想通过小组合作看图说话、辩论、互评等形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3、通过讲名马的故事,了解名马的成语,学习马勤劳、忠诚、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导入

  提问:1、那中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2、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3、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我们一起来读——“马”。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

  二、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

  (一)导语:马的世界丰富多彩,先让我们在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认识“马”这个字。全班同学从中间分开,分为两组。A组和B组。

  A组任务:1、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并了解其意思。2、想一想,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

  B组任务:1、至少列举八个含“马”字的成语。2、明确这些词语的含义,思考它们表现了“马”的什么特点?

  有关马的成语中,褒义词多,还是贬义词多?为什么?人们就在马身上寄托了许多美好的感情:勤劳、聪慧、忠诚、憨厚、善良,还有我们民族精神:奔腾不息,勇往直前。

  (二)一分钟速记成语,看谁记得多!

  (三)列举生活当中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习惯用语

  三、历史中寻找马的足迹

  讲一讲能体现马的精神的故事

  1、 你知道哪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卢马救主人的录像。学生复述。教师引导。

  怎样能把故事讲的吸引人,感人? (板书:讲故事:抓要素+细节+想像+投入感情)

  2、作文也应该注重细节描写,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下面请同学们再准备一下,根据以上方法把其他的名马的故事讲个大家听。你喜欢哪一个,就重点准备哪一个。

  3、请学生讲故事。

  这些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马的这种忠贞、诚信、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它所傲视的,就不仅仅是它的同类了。

  四、艺术中寻找马的俊美

  1、有关马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欣赏一下徐悲鸿的《六骏图》。

  你看到的是一群怎样的马?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

  3、来欣赏一下不朽的艺术作品,回顾一下马不平凡的历史。(看图片)

  五、讨论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马不得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你认为,它的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

  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

  如:得意 依依 不舍 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四、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⑴ 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⑵ 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⑶ 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五、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

  板书:

  不容争辩

  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

  (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4、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七、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启示 抛(出去) 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 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 抉择 曾经 实践 获得

  (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

  2、学习“钓鱼”部分的体会:

  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

  答题要点:

  ⑴ 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

  ⑵ 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1、默读思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2、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三、交流与指导

  1、提问: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

  (“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

  (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

  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

  6、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

  7、指导朗读这段话。

  8、课件显示:

  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

  四、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设计说明】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

  ⑴ 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规范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则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⑵ 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则确定:

  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⑶ 学生的真实起点:

  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

  ⑴ 降低起点层层突破:(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⑵ 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

  ⑶ 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 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注重朗读训练。

  2、 了解大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变化原因。

  3、 了解大瀑 布葬礼情况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抱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1、查阅有关大瀑布的资料

  2、查阅身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题。

  教师首先从葬礼入手,质疑,解疑,再补充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找出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部分。

  三、知道学习葬礼一部分(1013自然段)

  学生轻生齐读这几段文字,弄明白以下问题:

  (1) 那些人为瀑布举行了葬礼?

  (2) 他们怎样举行葬礼的?

  (3) 举行葬礼 的目的何在?

  四、指导学习大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象及变化原因。

  过度语:大瀑布沦落到为它举行葬礼的这步田地,此时此刻,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生答后,教师梳理以下问题。)

  (1) 昔日的大瀑布是怎样的状况?游客此的态度呢?

  (2) 如今的大瀑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游客此的态度呢?

  (3) 大瀑布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的原因呢?

  1、 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自主学习课文相关部分

  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 找好词,欣赏佳句,理解内容。

  (2) 教师指导训练朗读(读出惊奇,骄傲的语气和悲伤惋惜的语气)

  五、讨论深化,渗透德育目标

  这场隆重而盛大的葬礼结束了,同学们,如果当时你参加了这次活动,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讨论或书写),抽生汇报。

  六、教师总结,结束全文

  七、课外拓展延伸

  请你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今天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状况。

  八、板书设计 : 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如今:奄奄一息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这是九年义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整个单元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契机、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为主题。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经选育之后果实的实用、药用及他用。题目《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中特殊乘客并非真的乘客,而是植物的种子,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文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语言生动活泼,知识性、趣味性很强。全文共6个自然段,段落之间条理清楚,层层深入。首段开门见山,点明了题意,明确了本文要说明的客观事物──特殊乘客,即经过航天旅游的植物的种子,同时,以两个设问句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以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为例,说明特殊乘客的变化,并指出它们变化之后的优点,自然而然地引发人们的思考:优点从何而来?水到渠成地过渡到下一个要说明的问题──它们产生变化的原因。第3自然段,概括而有序地介绍了促使这些植物种子产生变化的两方面原因:一是来自大自然的,即宇宙射线的辐射与微重力、高真空的环境,使其内部遗传物质发生了微妙变化;二是来自科学力量的,即科学的选育,使其良好的性状逐渐稳定。第4、5自然段,依次就太空蔬菜的食用、药用和其他用途进行了介绍,说明这一科研成果能够造福人类。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赞颂了聪明勤劳的科学工作者。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文广泛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适机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3、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是什么?

  2、对,在20xx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在飞船不仅有我们的宇航员,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批乘客是谁?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批特殊的乘客。

  板题: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读题。

  二、初读课文

  1、看到这个符号,我们知道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2、对,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阅读提示,用序号标出提示给我们的几个要求。

  生:二个要求。

  3、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看大屏幕,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齐读。

  2、有个别同学这二个字音没有读准:

  出示:

  例 lì 如 筛 shāi 选

  谁再来读一读。

  3、接下来请大家浏览课文,并完成练习题,出示课件:

  全文共____自然段。

  一、写神五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种子。在第( )自然段。

  二、写太空种子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在第( )到第( )自然段。

  三、写经过选育后的太空种子的用途。在第( )到第( )自然段。

  四、写科学工作者创造出奇迹。在第( )自然段。

  4、根据段落大意,你知道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太空种子的哪二个方面。

  生:介绍了太空种子的变化和用途二个方面的内容。

  5、课文中也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请你画出课文的中心句(找到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板书:

  变化、用途

  生: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6、通过刚才的训练,我们知道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每段大意来概括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理解清文章思路,抓住文章中心句,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内容,以后我们还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四、品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要去看看太空种子到底有哪些变化?

  默读2~3自然段,把你感兴趣的变化找出来,说说为什么?

  ⑴ 出示句子:

  在浩瀚的太空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变化

  ⑵ 你理解微重力、高真空吗?

  这有一段资料,自已读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微重力状态

  当一切物体在进行航天飞行时,它们的重量都不见了,这种现象称为失重。

  微重力状态下的用处可多了。在空间站,任何事物都不受重力影响,这样就能够生产出地球上无法生产的新材料、新产品,培育出地球上没有的新物种。例如,在微重力状态下,没有重的下沉、轻的上浮现象和冷热空气的对流,因而可生产出纯净的新材料;微重力状态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培育出优良物种。

  生1:微重力是失重。

  生2:微重力状态下的用处很多。

  ⑶ 大家看,这是宇航员在训练中的场景,你能说说微重力有哪些现象?

  ⑷ 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植物种子慢慢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还有你感兴趣的句子吗?

  ⑸ 出示句子:

  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⑹ 相差这么大。哪些同学也对这句话感兴趣一起来读读吧。

  2、不管是太空种子的果实有巨大差异,还是种子内部的微小变化,这些变化都非常的(美妙)。

  板书:

  美妙

  3、课文不仅介绍了太空种子美妙变化,还介绍了太空种子的(用途)。

  引读。

  4、默读4~5自然段,找出太空种子神奇用途,并完成表格。

  默读4到5段,填表:

  A、食用:美味佳肴、绿色蔬菜:

  太空黄瓜、太空葫芦、太空辣椒

  a、想不想看看太空蔬菜?

  b、出示图片配讲解:

  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

  c、怪不得作者说它是美味佳肴,又因为它抗病力强,很少用农药,又是益健康的绿色蔬菜。

  B、药用及其它:

  除了食用,太空种子还有很多用武之地。

  良药:太空菜葫芦中苦瓜素可治疗糖尿病。

  美化生活:太空花卉。

  绿化祖国:太空育种。

  a、一起去瞧瞧新奇的太空花卉吧!

  b、出示图片配讲解:

  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太空花卉?

  c、太空花卉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花期更长,一年四季都能(美化我们的环境),太空育种还能更好地(绿化祖国,保持水土)。

  引读。

  5、一粒小种子竟有这么多用途,怪不得作者说它是那么的(神奇)。

  引读。

  板书:

  神气

  6、美妙的变化,神奇的用途,这都是谁的功劳?

  生:科学工作者。

  7、科学工作者真得有魔力吗,这里指的是什么?

  生1:知识和工作。

  生2:科学技术。

  8、正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板书:

  科学创造奇迹

  9、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说明方法

  1、你们知道吗?这是一篇说明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明方法吗,有哪些?

  生: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2、出示句子:

  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你知道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作比较。

  3、但它还用了另一种方法,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举例子。

  板书:

  举例子

  4、在我们课文中多次出现了这种方法,找一找。

  (出示句子)

  5、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的句子中都有一个鲜明的词语作提示,它们是什么?

  生:例如、如、比如、譬如

  6、习作时可以用上这种方法,它能让你的习作内容说服力更强。

  六、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特殊乘客是谁吗?

  生:植物种子。

  2、假如你就是这批特殊乘客之一,你想做一颗什么植物种子,为什么?

  3、大家的想法个个精彩,发挥你的'想象,运用你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已吗?

  出示小练笔:

  种子的自述

  我原是一颗普通的_____种子。由于__________

  _______。我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太空______。

  说起那次旅行:____________。真是让人难忘啊!

  经过人类的种植,我的用途比以前更多了__________

  ___。我真高兴成为人类的好伙伴。

  4、交流。

  七、作业

  1、继续完成这篇想象作文《种子的自述》。

  2、生活中,课文中类似的奇妙事例有很多,课后178页《人造发光植物》就非常有趣,回家仔细阅读。

  【板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举例子 变化 美妙

  用途 神奇 科学创造奇迹

  【设计理念及意图】

  1、语文能力训练:

  课文线索清晰,段落之间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梳理线索,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在交流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根据课程标准,四年级开始学习归纳段落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就本班的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考虑降低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出示段落大意,找出相关的段落。指导学生综合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相机引导出另外一种总结课文内容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找出课文中心句和关键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多次的训练,提高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前学生也接触过这种类型的课文。我抓住课文多次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一特点,归纳以前所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出新说明方法──举例子。指导学生在本篇课文中寻找,感悟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表达特点,并应用于习作中。

  在课程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种子的自述。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方法习作。既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进行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2、以图激趣:

  课文中有一些科技术语,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为了让学生客观了解植物种子所处的特殊环境,我采用了大量宇航员太空生活的图片,如,漂浮行走、吃食物等图片,从中让孩子知了解在微重力、高真空状态下产生的一些现象。太空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越陌生的东西越能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图片正是帮助学生理解最直观的工具,用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理解科技术语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为达到丰富学生有关微重力、高真空的知识,给学生一次阅读训练机会,我设计了一个阅读链接。从短文中灌输给学生微重力状态就是失重现象以及在微重力状态下的用处的知识点。

  我还采用了大量太空蔬菜、太空花卉的图片,给学生感观上的刺激,对奇迹发出惊叹,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科学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由激情再回归文本,这样就更能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自读自悟:

  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教学时,抓住阅读提示给出的要求,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通过默读找出感兴趣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在交流时,让学生感悟词语或句子在表达上清楚、生动这一特点,并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这一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个性思维。

  4、课外延伸:

  学习本课之后,我推荐选读课文中的《人造发光植物》一文让学生阅读,在拓展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热情,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推动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和努力探索科学的愿望。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读懂课文,弄清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l.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诺贝尔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教育学生学习诺贝尔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和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诺贝尔将自己的巨大财富贡献给全人类,引导学生体会其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二)难点

  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解决办法

  通过自学、感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及感情朗读突破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也可通过实物投影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揭示课题并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学生质疑,谈感受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认识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仔细观察蔬菜、水果,从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说说它们的特点。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并且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中,次、再、仔的声母是平舌音,什的声母是翘舌音,燕是整体认读音节,什的韵母是前鼻音,样、兴的韵母是后鼻音,么和得都读轻声。要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的字音读准。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字音,要启发他自己纠正读音。

  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用自己认为容易记忆的方法来认记生字。如,仔、样可以用偏旁加上熟字来记忆。是新学的偏旁,加上见就是现。

  再与在是同音字,要指导学生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来区别。

  2写字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逐步提高写字能力。指导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三)词句

  本课的词语容易懂,个别词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和联系句子,帮助他们理解。例如,学生看图上燕子做窝的地方,自然就懂得屋檐下的意思。

  什么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意思是冬瓜和茄子哪些地方不相同。在学生理解了什么的意思后,可以启发学生口头造句。如,这是什么颜色?你在找什么?等。

  仔细就是细心,指导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使学生懂得正是小燕子细心去看,才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可指导学生用仔细口头造句,如,妈妈做事很仔细。我做完作业 ,又仔细地检查一遍。

  (四)朗读

  本课对话较多,要启发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燕子妈妈说话时态度亲切,读它说的话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的语气。你说得对很好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用赞扬的语气来读。

  朗读小燕子说的话时语速较快,透露出它兴奋的心情。

  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引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多读,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实践活动

  1在指导学生看明白课后读读说说这个题目的要求后,照样子读读说说,如比比,比一比;听听,听一听;说说,说一说还可再扩展一些,如,想想,想一想;问问,问一问。

  2仔细观察蔬菜、水果,以一种为例,从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方面,说说它们的特点,也可以比较两种蔬菜(如,丝瓜和黄瓜)或水果(如,芦柑和橙子)哪些地方不一样。

  3表演课本剧。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二)指导看图

  理解屋檐下,初步认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讨论、交流

  1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2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冬瓜大,颜色是绿的,皮上有细毛,它是躺在地上的;茄子小,颜色是紫的,柄上有小刺,它是挂在枝上的)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课本剧

  (七)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习。

  (八)指导写字

  (九)扩展活动

  课外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注意它们的特点。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8篇】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8篇02-26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4篇01-22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七篇02-25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四篇02-14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01-27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01-24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八篇02-25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02-11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02-03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十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