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3 17:46:40 佩莹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语言教案:藏在哪里了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显着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

  2、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毛绒玩具: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小象、梅花鹿;

  3、表演道具:兔子的长耳朵、小鸭了黄脚丫、松鼠的大尾巴、小象的长鼻子、梅花鹿的角;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名字叫什么?

  (2)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4)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追问幼儿:哪个是小兔?小象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

  (2)教师讲述:谁来躲,谁来找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剪刀、石头、布。最后,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3、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宝宝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

  (2)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

  (3)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4、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操作PPT,讲述故事。

  (3)提问:有哪些动物朋友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

  5、出示表演道具,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故事

  (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分配角色,其余幼儿做小狐狸,边找边讲述: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里去了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小兔躲在石头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条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松鼠躲在大树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花丛中有两只黄色的小脚丫,找到了,小鸭子躲在花丛中。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小草后面有个长长的鼻子,找到了,小象躲在小草后面。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躲到哪里去了呢?没找到。

  6、出示绘本,引发幼儿阅读的欲望教师:《藏在哪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本书宝宝里面,我们一起回教室和同伴们分享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的前半部分,首先我通过问孩子捉迷藏的方法导入,再与孩子一起观察小动物们的特征,但在与孩子去发现、寻找小动物的时候,可能我的语言在指导幼儿发现时需要更加情景化,更富有逻辑性些。在一些寻找小动物的环节时,本身我无意间发现可以让孩子学一学:“你真聪明”这句话,但在后面的环节却因为紧张而略过了。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很兴奋,但我在与幼儿讲解该藏在哪里时,应该说清楚,对于部分幼儿第一次没有藏到应该藏得地方时,对于藏对的幼儿应该给予鼓励,让幼儿在第二次藏起来时能藏对地方。而且对于玩游戏的积极性每个人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我的语言,表情,动作更亲和些、更有趣些,我要做的是把每个人的情绪都充分调动起来,让大家玩起来更投入,更开心。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2

  一、设计思路:

  在小班的语言讲述中,由于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对画面主要内容的完整讲述存在困难。于是,本次活动以"捉迷藏"这样一个游戏为线索,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在孩子们和动物朋友一起捉迷藏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让他们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运用新的讲述方法学习完整连贯的讲述,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了解动物显着的外形特征,并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能用"藏在(躲在)xx地方"的句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⑴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小鹿、狐狸、大象头饰。

  ⑵绘本《藏在哪里了》ppt课件。

  2.幼儿经验准备:

  孩子们玩过猜拳、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难点:尝试运用"……藏在(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去。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激发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头饰,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让幼儿仔细观察,说说小动物的特点。)

  (二)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点明主题教师:森林里的这些小动物们都来了,他们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捉迷藏。

  (三)谈话讨论,引起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呀?(有人藏起来,还要有人找。)

  (四)欣赏课件,讲述故事内容

  1.谁来藏,谁来找?

  2.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谁输了?

  教师:这次轮到小狐狸来找,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藏起来吧,一会儿我来找。"

  (五)寻找动物朋友

  1.看,小狐狸先找到了谁?你怎么知道是小兔的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小兔藏在哪里?(鼓励幼儿把话说完整:小兔藏在石头后面)

  2.依次找到其他小动物,(小松鼠藏在大树后面,小鸭藏在花丛里;大象藏在树叶里。)

  3.小朋友真能干,和小狐狸一起已经找到了4个好朋友了,可是还有一个好朋友还没找到呢?它藏在哪里呀?

  4.教师:小鹿真聪明!它藏在树林里,因为它的角长得很像树枝,所以我们不容易找到它。

  (六)教师小结

  小狐狸找到了谁? 它们藏在哪里?

  六、活动延伸:

  小动物捉迷藏的游戏这么好玩,小朋友们想玩这个游戏吗?回家后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藏在哪里了》这个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整个活动以 “藏”为线索,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兴趣很高。

  在游戏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著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提醒孩子们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藏在xx的后面或里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寻找动物,了解角色的显著外形特征。

  2、大胆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在故事情景中感知方位。

  3、学者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学会共同游戏,共同生活。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

  (2)、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小结: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观察图片,讲述故事内容。

  (1)、出示内页封面,观察讨论。

  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

  谁来躲,谁来找呢?看,小动物们想了个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小结:小动物们真聪明,用猜拳的办法来分工,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们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2)、寻找动物朋友

  段一:看小狐狸找到谁了?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小兔躲在哪里了?(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子躲在石头后面。)

  片段二、三、四:小狐狸还找到谁了?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躲在大石头后面,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

  片段五: A 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还有谁没有被小狐狸找到?

  B小鹿躲到哪儿去了?你们帮小狐狸找找。

  C你发现小鹿躲在哪里?

  D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追问:小鹿躲在哪儿?它的角露也出来了,为什么大家没有发现呢?小动物们把鹿角当成什么了?)

  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3、完整欣赏故事,拓展延伸。

  朋友们都被小狐狸找到了。你还记得它们都躲在哪里吗?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做游戏:捉迷藏。

  教学反思:

  首先我这节课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及认知特点,采用了多元化,科学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中孩子积极性很高,很快乐,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我在设计课时严格遵循《纲要》、《指南》的要求,注意领域间的互相渗透与整合,领域的整合有侧重点,如:本节课语言领域占主导。并富有挑战性,而且各个领域间的内容适度,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注重对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孩子快乐中要有挑战,挑战适度,孩子快乐的学,教师有效的教。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提高,如:教具的制作小,语言的艺术性,个别幼儿活动不积极参与如:毛毛小朋友今天上课不积极参与,原因主要是孩子的身体不舒服,另贝贝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小朋友交流游戏,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等等。这就是孩子的个体差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反复训练并多关注这些孩子,找出原因,还孩子一个快乐轻松地童年。希望今后有关部门多给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讲授,祝:教师节快乐!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4

  活动意图:

  在托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方位,为此我们借助毛毛虫形象,以帮助妈妈找礼物的情景,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轻松便捷地理解并掌握上下、里外等方位词。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在xx里(上、下)面,表达藏东西的地方。

  2、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毛毛虫的玩偶一个、小纸盒若干(放有小糖果,藏于教室内几处宝宝能够找到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用玩偶毛毛虫表演故事《顽皮的阿丹》,激发宝宝猜测礼物藏在哪里的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后,提问。

  宝宝们帮助妈妈猜猜,阿丹可能把礼物藏在哪里?

  2、请宝宝们用方位词表达自己的猜测。

  你猜礼物会放在那里呢?

  二、游戏:摸摸礼物快回来。

  师:阿丹要请你们去摸摸礼物,你们愿意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快回来。”边玩游戏。用同样的方法摸里、外的礼物。)

  师:阿丹带来了这么多礼物,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有的藏在里面,有的摆在外面。

  三、找找说说礼物在哪里,巩固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

  1、请宝宝们去找一找,礼物藏在教室的哪里呢?(宝宝找礼物)

  师:阿丹把礼物放在哪里了?我们一块儿去找一找,互相说一说吧!师:阿丹把礼物放在哪里了?

  2、找到礼物后,请宝宝们说一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析:这个集体交流的环节不仅要让幼儿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词,还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

  3、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礼物。

  师:你们想要这些礼物吗?请你去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礼物。

  (析:看到这些包装精美的礼物,孩子们很想拥有,所以教师设置拿礼物这个环节,以进一步满足幼儿的需要。)

  4、与礼物捉迷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和礼物捉迷藏好吗?请你把礼物藏起来。

  师:你把礼物藏在哪里了?

  四、猜礼物,激发宝宝们游戏的兴趣。

  1、请宝宝们猜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打开礼物看一看

  (1)摇一摇、听一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2)拆开包装,拿出礼物,相互说说是什么礼物。

  2、教师将盒子中的礼物分发给宝宝,共同分享糖果。品尝、分享糖果。

  (析:最后环节是本活动的高潮部分,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巩固运用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故事理解“藏”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或动物藏在哪里。

  2、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能记住故事中动物或物品藏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绘本《藏在哪里了》或相关故事图片。

  2、若干小动物或物品的图片,用于模拟游戏。

  3、宽敞的活动空间,便于幼儿进行游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出示绘本或故事图片,向幼儿介绍故事名称《藏在哪里了》,并简单介绍故事背景。

  2、讲述故事

  教师一边翻绘本或图片,一边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每个动物或物品藏在哪里,并适当停顿,让幼儿回答。

  游戏环节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动物或物品图片分散放在活动空间内,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随机选择一个小动物或物品,告诉幼儿它藏在哪里,然后让幼儿去寻找。找到后,幼儿需要说出“我找到了,它藏在……(地点)”的句子。教师可以多次进行这个游戏,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乐趣。

  3、总结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和游戏内容,强调“藏”的概念,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成果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幼儿们对“藏”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或动物藏在哪里。同时,幼儿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锻炼,能够记住故事中动物或物品藏的位置。

  2、教学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与我讲述故事的方式或游戏的设置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改进方向

  首先,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音乐、动画等,以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其次,我可以设计更有趣的游戏环节,如让幼儿自己设计藏东西的地方,然后让其他幼儿去寻找。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最后,我还需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 6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理解“藏”和“找”的概念,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

  2. 语言目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体验寻找游戏的乐趣,增进与同伴间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或PPT:内容关于小动物们玩藏猫猫的游戏。

  2、小动物玩具若干,用于实际操作游戏。

  3、轻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约5分钟)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藏猫猫的游戏呀?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小动物们玩藏猫猫的故事。”

  2、讲述故事(约10分钟)

  利用挂图或PPT,边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每一页的画面,提问:“小兔子藏在哪里了?”“小猴子能找到它吗?”鼓励孩子们用简单的句子回答。

  3、角色扮演(约10分钟)

  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其他孩子则扮演“找”的角色。通过实际的藏和找的游戏,加深对“藏”和“找”的理解。

  4、集体讨论(约5分钟)

  讨论时间:“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藏的地方?为什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促进语言交流。

  5、创作环节(可选,约10分钟)

  提供画纸和彩笔,让孩子们画出自己想象中小动物藏身的地方,并尝试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结束语:

  “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玩了藏猫猫,大家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小动物,真是太有趣了!下次我们还可以继续玩这个游戏,看看谁能藏得更好,谁的眼力更棒!”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故事引入和实际游戏,孩子们对“藏”和“找”的概念有了直观的理解,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角色扮演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的社交互动。

  改进空间:部分幼儿在描述藏匿地点时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未来可以增加更多语言练习的环节,如分组讨论或是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幼儿提升表达能力。此外,对于个别害羞或不积极参与的孩子,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确保每位幼儿都能融入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藏在哪里了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教案:藏在哪里了教案及教学反思11-03

小班语言《藏在哪里了》教案06-16

小班语言藏在哪里了教案03-19

小班语言教案:藏在哪里了15篇06-10

小班教案: 藏在哪里了07-15

小班《藏在哪里了》教案03-26

小班教案: 藏在哪里了 教案07-15

小班活动教案:藏在哪里了03-14

小班语言春天在哪里教案及反思02-28

藏在哪里了反思03-09